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馬騰天下> 第112章 太尉府里說整邊

第112章 太尉府里說整邊

  李咸十分高興,站起身來,在客廳里踱來踱去,喜形於色地說道:「皇上雖然年輕,但天縱英明!

  我就說過,現在的皇上是一時被那些閹貸蒙蔽了!若是皇上能親賢能,遠小人,大漢何以不興?天下何以不寧?


  若皇上再歷練幾年,能識破這幫小人的陰險,重用士大夫,去除黨錮之禍,則大漢真的有重見天日那一天!」


  李咸復又坐下,說道:「你的四點條陳都在點子上。


  任賢是治理之用。身為太守,把握大略而已,不可能諸事都要親歷親為,也不可能親歷親為。


  凡是諸事都要親歷親為的要員,本身就不是一個稱職的要員,不管是放之於朝堂,還是放之於郡縣,都是如此。


  所謂各安其命,各司其職,所為者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興學是治理之本。人心不修,風俗不易,何談治理?

  治者,治亂也;理者,理心也。治為標,理為本。光治不理,那是本末倒置;光理不治,處之夏商周三代則可,處於此亂世,則難長久。


  故需要雙管齊下,既治且理,這才是王者之道。


  開市是治理之需。這是維繫邊境安定長遠之大計。


  所謂通商,通者通也,所通者何?疏通了鮮卑與大漢的商路。


  通了商路,就通了活路;有了活路,自不必再尋死路。你可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開市,所謂一著妙棋,滿盤皆活。


  這一著棋,活的不僅僅是鮮卑,還有我大漢上萬里的邊境線。


  前者遼東開市,弄得不成功,你要吸取其中的教訓。


  你在皇上跟前說了已有所考慮,辦法也頗具針對性,一定要好自為之,把好事辦好。


  開市一節,既可有效緩解邊境緊張局勢,又能從中獲利,彌補開支不足,好處多多。


  你所思了解彼處風情、地形一事,真是老成持國之計。縱觀我朝百年與匈奴作戰史,中間或有幾十年的短暫和平,但若維持長久和平是很難的。


  故爾你立足於戰,謀划於和,實是深謀遠慮。大漢能有你這樣的邊將,真是朝庭之福,我輩也幾可高枕無憂矣!

  實邊是治理之要。沒有相當的人口,說什麼都是白扯。


  皇上所提,確實是救急之策。然若要進一步擴大人口,僅憑朝庭行政強制還是不行的,你得想辦法讓人們自覺自愿地去。


  這就需要你把張掖治理得好好的,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到時候就怕你張掖裝不下那麼多人口,往外攆都攆不走!一切事在人為!

  現在的朝庭,昏濁不堪,雖說皇上很欣賞你,但自己能辦的事情盡量自己辦,一時辦不了的事情想盡千方百計也要辦,不可把希望都寄托在皇上身上!


  求人不如求已,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適用的。」


  馬騰躬身稱謝,道:「太尉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卑職銘記在心,不敢有忘!」


  李咸道:「我注意到壽成所談四項條陳,涉及治理地方各個要務,卻唯獨沒談軍事。想是壽成於此一節頗為自負,故爾沒有涉及?」


  李咸所言,正說中了馬騰的心思。


  馬騰以為,有從居延調回的三千精騎,足夠應付方方面面。見太尉詢問,於是馬騰老老實實地把自己的想法說了。


  李咸眉頭一皺,說道:「非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張掖地處河西走廊要衝之地,沒有強大的軍事作保障,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你這三千精騎,應付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則可,若是兩線作戰又當如何?三線作戰呢?你又該如何應對?


  今日和平,明日沒有戰爭,不代表後天沒有戰事,更不代表將來沒有征伐。


  將來你入政張掖后,可選一賢能之士作尉丞,代你治理地方,你只要把握大要即可;你以後主要的精力,還是應當放在軍隊的建設上,包括軍官的培養、士兵的訓練、軍備的整敕等等,這些都非一日之功。


  我給你提幾條建議,你自斟酌。


  關於軍官的培養方面,想是你在居延對鮮卑作戰中已自帶出了幾個得用之才,這遠遠不夠。


  剛才我聽你對皇上說想在張掖興學,既然能辦書院,何不再辦個講武堂,專門培養軍隊人才?你以現有的這三千精騎打底子,分期分批地對他們進行培訓。


  不識字的先教字,有一定文化功底的教以兵法戰略,延請各地名家教授。


  有那麼幾年的功夫,你這三千人個個都可以成為軍官;若再加以歷練,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可以獨當一面。


  士兵方面就更好辦了。張掖地方,少數民族居多,他們從小就接受騎射,是很好的兵源。


  平素農忙時,可以各忙各的;農閑時就可集中訓練。平時藏兵於民,既可省了很多的糧草,又能省卻很多煩瑣雜務。


  萬一有事,你振臂一呼,有那三千軍官底子,你招多少兵馬招不起來?關鍵是你招起來后,能在很短的時間裡形成戰鬥力,何往而不勝?」


  聽了李咸之言,馬騰有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心中頓時敞開的一個新的天地,於是向李感再次躬身稱謝。


  李咸道:「軍隊之中,第一重要的是軍官,第二重要的則是士兵。有了這兩個,剩下的就是軍備了。


  涼州以草原大漠為主,騎兵最堪合用。故爾軍備之中第一要務便是戰馬。


  涼州自古多好馬,戰馬應該不是稀缺資源,何況你又與鮮卑交好,要多少馬沒有?


  這在內地最頭痛的事,在你那裡卻根本不是個事。然戰馬這種緊要物資,僅依賴他人是靠不住的。若要心裡踏實,還得自己養馬。


  你不要以為自己養馬費時費力,不如從外面採買來得簡單省事。


  其實你自己養馬,費點功夫是真的,但除了自己部隊上用之外,還可輸入內地。


  朝庭有專門這項開支,我想你僅但憑養馬一項,每年即可獲利巨大。」


  李咸又道:「軍備之中除了戰馬之外,就是軍械了。


  軍械之中主要是盔甲兵刃,還有其他一些輔助物資。目前朝庭生產軍械的地方,主要在雒陽。各地所需要的各種軍械,都是從這裡向外分發。


  這些年,主要耗費軍械的地方,還是北部邊境。


  我剛任太尉時,就想在北部邊境選一個合適的地方,將一部分生產能力轉移過去,這樣既可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又可省人省力省時,但一直未能定議。


  現在你到了張掖,確實一個老成持國之人,又得皇上賞識。


  這樣,我找個機會,向皇上提出奏議,在張掖分設一個軍械製造部,主要供應北部邊境。


  目前工匠不是問題,關鍵是生產軍械的鑌鐵,張掖不出產,還需要從內地輸送。


  即便是這樣,也比在雒陽生產,再向張掖運送要合算得多。」


  馬騰見李咸事事處處為自己著想,心下十分感激,哽咽道:「大人體恤馬騰,卑職不勝感激。馬騰唯有馬革裹屍,方報得大人一片拳拳之心!」


  有詩云:

  身處廟堂憂天下,文官武將自一家。


  倘若早生幾十年,何成今日之華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