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可以退休了?
去年、今年、明年,是蘇聯巨變的三年,歷史還是按照既有的軌道再走。有了這個規律,龍建華心裡也是輕鬆了很多。
從80年代初,他就開始布局那裡,從88年就開始加大滲透,到今年開始明目張胆地進入並明著開始挖人才,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人才要挖,科技成果要弄,錢也要賺;遇上這樣的機會,不薅些羊毛,沒人會感激你,反而會說你是傻瓜。
蘇聯太大,雖然美刀和歐元不多,但人才不少,科技成果更不少……華約的老大,能差起誰?
龍建華不想當傻瓜,所以行動起來……
不只是信息部和安保部,重世集團都行動起來了。
雷代爾來到了原東捷毛尼的澤斯公司,和高層洽談收購的意願,說原本是一家,現在捷毛尼統一了,澤斯公司也應該合併。在聽他介紹澤斯現在的情況,以及遠景目標后,他們明顯有了心動的跡象。但因公司屬於東捷毛尼的,他們不能決定去向……
宇文星剛剛回到香島,聽說捷毛尼國統一,沒有去米國嘆收購事宜,而是馬上返回歐洲,去華約那些目標公司挨個拜訪……
劉勝男和宇文星同機抵達歐洲,帶著一班銷售骨幹拜訪捷毛尼國的貿易公司,尋找銷售渠道。以前就小打小鬧聯繫了一些客戶,現在可以名正言順地親自拜訪了……
趙翰遠和歐洲研究院院長也來到華約地盤,對一些大學和研究院所進行拜訪,釋放大量招收人的意願,也有就地再建研究院的決心……
余新菲的行動也不比任何部門慢,她已經在華約開始買起了重世漫畫和動畫片,蘇聯只是她最近的出手……
東歐巨變,華約巨變,蘇聯巨變,給很多人很多組織提供更大的平台,重世集團就是那些組織中的一個。
駐立陶宛負責人譚潤祥,原本是居波蘭公司的副手,因其表現突出,今年被為人為立陶宛負責人,由信息部提供資金協助他辦起一家公司,所以他的公司還很小……
他們都在外面行走,只有龍建華這個「宅男」沒有出動,他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香島,只是偶爾去特區研究院,還有就是回京都看崽。
不是為了安全問題,而是不想過多介入日常管理,先把自己的影響力主動降低一些再說,躲在幕後多看看形勢的發展。
只10月下旬劉芷菲來香島大學上課,他特區研究院也不去了,只在集團辦公室和研究院辦公室轉悠一下,看看他們的節能燈設計,和他們研究一下LED燈的生產。
照明事業部那邊已經做好準備,只要LED燈生產方案拿出來,他們就可以生產。這些網節能燈外形設計,他們也會逐個推出。
23日下午,燈具設計主管艾瑞斯拿著一沓列印圖紙走進龍建華辦公室,「龍董,外形方面,您的六種和我們的九種;燈管方面,您提出兩種,我們提出四種,這些全部設計好並列印出來,請審核。」
他拿出一張列印紙,看著上面的圖片笑道,「我畫的很簡單,經你們用電腦這麼一畫,真的很漂亮。」
這一張是方罩吸頂燈,其實很簡單。
艾瑞斯笑著說,「您用的是稿紙,我們用的是銅版紙,還有就是,我們加上了一些效果,不比草紙上的更好看,那就沒必要有我們這些設計人員了。」
艾瑞斯是香島人,但在是在歐洲讀的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照明公司,幾年後成為燈具設計主管;這次被集團收購,他也變成研究院的一員,還是燈具設計主管。
龍建華能提出這麼多外形和燈管外形,他是很驚訝的,所以在第一次碰頭會議后,他就問過他為什麼能想出這麼多方案。
龍建華當時笑著告訴他,多觀察生活,再多來一點奇思妙想,他當時好像很有感悟,深感贊同。
其實,設計的本質就是這樣的,多看多想多抽象。
但龍建華不是,他是「歷史」的積累;如果他願意,可以把他們想出的那幾種全部畫出來。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降維打擊,會打消人的積極性和自信,會讓人家覺得他愈加偉大,這都不是他想要的。
龍建華把二十一張圖紙看完,點點頭,「這才是最新穎的設計,你們辛苦了。」
艾瑞斯長吁一口氣,「沒有龍董您的點撥,我們也想不出這麼多形狀。我在讀研的時候,導師就曾說過:老師最多能提供一些建議或者思路,具體結果如何,還得看設計者自己的綜合能力。」
「我們幾個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您的那些奇思妙想極大地刺激了我們,也讓我們胡思亂想了一把,所以才在這十餘天里想出了比以往幾年更多的方案。」
「龍董,我們已經初步完成了專利文件,就等專利辦公室審核提交了。」
在國外工作的科研人員就是敏感,對自己的思路和技術發明有強烈的保護意識,用不著別人提醒。
龍建華點點頭,「去辦吧。我們費了不少腦子的,不能光投入而沒回報。」
待艾瑞斯離開后,龍建華也出門回七號院。
劉芷菲正坐在樹下看著兩個小傢伙玩沙子,看到他回來,笑著說,「人家一個個都在往那邊跑,你卻好,都提前下班了。」
晴嵐拿著一塊積木站起來,奶聲奶氣地地說,「爸爸,我和哥哥在蓋房子。」
他朝她點了贊,回應劉芷菲說,「我覺得,我可以退休了。你看,我陪你在樹下坐著,看著兩個小傢伙玩,多美好的生活?」
她抿嘴笑笑,「我還不知道你?說吧,想憋個什麼大招出來。是想進入新的行業,還是想研究一個什麼全新產品?進入一個新行業,你不會有這樣的表現,應該是想研究一個全新的產品了。」
這話也太直了,不應該演一下、勸他不要這麼早想著退休嗎?
看他沒有回應,她笑道,「我聽說研究院的機器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了?」
他摸摸她的後腦勺,「投入那麼大,達到這樣的水平,很奇怪嗎?搞科研就是這樣,只要有投入,而且一直在堅持,並且方向沒偏差,總會有成果的。研究所這麼多頂級科學家,如果一個機器人都研發不出來,我要把他們一鍋端了。」
她哈哈笑了幾聲,「就知道在我面前說狠話,在他們面前卻是『慢慢來,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走下去,發現問題及時糾偏,總會出成果的』。」
這話說的,太直接了。
幸好沒外人在,不然臉都丟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