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亂世第一人
大隋禮部尚書楊玄感造反了!
這個消息迅速在大隋傳開,並且以更快的方式送往正在拚命中的遼東與北長城。
老爺子楊素一聽到這個消息,開始是不敢想象,待得到確切的消息之後,險些氣得背過氣去。
此時正是老爺子與突厥拚鬥得最激烈的時候。長城戰場幾乎天天都會爆發血戰。每天都有人死去,生命在此時變得無比脆弱。
突厥始畢可汗這次是鐵了心了要在正面戰場上抹去長城這個困擾了塞北游牧民族上千年的阻礙。所以,他沒有像以往一樣,憑藉著突厥狼騎強大的機動力繞過去,而是以強攻法,堂堂正正地與大隋對攻。
他要向全天下人證明,突厥不只是有并吞天下的野心,還有并吞天下的實力!
原本論起攻堅戰,楊素萬全不怕。漢人在守城方面,比游牧民族強的不止一點半點。
但是可惜,國內所有的機動力量都被楊廣帶去了遼東。因為開始的亂政,民怨極大,想要招兵,變得十分困難。所以北長城現在是處於外無援軍的狀態。
而這個時候,傳來國內出現叛亂,叛亂者還是他們主帥的長子!
本來應對突厥的舉國侵略就已經是勉力支撐了,後方還發生叛亂,前線大軍一片嘩然,幾乎已經到了全線崩盤的邊緣!
得虧楊素老而彌堅,雖然知道長子叛亂,急怒攻心,但還是強撐著沒有倒下,死死地拖住了突厥的南下鐵蹄。
不過,老爺子到底已經是六十歲高齡了,經不起這麼大的折騰,最近指揮起與突厥的攻防戰來,顯得力不從心了許多。突厥雖然感到奇怪,但是痛打落水狗這種事情,他們也是非常樂於去做的。
楊素的北長城戰場勝少敗多,而楊廣的征遼大軍則是陷入了兵變的邊緣!
楊廣可沒有楊素的治軍手段,他手下士兵的主體也不是無家無室的職業軍人,而是來自大隋各地的府兵。
所以征遼大軍所受到的衝擊,比之北境虎賁鐵騎要來得更大,更重!
楊廣雖然在收到風后,第一時間就下令封鎖消息,但如此重大的事件,瞞是瞞不住的。封鎖消息只會讓消息傳得更快!
後方不穩的消息,在軍中不脛而走,府兵們擔心老家的家人安危,更擔心自己的後路被斷,再加上經過連番大戰,糧草顯得有些不足,敏銳的士兵已經感到風向有些變了,軍中也開始出現了逃兵。
高句麗首都就在眼前,只要再圍上一段時間,完全可以滅亡高句麗!楊廣本人自然是十分不甘心就這樣撤軍平叛。但是局勢發展太快,叛軍情報一日三變,如若放置不管,則會形成燎原之火,他的大隋就完了!
尤其是楊玄感身份特殊,隨楊廣出征的文武百官大多數都是楊玄感老爹楊素的門生故吏。楊廣也是不得不去考慮他們的忠心程度,會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
當初也是因為楊素的勢力太大,才讓楊廣對他頗為忌憚。明知楊素忠心大隋,還是對他多有防範。前次請出老爺子去守北長城,也是將他麾下的將軍都抽調了個遍。只有一個光桿司令,配上絕對忠心於皇家的虎賁鐵騎。將不識兵,兵不知將。
而這些驕兵悍將、軍師幕僚,都被楊廣帶在身邊,一起去了遼東。
原本這是一招好棋,但現在看來,卻是軍心不穩的導火索。
大隋軍心不穩,高句麗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雖然高句麗人被困在城內,不太明白為什麼隋軍變得有些虛了。但這麼一個翻盤的好機會,他們怎麼會察覺不出來!
原本在平壤城中想要投降的兩面派注意到了風向的轉變,停下了「賣國」的腳步,轉而開始觀望起來。
而在這個時候,高句麗軍方也有一個不甘心於投降的將軍在做著最後的努力。
乙支文德是高句麗的一個普通貴族中級將領。少年將軍,心中總是渴望建功立業,乙支文德自然也不例外。他對於高句麗國內的投降風潮早就有些看不慣了,不過之前大隋神兵天降,追亡逐北,一戰就將高句麗好不容易湊齊的家底都給禍害光了。大勢如此,他也無能為力。
不過乙支文德已經打定了主意,就算高句麗滅亡,他也不會投降。他要戰鬥到最後一刻,以這條性命成就他的忠心!
近來隋軍攻城疲軟,原本的一日一攻變為三五日一攻,攻擊的力度也不如以往那般強勁,城內的高句麗守軍好不容易鬆了一口氣,都累得不想動彈。但是乙支文德卻趁著這段時間,親自出城偵查,思索破敵之策。
當他行至平壤附近最大的一條河流薩水之時,望著滔滔河水,乙支文德靈光一閃,想出了一條妙計。
如今已是五月,夏季的雨水早早地落下,河水暴漲。而隋軍駐紮之地,卻離薩水只有區區十五里的路程。
隋朝大軍駐紮之時是一月份,河水還未顯現出來。一開始有可能是因為取水方便,再加上高句麗人的戰鬥力讓楊廣很放心,所以大軍駐紮的時候,沒有注意。
但現在已經是五月,熟知平壤地形的乙支文德自然明白在這個時間段薩水會暴漲到何種地步。
「真是天佑我高句麗!」乙支文德大喜過望,馬不停蹄地趕回平壤城中,夜闖禁宮,向失意中的高句麗嬰陽王高元獻計。高元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態度,立即組織了一批死士連夜出城,在隋軍的眼皮子地下偷偷溜到了薩水河堤,開始決堤泄洪!
古來戰爭,水火無情。
浩蕩大水如天來之物,從遠處奔襲而來,不分敵我,將平壤以及圍住平壤的隋軍大營都給卷了進去!
這個時候,隋軍將士還在睡夢之中,就被突如其來的大水給淹沒,糊裡糊塗地就丟了性命。很多隋軍在迷迷糊糊間還以為是國內的楊玄感叛軍攻破了他們的後路,正在聯合高句麗對他們進行夾擊,一時間手忙腳亂,不分目的地到處亂跑。
早有準備的高句麗殘餘士兵趁著隋軍大亂的時候,乘著小船從城內衝殺出來。
數不清的隋軍將士被高句麗人像是捉魚一般地擒住,砍去了頭顱,拋到船艙之中,以作京觀(注)。
楊廣的五十萬征遼大軍被一場大水給沖了個七零八落,楊廣本人也險些成了高句麗的階下囚。得虧了來護兒所帶領的一幫將士都是在江都長大,識得水性。來護兒親自背著楊廣泅水逃竄,其餘將士在洪水中斷後攔截高句麗追兵。犧牲無數,這才讓楊廣躲過一劫。
不過人雖然逃出來了,卻也已經費了!這場慘敗無疑讓這位胸懷大志的帝王十分沮喪。到最後能夠逃出生天的將士,只剩下了三千來個,其餘的人不是做了水鬼,就是被高句麗人捉去,砍下頭顱做了京觀!
相較於出征之時的意氣勃發,如今的楊廣頹廢地就好像是一灘爛泥!
遼河遼河水倒流,壯士一去不回頭!
莫非天意如此,大隋真要因高句麗而亡國不成?
京觀: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