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末爭仙> 第六十九章:拖人下水

第六十九章:拖人下水

  劉協端坐在寬大舒適的龍椅上,十分認真地聽著司空楊彪、司徒黃琬、太尉董卓以及太傅袁隗四人處理國家大事。學習著他們所講的官方用語,分析著他們處理事情的思路,再結合著所學六經的內容,當然也少不得借鑒後世的一些理論,一點點的完善、融會貫通成自己的學識,遇到不懂的就會讓楊修和伏典記錄下來,準備在散朝後再去學習、吃透。


  因為劉協尚且年幼,各地呈報的奏章自然不會交給他批示,這些奏章首先會在相關的九卿內部整理出來,非重要的由九卿批示后直接返回各地,重要的奏章便由九卿先給出建議,再到這朝堂之上由三公和太傅當堂做出決斷,給予批示,用璽印后返回原地。


  奏章批示完后,劉協輕微地活動了一下手腳,看向班列中的蔡邕,示意他該按照計劃行事了。


  「啟稟陛下,臣蓋勛有事啟奏。」就在這時,議郎蓋勛躬身站出班列。


  咦,竟然有大臣親自上奏,會是什麼事情呢?劉協精神一震,伸手示意:「平身,不知卿家有何事要奏?」


  「陛下,臣要參奏太尉董卓,縱兵行兇,殺人放火,奸一淫一婦女,如今洛陽城內雞犬不寧,怨聲載道,還請陛下嚴懲董賊,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蓋勛義憤填膺的怒視著董卓。


  「放肆,這德陽殿內豈容你信口雌黃,污衊重臣,還不給咱家……」董卓雙目圓睜,就要招喚禁衛將議郎蓋勛拖下殿去。


  靠,這老賊嘴真快,不能讓他放出話語來,否則一旦杠起來,被他打了臉,自己這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劉協一拍龍椅,厲聲斥道:「放肆,董卓你意欲何為?」


  劉協看著董卓那張老黑臉,自然不想給他說話的機會,語氣稍微一緩:「你且退下,先讓蓋勛把所奏之事說清楚,若是實屬誣衊,朕也不會輕饒了他。」


  哼,董卓看了劉協一眼,然後一甩袍袖,目露凶光的盯著蓋勛。


  「啟稟陛下,昨日董賊的部將華雄率領西涼兵士,在洛陽城內肆意妄為,罪行累累,洛陽城內不計其數的死屍,和數百間燒毀的房屋就是鐵證。」蓋勛對董卓視若無睹,不為所動地說道。


  這些朕也知道,可是又能如何?要是能辦了董卓,不早就動手了嗎?劉協看著一臉無懼的蓋勛,與周遭那些已經麻木的朝臣,對比起來是那樣的鮮明。這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不為他自己的處境,而是為這些鐵骨錚錚的臣子感到悲哀,此時此刻尚可放聲呵斥奸臣國賊,可一旦離開了這德陽殿……


  「無知老兒,安敢血口噴人……」


  「住嘴,是非功過,朕自會秉公處理。」再次打斷董卓的話后,劉協看了看垂首站立,明哲保身的袁隗、黃琬等人,心裡頓時覺得堵堵的。哼!既然你們不肯主動奉迎,那朕就只能主動出擊了,開口問道:「袁太傅、黃司徒、楊司空,還有朕的九卿們,你們都住在洛陽城內,不知蓋卿家所言是否屬實?」


  好,原本還在為劉協擔心的蔡邕、荀彧等人,頓時眼前一亮,暗中為這手「拖人下水」喊了聲好。


  看到袁隗、黃琬等人臉上的神色都是瞬間大變,劉協心中冷笑一聲,誰也別想脫身事外,冷聲問道:「太傅大人,究竟有沒有此事。」


  「回稟陛下,確有此事,只因事發突然,臣等尚未調查清楚,是以還沒有問責董太尉。」太傅袁隗硬著頭皮回道。


  劉協並未出聲,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司徒黃琬。


  「陛下,正如太傅大人所講,此事正在調查之中。」司徒黃琬苦笑一聲,隨著袁隗的話接了下去。


  劉協用食指敲打著龍椅,此事不好辦啊,看看這些唯唯諾諾的臣子,有誰敢動董卓一下?可是又不能不聞不問,否則可就真的寒了諸多忠臣的心,此時還不能挑明了和董卓對著干,難啊!看來這事還只能逼著這幾位巨頭去博弈了,想到此處,便開口說道:「既然,諸位卿家已經在調查,那此事便交由袁太傅、黃司徒和楊司空一起查辦……」


  「陛下,此事……」


  「董卿家,你身為太尉,華雄又是你的部下,自當避嫌,此事你就不要過問了。」劉協毫不客氣的再一次打斷了董卓的話。


  「我……我……」董卓接二連三的被劉協打斷,直氣得火撞頂梁門。


  「陛下,臣有事啟奏。」蔡邕見董卓怒意越來越濃,生怕他當場爆發出來,弄得不可收拾,急忙站出班列,將此事岔開。


  劉協看到蔡邕及時站了出來,也是暗自長出了口氣,笑著問道:「蔡卿家有何事要奏?」


  「啟奏陛下,臣新作一書名為《弟子規》,主要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臣,懇請陛下,將此書列入蒙學之列,以便為我大漢培育更多的有用之才。」蔡邕臉色通紅地捧著《弟子規》,站在殿下。


  劉協看著蔡邕那張羞紅的老臉,心裡暗自發笑,這《弟子規》自然是他交給蔡邕的。一是為了給《弟子規》找個合理的出處,二是為了給蔡邕再增添一些功績,好為後續動作鋪平道路。於是極為配合地笑道:「哦,蔡卿家又出了新作?范通,快些呈上來,朕要一睹為快。」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非聖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的讀書聲,將德陽殿內的滿朝文武都吸引了進去,等劉協讀完后,久久無人發聲。


  「好,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劉協站起身來,拱手遙拜天際,「先有上蒼賜下《天賜之文》,今日又有蔡卿家之《弟子規》,實乃我漢室之幸,萬民之福。朕當建一座漢文閣,藉此來弘揚我漢家文化!」


  劉協掃視一眼殿下群臣,放聲說道:「蔡邕,性篤孝,少博學,精通辭章、數術、天文,妙操音律。參著《熹平石經》,補作《東觀漢記》,今又著作《弟子規》,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特超擢為漢文閣大學士,主天下教化之事,位比三公,賜御前行走之權。」


  嘩!德陽殿內頓時一片嘩然。


  劉協不理會殿下群臣的反應,繼續說道:「朕登基之日,上蒼賜文,命朕傳文天下,開啟民智,教化萬民。然我大漢地域甚廣,朕生恐出現紕漏,意先在司隸之內試建蒙館、經館和書館,以為後續做足準備。蔡卿家,當擔此重任。」


  「臣遵旨,定不負陛下之信任。」蔡邕也沒想到劉協竟然給了一個位比三公的官職,「大學士」聽著比太傅順耳多了,心中自是激動不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