第三一六章:開疆擴土?
「朕本該給你半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休息一下的,可是朕等不了那麼久,大唐也等不了那麼久!」書房中,李元吉一副老重持成的姿態說著,有無奈,但更多的還是託付。
「臣食君祿,自當時時刻刻為陛下效命,臣早已準備妥當,必然不負聖望!」雖然不知道李元吉要讓自己幹啥,但能讓皇帝說出這樣一番話,必然不會是什麼小事。
而直到現在,王玄策也才意識到,皇上為什麼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已經有人的職位,而且讓自己閑了那麼久。
說不感動那是假的,之前心中的那些陰霾,也隨著這次的召見,隨著李元吉的一番話一掃而空。
這世上沒有什麼是皇帝一句話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說一句。
「大和的事情你可知道?」李元吉繼續問著。
對於歷史了解不多的自己,只能緊緊的抓住僅知道的幾個歷史牛人。
馬周是一個,蘇定方是一個,王玄策是一個,還有其他一些已經冒頭的,但那些人並不適合幹這種事。
而到目前為止,李元吉實在是找不到另一個能與王玄策媲美的人。
雖然現在的王玄策還年輕,遠沒有歷史上一人滅掉一國的才能,但是很無奈,能夠勝任這個任務的,也只有他了。
雖然能力不足,但好在自己所能給他提供的支持也遠比歷史上更大。
「臣倒是聽說過一些,只不過具體的情況依舊不知。」王玄策搖了搖頭,自己才回來一個月不到,哪能了解那麼多?
李元吉忽然覺得這貨有些掉鏈子,這麼大的事,你咋就不清楚呢?虧了朕還特意把你安排道禮部。
但仔細一想也就釋然,這種歷史牛人豈會犯普通人容易犯的小錯誤?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那些牛人們的共同點,若是做不到這一點,不管以後如何,至少現在他們是很難崛起的。
「朕組建了一支遠洋船隊,打算遠赴大和將黃金和白銀運回來,之前這事一直由玄齡負責的,船隊易建,適合的人卻難選,而且那邊局勢極為複雜,高句麗,百濟,始終是朕的心腹大患。」李元吉輕聲的說著,眼睛直接放在那副地圖上。
地圖,是李元吉登基以後才讓人繪製的,很粗糙。
大唐境內的情況還稍微好一些,各大城池的位置標註的也比較清晰,準不準確倒不說,方位和距離是沒錯的。
但是國外,也僅僅只是標註了位置以及都城的大致所在。
這種地圖用來旅遊觀光都會迷路,更不用說軍隊打仗。
「陛下是想泛海遠攻高句麗和百濟?」王玄策隱隱皺了皺眉,先前還說著大和呢,轉眼就說到了高句麗身上,意圖還不明顯嗎?
況且前朝有楊廣三征高句麗的例子擺在那裡,唐朝雖然繼承了隋朝,也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王朝,但是在某些方面,還是共通的。
比如說越來越不受控制的高句麗,以及數次讓中原王朝丟失顏面的高句麗。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李元吉派兵打高句麗都是毫無疑問的。
「泛海遠攻只是其中一種手段,朕若要打,必然海陸兩面夾攻,讓高句麗不知所防。只是當下尚不是攻打高句麗的最佳時機。」李元吉招了招手,示意王玄策靠近。
聽到李元吉的話,王玄策瞬間放下了心。
大唐雖強,但還遠沒有強到可以同時東西開弓的地步,更何況這兩個敵人都不簡單。
一個是佔據著絕對地理優勢的吐谷渾和吐蕃,同時還有一個臀臀欲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上來啃一口的西突厥。
而高句麗也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很不好打。
與其說之前楊廣的三征高句麗的失敗,是高句麗人打敗的,倒不如說是強大的隋軍敗給了高句麗的山川河流,以及糟糕的氣候。
「這裡,西距東海郡約千里,東至大和數百里,北距百濟一二百里。」李元吉順勢在地圖上指出了濟州島的位置。
現在的濟州島可不是以後的濟州島,這裡現在還是一片荒蕪,連漁民都很少來過這裡,上面只有很少的一些人在安逸的生活著。
恩,即便在後世,這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位置,拿到濟州島,北可威脅棒子國,東可威脅鬼子國,西可威脅大天朝。
別被那裡的旅遊假象給蒙蔽了,因為你會死的很慘。
濟州島被發現,是從物部穴洞口中了解到的,同時,李元吉還特意打聽了一些其他的情報,幾經思索,這才最終有了決定。
「這裡,必須要拿下!」指了指濟州島的位置,李元吉異常堅定道。
王玄策心中猛一咯噔,隱隱的有些喘不上氣的感覺。
這個計劃實在太龐大了,而且那座島的位置也太好了,一旦拿下,進可直接威脅三個國家,退可保一方平安。
但大唐這麼做,絕不是為了保平安的,而是為了進攻。
如此強大的大唐,沒有理由守而不攻。
「屯田,練兵,短短數年之間,這裡便可為大唐遠征將士提供物資補給,甚至是直接提供軍事支持,而這麼一座世外桃源,四面環海,只要大唐完全控制了這裡,裡面的消息,外面無人可知,這是一處天然的藏兵之地!」王玄策難掩激動的說著。
他沒有想到,李元吉會把這麼艱巨的任務交給自己,更沒有想到,自己竟然也有馬周那樣的命運。
他沒想過失敗,也從來不會去想,此時此刻,整個腦子裡唯一想著的,就是如何佔領這裡,控制這裡,讓它成為大唐的海外糧倉,為大唐遠征軍提供更多的支持,甚至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以一己之力幹掉一個敵人。
「不錯!」對於王玄策的反應,李元吉很滿意。
雖然還不是太成熟,但僅憑自己說的那麼點信息,就能看出濟州島的戰略地位,這也絕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這裡,朕要藏兵十萬!」李元吉意氣風發的說著,帝王之氣毫無遮掩,「島上幾乎無人,朕給你五千兵力,兩千工匠,兩年的時間,要在這裡建出一座足以讓十萬人居住的營房,最大限度的開墾出耕田。」
「臣領命!」王玄策退後一步,身體微微顫抖著拱手道。
雖然不用怎麼打仗,但這與開疆擴土沒什麼區別,王玄策還沒想過這種好事會落到自己頭上。
但心中有的卻並不是驚喜,而是必須要完成任務,陛下給了兩年,自己卻不能給兩年,最長不能超過一年半。
在海外駐軍藏兵,還是這種海島。
安排什麼的自然不能跟國內相同,大軍攻打個吐蕃,都還要在邊境適應訓練幾年的時間。
王玄策雖然沒有出過海,但也聽說過出海的感覺並不好受。
大多數人剛一上傳,就會產生劇烈的眩暈感,時間久了,更是會吐到懷疑人生。
所以,要想前往那座海島,首要任務便是訓練這五千兵士不暈船。
如果一個個的大吐特吐,到了以後對面不說多,就是來個一千土著,都能將他們屠戮個一乾二淨。
屯兵海島?
為何不是建立基地,等到有戰事的時候在調兵過去?
王玄策很清楚其中的緣由,屯兵,要的是來之即戰,戰之既勝的軍隊,而不是那種來了還需要適應,等適應完了,要麼就是敗了,要麼就是……沒有了。
「去吧,船在東海,已經造的差不多了,五千兵士也在那裡,等你們開闢以後,朕會派工匠過去。」李元吉揮了揮手。
「諾!」
看著王玄策逐漸遠去的身影,李元吉卻一直在思索著一個問題。
大唐的戰事是不是太頻繁了?以現在的經濟水平,配合著軍事改革制度,根本就支撐不起接連的戰爭。
進攻吐蕃,雖然有幾年的準備期,但具體怎樣,自己心中也沒數。
畢竟那是高原,不是平常的陸地。
湊了這麼久,高原戰馬都還沒湊齊,更不要說其他的。
但是很快,李元吉便搖了搖頭。
東進只是戰略準備期,並不是真正的開戰,自己所做的,只是給大唐準備一支可以泛海遠攻的海軍陸戰隊,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高句麗,百濟,大和,這三個國家,其實在自己心裡早已被劃歸大唐的領土。
若是能讓國內百姓生活的幸福快樂,國家版圖也能得到擴充,反正李元吉是挺想的。
不管子孫後代能夠守下多少年,起碼有一點,將來子孫後代們可以說,自古以來某某地方便是我國的固有領土。
然而想象是美好的,李元吉發現要想做到這些,其實還是挺難的。
雖然周邊的敵人並不強大,大唐甚至不需要舉國之力,就能做到這些。
但是其他各方面的限制還是很嚴重的,特別是交通方面,和信息的傳遞方面。
歷史告訴人們,時間久了不聯繫,就算是最忠心的忠臣,也會有些其他想法的。
『我就特么想做個閑王啊?怎麼越搞越閑不下來呢?』李元吉忍不住的在心中埋怨著,現在不是他推動著事情前進,而是一件接著一件的事情推動著他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