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昔言道> 第二百章 通敵之嫌

第二百章 通敵之嫌

  十天後,姑蘇王宮。


  吳王正在組織例行朝會,朝中大臣逐個上報近期的政務情況,從吳王的神情來看,他對當前的政務狀況很不滿意。


  這時,一名年過花甲的軍務大臣上前稟報。


  「大王,臣有軍情要稟報,涉及一些事情可能不太樂觀。」


  軍務大臣老態龍鐘的樣子令吳王很是厭煩,他不耐煩的擺手道:「有話就直說。」


  「是,這次越軍突襲而來,佔領了我國長邑縣城,十天前,張將軍率三萬精銳前往抵抗,並隨即對長邑縣發起攻擊,截至當前,張將軍已經發動四次進攻,可是收效甚微,至今仍未能奪下長邑。」


  「寡人知道了。」吳王不悅,點頭示意軍務大臣退下。


  可是軍務大臣卻停在原地不肯離開,似乎還有話要說。吳王更不耐煩,「你還有什麼事?」


  軍務大臣向吳王行禮,咳嗽了兩聲,說道:「老臣以為,長邑縣城不過是一座小城,城不高,池也不深。可是,到現在都攻不下來,這實在是說不過去啊,臣以為張將軍難辭其咎。應當追究其辦事不利,瀆職懈怠之罪。」


  話音剛落,其餘眾臣交頭接耳,紛紛附議。


  「是啊,是啊。張將軍怎麼連這麼個小城都打不下來呀?」


  「該不會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吧,聽說越國將軍是張將軍的兄長呀。」


  「若是屬實,那張將軍可就有通敵之嫌了!」


  伯嚭斜過眼睛,瞥了其他大臣一眼,臉上露出一絲詭笑。


  就在朝堂一片混亂之時,吳王突然起身揮手,呵斥道:「散朝!散朝!都散了吧!」


  「喏,大王萬歲!」眾臣行禮,而後四散而去。


  當群臣散盡之後,伯嚭又回到朝堂,向坐在王位上生悶氣的吳王行禮道:「大王。」


  吳王深吸一口氣,搖頭嘆道:「這幫老東西,一個比一個沒用!」


  「大王息怒,大王息怒。」伯嚭急忙安撫道。


  「哎,太宰大人,你說說看,張將軍會如他們所說么?」


  伯嚭眉頭緊皺,深吸一口氣,說道:「臣以為,張將軍忠心尚在,應該不會做出那種事……」


  「嗯?」吳王眯起眼睛看著伯嚭,「你這話裡有話啊。」


  伯嚭面露難色,支吾道:「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哎,說!」


  「喏。有道是人言可畏,眾口鑠金,但是,倘若人人都這麼說,恐怕事情也不會是子虛烏有。」伯嚭說罷,上前一步,從懷中取出一份信箋交予吳王。


  吳王打開信箋一看,頓時大怒。他猛然抬起胳膊,剛要狠狠拍在几案上,卻又停了下來。他極力穩住情緒,問道:「這份信箋不會是偽造的吧?」


  伯嚭慌忙行禮道:「臣也有如此顧慮,所以遲遲不敢將其交予大王。」


  「你怎麼拿到這封信的?」


  「臣有一個門生,在軍中為副將。三天前,他正在軍中夜巡,碰巧抓到了一個逃兵。我那門生本打算簡單按照逃兵罪處理,可是不想,竟從那逃兵身上搜出了這封信。門生打開信箋一看,這才知道事態嚴重,他不敢弄出動靜,就命人連夜將信箋送到了我這裡。」


  吳王聽罷,將信將疑,於是又將那信箋打開,重新細細讀來,只見那信箋上如此寫道。


  「兄長姬政親啟。」


  「弟已知兄長心意,望兄長也能將我的想法告知越王。吳王昏庸無道,驕奢淫逸,國家將亡而渾然不知。其實弟弟一直委屈於吳國,此次攻打長邑縣也是迫不得已,目前時機尚未成熟,不然弟弟願恭迎越軍進入姑蘇。」


  「我聽聞越王卧薪嘗膽、勵精圖治,是不可多得的明君。弟弟仰慕越王久已,此次投誠,絕無半點虛情假意,唯獨顧慮的就是手下三萬吳兵不能放棄抵抗。」


  「既然兄長願意按照我的計劃行事,我也必然不會令兄長失望。待兄長讓出長邑縣城之後,我會即刻率領士兵進駐其中,並命令士兵放鬆警惕。屆時,只需你我兄弟二人裡應外合,就可趁機包圍長邑縣城,迫使三萬吳兵放棄抵抗。屆時,我將立即起義投誠,倒向越國。」


  「望兄長儘快行事,唯盼與兄長在會稽重逢,共佐明君。」


  「弟張循敬上。」


  吳王緊緊抓著信箋,問道:「你那門生可信么?」


  「可信!我那個門生是土生土長的姑蘇人,一家老小都在姑蘇城中,絕無可能叛國。然而張循來到吳國不過十年,既無父母親戚,又無妻妾子嗣,孑然一身,了無牽挂。倘若張循就此叛逃,越王也必然委以重任,他不過三十齣頭,大可另立門戶!」


  「呼……」吳王輕輕拍打額頭,深深呼出一口氣。


  「大王,如此來看,即便尚無證據,對待張循也不能不防啊。」


  「嗯……」吳王剛剛點頭,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不過,越國人真的會把如此重要的長邑縣讓出來么?張循已經四次攻打長邑縣了,為了守住長邑縣,越國人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現在就憑一封信,這個姬政真的會把長邑縣拱手讓人?」


  「長邑縣那麼小的一個城池,四次都打不下來,說不定張循就是在做樣子罷了。大王,臣以為這正是一個驗證事實的機會。倘若張循與姬政並無瓜葛,那越國人就斷然不會讓出長邑縣。但越國人要是真的讓出了長邑縣,那可能就真的有問題了,而一旦出了問題,可就是大問題啊。」


  「嗯,言之有理……密切留意越軍動向,每半日向寡人通報。另外,此事絕密!」


  「喏!」


  三天後,張循正與和予一同在營中視察,他愁眉不展,心中盤算著當前的戰局。


  「已經十三天了,我是真沒想到,如此一座小城竟然這麼難打!」


  和予點頭道:「我命人調查了越軍的部署,他們將主力全部集中在長邑縣城裡,鐵了心的嚴防死守,所以咱們想要奪回長邑縣一定不容易。」


  「看來姬政猜到了我的意圖。他不敢不重視長邑縣,他知道我一旦攻下長邑縣就能長驅直入,攻入越國腹地。」


  「嗯,恐怕是這樣的。」


  這時,一名偵查兵急匆匆趕來,翻身下馬,報道:「報將軍!越軍出現重大調動!」


  「什麼調動?」


  「越國大軍正向城外撤離!」


  「什麼?!撤離!?」張循大驚,急忙向長邑縣城牆上望去,果然,城牆上的防衛士兵正一個個退去,不多時,城牆上飄揚的越國旗幟也被紛紛撤下。


  「越軍為何撤出長邑縣?這……這該不會是疑兵之計吧?」和予不解,問道:「能否確認越軍的動向?」


  偵查兵十分確定的回答道:「可以確認越軍正在撤離長邑縣,我們偵查到越軍主力已經向後方回撤,現在長邑縣幾乎是一座空城了!」


  和予來回踱步,托著下巴自語道:「我想不明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張循雙目凝視,思考片刻之後,下令道:「集結一千敢死隊,準備攻入長邑縣。」


  和予急忙說道:「將軍!恐怕有詐!」


  「長邑縣城無比重要,不管這背後有沒有陰謀詭計,我們都必須將其掌控在手中!」


  與此同時,姬政坐於馬上,放眼望不遠處的長邑縣城,在他身後,越軍主力正有序撤離。


  青門上前報道:「大將軍,我軍已經全部撤出長邑縣。」


  姬政點頭,而後馭馬向前。


  青門追上前去,問道:「大將軍,在下想不明白,我們好不容易才奪下長邑縣,又拚死守衛了十幾天。為什麼今天又突然撤離,將長邑拱手讓人呢?您不是說長邑縣非常重要麼?」


  姬政瞥了青門一眼,神情不怒自威,而後輕輕一笑,眉宇之間冷若寒冰,「只要張循踏入長邑縣半步,他就死定了。」


  次日,姑蘇王宮。


  「不好了!大王!大事不好了!」伯嚭慌不擇路的闖進王宮內閣。


  此時,吳王正在欣賞歌舞,伯嚭這麼一喊,弄得吳王興緻全無。吳王揮手叫停歌舞,不耐煩的指著伯嚭斥責道:「能有多大事?大驚小怪?」


  「大王!」伯嚭慌忙行禮,然後看看左右,遲遲不敢開口。


  吳王見狀,只得命舞女及其他人等退出內閣。


  伯嚭這才一臉惶恐的說道:「大王!那封信是真的!前天越國大軍無緣無故就撤出了長邑縣城!」


  吳王頓時驚慌,問道:「消息是否屬實?!」


  「千真萬確啊!現在張循已經命令全部士兵進駐長邑縣了!恐怕馬上就要裡應外合投降反叛了!大王!張循手中的三萬大軍可是咱們的全部精銳啊!一旦他投降反叛,那國家就全完了!」


  「這……這可如何是好?」


  原本,吳王對張循還抱有將信將疑的態度,然而此時,他已經徹底慌了神,對張循也再無信任可言。


  「大王!事不宜遲,請即刻將張循召回姑蘇!」


  「好,好,好。快,快傳令!命張循即刻返回姑蘇!」


  「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