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最佳閑王> 第三一五章:蛋糕自己切

第三一五章:蛋糕自己切

  人就是一個永遠也滿足不了的怪物,心中的貪婪總是會不斷的引誘著你。


  當你達到一個目標的時候,就會立即為你標明另一個目標,讓你繼續去前行。


  有可能是大富大貴,也有可能是毀滅。


  與馬周相比,自然是比不上的,整個大唐能跟馬周相比的,可以說是一個也沒有。


  沒人能在這方面超越馬周,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也有李元吉對其的信任程度,加上其自己的努力,三個原因匯聚在一起,有了現在這個結果。


  好在王玄策想的也比較開,自己是比不上馬周,可還有很多比不上自己的。


  如今依舊埋頭基層苦幹,卻毫無門路的小吏們多到海里去了,自己若是覺得不滿,他們又該怎樣?


  果不其然,王玄策猜測的並沒有錯。


  三省很快便下發了通告,將西域諸國推舉皇帝為天可汗的消息公佈於眾。


  此時的王玄策於石牧二人也已離開火鍋店,恰巧看到了這一幕。


  「哎,百姓終歸只是百姓!」見看熱鬧的居多,真正當回事的反倒沒幾個人,王玄策不由得失望道。


  有全民教育不足的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甚至往大了說,可以說是百姓國家榮譽感並不是特別的強烈。


  「那些與百姓又有何關係?現如今百姓的心思也只剩下了怎麼才能讓自家生活的更好,像這些朝廷廟算什麼的,他們也插不上嘴。」石牧瞅了眼公告,事實上就連他自己也沒什麼感觸,倒是有一點,選擇監視台外的人,或許有可能要被派往西域,但那都是將來的事情。


  「非也,民事即國事,國事亦民事……」


  ……


  「陛下極其重視商業,不僅大力推廣商業,更是也親自投入進去,為此,甚至特意成立了皇家商業集團,而皇室的所有開銷,也將從皇家集團內支出,自此,國庫的錢,僅僅只能用於國事。雖然將其分開未必是好事,但是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發現什麼壞處!」太平坊,在中午營業過後,火鍋店便暫停營業,全力準備晚上的宴席。


  沒有想象中的豪華套餐,只是火鍋店內最常見的,也是最好吃的一些食材。


  李元吉沒有出面,這種場面也用不著他親自出面,但房玄齡還是來了,事實上,便是讓禮部尚書唐儉出面,就算是給足這些人面子了。


  「商路!陛下最重視的便是商路。」房玄齡再次重點提醒道,說是設宴,其實也可以看作是私下裡的一些交代,告訴他們什麼心思可以動,什麼心思不能動。


  「陛下派許靖西進,便是為了重開絲綢之路,而玉門關的兵力,原本也僅僅只是正常的換防,但卻未曾想到,這一路上竟是如此的不順暢,不得已之下,這才出兵營救,但卻未曾想到伊吾,高昌二國竟如此不堪,如此,也只好順手收拾掉他們。」有些顯擺,但也可以看作是武力威脅,停頓了下繼續道:

  「今大局已定,接下來諸位可在長安自由行走,或是前往洛州等地,好好的打聽一下,你們那裡有什麼是大唐需要的,又有什麼是大唐有的,而你們缺少的。只要重開絲綢之路,諸位大可放心,物資,錢,你們都不會缺。」


  唐朝想重開絲綢之路的想法可謂是人盡皆知,許靖所率領的商隊就是個預示,而這趟來長安,他們也已經做好了準備。


  老實說,絲綢之路的重要性,對於這些西域小國而言,遠比大唐更為重要。


  西域本身是以沙漠戈壁為主,很多東西都是急缺的,若是多國可以互補,那倒還好,但是很可惜,那裡大多數國家缺少的東西,基本上都一樣,雖然特色各自不一。


  重開絲綢之路,意味著之前因為某些原因斷掉的商路,現在可以恢復了。


  大量的商品,可以進入本國,而他們緊缺的東西,也不會再缺少。


  從一個執政者的角度來看,這是個雙贏的事情,當然,作為執政者,在雙贏的同時,他們還能藉此獲取大量的利益。


  這才是最重要的,以前不是不想,而是沒有機會。


  「房相,小臣有個問題。」阿布阿杜適時的站出來提問道。


  「請講!」房玄齡微微一笑,做出一副請的姿態,不得不說,有個自己人在對面,其實也挺好的,什麼事都不用自己操心,雖然有些沒什麼成就感。


  「路程越遠,商品成本就越高,排除人工車馬成本,單單隻是過境稅就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此一來,西域諸國的貨物來到大唐,價格必然奇高無比,此必會影響貨物的銷量,相反也是一樣,價格高昂,貴到百姓買不起,那麼之前的努力,也都將是徒勞的,毫無收穫可言。」遠不遠,高不高,跟自己沒有任何關係,阿布阿杜也不想去摻和這些,但沒辦法,這是李元吉親自吩咐的,自己不得不配合著房玄齡唱這麼一出雙簧。


  「很簡單!」房玄齡微微一笑,繼續道:「大唐會在各國設置海關,所出商隊,離開之前,必須要到海關進行檢查報備,然後由海關開具相關文書,凡是持有海關文書的,途中各處皆不收取任何稅費,到了目的地之後,拿著海關文書與貨物,到長安的海關接受檢查,若是貨物對等,則繳納一次稅費即可自由販賣,若是數目不對,老夫估計諸位也不會這麼做的。」


  唐朝有過境稅,不僅是唐朝,很多地方都有這種稅目。


  即不管你的目的地是不是這座城,只要入了城,就要在城門處繳納稅費才可以。


  而有些商隊為了避免巨額的稅費,往往會選擇不進城,但不進城的話,安全卻又沒法得到保證。


  高額的過境稅,導致了唐朝的商業很少會出現跨區域經營的情況,商業不流通,資本不流通,問題自然也就很明顯。


  為了使國內的商業可以迅速的發展起來,這套辦法最早是被打算用於國內的。


  但卻又不是一模一樣,比如說國內的方案中,就沒有海關這一步,其流程也很簡單。


  即出城由城門衛盤查數目,開具文書,到另一座城池的時候,入城檢查,若貨物減少,則需拿出交稅證明,拿不出來,則三倍罰款。


  出城的時候若貨物與進城時一樣,則不用繳納稅款,若少,則需在出城時繳納稅費。


  即少貨納稅,不少不納。


  至於商隊在城中私自交易貨物,文書上貨物數量,名目,目的地可是寫的清清楚楚的,沒有文書,是進不了城的,貨物對不上,是要被追究責任的。


  這一套流程雖然耽誤了一些事,但卻實打實的減少了貨物遠途運輸的成本,可以使物價最大化的降低。


  「萬一途中貨物被搶怎麼辦?」有人問了句,似乎是在試圖尋找一些漏洞。


  「貨物被搶,就近尋找海關報備,海關則會通知駐軍進行搜查,任何膽敢對商隊下手的勢力,大唐都會讓他們為此而感到後悔。」房玄齡微微一笑,語氣卻極為不善道。


  六萬駐軍是幹啥的?控制你們的同時,還能將你們卡的死死的,不然平白無故派六萬駐軍去那裡給你們看家護院呢?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老夫奉勸諸位一句,莫要因小失大,這長久的利益,與一時的利益,孰輕孰重,諸位應該能看的明白。」房玄齡繼續提醒著。


  唐人太精於算計,以至於這幫人僅有的一些想法也只能胎死腹中,根本沒機會實施。


  「那貨物……」


  有人不甘心的問著。


  「貨物交給誰,你們自己決定,是否親民,也由你們自己決定,大唐的原則是貨物的價格不能超過成本的五倍,但一些特殊的商品,是可以特殊定價的。」想讓人出力,就必須要給點甜頭。


  這麼大一塊蛋糕,僅憑在場的這些人是吞不下的,但既然來了這一趟,就必然有他們的好處。


  好處先緊著你們來,但你們的認清楚自己的能力,若是能力不足,最好還是拿的適當就好,萬一搞的最後收不了場,後果你們自己想吧。


  事實上西域諸國會怎麼去分配這些利益,房玄齡一點也不在乎,沒有任何在乎的理由。


  之所以這麼上心,還是因為此事對大唐的好處太大。


  要發展,就要有錢,國家有錢還不行,百姓也得有錢,百姓有了錢,商業自然就會發展,商業發展了,國家也就發展了,一整套循環的綠色生態便會最終形成。


  西域一個國家是不大,但幾十個國家聯合起來,也是股不小的勢力。


  加上遠途商業的利益,絕不是你從洛州到長安跑幾趟就能相比的。


  廣開商路,意味著大唐將會增加無數個就業崗位,有了工作,就有了錢,雖然也不知道李元吉是怎麼搞明白這一套的,反正房玄齡是被說服了,並且深深的堅信不疑。


  當然,暗示是不行的,還是那句話,要想讓人出力,就必須要給個定心丸,這是早就商議好的結果。


  房玄齡悠悠然道:「諸位放心,你們的利益,大唐會保護的,但超出你們能力範圍之外的,大唐可就無能為力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