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撤!
宋營轅條上插上了防護的硬木挨牌,足以抵擋遼人射來的利箭。在戰車前面直到橋頭那邊,還撒滿一地的鐵蒺藜,銳利的尖刺朝上,閃著滲人的寒光。
河下,河水乾枯了容易通行,不過身後十丈遠就是火路墩,火力遍及周邊百步之內。可以說,在這個沒有火炮盛行,沒有攻城器械的時代。以守為攻是宋軍的超級強項!
只要塞門不開,高掛免戰牌,然後隨時做好應付的準備。每個宋朝士兵都可以拍著胸脯說,保准遼人攻不破營地。
情報說是顯示遼人可能撤退,但是就怕有詐!
若是人家假裝要撤退,卻突然襲擊,那就有些麻煩了。幸而,西軍精銳,雖然遼人動得突然,可戰備工作仍然井井有條。
前方一隊隊的遼人士卒開始湧出,從各處營門當中湧出來的刀槍叢林無數,分不清對方到底是打著如何的打算。
就算來觀戰的朱子龍分身,知道歷史上,遼軍會有此一撤,但是因為歷史修改過後。會有蝴蝶效應,加上對面的動靜太大了,現在心裡也是有些不太確定。
不過也難說,古代軍隊撤退是有學問的,經常搞的撤退的時候,很像進攻一樣。只有那些垃圾將領和無能之輩,才會撒腿就跑,不管手下人等的死活。結果造成全線崩潰!
遼人出營氣勢不凡,接著再匯聚成大陣。在密密麻麻的旗幟下面,儘是身披紅色盔甲的騎馬之人,盔頂上,火紅的盔纓飄揚。肅殺之氣,只是撲面而來!
馬蹄聲越來越響,似乎大地都在鐵蹄的擊打下震動,產生的共鳴之強,如果是在橋上,朱子龍的分身幾乎可以肯定,那橋會因為共震的原因,玩壞的。
那些個遼人騎兵個個身材粗壯,穩穩策於馬上,隱隱可見他們滿帶戾氣的臉容,上面滿是驕橫之色。身下的馬匹不住揮著響鼻,口鼻中噴著濃濃的白氣。挎弓矢撒袋的射手緊隨其側!
雖然明知道遼人沒有攻城器械,光用人命和馬兒撞是很難攻進城池,而且根據情報來報,對方很可能是假裝氣勢磅礴,其實是掩護主力撤退的。
但,宋營之內,人人還是如臨大敵一般。
大遼帝國外傳已經是末日餘輝,可看這架勢,如果有此類精軍再多數萬,只怕是反攻女真也變可能吧?
城牆之上,朱子龍的分身和岳飛等人眼神沉重,遼人精稅就強如此,難保不說女真那邊會是個什麼樣。滅遼如此之難,若是女真取而代之後,又對宋虎視眈眈,又該如何是好?
「遼人,多半真是要撤軍了……」楊世可觀其好久,突然說道。
做為一名戰場上的老將,他這話說的自然是有經驗之談。對方帶著大軍來耀武揚威,正是兵書上示形的道理,壓迫得宋軍在士氣上失去尾而追之的情況。
但,其實他們這麼做也是多餘。因為就算他們正常撤退,估計童貫也不會安排人手出來突然襲擊。因為現在的情況不允許!
知道遼軍這個時候撤退又能如何?亞根沒得準備呀,除非……
楊可世等人突然轉過頭來看了一眼,在邊上觀戰的郭蓉。如果有常勝軍堵塞在遼軍的退路上,並且願意以老本一般的血拚,自己這邊在給童帥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準備,後來而跟上。
和常勝軍來個前後突然襲擊,只道也從未沒有可能大勝。
楊所想,其實朱子龍分身亦有所想,但卻並不如他們這般只向好處想。他的心裡只是一沉,宋軍營中情況實在是太複雜,對面遼軍這次撤軍,說不定就是為了去收拾郭藥師的?
如果宋營這邊不得幫手,以常勝軍的實力,最多可能對抗,而不可戰勝。真不知道會生出什麼變數出來!
少時,遼軍陣中鼓角嗚咽,卻是傳出的退軍的號令。
而宋營這邊全然做的防備戰事準備,只能是坐看他們緩慢的,以臉向朝軍的姿態撤退而去。
當然,就算得以成功無損的撤退,遼軍坐陣的四軍大王蕭干臉色之上卻並無一絲得意之色。甚至於反而是眉頭緊鎖,好一會喃喃自語而道:「這大遼只怕是真的沒救了,卻要怎樣,才是出路?莫要陪著這條破船,一起沉下去才是好!」
-
遼軍遠去,不久宋營里出了一列軍,仍是勝捷軍。風一般的在遼營內偵查一二,然後將其佔領。
岳飛等人看了一陣輕語低聲咒罵:「遼人走光了,倒過去急個威風給誰看?」
而營內勝捷軍幾名騎士,簇擁著一個三十不到的英武青年,也是過來。街邊士卒抱怨之聲,聽了一耳朵,卻則聲不得,只有微微苦笑。此人卻是馬擴!
做為這一次出使遼國的副使,他和朱子龍分身也是舊識,二人對上面,也是各自拱手而行禮,客套幾句。
馬擴,祖上時代為西軍將校,他本人中過武舉。後來因為全程參與了宋金的海上之盟以及此後交割燕京等外交事宜而青史留名。當然這是后話了!
馬擴雖然出身行伍,但在外交方面卻很有天賦,在與金、遼的交涉中都能做到不卑不亢。如若不然,也不會給童貫收為心腹,得以陪同出使。
不過在原來的歷史上,燕雲十六州交割完畢后,馬擴被從承節郎提拔為遙郡防禦使,成為中級武官。
那時,此後馬擴的一生可以說是歷經坎坷,先在被同僚誣陷為勾結金人,坐了自己人的大牢。後來趁著金軍南下的混亂才逃了出來,在西山和尚洞建立基地組織抗金。但不久遭到金人攻擊,戰敗被俘,又被金人軟禁。到建炎二年,終於再次逃出。
苗劉兵變,馬擴有所牽扯,於是皇帝尋故又把他貶到朝外。
以朱子龍穿越者的眼光來看,馬擴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但在軍事上的能力並不是特別出色。
加上他為人有些孤傲,與其他名將業接觸不多,因此名氣不是很大,關於他的傳記一直很少。但他在兩宋交接之際這個混亂時期,親身參與了很多重要歷史事件,與宋、遼、金三朝的高層人物都有接觸,應該算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歷史目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