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元末大神棍> 第六十三章任督二脈

第六十三章任督二脈

  第六十三章任督二脈


  翌日一早,張太極早起練功時,張百里早已經起床讀書,有的人就是這樣,總要給自己定個目標,才有生活的動力。


  剛吃過早飯,張福就領進來一個夥計,這人是濟世堂趙神醫的徒弟,特意來請張太極過去做客的。以前答應過趙神醫有時間前去拜訪,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去成,正好張太極心裡有些想法,要與趙神醫商量,因此答應下來。


  見張太極答應,小夥計高高興興的先回去復命。


  張福以及四個保鏢陪同,張太極拜別父親,一路想著心事,溜溜噠噠就來到濟世堂。


  趙神醫帶著徒弟們在醫館門外迎接,禮數極其周全。張太極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人家的孫子都比自己大一些,所張太極也表現的非常謙卑。


  寒暄一番,趙神醫把他讓進醫館。醫館就是醫院的雛形。


  說是醫館,其實就是趙神醫家的宅院,臨街的三間鋪面,用作藥鋪和診堂。裡邊放有成排的葯櫃葯匣,進到裡邊是前院,左右廂房隔成小間用作病人的住所,方便那些由於路途遙遠的病人暫時住宿。後院才是趙神醫一家的住的地方。


  在古代,中醫中通常只有像趙神醫這樣,藝業精且名氣大的資深老大夫,才能被達官顯貴請去府上為人診病,那麼報酬自然不少。


  如果不是有一顆醫者仁心。如同趙神醫這種不愁錢的大夫,有多少會閑得無聊在家裡開個醫館全天等待病人上門賺點「外快」呢?要知道,有那個閑工夫賺身份普通的病人的小錢,還不如研究醫書、配配草藥什麼的來得實在。


  一般開醫館的大夫大都是有本事但名氣不大的人,名氣不大,自然也就沒什麼人上門了。另外,身份高的,看病自然找「好」(名氣大)大夫,身份低的,窮苦百姓捨不得花看病的「閑錢」,通常情況下,患病都只喝薑湯啊白水什麼的,自己咬牙挺過去。


  名氣的大小差別,和貧富的分化,使得醫館經營艱難,許多大夫只能是靠經營藥鋪維持生計,醫館開不下去的還是大有人在,於是,古代醫館少之又少,少之又少。


  濟世堂的情況算是比較好的,家裡本身就是祖輩行醫,同時也收了不少的徒弟,有趙神醫這個金字招牌,可以為醫館打出名氣,達官顯貴求醫問葯趙神醫親自上門。徒弟們則是給那些普通百姓看病,收費不高同時積累經驗。也算一套不錯的發展模式。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不是有前世的經驗,單憑張太極走馬觀花一般各處看一遍,是總結不出以上的規律來的。


  來到客廳落座上茶,趙神醫客氣的說道:「我有一位同道好友,早就聽聞救世神童的大名,一直惋惜無緣相見,今日他正好在我家中,不知神童可否讓他出來一見?」


  趙神醫如此鄭重其事的介紹,張太極猜測這人肯定非同一般,其實他心裡是有些害怕的,因為他對中醫只是了解個皮毛,如果來人跟他討論醫術藥理,那他可是不好應對,但是來都來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於是他只能點頭答應。


  小徒弟到後院去請。少頃,門帘一掀走進來一人,張太極連忙站起身來,用眼打量來人,此人約莫四十來歲,頭戴逍遙巾,身穿文士袍,大長臉,額頭寬大,三綹墨髯打理的極為有型,整個人給人的感覺斯文儒雅。


  此時,這人也在笑眯眯的看著張太極。兩個眼睛炯炯有神。作為晚輩張太極急忙深施一禮:「伯伯在上,小子張太極有禮了。」


  那人大笑兩聲,上前攙扶:「神童不必客氣,太極液救人無數,老夫可是自愧不如啊!」


  趙神醫請兩人落座,然後才對那人道:「伯仁老弟,神童在此,我就不必多介紹了吧。」


  「早就聽說過神童大名,真是如雷貫耳!」那人說話挺客氣。


  轉頭又朝張太極說:「這位是我的同道好友,滑壽,字伯仁,江浙餘姚人氏。乃是一位不可多得醫術高手,尤其對經脈針灸之法非常精通。」


  一聽此人對人體經絡有研究,張太極頓時來了興趣,立即引導話題,問道:「滑伯伯,看起來頗為儒雅,如果不是神醫介紹,我還以為伯伯是一位文士呢!」


  滑壽聽他說話有趣,笑著回答:「當朝儒生多不得志,以儒從醫者不在少數。北宋范仲淹有言『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受其影響,現在是『儒醫』盛行啊!」


  「儒醫」是自北宋以來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亦即儒、醫兼通的人。宋代以前「醫者」地位低下,但北宋歷代皇帝都重視醫藥,對文士階層產生了重要影響,儒醫大量出現。元朝對醫學的重視更是前所未有,使從醫者的地位大大提高。


  後世傳說元朝時儒生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說。雖當不得真,有醜化蒙元統治的意味,但是可以看出,這時的醫生確實比較受重視。


  見到張太極眼睛眨呀眨的,顯然是在思考問題,滑壽和趙神醫相視一笑,都沒有出聲打擾。


  過了好一會兒,張太極才繼續問:「滑伯伯,可是對經絡之學很有研究?」


  滑壽仍是笑著說道:「由於自身喜好,倒是看過一些這方面的書籍,不久之前求學於東平高陽洞先生,學習經絡針灸之術!也算是略有心得吧!」


  張太極又問:「不知任督二脈如何打通?」


  前世武俠小說里常常出現打通「任督」二脈之後,武功突飛猛進,從此天下無敵。現在遇到一個這方面的專家,自然要請教一下。


  聽到張太極的問題,滑壽和趙神醫又是彼此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奇怪之色。


  滑壽臉上笑意收斂轉而是顯得有些鄭重的問:「奇經八脈,十二正經,為何偏偏問到任督二脈?」


  「小子那裡懂得那麼多,只是聽說任督二脈打通之後,人就會變得力大無窮,飛天遁地無所不能!!」張太極用出小孩的頑皮,表明了自己是信口胡說。


  滑壽卻是沒有因為張太極故意誇張的說辭所影響,仍是鄭重其事的說:「也不瞞神童,老夫最近確實正在研究任督二脈,並且剛剛略有所得!」


  「啊!!不是吧?!」張太極失口說道。


  滑壽此時心裡也正在奇怪,「張太極自己是第一次見,他怎麼就知道自己對任督二脈有所研究?莫非此人真的是神仙轉世?」


  此時,趙神醫說道:「伯仁老弟,既然神童如此喜歡,不如將你所著《十四正經發揮》手稿,拿來讓神童一觀,說不定他能指出書中不足!」


  張太極那裡懂什麼經絡,不過他倒是對那本書非常好奇,於是道:「不知小子是否有幸拜讀?」


  滑壽立即起身,讓兩人「稍等!」自己急匆匆拿書去了。


  片刻之後,手稿拿來,滑壽給張太極介紹,此書還沒有完成。很多地方沒有親自考正。


  書中最主要的就是提出奇經八脈的任督二脈與其他奇經不同,應與十二經脈相提並論而成十四經。並在古醫書《素問》、《靈樞》的基礎上,通考腧穴,考正其陰陽之往來,推其骨孔之所駐會,詳加訓釋。


  這書是寶貝啊!不對此人更是寶貝!有了這麼一個對人體經脈如此熟悉的人,再加上張三丰傳授的那套呼吸吐納功法,什麼《九陽神功》、《九陰真經》,說不定真的有可能練成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