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文學的邂逅
其實我是在2019年大學畢業以後,才真正發自內心地愛上文學,主動進入文學的世界。彼時自己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和其他所有的畢業生一樣,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未來。不過對我來說,「未來」著實是一個矛盾的、難纏的字眼,這個詞既包含著未知世界對人的誘惑,使人不可抗拒地對此著迷,同時又因為其本身所具有的未知的、神秘的特性,同時也令人彷徨和憂慮,畢竟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的劇本,從來就不是光靠自己就能書寫的。說起來興許有些可笑,我在苦苦思索將近一周的時間后,也許是因為自身思想的淺薄,我非但沒能領悟人生的意義,反而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終日被那些高深莫測的概念與理論攪得心神不寧,委實苦悶。然而,某一天不知為何自己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要不去看看書吧,沒準裡面有答案呢。」於是,這便成了我與文學邂逅的契機,一個大學剛畢業的懵懂青年,就這樣鬼使神差地敲響了文學世界的大門。
毫不誇張地說,與文學的相遇令我重獲新生。我的心情,就像是在依山傍水,遠離塵世喧囂的鄉村裡長大的孩子,第一次來到繁華的大都市那樣,對遇到的每一樣東西都倍感驚訝與好奇,周遭的一切彷彿都有無盡的吸引力,我的靈魂就要被這來自四面八方的引力拖拽得四分五裂了。從那時到現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我如饑似渴地,可以說近乎痴狂地閱讀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好似沙漠中的旅行者,偶然間發現前方有一片綠洲。閱讀的過程,更像是與作家面對面交流的過程,他將自己的思想傳授與你,你對其加以思考與揣摩,並回報以自己的理解。也正是通過這樣的交流,你才能切實體會到並驚嘆於文學家們的思想之深刻,以深刻及認識到自己愚昧與淺薄。越無知,越求知——這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文學家們通過自己的筆墨,引領人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例如,在川端康成的諸如《雪國》、《睡美人》等作品中,平日里司空見慣的櫻花、雪山、魚塘等意向被細膩的筆調刻畫得彷彿是來自異世界的事物,擁有難以言狀的美感;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夾雜著各式各樣的有關宗教與神話的故事,蘊含著對宿命與命運的深刻哲思;亞歷克斯•希勒的《天藍色的彼岸》中,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表達了對生與死這一深刻哲學命題的思考……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每次閱讀,都會讓我感慨文學海洋的無邊無際。偶然間抬頭看向塞滿書本的書架之時,便會不由得心生焦慮——不知窮盡此生,能否領略文學海洋之全貌。
倘若追根溯源的話,興許從小時候起,文學的種子就已經悄悄地在心中播種下了,無非是缺少命運的灌溉而已。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小時候閱讀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時的心境,那是我之前閱讀過的為數不多的文學作品之一。維特為自己的那份註定沒有結果的愛戀所折磨,在給自己的好友威廉的信中痛訴自己的絕望與無助,以及最後在午夜時分吞槍自殺的場景,給當時年幼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明當時的我還是個毛頭小子,根本不懂愛情是怎麼一回事,但這些場景卻深深地在腦海里紮下了根。如此看來,我與文學的關係其實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了,而如今的萍水相逢,更多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吧。
毫無疑問,我將繼續在文學的海洋里暢遊下去。不僅如此,如今甚至不自量力地開始嘗試寫一些東西了,有時還會在腦海中幻想自己成為大作家后的場景,屬實荒誕可笑!不過,蓋記錄日常生活之瑣事,權且一試又有何妨呢?
最後,讓我用卡夫卡的一句名言作為收尾吧。
「你不需要出門,留在書桌前側耳傾聽吧。甚至不需要傾聽,只需要安靜地等待。甚至不需要等待,靜靜地孑然一生吧。於是世界最終會向你展露真面目,因為世界別無選擇,它只能委身在你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