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宋德芳傳> 第四章 斧聲燭影(三)

第四章 斧聲燭影(三)

  三更時分,喧囂了一日的大宋京師開封府,總算是微微的平靜下來。隨著街上遊人漸漸稀少,繁鬧的夜市,亦逐步的收場,至於早市,則尚要等到五更天去了,所以,街道上倒也呈現出了難得的靜謐,只有稀稀拉拉的正在收攤的小販,以及一、二名穿梭於街頭巷尾打更報時的行腳僧。對於這座徹夜燭火不息的汴京城來說,這倒還真是一段最為沉靜的時辰了。


  突然,御道傳來一陣陣馬蹄急踏而過的嘈雜聲,彷彿一下子便將這個還未熟睡的城市徹底的驚醒,滯留街上的小販、遊人紛紛伸長脖子、踮起腳尖往御道方向打量,道路兩側的居民,也陸續推開小窗,不安地張望。


  車隊的御者,以及護衛左右的騎士們,最終在大宋皇宮正門宣德樓下勒緊了韁繩,終於得到休息的馬匹紛紛嘶嘶的喘氣,少數幾匹不安分的,還在左右來回打轉。看到這樣的景象,城樓上的禁衛們迅速集結,做出戒備。


  「快開宮門」,晉王趙光義喝道。


  城頭的禁衛都望向他們的校尉,而校尉則眯著眼,透過昏暗的燈光,打量著樓下的說話者,「原來是晉王殿下,宮門夜閉,非詔不啟,尚請殿下恕卑職不能開門了」。


  「開門,我是王繼恩,陛下昏迷,須馬上進宮延診,有什麼責任,我來擔著」,老太監打馬上前說道。


  「這……」


  「再不開門,陛下龍體有損,你負得起責嗎?還不給我滾下來開門」,趙光義怒道。


  校尉咬咬牙,還是回復道:「諾,卑職馬上開門」。


  終於,吱呀一聲,宮門緩緩開啟了。


  老太監對著御者喝道:「還愣著幹什麼,還不快點把馬車駛進去」。


  「諾」。


  趙光義緊緊地盯著曹彬,同時暗運真氣,隨時準備應變,他生怕曹彬突然反悔而有所動作。但是,只到馬車完全駛入宣德樓門洞中,曹彬也一聲未吭。趙光義看他的眼神,也從緊張、提防,漸漸的變得和藹起來,最終堆滿笑容道:「此次樞密使大人一路護駕,真是辛苦了,來日,本王必有厚報」。


  「不敢擔,王爺言重了,不過是下官分內之職罷了」,曹彬施禮道。他自然知道晉王趙光義真正感激他的可不是所謂的「護駕」。


  曹彬遠遠望去,載著皇帝的御駕已經完全沒入內宮,緩緩關閉的樓門,最終將它隔絕在了一個自己再也無法接觸到的世界。心裡暗嘆一聲,曹彬向趙光義拱拱手,道:「王爺,下官告辭,陛下這一昏厥,樞密院恐怕有得忙了,在下得回去,做好相關布置,不然非出亂子不可」。


  「曹大人儘管去忙,有用得著本王的地方,只管開口,本王無一不從」,晉王微笑道。


  「多謝王爺厚愛,下官告辭」,曹彬施禮離去。


  ~~~


  「相爺,陛下昏厥不醒,已被送返皇宮」,相府的探子急匆匆地向趙普報告道。


  「什麼……」趙普跌坐在書房的座椅上,今夜他整宿未眠,一方面是等待京郊「狩獵」的結果,另一方面,則是在簽署各種公文,準備應對晉王倒台後的朝局變化。雖然皇帝陛下的意願是儘可能降低政治的動蕩,可是他怎麼捨得放棄這樣一個攪風弄雨的時機呢,他早已擬定一份詳細的表章,只要晉王的罪名落實,甚至只是帶上嫌疑,他炮製的這份「晉王黨人」名單,就將出現在明日的朝堂上,將名單上的大臣——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晉王黨,或只不過是他趙普個人的反對者——全部黜落,或罷官、或降級、或外放,總之,若無意外,明早過後,朝廷將徹底是他趙普的一言堂。只是,萬萬想不到,他等來的,竟然是皇帝昏厥的消息。


  沉默片刻后,只聽趙普接著問道:「晉王呢?」聲音中,透露著一種無力感,又分明還抱有一絲僥倖、期待,甚至是不甘。


  「晉王護送御駕回宮,直到宣德樓,現在想必已經返回王府了」。探子稟報道。


  明知會是這樣的結果,趙普還是失望的閉上了眼睛,突然沉聲道:「曹彬呢?他幹什麼吃去了?」


  「稟相爺,曹大人是和晉王一道護送御駕返回的」。


  「這個首鼠兩端的混賬!虧得老夫還那麼器重他,原來也只不過是棵牆頭草」,趙普惡狠狠的罵道。


  「相爺,我們怎麼辦?要不要立刻進宮?」侍立一旁的相府首席劍客趙信沉聲問道,他是趙普最為倚重的親信。


  「人家會放我們進去嗎?」


  「您是宰相,他們誰敢攔您?」


  「晉王是皇弟,不也沒進去,還不是安安分分地止步於宣德樓」。


  「他那是裝模作樣,不過是撇清自己,自會有人對皇帝陛下下手,他犯不著惹上嫌疑罷了,要說『安分』,晉王可跟這個字眼沾不上邊」。


  「是撇清自己不假,可是他也是在堵我,他一個皇弟,都恪守無詔不入內廷,我一個外臣,難道還能硬闖不成」,趙普苦笑道。


  沉默片刻,趙普起身道:「去曹府」。


  ~~~


  「趙相爺到」,曹彬府前傳來趙普車架擺到的唱和聲。


  「我們相爺來拜會樞密使大人」,相府的長隨將門貼遞給曹府的門子,門子剛要轉身入內稟告,只聽身後傳來曹府二爺曹華的聲音:「趙相大駕光臨,某家有失遠迎,恕罪,恕罪呀」。


  「曹二爺好啊」,趙普從轎中走出,對著曹華略微點點頭。


  「相爺好」,曹華臉上堆滿了笑容。


  「曹樞密呢?」對於曹彬竟然沒有親自出迎,趙普心中非常不滿,雖然政事堂和樞密院並稱「二府」,不過政事堂的宰相(中書令、門下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是大宋王朝的百官之首,樞密院只不過是一個最高軍事機構而已。但趙普還是強忍怒氣,故作從容地這樣問道。


  「家兄從宣德樓回來后,只在家打了個轉,換了身衣裳,就外出了,許是去樞密院了,又或是去了外間巡視,我看他一臉肅然,就沒敢多問,怎麼,出什麼事了么?」曹華一臉茫然地問道。


  看著曹華一臉虛假的無知,趙普一陣厭惡,淡淡地說道:「等曹樞密回來,告訴他,本相曾經來過,就是了」,說完,也不回答曹華的問題,拂袖回轎。一回到轎內,趙普再無剛才的鋒芒,目光獃滯的癱坐著,眼神中充滿了失望。趙信對著滿臉歉意的曹華拱拱手,道:「二爺請回」,然後便命令相府隨從們擺駕回府了。


  等到相府儀仗漸漸的遠去,曹華臉上偽裝的歉意、賠笑漸漸斂去,面色陰沉地走回府中,徑直走回內院。


  「走了?」端坐正廳的曹彬淡淡道。


  「大哥,這明明是千載難逢的契機,你怎麼就輕輕放過了呢?現在正是趙相最需要我們支持他的時候,只要我們和他聯手,將皇長子推上皇位,這策立之功,就可保我曹家永盛不衰啊,你怎麼能硬生生推走趙相,窩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呢?」曹華不滿道。平素里,在曹彬面前,曹華多話也不敢說,只是今天實在有些憤懣,這才抱怨了一番。


  曹彬知道他的心思、情緒,也不怪責他,只是淡淡說道:「你以為趙相必勝嗎?」


  「趙相乃文臣第一人,大哥你是武班第一重臣,一文一武,合東西兩府之力,再加上德昭皇長子的名分,誰敢與我們爭鋒?」


  「晉王心思整密,且在朝中經營多年,趙相未必就是他的對手,何況,晉王既然敢走到這一步,就必然還留有後手,我們為何要冒這種風險?」


  「大哥……」


  曹彬揮揮手打斷他,繼續說道:「陛下若還清醒,不用多言,我自將誓死效忠,無所謂選擇不選擇,只是陛下既然昏厥不醒了,我就不得不為曹家考慮了,我且問你,即使我們傾盡全力,協助趙相,扶持皇長子登上帝位,新皇是會更信任我,還是更信任趙相?」


  「這,恐怕還是趙相」,曹華如實答道。


  「這就對了,下注皇長子、趙相,我們曹家冒著風險、拼著老本,也仍然位在趙相之下,也就是說,我的地位沒有任何的改動。反過來,如果我下注晉王,我什麼也不用做,晉王也會無比感念我,而且我前面最大的一塊石頭——趙相,也會被晉王搬走,我們將成為最大的收益者。這就是所謂的無為而無不為。」


  曹華還在消化曹彬的話,卻又聽曹彬繼續說道,「若是皇帝指定了太子,特別是如果指定的是二皇子德芳,我知道陛下心中是屬意二皇子的,我自然願意傾盡全力,助其登位,也算是回報了聖上這些年的隆恩聖眷。可是聖上偏偏尚未來得及立儲,德芳作為二皇子,沒有任何繼統的合法性,即使我們提出,趙普也絕對不會贊同,畢竟他是德昭的堅定支持者。何況,若不是他堅持反對,認準了嫡長子繼承製的死理,說不定皇帝早扶持德芳做皇儲了。」


  「德芳和德昭,誰是太子,有這麼重要嗎?」曹華不解道。


  「對我們曹家來說,太重要了,我且問你,我曹家如何擁有的今日的權勢、地位?」


  「如果按開國功臣來算,我們確實排不上號,只能說是資歷最輕的勛貴。我們曹家的繁盛,應該說來,是得益於皇帝陛下的『杯酒釋兵權』,剝奪了開國勛貴們的權力,將他們投閑置散」,曹華說道。


  「對的,我曹家,就是勛貴的替代者,或者說,我們雖然也是開國勛貴,但是我們資歷最淺,讓陛下既像器重其他勛貴一樣,器重我們,又不害怕我們會尾大不掉,所以才能得到倖免,沒有遭到權力上的清洗。另一方,勛貴們也將我們視作是他們的最後代言人,所以他們也會無條件地支持我們,動用他們在軍隊中盤根錯節的關係,力挺我。可是,一旦他們有了重新走向前台的機會,他們還會需要我們曹家在前台唱戲嗎?」


  「你是說皇長子會恢復勛貴的權力」,曹華吃驚道。


  「不錯,皇長子德昭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他對開國勛貴這些叔伯輩們懷有很深的同情,總覺得聖上不該過河拆橋,黃袍加身後就反過來提防他們。所以,如果德昭繼位,他定然會推翻聖上的苦心安排,會讓勛貴的權力重新浮出水面,這也是聖上為何不願德昭繼位的原因。你以為,憑藉我們在軍隊中那點微薄的根基,真的是勛貴們的對手嗎?我可以料定,只要德昭繼位,我們曹家肯定逃不脫被邊緣化的命運」。


  「所以,這原本就是一個死局,我們最好的選擇是支持二皇子德芳,他仁和、但不失果決,而且會堅持聖上既定的權力分配格局,但趙普等不會支持,只有我們一家,則無法成事;如果我們支持皇長子和趙普,則只能是替他人做嫁衣裳,趙普仍然會穩穩地踩在我們頭上,而我們卻要面臨勛貴權力復活后的挑戰,最終可能會落寞收場;只有支持晉王,我們什麼也不必做,就能維持現狀」,曹華整理思緒道。他們曹家的權勢、地位,來源於大宋複雜的權力平衡,而開封郊外的那場「狩獵」,已經讓各種權力之間的平衡出現了鬆動,大宋將何去何從,他們曹家將何去何從,都取決於誰是最終的繼位之君。趙光義,對曹家來說,雖然不是「最好」的選擇,卻無疑是一個「最不壞」的選擇。


  「怎麼樣,你明白了?」曹彬無奈的笑笑,說著起身往外走去,「我出去巡視巡視,希望開封不要出什麼亂子才好」,其實,他是心中極為不安,才希望出去透透氣,找點事情做,分散、排解自己的苦悶。因為,一種對於皇帝信任的辜負,在腐蝕、煎熬著他的內心,畢竟是他親手將皇帝送回了內廷,是他親眼看著皇帝的御駕湮沒在宣德樓無邊的黑暗之中。自己只是一個自私、膽小的懦夫、叛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