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冒牌高人> 第三百零四章 風起於內

第三百零四章 風起於內

  「住嘴!」


  楊玄感對李密大為頭痛,你說將他直接舉報吧,好像有些不講義氣,畢竟是從小一起玩大的死黨。可要說聽他的話去造反,呃,楊玄感的腦子還沒進水,這種蠢事兒,怎麼能幹!


  他家老爺子的性格,他可是一清二楚的。別看那老爺子一把年紀了,可是性格跟年輕的時候那是一點兒都沒變。在軍隊呆久了,將在軍隊里用的那一套都搬到家裡來了。楊玄感從小到大可是沒少吃苦頭。所以他對這個不近人情到近乎冷酷的父親一直都是既敬且畏。


  而且這老爺子雖然位高權重,但卻是出奇地對大隋忠心耿耿。


  他這前腳在大興造反,老爺子後腳就從北長城殺回來大義滅親了,你信不信!

  李密見楊玄感遲遲不上他的賊船,心裡也有些著急。


  「尚書父子如今位極人臣,楚國公還握有軍權,自然不會擔心。可是憑那昏君的性格,尚書有沒有想過若是功高蓋主的楚國公歸天之後,尚書又該如何自處?」


  李密的話,字字誅心,卻也點中了楊玄感心中最不願意承認的那個事實。


  他們楊家的「楊」雖然和皇家的「楊」是同一個字,但到底不是同一個祖宗。而今他楊家要兵有兵,要錢有錢,他楊廣能容得下這麼一個有能力造反的重臣嗎?


  最近楊玄感已經能夠感受到一些朝中的暗流了。他家老爺子北調長城,手握兵權。而他則留守大興,輔佐太子楊昭監國。看起來父子二人都是位極人臣,其實卻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楊玄感更是時時刻刻都在擔心楊廣過河拆橋。他韜光養晦,卻總是無法讓楊廣放心。其實這也怪他家老爺子,該退的時候不退,結果現在連累了兒孫!

  楊廣連他嫡親大哥楊勇和姨表兄弟李淵都能謀害,更不用說和他沒有一丁點兒關係的楊玄感了!待楊素百年之後,楊廣收回兵權,估計他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1

  當初文帝駕崩,楊廣即位。而就在文帝病逝的當天,廢太子楊勇悲痛欲絕,自盡殉葬。


  朝中老臣都在暗中懷疑廢太子之死,是楊廣為了穩固皇位而下的毒手。但是苦於沒有證據,再加上楊廣是君,他們是臣,以臣謗君,是族誅的大罪,所以都只是猜測,沒有一個人敢於深查下去。


  不過,別人不清楚,身為楊廣心腹的楊玄感能不清楚嗎?


  廢太子楊勇,在死前單獨見的最後一個人,就是楊廣!

  沒有人知道他們兄弟兩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所有當日見過楊廣進入廢太子府邸的下人,都在之後被楊廣指使楊玄感找機會處決了。楊玄感也只知道楊廣離開軟禁廢太子的的府邸之後,廢太子便自殺了,死前留下的遺書,說是自盡殉葬。


  這種騙騙小孩子的理由,智商正常的人都不會相信!


  楊廣的狠毒,可見一斑。


  更不用說楊廣的姨表兄弟李淵了!那是全家都被楊廣以意圖謀反的理由給殺了啊!連出生還未滿三天,連個大名也沒有的小娃娃都被楊廣給親手摔死!

  楊玄感至今都還記得摔死那個小娃娃的時候,楊廣臉上猙獰的笑容。


  而楊玄感也因為這個,在心中深深畏懼著楊廣。


  一個沒有道德底線,冷酷無情的君王,是這個世上最可怕的人。


  伴君如伴虎,誰知道什麼時候,楊廣就會對他下手?


  楊玄感猶豫了,而這份猶豫很好地被李密給捕捉到。


  李密決定再加一把火。


  「如今昏君帶領了大軍身在遼東,只要尚書起義,帶兵北上,奪取咽喉臨榆關,就能將昏君的後路堵死,同時聯絡高麗夾擊之。前有高句麗,後路又被斷,不出一個月,隋軍的軍資糧秣都消耗殆盡,昏君的征遼大軍必定會發生兵變,到時候不攻自破,我們的大事就可成矣!」


  李密的信誓旦旦並沒有讓楊玄感放心,他還是十分猶豫。


  「可是那畢竟是五十萬大軍,萬一我們抵擋不住,萬事皆休矣!」


  楊玄感的拒絕卻沒有讓李密失望。因為從楊玄感的話中,李密聽出來,楊玄感已經動心了。他現在的猶豫是在考慮起事的成功率,而不是在考慮是否起事。


  這就是勸說成功的曙光!


  李密再接再厲,馬上又說出了下一條計策:「我還有一策,大興只有太子楊昭,弱冠小兒,不足為慮,取大興之後,扼潼關天險,南下巴蜀,並關中隴右之地。關中之地四面都有要塞屏障,巴蜀是天府之國,隴右更是昏君的根本之地,憑此三地與大隋長久對抗,守時待變,便可徐圖天下。」


  楊玄感還是皺起眉頭:「關中巴蜀不比從前了。秦始皇、漢高祖能以關中巴蜀席捲天下,靠的就是這形勢天險,沃野千里。可是自昭烈帝(劉備)之後,關中歷經多場大戰,早已破敗不堪。陛下……楊廣也是考慮到大興已經慢慢失去成為一個帝都的資格,這才命人營建東都洛陽,準備遷都。憑那塊兒破地兒,現在已經掀不起什麼風浪來了!而隴右,你也說了,那是楊廣的根本之地,憑我們的威望,是不足以拿下的!更何況,北長城還有我父親在,拿下隴右,到時候他來攻打我們,我們還能往哪兒逃去?」


  李密撇了撇嘴,對楊玄感無語了。靠!剛才還跟老子裝,現在這不是分析得頭頭是道嘛!看來這哥們兒平日里也沒少琢磨造反這檔子事兒!

  不過連連獻出兩計,都被楊玄感給否決,李密的心裡也有些火了,衝動之下隨口說道:「那就挑選精銳士卒,晝夜兼程,襲取東都,奪常平、黎陽、洛口三座糧倉,藉以號令四方。擒拿文武百官家眷作為人質,逼迫東征大軍自亂陣腳。不過我可告訴你,東都新近營造,城高牆厚,城外三倉還有重兵把守哦,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打得下來的!」


  總算是李密還有些良心,將剛才衝動之下脫口而出的計策缺點都說了出來。其實他不太希望楊玄感選這個,因為他知道這條計謀的成功率太低。


  不過李密本身不看好的這條計策,卻讓楊玄感大喜過望。


  「這才是絕妙好計!東都裡面都是我父親的門生,只要我一封書信,他們就會響應。世家也大都在遷移到了東都,他們對楊廣父子開設科舉的行為十分不滿,必要時候,他們也能成為我們的助力!」


  李密嘴角微微抽搐。沒事,有錢的才是大爺!楊玄感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好了,他只要能夠造反就行!


  「那我們馬上行動?」


  李密等不及了,躍躍欲試地向楊玄感詢問道。


  「這個?」關鍵時刻,楊玄感又猶豫了,「且容我好好考慮一下。」


  李密這個心塞啊!都說了半天了,這哥們兒還在考慮呢!兄弟,我們這是在準備造反呢!不是在過家家!麻煩你快點兒決定啊!


  「還考慮什麼!一起干吧!大丈夫當立於世上,創不朽功業!阿玄!你不想要青史留名嗎?」李密一著急,連「尚書」都不稱呼了,直接叫起了楊玄感的小名。


  楊玄感頓了一頓,似乎幻想起了成功之後的美好。良久之後,他這才將牙一咬,狠下決心:「好!干!他楊廣不仁,就休怪我不義了!起兵,搶他楊廣的江山!」


  ……


  風起於內,漢家英雄似乎總在重複著自相殘殺的鬧劇。


  或是為了名,或是為了利,或是為了權……不一而足。


  誰能知道,這種不好笑的鬧劇,何時才能夠停止?


  大隋大業二年,楊廣東征三個月之後,大隋禮部尚書楊玄感在大興起兵反隋,星夜奇襲東都,將東都團團包圍,一時苦於隋朝暴政者紛紛響應,短短數日內便匯聚了三四十萬義軍,天下隨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