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跟著好人學好人
一舉拿掉最不穩定的因素,又有了「柴大官人」的「竭力配合」,同舟社對滄州的接手和治理非常順利。
等出行金國「督戰」的關勝和馬擴回來複命時,滄州禁軍的整編已經基本完成,度田和授田也進行了大半,基本沒遇到什麼阻礙。
「任之,跟我說下金、遼兩國之戰的詳細情況。」
「是!」
作戰室內,關勝對著大幅地圖,向社首講解道金遼大戰的細節。
「金主兩個月前就集結人馬於渾河,並帶上了末將、子充和遼使習泥烈……」
沉寂多時的金遼兩國終於再次爆發大戰了,完顏阿骨打親率大軍伐遼。
金國這次的目標,直指遼國上京臨潢府。
上京臨潢府是遼國五京中的第一座,也是五京之中唯一位於契丹興起之地的都城,見證了整個遼朝乃至契丹民族的興衰榮辱。
完顏阿骨打攻上京城一戰,與以往的大戰有明顯的區別。
其人集結重兵於渾河西岸后,立即派完顏宗雄帶先鋒部隊奔赴上京。
並安排投降的遼人馬乙帶著自己的勸降詔書同行,以瓦解臨潢府守軍的戰鬥意志。
幾日後,完顏阿骨打率金軍主力抵達上京,沒有急著開打,而是再次對城中軍民進行招降。
其人先講「遼主失道,上下同怨」,強調遼國在耶律延禧的統治下,暗無天日,毫無X權可言。
這句話很有針對性,遼國這段時間,阻卜補疏只等人的叛亂已經失控,國內也變得更亂。
兩個月前,耶律延禧下詔,要求百姓擁有馬群者,十匹中抽取一匹供給東路軍,激起一片咒怨之聲。
一個月後,耶律陳圖奴等二十餘名遼國貴族以皇帝失道謀反,事敗被誅。
事到如今,是個人都能看出遼國滅亡在即,所有人都焦慮不安,可以想象,叛亂、投敵和謀反將不會終結,直至遼國徹底滅亡。
完顏阿骨打隨即強調自己興兵以來,「所過城邑負固不服者即攻拔之,降者撫恤之」,要想保住性命,就別掙扎了。
又說金遼兩國和好之事,耶律延禧「反覆見欺」,「朕不欲天下生靈久罹塗炭,遂決策進討」,金國大兵是來解放你們的,快開城迎接自由吧。
最後,其人強調先前遣完顏宗雄招諭,此番又親自招降,是「重以吊伐之義,不欲殘民,故開示明詔,諭以禍福,其審圖之」,別執迷不悟了,是福是禍自己選。
遼國人心早散得差不多了,完顏阿骨打這一番戲做足,更是使得臨潢府守軍士氣狂跌。
但他親自臨城招降之後,卻沒有急著攻城,而是又等了兩天,讓城中軍民看到城外不斷彙集而來的金國大軍,放棄固守待援的錯誤想法。
兩日後,完顏阿骨打讓同舟社使者關勝、馬擴和及遼國使者習泥烈跟在自己身邊,見證金國攻下上京臨潢府的高光時刻。
戰前,意氣風發的完顏阿骨打驕傲地對三人宣告:「你們可以看下我怎樣用兵,來卜算此戰失敗還是成功!」
金軍清晨起床,吃過早飯後,即拔營列陣。
完顏阿骨打親臨一線,指揮各軍列陣呼喊著口號前進,聲勢如雷,其架勢,簡直比趙宋禁軍還要更「正規」。
當然,其戰果也比趙宋禁軍更好看。
遼國最重要的上京防守戰,在外無援軍,內無必守之心的情況下,從一開始就變成了金軍「實力秀」。
失去了榮譽和膽氣的遼軍,自然守不住滿載契丹人歷史與驕傲的堅城。
不到巳時,金軍咸州都統完顏闍母便率領部下先登,攻克了外城。
小半年以前,金國斷絕與遼國的外交關係,並頻繁調動各地兵力,兩國再次開戰的氣氛就已經很濃了。
但民力已疲的遼國備戰乏力,抽調馬匹都能引來謀反,處於金國兵鋒威脅下的上京臨潢府一直都沒有得到有效增援。
守到至這個時候,上京留守耶律撻不野也算仁至義盡,完成了自己對遼國的使命。
見外城以破,其人果斷打開內城門投降。
在同舟社和遼國使者的見證下,完顏阿骨打率軍進城,穩定城中秩序后,兌現了自己戰前的勸降詞,下詔赦免上京官民。
隨即,又派人詔諭在慶州的遼國副統耶律余睹早點放棄抵抗。
但此人是個硬骨頭,不僅不投降,還在遼河襲擊了金軍的班師殿後部隊完顏闍母部,金國驍將完顏特虎戰死。
「這個時節,剛打完勝仗的金軍為什麼要班師?」
徐澤敏銳地抓住了關勝話中的疑點。
不比生於溫暖地帶怕冷的宋人,天氣嚴寒對金軍作戰的影響很小,反倒是入夏以後,天氣變熱,會導致金軍的戰鬥力下降。
完顏阿骨打不趁著漫長的冬季攻城略地,卻在取下上京后,班師回朝,有蹊蹺啊!
關勝一本正經地回答道:「金主說是兩國交戰經年,民力疲敝至極,春耕在即,願與兩國百姓休憩。」
他娘的!
這老狐狸,盡不學好,官面話倒是一套一套的!
徐澤當然不信完顏阿骨打的鬼話,這傢伙的學習能力和他堂弟完顏斡魯不可同日而語,這些年可從自己手下學到了不少本事。
「你們覺得是什麼原因?」
「末將猜測,金主此舉或許與魏武退兵公孫康反除袁氏兄弟異曲同工。」
「你是說耶律余睹?」
「是!」
魏武帝即曹操,三郡烏丸被曹操攻破后,袁尚、袁熙兄弟逃到遼東投奔公孫康。
有人勸曹操乘勝進攻遼東,曹操卻不以為然,說我不用派兵,公孫康就會把他們的腦袋送來。
後來,事情果然如曹操所料,二袁的腦袋沒過多久就被公孫康派人送來了。
關勝這個比方不太契合,但意思基本差不多。
上京臨潢府畢竟不比東京遼陽府,對遼人的政治意義更重。
東京遼陽府陷落,不過是遼國諸多軍事失敗中的又一次;而上京臨潢府陷落,則意味著遼國滅亡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不過,遼國畢竟是立國兩百年的王朝,還是有其底蘊的。
板蕩見忠臣,在救亡圖存的旗幟下,還是能聚集一批如耶律寧、耶律余睹這樣的大遼精神守護者。
只是,國運到頭的遼國已經非人力可挽回。
越有人想救亡,就越有人要折騰,王朝滅亡之前,忠臣未死於戰陣,而死於小人之手的故事簡直不要太多。
完顏阿骨打此舉,應該是想借遼人之手除掉耶律余睹,徹底打斷遼國的脊樑,為日後消化遼國地盤減少阻力。
這廝如此無恥,怎麼越來越像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