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漢字注音
好吧,其實忙只是借口。趙四娘深覺這輩子的家裡人比從未接觸過中文的老外還難教,簡直是朽木不可雕。幾經挫折后,她再也沒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教。
可不教又不行,要壯大自家的生意,光憑自己一個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得要有家裡人的相助才成。可家裡人要是連賬本都看不懂的話,能幫的就很有限了。所以說,無論如何,一定要教會他們認字才行。
趙四娘思量想去,最終想到了在每個字上面標註拼音的辦法。
不指望教他們學會拼音后,就能夠照著注音的課本完全自學,但至少可以讓他們不用老是跑來問她這個字怎麼讀那個字怎麼念,沒完沒了的,煩都煩死了個人。有了拼音,他們省事兒,她也省事兒不是?一舉兩得,多好!
一想到這兒,趙四娘就趕緊拿出紙來,在上面寫起了「a,o,e,i,u,」。可寫完之後,看著這幾個放大的韻母,她忽然就覺得拼音有些不妥。
先不說別的,一旦她把拼音拿出去,家裡人肯定會問這些拼音是不是她那寧國的師父教的,她沒有其他選擇,肯定得答是。
然而,寧國和燕國都同樣使用漢字,這些源於西洋字母的拼音一眼看上去就和東方的漢字完全不搭界,推到寧國身上實在太過牽強,難保家裡人不會因此起疑。
趙四娘就想了,為了方便你我他,肯定是要給字注音的,可用拼音有些不妥當,這該如何是好?
忽然她靈機一動,不就是標註字音嘛,這世上又不是只有拼音一種標音方式,這種不行就換一種,換一種能讓這裡的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什麼樣的注音方式能讓這裡的人更容易接受呢?毫無疑問,自然是漢字文化圈裡土生土長的注音方式了。
據趙四娘所知,自古以來周邊的那些小國就很仰慕中華文化,紛紛研習中華文化。想要研習中華文化,領會到個中精髓,學好漢字是不可或缺的。
那些小國的話語大異於中華,想要學好漢字,就得給漢字注音。他們注音的方式各不相同,光她聽說過的,就有喃字、假名和彥文等。
喃字趙四娘一竅不通,假名她總覺得有點殘,想來想去還是彥文比較合適。不為別的,彥文在構架上勉強算是方塊字,在使用漢字的人看來更加順眼。
當然了,並不是決定好使用哪種注音方式,就萬事ok了,在注音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的。畢竟彥文是李朝用來標註古漢語發音的,李朝的那些歪果仁標的準不準暫且不提,他們標的是古漢語,大異於現代漢語,更加大異於此處通用的燕國官話。故而,使用彥文標音有些音標不準,甚至標不出。
雖說趙四娘外語科班出身,修過專門的音韻學課程,可要讓她將彥文體系調整到和燕國官話相匹配,這個……她做不到哇!
這可不是趙四娘前世沒把本事學到家,而是她自幼所處的環境,就決定了她註定無法準確地標出燕國的語音來。
話說趙四娘一經穿越,就繼承了前身所有的記憶,連帶言行舉止,也學了個八九不離十,燕國話自然是不在話下。可說的時候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真正到了注音的時候,她就發現有些明顯應該區分開來標註的音,她卻聽不出太大的差別來。
舉個例子來說,牛奶和流奶,劉德華和牛德華,在大部分人聽來顯然是兩種不同的發音,可在小部分人耳朵里,這就是同樣的發音,沒有絲毫的差別。
要注音,首先要辨音,連音都辨別不出來,這還怎麼標註?
正在趙四娘焦頭爛額之際,姜荷蓮子過來幫了她一把。
前世姜荷蓮子在機緣巧合之下,曾得過一些音韻學方面的指導,在音韻學領域有多麼高的造詣談不上,對現成的彥文體系做出一些適當的修改還是勉強湊合的,這可是很大的助力。
再加上,姜荷蓮子是土生土長的燕國人,那些個趙四娘聽死了也辨不出來的音她很快就辨了出來,這也幫了趙四娘的大忙。
於是,姐妹倆一陣搗鼓之後,勉強適用於燕國官話的彥文體系就此誕生。
趙四娘很快就把這套注音體系運用到了啟蒙課本上,在她把彥文的字母和拼寫規則教給家人後,就讓他們捧著書本自己讀,自此她算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脫。
最一開始,趙四娘只是將這種彥文教給家人使用,並沒有打算推廣開來。畢竟,這種不怎麼說得清來路的東西,還是能少一個人知道,就少一個人知道為妙。
到了後來,趙四娘發現自家鋪子里有不少力求上進的夥計,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由於種種原因,失去了讀書認字的機會,可直到現在他們依然葆有讀書的訴求。既然他們有心向學,趙四娘自然會幫扶一把。自家掃盲的親身經歷告訴趙四娘,傳統的識字方法效果不佳,還是從彥文學起比較靠譜。本著效率優先的原則,什麼保不保密的,讓它一邊兒待著去吧!趙四娘想來想去,還是打算髮放注好音的課本給他們,以便他們自學。
不過那些夥計為數不少,需要的書自然也不少。一本兩本的話,趙四娘還可以自己動手標,可要是太多的話,就是有家人相助,那也是一個很難實現的工程。
一直到不久前,趙三娘在蘇記的鼎力相助下,把趙四娘曾提到過的印刷作坊籌建好了,才用自家的作坊把這種帶注音的書給印了出來。
說好了的,這種書是發給想識字的夥計的,讓他們拿去認字的。宋知言這個傢伙不說滿腹經綸,可他都能寫書了,幾千個字肯定認得的,完全沒必要去領這種啟蒙課本。可他或許是覺得,便宜嘛,不佔白不佔,外面一本啟蒙書至少要賣幾百文,而趙四娘家的書是白給的,管它用不用得上,先佔上一本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