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不堪重用
是以楚家在奇肱國的聲望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不過大家心裡也都很清楚,楚家現在的一切都是憑真本事得來,楚家能夠得皇家信任自然也是因為楚錦豐本人一向精忠報國,對楚家的兩位少年將軍也是要求嚴格,全然不存反叛之心,一心一意只為保家衛國。
太傅雖不認可賀元明的所作所為,但是對於皇帝的安危也是大大放在心上,讓自己的兒子護其周全,也算是做到了盡忠職守。而如今倒要讓一位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來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這不得不讓太傅大為震怒。
皇帝看著眾人,他自然知道太傅的意思,只是太傅一家手握重兵,雖然對朝廷並無二心,但實際對他這位皇帝來說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威脅,沒有兵權在手,他始終都覺得自己沒有底氣。
聽韓熙的意思,雖然季雲沖此人萬萬及不上楚子軒,但若真能為自己所用,凡事都聽自己的安排,這倒不失為一件好事。
況且季雲沖的老爹季允一向都深能討皇帝歡心,如此一來倒也算是得力之人。
賀元明權衡再三,儘管不盡如人意,他還是想姑且一試。
賀元明也不正面與太傅發生衝突,反而是將目光看向了丞相墨寧。
丞相從韓熙提出此建議開始就在琢磨韓熙究竟是什麼意圖,這個人雖為皇帝寵臣,但是在朝堂上說話確是極有分量,並非單單是因為皇帝對他的寵愛,更多時候也是因為韓熙的建議是切實可行的,讓丞相和太傅等人都不得不佩服。
尤其是在皇帝胡作非為的事情上,若不是韓熙偶爾會出言制止,賀元明估計更不得人心。
只是韓熙此人卻著實讓人琢磨不透,時正時邪,也許上一秒太傅和丞相都還在稱讚韓熙勸皇帝改變心意有功,下一秒韓熙也可能會對皇帝的另一番胡作非為拍手叫好。
大家都摸不透他的底線,也不知道他的具體身份背景,此人是賀元明在行宮避暑時偶然在官道上撞見的,賀元明一見傾心,巴巴的就把人帶到了宮裡,也不顧韓熙的意願。
韓熙一開始是極度厭惡的,也不知是何原因,後來倒是在皇宮裡生活得如魚得水。
韓熙平日為人傲慢,不把人放在眼裡,極不招人喜歡,向來做事都是我行我素,但是確實也並非繡花枕頭。
太傅也曾派人調查韓熙的來歷,但是多番調查卻都不得而終,只是不管韓熙如何胡來,對皇帝的人身安全來講是無害的,這一點也是太傅能夠容他的原因之一。
而韓熙此番的言論,不得不讓丞相本人也大跌眼鏡,太出乎大家的意料。
季雲沖是什麼樣的人,文武百官心中自有論斷,若說是個將才卻是萬不會有人認同,若說要反對他擔任軍中職務,又是萬萬不敢說出口。
賀元明見丞相一直都低著頭,似在沉思,他開口問道:「丞相,你以為如何?」
丞相被皇帝問話,自然是有理有素,他先是整理好自己的衣裝,上前一步,微一躬身,然後才緩緩答道:「皇上,臣以為,季將軍才能雖不及楚將軍,但是楚將軍即為御林軍統領,而這禁軍統領一職交由季將軍擔任也未嘗不可,若真有意外,楚將軍自不會袖手旁觀,可保皇上無憂。如此一來,季將軍也得到了鍛煉的機會,豈不兩全其美?」
丞相果真是中庸有道,這一句話可謂是兩方都不得罪。
楚子軒即為御林軍統領,其職位和權勢並不低於季雲沖,而讓季雲沖擔任禁軍統領一職,不過也是隸屬於他的管轄,自然是換湯不換藥。這樣一來,不僅皇帝有台階下,就連太傅也無話可說。
若對丞相這樣的說法還存在不滿,那擺明了就會讓人以為太傅一家妄自獨大,不給其他人成長的機會,反而讓人以為其存了謀反之心。
太傅自然也知道丞相話里的意思,他冷哼一聲,奮力一揮衣袖,不置可否。
丞相自然知道此番話會惹太傅不滿,不過他會這麼說自然也是幾番權衡的結果。
太傅再不滿季家父子也不敢在這件事情上有太多的反對意見,畢竟楚家三父子也算是奇肱國的重兵之臣,如若一味地打壓其他臣子的勢力,勢必也會招來更大的不滿,這無疑是自掘墳墓。
楚錦豐作為三朝元老,又如何會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
只是他所憂慮的並非權勢職位,在眾人看來,也許會誤以為太傅是貪戀權勢所以才不願意放權,實則他是真的在為賀元明的安全著想。
可以說,在朝的所有人中,要說有二心,比比皆是,可要說太傅有私心那絕對是污衊和誤解。
太傅雖權勢滔天,但他的出發點一定是為了皇帝和百姓,他的不滿更多的是對現實的無奈,他知道即便他手握兵權仍然救不了奇肱國的百姓,仍然不能讓這個國家繁榮富強、國泰民安。
為今之計,他只得從長計議。
賀元明看了看兩人的表情,心下瞭然,看來大家都沒有異議了,他還是故作廣納百官之言的樣子,幽幽問道:「眾愛卿可有異議?」
朝堂上自然不會有人存了異議,即便有也不可能再說出口,這顯然已經成了三公之間的對決,他們是不能隨便發言的,一個不慎就會被認為是某一派的黨羽,自然對自身來說屬於樹敵之事,眾人又怎的會看不穿?
賀元明見眾人都沒有異議,當朝便委以季雲沖禁衛軍統領一職,季雲沖面對這一幕幕的變故,完全搞不清狀況。
他只得慌忙謝了恩,可臉上的表情卻看不出到底是喜還是憂,竟有些哭笑不得的意味。
他茫然地看向自己的父親,季允此刻卻是喜上眉梢,他擼著自己的鬍子,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情,對於眾人的道賀也都一一謝過,一點都不覺得受之有愧。
這一日的早朝便在這樣戲劇性的一幕中落幕,而朝堂下的眾人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