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向朝廷討說法
「不對!金國借遼人之手除掉耶律余睹確實有可能,但完顏阿骨打如此豪傑人物,應該不至於將勝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對手的犯錯上,肯定還有其他的事。」
「社首明見萬里,子充也有這樣的猜測。」
關勝顏重性謹,即便是在最熟識的同袍面前也是端端正正,很少會與人開玩笑。
其人投靠同舟社后,受徐澤的信重,任職遼東併到金國出使兩趟,視野不斷拓展,見識了更寬廣的天地,有了更遠大的目標,習慣也有了一些轉變。
如今,關勝的話也比以往多了一些,彙報情況之餘,竟然還能順勢送社首一個馬屁。
對此,徐澤一笑了之,看向馬擴。
「屬下猜測,金國內部應該出現了動蕩。」
「說說看。」
「從臨潢府返回時,金主說是要讓我們見識一下上京道的風光,沒有安排走去時的老路,改由泰州直入通州,而且,回來的時候遼陽府的兵馬也比以往稀少了很多。」
「不錯!」
徐澤點點頭,同意馬擴的判斷。
金國起於原始部落聯盟,根基本就淺薄,立國后快速擴張,才掩蓋了很多內部矛盾。
前兩年,完顏阿骨打數次壓下國內大舉進攻滅掉遼國的呼聲,就是為了集中精力彌合內部矛盾,以抓緊時間推進國家轉型。
但金國畢竟起於蠻部,基礎太過薄弱,整頓的效果都很一般。
這次出兵伐遼的時機也不夠成熟,完全是被徐澤趕鴨子上架。
這種情況下,金國內部出了事很正常,不出事才有鬼。
徐澤對金國內部的動蕩倒不是太關心,要的就是他們邊打仗邊出事,內部一團和諧,哪還是蠻部起家的金國么?
而且,以雙方的交流密度和深度,金國再怎麼防範,這種級別的動蕩也別想瞞得住,外曹遲早能打聽得到。
「你們這次隨金軍出征這麼久,有哪些收穫?」
二人這一趟收穫確實很多大感悟頗多,還是關勝先回答。
「最大的收穫,是徹底改變了末將對金人的偏見。」
「嗯。」
絕大部分宋人對遼人都有偏見,勿論更偏僻落後的金人,關勝能坦率承認這點就很不錯。
「接著說!」
「金人野蠻卻不蒙昧,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能力極強,拿到我們提供的兵甲不足兩月,就能探索出新戰法……」
這點徐澤早就知道,而且,這也不是金人才有的「特性」,船小好調頭,興盛的蠻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能力一般都不會差。
「完顏阿骨打呢?」
「末將淺薄,只以此戰而論,其人極善創造時機,趁隙而入。」
其實,相對於用兵手段,完顏阿骨打的戰略眼光、人格魅力和御下手段更讓關勝吃驚,但為人臣子,當著主君的面肆意評價另一位主君乃是大忌。
而且,若要對比起來,關勝又覺得社首超越了金主一大截,整個金國都是社首布下的一步棋子,更讓他不敢在徐澤面前亂言。
「完顏阿骨打的身體狀況如何?」
「比起上次出使時看起來要好一些,但金主每日露面的時間並不多,末將不敢妄斷。」
「嗯。」
金國滅遼是同舟社的大戰略中的重要一環,要是沒了完顏阿骨打這個極富戰略眼光的掌舵人,靠那幫短視的女直軍事貴族,自己就要多操很多心。
「子充?」
馬擴比關勝年輕不少,說話就要少很多顧忌。
「金主非常注重建章立制,用在整頓內部上的精力比打仗更多。出征前,金國剛剛頒布自己的文字,屬下特意抄錄了一份,請社首過目。」
接過馬擴遞上的小冊子,徐澤翻開看了兩眼,樂了。
這不就是漢字的改筆么?
馬擴本就有一定的語言天賦,又知道社首比金主更注重建章立制,特意在女直字上投入了不少精力,社首邊翻看,他就邊講解。
「女直文字由完顏希尹、完顏宗雄、宗乾等人所創,參照「六書」理論,仿漢字楷書,因契丹字制度,多用轉注、假借、指事等方式構成,有少量的象形字和會意字,幾無形聲字……」
聽完馬擴的講解,徐澤才發現女直文字並不是漢字改筆這麼簡單,而是有一套雖然還不嚴謹但已經頗為系統的造字規則。
且其文字筆畫多在十劃以下,更便於學習和傳播,這一點就比起同樣源自漢字改筆,但筆劃更繁雜的夏國文字要強得多。
文字是記錄表達信息的方式和工具,更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
獨特的文明不一定有獨特的文字,但有獨特文字的文明肯定是獨特的文明。
換句話說,就是有自己文字的文明更難同化。
同舟社現在的能力有限,還無法消化金、遼這麼龐大的地域,但以後遲早是要消化的,在這之前,就必須不遺餘力地對他們「去獨特化」。
完顏希尹搞出來的本族文字很像漢字這一點就不錯,但費神費力重新搞出一套造字規則就走上了歪門邪道了。
必須給他糾正過來!
不過,造字這麼大的事,只能出自完顏阿骨打的授意,以其人的高瞻遠矚,很不好忽悠啊。
「女直人這套文字創製太倉促,很不嚴謹,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社首的意思是?」
「車同軌書同文交流起來才能沒障礙,作為文字體系更成熟的盟友,我們有義務幫扶金國,讓女直人早日結束野蠻不通教化的狀態。」
馬擴立即理解了社首的真實意圖,只是以自己這點水平,怕是完成不了如此艱巨的任務。
「社首,以擴之才,此事恐怕力有不逮。」
「不要急,這段時間你就不要回去了,我讓趙明誠和林完協助你,整理一套女直文的改進方案來。」
精於金石學的趙明誠在「多石人」的耽羅島考察了一年多,收穫頗多,前段時間回到了諸城,還向徐澤提供了一份考察報告,之後便被安排在諸城院教學。
林完功底紮實,又在高麗生活過一段時間,頗有語言天賦,悟性也高。
再加上馬擴和徐澤,合五人之長,鼓搗鼓搗,應該能搞出一套令女直人滿意的改進方案來。
見社首決心已定,馬擴起身答道:「屬下領命!」
關勝跟著起身,徐澤喊住了他。
「任之也不用回遼東了,金人已經取下上京,遼國要不了幾年就會國滅,我們的計劃也必須抓緊了,待滄州穩定下來,我們就要向朝廷討說法。」
「補充兵已經訓練完畢,部隊即將再次擴張,由你獨領一師。」
關勝有些錯愕,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受到重任了。
「末將遵命!」
沒錯,聰慧睿智的趙宋皇帝趙佶陛下又搞事了。
在徐澤率軍打敗方臘賊軍,為朝廷全力恢復杭州社會秩序期間,
天子以河北東路州府過多,地域太廣,不便管理為由,下詔拆分原本的河北東路為大名路、河間路和河北東路三路。
拆分后的新河北東路僅剩下濱州、棣州和滄州三地,管轄範圍極大縮水。
徐澤當然早就知道這一情況,但由於朝廷大軍在兩浙路的無差別殺戮,造成了原定「兩月內平定」的方臘之亂多拖了很長一段時間。
徐澤當然不能不顧國家大局胡搞,直到牛皋率部即將回到京東東路,他才決定向朝廷「討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