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一壺清茶論天下
漢獻帝初平二年七月,軻比能所部已經盡數遷入五原地區,呂布在武都縣為軻比能建王庭,武都縣內,鮮卑人得以自治。出得武都縣,五原至西河一代廣袤的草原,鮮卑人可如匈奴人一般,策馬放牧。
約十日之前,遣散朔方、定襄、上黨諸郡的并州士卒皆已陸陸續續歸返五原家中,此時雖以堅壁清野,地中無田,然人人都是腰包鼓鼓,今年收成是沒了,大家在家中田地種了一些當季可種的蔬菜,而後便是一股反鮮卑風波。
五原民安,找梁子打架的事不會幹。但是他們可以對鮮卑人暗中使絆子,鮮卑人初入漢地,不熟路,他們指路必反,又有鮮卑人入商戶,購物價碼皆翻倍。
軻比能之弟苴羅侯一直都在彈壓鮮卑人的情緒,同時修書急報軻比能。軻比能此時暫住晉陽別館,接書便與呂布商議,呂布則親赴五原,遊走於五原各縣,頒布法令,若有人將鮮卑人區別對待,乃充軍戍邊。
軻比能也很有誠意,部眾馬匹、牛羊無數,拿出半數之多,算是賠償五原之民的損失。漢人見到了鮮卑人的誠意,卻而不就,自此鮮卑軻比能部安於并州一隅。
軻比能見漢人如此大度,立即召集各部首領開會,命所有部族出壯士一百,入五原各縣,百姓若有所請,有求必應。
至此,軻比能所部有不少青狀,都在五原為吏。此一時,便以到了秋收時節,并州得一大豐收之年,百姓安定、民心安康、胡漢互為友善,兵員頗為充足。
反觀天下,樊稠、張濟挾天子佔有三輔地區,西涼馬騰韓遂窺伺中原。幽、冀、青三州之地,先有黑山軍、於夫羅霍亂,又有袁紹公孫瓚相互攻伐,民間苦不堪言。
淮南袁術,虎視兗州,兗州之地,張邈、曹操、鮑信、劉岱互為盟友,雄踞此地,然三面環敵,青州黃巾軍欲攻伐兗州,與黑山軍合。
徐州陶謙、荊州劉表、益州劉焉、揚州陳溫、交州張津各自保境安民,其中交州除刺史張津之外,還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乃是交趾太守士燮,張津名為交州之首,實權卻都在士燮手上。
至此,東漢十三州大體呈北方戰亂不止,南方置身事外的態勢。當然這不是絕對的,荊州劉表與袁紹為盟,揚州陳溫資曹操以兵源。
除此十三州,天下還有兩股不容忽視,卻又被絕大多數人忽視的勢力,正在悄然豐滿羽翼,其一便是孫堅之子孫策,年十七。孫堅戰死之後,其侄孫賁攜舊部護送孫堅屍體返回江東,而後孫策藏夫與曲阿,開始經營江東。
孫策身邊,還有一個不是帥才,周瑜輔佐。二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英達夙成,在江東傳為一段佳話。
如果說孫策的日後的發跡還有跡可循的話,那麼另一個,便是實在的名不見經傳。
新任平原國相劉備,此人因與公孫瓚同出盧植一門,遂投公孫瓚。手下兵不滿萬,將不過關張,呂布對此人卻是倍加重視,命暗影組遣一可靠之人,隨軍劉備,獲悉劉備所有動態。
得益於龐大的情報網。呂布對這天下之勢,都有掌握。如今他命人繪製一張各方勢力圖,置於案上,背上清茶一壺,向賈詡問策天下事。
賈詡見呂布將這江東孫策、平原劉備都做特別標註,不明覺厲,問呂佈道:「孫策尚在年幼,劉備名不見經傳,奉先何以如此重視?」
「此二人假以時日,必成大器。究其原由,奉先不知如何說與先生,先生知道便好。」說著,呂布問賈詡道:「如今天下之勢,北方戰亂不休,南方大體相安,我想安定天下,應何如行之?」
賈詡官此圖,對呂布說道:「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足為患。
曹孟德虎狼之人,待他日袁紹與公孫瓚相互攻伐,曹孟德必取而代之,坐擁幽、並、青、兗、四州之地,繼而圖謀徐、豫、揚三州之地。「
賈詡一出此言,呂布便知此人名不虛傳。曹操戰袁紹於官渡,進而坐擁大漢北疆,挾天子令諸侯,此事呂布知道,可這天下人卻不知道。
如今天下人眼中,冀州袁紹、幽州公孫瓚,此二人其一可雄踞北方。至於小小的東郡太守曹操,不過是袁紹的一個馬仔。
賈詡說完,見呂布深以為然,對呂布說道:「淮南袁術、袁術無毫芒之功,纖介之善,而猖狂於時,妄自尊立,固義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
揚州陳溫,資曹操以兵事,必被袁術所滅;徐州陶謙外慕聲名,內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勢必薄,此四人絕非當世英豪。
荊州之地,上鎮巴蜀之險,下據江湖之會,扼守長江天塹,若劉景升后兒奮勇,可據江東、江南腹地,與曹孟德隔江而立。
然,這劉景升非傑出才,偷息荊襄,不思展足。荊、益、揚三州之地,恐另有豪傑稱雄。」
說到這,賈詡忽然見到,江東孫策這股勢力,驚為天人,對呂說道:「奉先真乃神人,知這江東、江南之地,並無可堪英雄之輩,算準了這孫策會在此處,成就一番功業。」
賈詡驚呂布乃一神人,呂布又何嘗不驚賈詡呢?呂布比賈詡晚生兩千多年,知這天下三分不足為奇,賈詡觀這天下亂世,群雄林立,居然早便窺得天機,當之無愧的濟世之才。如今此二人這番暢談天下事,倒是有些隆中對的意味了。
想到這,呂布聞聽賈詡讚許,也不自謙,問賈詡道:「你看這劉備,該當如何?」
「劉備?」賈詡聞言,皺眉而思索起來,問呂佈道:「此人可是漢室宗親?」
「好像是中山靖王之後。」說著,呂布皺眉看著劉備在圖上所處平原地區,思索道:賈詡都不識這劉備,看來這劉備真是一點名氣都沒有啊。
賈詡聞聽這劉備是漢室宗親,進而手指指向荊州地區,對呂布說道:「荊州劉表、益州劉焉,皆非漢室宗親。此二人年邁,子嗣皆無治世之能。若這劉備遠投荊州,倒是可以與孫策爭雄長江以南。
益州劉璋器非英傑,圖射僥倖,其子劉璋亦非人雄,雖據有蜀地天險,實難以為繼。劉備距荊州、入蜀川,到可圖謀天下。」
賈詡說完,自己都笑了。對呂布說道:「這劉備遠在青州,周圍豪強林立,又在曹操之側,到底是要何等際遇,才能入得荊州、蜀川?此人恐難成大器。」
有何際遇,呂布不知,但是呂布已知這賈詡已經窺得天下三分之勢了。那麼天下三分,他呂布要如何立足呢?
想著,呂布問賈詡道:「那我并州何去何從?」
賈詡在這侃侃而談,最終便是要說到此處。呂布有此一問,賈詡眼眸之中閃過一絲光芒,起身指向與并州臨近的幽、冀二州,對呂布說道:「中原之地,諸侯亂戰,百姓民不聊生。奉先推仁政,得之反受其累。
更何況,袁紹、曹操、張邈等人雖有名為同盟,實則各懷異心。若有奉先強敵,其必合之。若奉先不入此二州,任其與公孫瓚相攻,靜待其便,才是上策。
賈詡又指向司州,對呂布說道:「洛陽殘破,司州又有白波賊寇為患,得之也是四戰之地。」
「你不是讓我去打涼州吧?」呂布見這天下已經被賈詡分的差不多了,就剩下涼州可用了。
賈詡此番策論,頗有諸葛亮隆中對的意思。然,諸葛亮是南陽人,他最為了解的便是荊州,所以隆中對的核心是荊州。但賈詡是涼州人,他深知涼州的優勢,對呂布說道:
「涼州偏隅,地廣人稀,又有誅羌為患諸侯所不屑一顧。然,大漢之地,與外族謀事,無人可出奉先其右。西涼馬騰、韓遂屢有不和,我可離間二人,再招羌零相助,入西涼,西通西域。
西涼乃至西域之地,地廣人稀,兵員甚少,然此地產良馬,民風彪悍。若能善加治理,我有匈奴、鮮卑、誅羌鐵騎,分兵兩路:
一路自隴西東進,入三輔平樊稠,迎獻帝。佔據漢室正統。一路延河內、至河東平定白波賊寇,至此佔有並、司、涼三州之地。並、涼二州產良馬,司州人口眾多,兵員充足,我可與曹孟德爭雄北方。」
說到這,賈詡的眼中得意盡顯,世人皆爭中原之地,他偏反其道行之。此一策,即避免了與群雄亂戰中原,又可以延曲線迎得獻帝,佔據道德制高點,四處征戰,皆師出有名。
然而,如此行事,不是任哪路諸侯都能做到的。并州治世良才甚少,但胡漢混居已久,處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專家比比皆是。
呂布、張楊乃至嚴婧,都是這方面頂尖的人物,如此將長處發揮到極致。若能兩三年內平定西涼,中原亂戰還未結束的話,迎獻帝入長安,再需幾年,天下可定。
呂布此時也終於知道了,為什麼薛蘭、趙庶在歷史上鮮為人知,賈詡卻是如雷貫耳。憑此一壺清茶論天下,賈詡當得上濟世之才,而薛蘭、趙庶乃是輔世之才,一字之差,實之千里。
「先生大才,呂奉先得先生,宛如文王得周公,至此豁然開亮。」說著,呂布發自肺腑的起身想賈詡施禮,對他說道:「不知先生,可有實策,拿下涼州?」
呂布是個看重實際的人,大策說得再好,涼州拿不下來,不也是白扯。賈詡聞言,笑而說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