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熱銷
1980年1月,愛卡代工生產的計算器開始正式投放市場。計算器品牌「新愛」,也算是新創業電子和愛卡電子合作的產品。
由於愛卡電子不僅僅可以獲得代工費,而且,愛卡還能獲得一部分銷售分成,這樣就進一步激發了愛卡電子的生產和銷售的激情。
而新愛函數計算器,一開始的銷售渠道,也完全依賴於愛卡。
為了推銷新愛計算器,愛卡電子廠進行捆綁銷售,要求進貨商,每進貨1000隻電子錶,需捆綁一台函數計算器。
原本愛卡電子錶的進貨商,一開始有點怨言。但是,350元一台的進貨價,跟市場上常見的科學計算器,高達2000港元的售價相比,性價比太明顯了。而新愛科學計算器的市場零售指導價是500港元一台。按這個價格銷售,一台計算器能賺150港元,相當於100隻電子錶的銷售利潤。
這樣高的利潤,也激發了一部分經銷商的雄心!
而新愛函數計算器的銷量,也沒有辜負經銷商的期待,總共被捆綁搭配批發出去的500台函數計算器,用不到三天,就迅速被市場消化。而且,不少的顧客拿到樣品試用后,很快就向經銷商發送新的訂單!
於是,原本很不情願進貨的經銷商,又回過頭來主動訂貨!
隨後一星期以內,新創業電子公司已經收到了1萬多台的訂單。這批科學計算器,除了給愛卡電子的代工費和銷售分成之外,新創業電子公司每台可以賺80塊錢。僅僅是手握這一批訂單,既可讓新創業公司獲得80多萬元的利潤。
而愛卡電子廠也能在每台計算器上賺60塊錢,也既是說,函數計算器上市一星期,就給愛卡電子帶來了60萬元利潤,相當於1979年全年生產的40多萬隻電子錶的利潤總和!
「難以想象啊,函數計算器一星期的訂單的利潤,至少頂愛卡電子錶一年的利潤!」容健此時才感覺到了,什麼叫做科技的力量!
電子錶的市場規模非常龐大,目前全世界每年銷售的電子錶至少超過10億隻,即使所有的電子錶都是低端產品,市場總規模也有10億美元!
而正是因為電子錶太熱門了,全世界各國都擁有龐大的市場。技術門檻又非常低,從70年代初電子錶剛剛問世不久,就迅速被全世界的廠商仿製。
人人都做的電子錶,市場自然是供大於求,價格也迅速的下降。這門生意,逐漸從初期的暴利,變成了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的生意。
就拿愛卡電子盯上了內地市場,可以賺到比海外市場更多的利潤。因為,內地目前沒有工業化量產tn液晶面板的生產線,而對外進口的話,則需要消耗外匯,以目前國內市場外匯的稀缺,自然不可能把寶貴的外匯用來進口tn面板。
但到80年代中期開始,出口創匯逐漸有了成效,可以有更多外匯進口海外的生產線的時候,內地也開始引進量產tn面板的生產線。在內地不缺tn面板之後,不僅海外的低端電子錶和計算器,永遠的失去了內地市場,而且,各種沒有獲得遊戲專利授權的盜版掌機,也在內地風行。
至於,函數計算器也是一樣,裡面大部分的零件,內地都可以自主生產,奈何缺少tn面板。所以,目前的內地市場,將會成為新愛計算器的金礦……
至於幾年後,內地可以生產出更廉價的計算器?那時候,林棋也無所謂了,反正計算器僅算他進軍電子行業的踏腳板,以後,這個產品不賺錢了,他已經推出更多新的產品!
……
在函數計算器的生意開始走上正軌之後,林棋想起內地中科院的曾教授。半年前,林棋說想在內地開廠投產,這僅是隨口一說。但現在,似乎真有那個可能——以港商的名義,到國內辦合資廠!
曾教授不僅僅記得他,而且,還鄭重的跟林棋講——歡迎他到國內合資辦廠,政策上不存在任何障礙!
原來,林棋出售曾教授的計算器,受到整個研究所的歡迎。並且,其他的研究所,也經常來借計算機所的科學計算器。
因為,中科院雖然有各類的計算機,但是,一台普通的微型計算機,也要一萬甚至幾萬塊錢,除非是需要編寫程序,來完成更複雜的科研項目。
否則的話,一般的數學運算,用函數計算器,性價比更高!
之後,中科院不同的研究所,紛紛拜託曾大潮教授購買更多的科學計算器。
實際上,曾大潮也打電話給海外,托關係讓海外人士去買,但海外購買一台函數計算器的價格,基本上都是幾百美元。不僅僅價格比曾大潮從林棋手中買的貴幾倍,更糟糕的是要使用外匯才能買。
正是因此,曾大潮十分後悔,沒有林棋的聯繫方式。事後,他向上級打報告,提出當初賣給他科學計算器的小夥子提出想要在國內投資辦廠,但卻因為國內政策因素有所顧慮,沒有實施,這個報告上去之後,受到上級部門的重視……
畢竟,這是關係到招商引資的大事,而且,還能引進一些技術!
實際上,國內改革開放招商引資,可不是為了吸引什麼可口可樂、肯德基之類的東西來國內投資。而是希望用國內的市場,吸引那些真正有技術的工業和高科技企業來投資。
「老弟啊!」容健不由笑道,「你早該打電話給曾教授了。要是早聯繫,現在你已經在國內辦廠,自己生產了,當然了,那可能就沒愛卡電子廠的事了。」
「不,健哥!人要講信用,既跟愛卡合作了,那麼生產代工依然是給愛卡!」林棋說道,「國內的工廠,採取股份制,健哥你也將是重要的股東。管理方面,健哥你兼職國內工廠的法人代表!當然了,不能採用國內的國營的管理模式,而是要採用資本主義的模式!」
容健聞言不禁點頭,說道:「你放心!我心裡有數,只要讓我負責工廠,我肯定不會讓股東失望!」
……
1980年1月中旬。
林棋、容健等人乘坐港龍航空的航班,飛往京城。
現在香港飛往內地的航母,主要是港龍航空負責。內地航空公司為了給港龍讓利,讓出了不少航線。
而香港的國泰航空,由於是英資背景,暫時還未獲得國內航線的經營許可權。
港龍航空是香港的華人資本家籌建,其中,一部分資本家還有紅色背景,所以,港龍在70年代籌建不久,就開闢了內地航線。靠著壟斷香港和國內多條航線,讓港龍擁有了特殊的優勢。
雖然,內地非常照顧港龍,但畢竟內地航班這年頭又沒有多少顧客,開通后每月不超過20架次的航班,並不能帶來多少利潤。而國際航班路線,港龍則是資源匱乏,根本無法跟香港本地的航空巨頭國泰航空競爭。
港龍的問世,不過是一些老憤青們心血來潮,要代表華人爭口氣,從創立以來,根本沒有賺過錢,年年都虧損,不可能有什麼未來!
如果長期靠著股東輸血和國家讓利,那麼……還不如早破產算了!
後世……容家主導下,香港中信先後入股了港龍和國泰航空,然後,成為了國泰航空的主要股東,隨後就插了港龍一刀,乾淨利落的把港龍賣給了國泰。
於是,香港的航空業,又被國泰壟斷了。
當然了,後世的國泰,名義上是外資航空公司,但是……講真,主要股東裡面,中資扎堆,不僅僅有中信,而且,跟國泰和國航互相持股,是對方的二股東,從名稱上看,兩者都像兄弟企業。所以,國泰不過是披著外資皮的中資企業,沒有央企編製的編外央企。
現在乘坐港龍航班的容健,絕對不會想到,未來他甚至可以揮手之間,做成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生意。港龍這種級別的公司,對他而言,僅是一筆很小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