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諾山.奧斯頓
若是要給曼尼區定義一個顏色,所有人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金色。」,只不過若是只有一種顏色,未免就有些單調。而星星點點點綴在城市中間的「特色」酒樓,就給這滿城的金色渲染上了一層綺麗的粉紅。或許那些白手起家,熱衷賺錢的商人們看不上這點粉色,不過對於那些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少爺們而言,這些酒樓可比那些無趣的商行、發臭的車馬行、難懂的銀行可愛得多了。
就在曼尼區寸土寸金的繁華地段,一座掛著梨花海棠招牌的奢華酒樓,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先不提那奇怪的名字,光是那令人迷醉,飄香十里的胭脂香,就勾得附近所有的老少爺們失魂落魄的,就連生意都沒心思做了。偶爾走近了,從裡面傳來的女子們柔媚的笑鬧聲,更是讓路過的行人邁不開腿,走不動道,那腦袋也總是向那裡張望著,恨不得能鑽進去好看個通透。
這裡就是曼尼區最大,最貴、最有名的銷金窟—「梨花海棠」樓,取得正是「一枝梨花壓海棠」的詩句,風雅之中又透露出一種風騷,讓人心神蕩漾、欲罷不能。
這裡是溫柔鄉、快活林,不是天堂勝似天堂的地方,只是為了要在這裡求得一時貪歡,要花費的可是不少,應該說很是不少。沒有銅子、銀角那些礙眼的貨色,只有大袋大袋的金幣明晃著人們的眼睛,強調著:即使是在這偎紅倚翠之地,金色仍然是至高無上的顏色。
有金子隨你橫行,沒金子寸步難行,倒也符合曼尼區的特色。不過用地球上的話說,這裡的人「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錢。」,因此「梨花海棠」樓總是熱鬧非凡,賓朋客滿。
「梨花海棠」樓的底樓總是最熱鬧的,大堂里設有許多舞台,不時有濃妝淡抹,各有千秋的姑娘們上台展示才藝,或吹拉彈唱,或長袖善舞,總有一款能撩撥得人熱血上涌,興奮難耐。男人們也毫不吝嗇,紛紛叫好打賞,彰顯著自己的財力。
只是這底樓好雖好,卻不免有些失之媚俗,倒是這「梨花海棠」樓的二樓、三樓,越是往上越是幽靜,在淫樂喧囂之中,反而襯托出一種清新淡雅出來,這種氛圍倒更是吸引許多真捨得砸錢的主兒的歡喜,那價錢也是翻了個兒地往上漲。
就在三樓的一間「千金閣」中,幾個年輕人正在喝酒狎妓,好不快活。喝到濃時,不免上下其手,在那隱秘之地揉捏褻玩,惹得姑娘們嬌嗔笑罵,或施以粉拳,只是那軟綿綿的拳頭打在身上,更像是調笑撩撥,讓這幾個年輕人們摟得更緊,笑得更歡。
眼看著這些人你儂我儂,蜜裡調油,馬上這廂房裡就要一片春光,胡天胡地一番。這時從門外傳來一陣急促地敲門聲,打斷了眾人的興緻。
「哪來的遭瘟疫的,亂敲什麼門啊。」
「養著的那些閑漢吃乾飯的啊,就讓人這麼直直地闖進來。」
姑娘們自是一陣亂罵,只是這鶯鶯燕燕的,沒什麼殺傷力。那幾個被打斷的年輕人們則是火氣大了許多,各種污言穢語就罵了出來,有兩個性子急的手邊的茶碗都已經砸了過去,「咔嚓」一下摔在地上摔成了粉碎。
只是門外一道聲音制止了大家的叫罵:「諾山少爺,您快點回去吧,老爺找您!」
大家的目光「刷」的一下,都集中在其中一個年輕人身上,那人滿臉漲的通紅,高聲叫罵了一聲:「狗奴才,閉嘴!」,接著又低聲嘟囔著:「那個老……」,只是說到一半,又像是受到什麼驚嚇似的環顧了一下周圍,似乎是害怕自己的話會被傳出去,後面幾個老不死無論如何也沒有勇氣說出去。
其中一人懶洋洋地說道:「怪不得沒人敢攔著,你不是就是為了應付這種情況才特意安排了一個人用來通風報信的嘛。」
另一個人接著說道:「得啦,諾山你還是快點回去吧,你家那老爺子……」,說著他打了個寒顫,「要是晚了我們又要兩三個月見不到你了。」
諾山垂頭喪氣地穿好衣服出門,不過走時還是很豪爽地揮了一下手,「這次是我的原因攪了大家的興緻,別的也不多說了,賬我全包了。」,走時的背影撇下一陣歡呼聲,看起來無比瀟洒。
只是剛走出「梨花海棠」樓,坐進了早已準備好的馬車,他看上去瀟洒挺拔的身姿立馬就癱成了一團,滿臉的意氣風發變成了滿臉的苦澀,剛才的那位偏偏貴公子一下子就像是換了個人似的。
諾山.奧斯頓先生是一位深受大家喜歡的年輕人,這麼一位風度翩翩而又豪爽大方的年輕人誰又會不喜歡呢?更妙的是這位很有錢,至少是他的家族很有錢,在豪商遍地的曼尼區也是數一數二的頂級階層,在燦爛的金色的襯托下,愈發顯得這位年輕人前程似錦,廣受歡迎。
雖然他有一位嚴厲的爺爺,當然這只是他眾多優點中的小小的一個缺點,是可以被他那些「寬容大量」的朋友們原諒的小小優點。
同許多年輕人一樣,諾山討厭一直被困在家中,更討厭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和像山一樣永遠也看不懂的賬簿。年輕人飛揚的青春怎能被這些無聊的生意所掩蓋?為此他曾經據理力爭過多次,可惜每次都被家裡的「暴君」,亞爾弗列得.奧斯頓老爺給殘酷鎮壓了,為此他會經常被爺爺叫回去受訓,最近更是被迫接手許多繁重的工作,讓他連出去喝花酒的時間都沒有了。
萬幸的是他有一位同樣精通於吃喝玩樂,並且對於接手家族的生意深惡痛絕的父親,如果說揮霍錢財,耽於享樂是一種天賦,那他們父子倆真是將這種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並且一脈相承。
亞爾弗列得.奧斯頓在發現兒子的無可救藥之後,曾經想過要把自己事業直接傳給自己的孫子,只是現在看來天下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他的努力和希望沒有獲得相應的收穫,以致於六十多歲仍然要來回奔波,不能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