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越往南邊走, 空氣中的濕度也就越大。朱軒媖一直在京里呆著, 從來沒出過遠門,這一下就有些不大適應,甚至有些難以呼吸的感覺。
徐光啟很是擔心, 「要不要緊?若是吃不消, 我叫史賓先走。」
朱軒媖搖搖頭, 「不了, 正事要緊。」她透過換成輕紗的帘子往外頭看,「奴家且忍得了。」索性這一路上沒什麼水土不服之症, 只是覺得難受罷了, 倒也不是完全不能忍。
「若有什麼地方覺著不對,一定要趕緊說出來。」徐光啟皺眉, 先前朱軒媖坐月子的時候, 就心裡記掛著妹妹的婚事。月子還沒坐完,就開始下地操心了。偏又天氣不好, 叫吹了風, 現在便是天熱膝頭也發涼。
徐光啟不怎麼通醫理,只道聽途說女子沒做好月子,就得再重新做一回。可生產乃是鬼門關前走一遭的事,他又捨不得朱軒媖再吃那懷孕生子之苦。眼下卻是沒什麼法子了,只得這麼忍著。
史賓是個心細之人,早就發現朱軒媖身子有些不舒服。雖然心裡焦急,想要儘早回到漳州,好打聽林海萍的消息, 但也不忍這位前公主辛苦,所以特特延長了路程。
朱軒媖哪裡會沒感覺,只私下對徐光啟道:「這史公公倒是個貼心人,難怪母后一直對他信賴有加。」
徐光啟點頭,「是個不錯的。」又道,「這些事你就別擔心了,外頭盡有我看著呢。你就顧著自己歇息便好。」為了能讓朱軒媖省些心力,這幾日徐光啟都自己領著女兒去別的馬車,省的朱軒媖被孩子吵到。
孫元化在嘉興的時候,就與先生一家分道揚鑣。不過也沒在家裡頭待多久,他在京里無家人看著,早就野慣了。現在一回了家,還沒膩幾日,家裡頭就催著他趕緊娶妻,或是謀一官職,早早地穩定下來。他不耐煩聽這些,又不好頂撞長輩,連夜收拾了東西就趕上了徐光啟他們。
「我還當你在家裡要住上好些日子呢。」徐光啟笑道,「是叫你父親煩著了吧?」
孫元化抱怨道:「可不是,爹娘一起來,午前剛上書房聽訓,午後就叫娘找去後院,一溜兒的表姐妹排開了,說是要叫我認認人。都用帕子、扇子遮著臉呢,我能認得出來?不就是想叫我挑個可意的媳婦,好親上做親嘛。」
他小心翼翼地斜睨了哄女兒的徐光啟,「家裡頭的姐姐妹妹,便是娶了,也不是個賢內助的份。若真要學生挑啊……」他眼睛不住地往徐佑珠身上瞟,後頭的話卻是怎麼都不敢說。
徐光啟二話不說,就一個巴掌呼到人後腦勺。「你師妹才多大,這就惦記上了。」
孫元化不敢揉腦袋,只喏喏道:「這不就是因為師妹好,怕往後爭不過人嘛。早些兒定下來,省的回頭別人同我搶。」
徐光啟「哼哼」冷笑了幾聲,「得虧你師娘不在,要不然吶,仔細你身上的皮。她在家裡頭,可是這個。」徐光啟豎起大拇指,「我也得聽她的。」
「所以才沒敢在師娘面前說不是。」孫元化小聲嘟囔了一句,又輕了輕嗓子,「先生就看著唄,若是有更好的,我自然讓賢。若沒有——要不就……」
徐光啟一眼瞪過去,「就什麼就,還未功成名就呢,就想著娶妻。你先給我立了業再說。」
「哎——」孫元化端正坐好了,「學生聽訓了。」
徐光啟冷眼看他,「德性!」又叮囑,「別叫你師娘知道了啊。她可捨不得呢。」
「這個自然。」孫元化嘴上應著,兩隻眼睛不斷去瞟徐佑珠。
徐佑珠發現有人在看自己,回過頭去沖他嫣然一笑,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扭過臉去哄妹妹。
徐光啟側了身子,把學生的視線給擋住了。「昨日叫你看的《武經總要》可看過了?」
「看過了。」孫元化道,「不過還未背下來就是。裡頭有一些,還是不大懂,需得先生指點。」
徐光啟點頭,嘆道:「這就是為何我執意讓你隨我去漳州的緣故。有些東西,不親身摸了、看了,終其一生周旋於書本之中,也無大用。」
「是。」孫元化對於即將抵達的漳州有些小期待。都說福建人傑地靈,出過好些名臣,當今的葉閣老就是福建福清人。聽說漳州近年來還出了一位小神童,自己雖然學問不精,但也想拜會一番,聽其高見。
徐光啟又道:「近來我預備編撰一書,你到時候幫著瞧瞧。」
孫元化忙問:「可曾有書名了?」
「唔,還未定。」徐光啟的目光遠眺著外面,「漳州是沿海之地,當地百姓多為海寇侵擾。我欲走遍當地,察看兵防要務,還有火器製備,屆時效仿武毅公寫些關於兵事和火器的書。」
又有些悵然地道:「可惜此書恐怕就是寫成了,也不能刊印。」
孫元化默然。不為官,的確難以出售此類書籍。沒有翰林院的編撰刊印,這等涉及軍機要務之書,哪裡能於書肆販賣,別叫人抓起來就不錯了。他有心想勸,卻又不知從何勸起。
這就是本朝的律法和風氣,只憑一人之力,難以改變。
徐光啟深吸一口氣,「能不能刊印,且為後事,之後再提也罷。當今先得成書了再說。」他心裡打著小九九,就是回頭將此書託付給了義學館的朱載堉,在館內私印了傳授給學子,也是好的。
到了漳州,朱軒媖只覺得身上好似被一層水汽給覆著,身上的衣服雖已是輕薄不過,還是難抵這海風水汽,只覺得身上的汗和水汽混在了一起,粘膩得難受。
「福建便是這樣的,等習慣了就好。」史賓到了漳州,也換上了一身輕薄衣服,還貼上了假須,叫人看著有些不習慣。他笑道:「不過掩人耳目罷了,熟悉的,都知道。只有些時候,百姓不曾受到教化,見著太監就不喜。」
朱軒媖點頭,知道這是因這幾年的稅監刻薄才引起的民憤,心裡不滿極了。也虧父皇懸崖勒馬,罷了稅監,否則還不知道會引起多少亂事。
因研製火器的地方出了點小問題,史賓在給徐光啟等人置辦了宅子后,就先去處理此事。徐光啟正好趁此機會,領著朱軒媖四處逛逛。他看著孫元化,捻須道:「你就在家中好生看書。」又看了看自己的兩個女兒,「看好了兩個師妹,莫要出岔子。」
「學生知道了。」孫元化嬉皮笑臉地沖一直默不作聲的張燾努嘴,「這不有人盯著嘛,先生只管放心便是。」
張燾是個悶葫蘆的性子,這次得了自家先生的允,可以隨著徐光啟一起前往漳州,心裡高興,面上卻不顯。他朝徐光啟一拜,「學生自當守諾。」
徐光啟點點頭,揮別了兩個女兒,帶著朱軒媖就出了門。「聽說平和縣靈通山附近有一處學院,授學的乃是當地頗有名氣的小神童。我想去看看,正好媖兒可以游山。」
朱軒媖聽說要去山上,便將備下的厚衣服都帶了出來。「夫君只管做自己的事便好,奴家自有得樂之處。」
出了城,朱軒媖就開始渾身發癢,徐光啟擼了她的袖子去看,見是蚊蟲叮咬之故,趕忙在馬車裡熏起了艾草。偏艾草煙大,熏得朱軒媖眼睛通紅,不住打噴嚏,身上又癢得很,義學館買的那些藥膏塗了也作用不大。
幸而平和縣並不遠,徐光啟下了車就四處打聽,總算是買得了當地人常用的藥膏來。「聽說是漳州的名產。」徐光啟仔細地給朱軒媖塗上,生怕蚊蟲再叮上,連沒咬的地方也塗了,一盒藥膏很快就見了底。
這葯並不算很便宜,但的確好用,塗了沒多少功夫就舒服了。朱軒媖忙問:「這是何物?竟比李建元開的還好用。」
「說是叫片仔癀。」徐光啟將藥膏合上,裡頭還有一點點,捨不得丟。「回頭我再去多買些備上,叫珠兒和鈺兒也用這個。她們年紀小,更招蚊蟲。」又心疼朱軒媖身上被叮咬得沒塊好皮膚,「倒是叫你受苦了。」
朱軒媖咀嚼著「片仔癀」三字,不由笑道:「倒是沒聽過。似乎同當地的方言有些像?」到了漳州后,這裡的人大都不說官話,可叫她吃足了苦頭,就連買個東西都得請了徐光啟用蹩腳的當地方言去。
「既然要在此處落腳,奴家且得學著些。總不好事事都煩著夫君。」朱軒媖心裡划拉著帶來的銀錢,盤算是不是尋個當地的婦人來做活。、
說話間,就到了靈通山腳下。此處人並不多,不過炊煙之中卻是傳來了郎朗的讀書聲。
徐光啟眯眼,想來這就是那位小神童正授學。他下車去安排晚上的落腳處,留了朱軒媖在車上。朱軒媖也不空坐著,將帶來的帷帽翻出來,預備等會兒下車帶上。
歇腳的地方且不算難找,徐光啟尋了一處看上去還不錯的農戶,給足了銀錢,便定了是這家。
讀書聲已經停了,學童們不多會兒就沖了出來。朱軒媖撩起帘子的一個角,看著學童們抱著書紛紛回家,不覺想起了被留在京中的徐驥和徐駿。
也不知道這倆孩子在義學館怎麼樣了,一直都在家裡頭的,頭一回沒長輩們看著,會不會心給玩野了。
「媖兒,下來吧。」徐光啟的聲音在外面響起。
朱軒媖趕緊戴上帷帽,扶著車廂下來。
一個面容俊朗的青年也正好自學堂出來,和徐光啟夫婦打了個照面。他打量了下徐光啟的打扮,是個讀書人的模樣,便噙著笑道:「兩位似乎是外鄉人?」這穿著打扮可不像是漳州本地的讀書人。
「是,我與內子前幾日剛到的漳州。聽說靈通山風景優美,特來游山。」徐光啟不是特別確定眼前這人是不是那位所謂的小神童,雖說樣貌並不差,可看起來總歸有些普通。
青年拱手,「某姓黃,名道周,字幼玄。現居靈通山上,二位若是明日早起上山,不妨來寒舍飲一杯苦荼。」
「徐子先。」徐光啟報了名諱,又替行禮的朱軒媖介紹,「這是內子。」
黃道周眼睛一亮,「閣下乃是徐光啟?」又朝戴著帷帽看不清面容的朱軒媖看去,心下沉吟,聽說上海的徐光啟娶的乃是天家女,不知可是這位。
「那就明日山上見了。」夜裡風大,徐光啟唯恐朱軒媖又叫風吹得頭疼,想趕緊讓她休息。
黃道周忙道一聲,「好。」目送了徐光啟離開,略站了一會兒,就向山上回去。
漳州人嗜茶,幾乎家家戶戶都多少備著茶葉。朱軒媖在京中時,也有飲茶的習慣,但到了這裡卻是有幾分不習慣了。
蓋因京中之茶,多安徽產的,茶葉小而嫩,以清明之前所採摘的嫩葉為上佳之品。鄭夢境怕朱軒媖除籍后喝不到好的茶,回回底下進貢了新茶,都要留出一些叫人給她送去。
而漳州茶,則是葉子偏大,有些如孩童手掌那般。福建武夷山也歲歲有貢茶入京,不過朱軒媖在京中就不愛喝。到了這地界,卻是不愛也得愛了。
一杯茶下去,茶湯中帶著的火氣就在喉嚨里盤旋著,過了好一會兒才散去。
農戶笑道:「叫夫人見諒,這非是什麼好茶,乃是自家種自家炒的茶。夫人且喝個野趣。」又頗有些自豪地道,「制茶之法還是從福鼎、福清一帶傳來的,自宋時就有的。別的地兒,就是想喝也買不著。」
朱軒媖笑著謝過,手裡剩下的那半杯茶卻怎麼都喝不下去了。香倒是香,可不合口味。她看著關門的徐光啟,笑道:「看來大明朝地大物博,奴家知道的甚少。從未喝過這般的茶。」
徐光啟知道她有些格格不入,「往後還得習慣起來才是,習慣了才不致讓自己難受。」坐在她身邊,擼起袖子去看那些被叮咬過的地方,「不癢了吧?」
「不癢了。」朱軒媖搖頭,「回頭路上多買些,好生備著。」又道,「此物甚妙,就是拿去宮裡也是行的。」
徐光啟點頭,「當地多蚊蟲,想來是百姓搗鼓出來的。果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晚上,朱軒媖略用了些,就吃不下了。漳州和京師的口味相差甚遠,她實是不習慣。倒是農戶見她胃口不開,特地送來了一碗名為「土筍凍」的東西,涼爽可口,很是得她喜歡,吃了個精光還嫌不夠,又纏著徐光啟跟人家要一碗來。
徐光啟怕此物寒涼傷身,不許她多用,只道明日再吃。朱軒媖拗不過他,只得允了,嘴裡卻還回味著土筍凍的鮮香,想著回去后要學著做這道菜。
漳州雖對自己而言,多有不慣之處,可也有別開生面的地方。朱軒媖在榻上翻了個身,支起身子去看熟睡的徐光啟。
身上蓋的,底下鋪的,都是家中睡慣了的。徐光啟怕朱軒媖出門認床,也怕窮鄉僻壤沒什麼好東西,特特帶上的。只是朱軒媖還是睡不著,眼前的男子叫月色籠罩著,迷了自己的心眼,連周公也無意來打攪。
想起第二日還得早起上山,朱軒媖打了個哈欠,挨著徐光啟睡下。
靈通山附近遊樂幾日,徐光啟就與一見如故的黃道周分別。黃道周聽說他是來漳州研製火器的,便提出日後得閑了過去看。徐光啟哪裡有不答應的,巴不得這個名不虛傳的小神童過去給自己學生好好上課。
兩下一對比,孫元化那小子還真是比不上人家。
徐光啟心裡哼哼,帶著朱軒媖回了漳州城。一到家裡頭,兩個女兒就含著一泡淚纏在他們身上。朱軒媖閑了幾日,孩子不在跟前還好,到了跟前又責怪自己怎麼捨得丟了她們獨自快活,當下又親又抱,哄得女兒們高興。
又過了幾日,史賓料理完了事兒,就過來接徐光啟他們過去看地方。整整一日,家裡頭都沒有男子在,也沒有個說話的對象,朱軒媖枯坐家中,伴著兩個女兒,雖然不覺無聊,可也有些索然無味。
到了夜裡,徐光啟他們才回來,幾個人臉上都興奮不已。
孫元化頭一個道,兩隻手比劃著,「得虧史公公尋的地方,老大老大,還遠著民居,不叫火藥的響聲擾民。我看是妥當。」
「人家辦事靠譜,自然妥當。」徐光啟懟了一句學生,又對朱軒媖道,「雖然地方有了,不過還少了許多物什。明日我就領著初陽他們去採辦。這次是民資籌辦的,不能同朝廷比,得盡量給人家省著錢。」
若是前面盡著好的買,後頭沒了銀錢,人又見不到個結果來,哪裡還會再願意投錢下去。
徐光啟心裡念著,有些必要的那是沒法子,不過余的,也並非不能汰換些價廉物美之物。先盡量省著。
朱軒媖不懂這些,只聽這徐光啟說。
「不過……」徐光啟略一猶豫,「漳州地方還是小了些,很多東西且買不到。恐怕你得獨個兒在家裡待些日子了。」又道,「我已同史公公說了,回頭他會選幾個當地婦人過來,你挑著人,看哪個好就留下用。」
朱軒媖點頭,「哎。」
事不宜遲,徐光啟當夜就同兩個學生討論了要置辦那些物什,又粗略算了需要花費的銀兩。第二日就收拾了包袱,領著人離開了。
朱軒媖在家中半晌,料理了家事,無人幫襯確是辛苦些。午後哄著女兒睡下,正想趁著機會眯一會兒,史賓卻又領著人來了。
統共三個婦人,都收拾得利落乾淨。
史賓道:「夫人看著,若是挑不好,都留下也無妨。」
朱軒媖連連擺手,「一個就夠了。」家裡的錢哪裡能用得起三個。
「無事。」史賓笑道,「這錢,我已是給了。」他朝那三名婦人點頭。婦人拘謹地行了禮,「確是已經給了,簽的契也是在這位大人手裡。」
朱軒媖紅著臉,「那、那……」
「都留下吧。」史賓替不好意思的朱軒媖把話說完,「如何安排,全看夫人的意思。」又向朱軒媖行禮,「商會還有事兒,先告辭了。」
朱軒媖起身相送,「慢走。」
又過了些日子,徐光啟還未回來,朱軒媖卻是拘在家裡頭有些悶了。自出嫁后,徐光啟常常帶她出去散心。現下見不到人,說不著話,心裡惦念著外出未歸的人。天氣悶熱,一時便有些心燥。
家事都由那三個婦人料理了,她們帶孩子也是一把好手,處處妥當體貼。有些事,朱軒媖自己還沒想到呢,她們就給做了。
朱軒媖一旁看著,心道史賓的確是個好手,眼光毒辣精準。怪道能在漳州行海事,做得風生水起。剛到漳州的時候,她就見不少商賈都上門來找史賓,想給他接風洗塵。只史賓都推拒了,先安排了他們一行人。
「夫人這幾日可是在家中煩悶了?」史賓今日恰好得了閑,「不若我領著夫人在漳州城裡頭看看。」
帶著徐佑珠和徐佑鈺的婦人笑道:「夫人便去吧,家裡頭有我們呢。」說罷又哄著徐佑珠,「叫夫人出門去給小姐買糖吃。」
徐佑珠笑眯了眼,沖母親點點頭,「娘快去,我要吃糖。」
朱軒媖迭聲應了,理了理頭髮,「我去穿件外袍。」過一會,就戴著帷帽出來了,「有勞了。」
史賓笑了笑,領著朱軒媖出了門。
「夫人可有想去的地方?」史賓配合著朱軒媖的小腳,慢悠悠地走著,「酒肆茶坊,怕是不大好去。首飾鋪子同脂粉鋪子,可有中意的?」
朱軒媖拉著被風吹起的帷帽紗帳,抿了下嘴,「我想去瞧瞧織坊。」
「織坊?」史賓有些詫異地轉身。
朱軒媖點頭,「嗯,我看此處盛產漳絨和漳緞,同江南織造局送去宮的有些不同。」
史賓道:「那就去我常去的那家織坊吧,都是女子,並無男子織工。天熱,夫人戴著帷帽也悶。去了那處卻是可以摘了涼快涼快。」
朱軒媖亦步亦趨地跟在他身後,走了好一會兒,腿腳都發酸了,總算聽史賓說了一聲「到地方了」。
只站在外面,裡頭的機杼聲就響得厲害。朱軒媖小心翼翼地摘了帷帽,探頭從窗子外裡頭看。
「這裡……就是了?」
史賓點頭,同屋外的婦人打了個招呼,就領著朱軒媖進去。「江南織造局的織工多是男子,但男子總歸不比女子細心。這裡的布匹是漳州當地最好的。」他湊近朱軒媖,讓後者有些不舒服,「倭國最喜歡買這家的漳絨了。」
朱軒媖瞪大了眼睛,捂住嘴,壓低了聲音,「不是說不許同倭國做營生的嗎?怎麼……」
史賓笑了笑,「想要給聖上賺銀子,哪裡那麼容易的事。商賈嘛,自然何處能賺錢,就往何處去。何況自朝鮮之役后,倭國人老實了許多,已經許久不曾出海作亂了。」
朱軒媖咬著唇,走到最近的織機去細看。正好那婦人停了下來,將布匹上的起絨桿小心往上提了提,用小刀沿著起絨桿割了。
「這就是起絨?」朱軒媖扭頭看看史賓,見他點頭,又屏氣去看婦人的動作。
婦人將絨割完了,又織了半寸,沿著定好的紋樣,仔細將起絨桿放進絨線與棉紗線之中,繼續往下織。再織半寸,提起起絨桿,用小刀隔開絨線。周而復始。
朱軒媖咋舌,「雖然我尋常在家閑了也會試著織些布匹,可也沒那麼麻煩的。」她比劃了一下,「織這麼一段,就得停下來,實在太耗費功夫了。難怪漳緞和漳絨這般貴重。」實在是耗費人力。
史賓點頭,「織的慢,卻又賣得好,這價錢也就居高不下了。」等朱軒媖看得差不多了,就帶她出來。「行海商雖賺得多,不過在海上的時間太多。這倒還好,最叫人煩躁的是回了大明朝,還得花時間等著。」
「等什麼?」朱軒媖一出來就將帷帽重新戴上了。
史賓慢慢在前頭走著,「大明朝的東西,在海外很是受歡迎。但能買到足夠的物品太少。就拿這漳絨來說吧,本朝的富貴人家要,宮裡頭要,海商並不獨我一人,還有旁的,大家都知道這布在外頭賣得好,自然紛紛來搶。想要攢夠足夠的貨物,光提前定了,還不夠。往往得花費數月才行。」
朱軒媖若有所思地點頭,又問:「那這些漳絨織坊的東家,豈不是賺的盆滿缽滿?」
「自然。」史賓笑道,「可惜願意做這個的,還是不多。大明朝的商賈自己做絲緞,卻連絲緞也穿不得。唯有將絲衣貼身穿了,外頭罩著棉麻粗布的衣裳,省的叫人看出來。」
朱軒媖有幾分心動。她是除籍之人,早就沒了什麼進項,大多數還靠著宮裡頭的賞賜,徐光啟因奪了功名,也無人願意請了他去做西席。夫妻兩個帶著四個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一直都在吃老本。
若是能自己有個進項……朱軒媖咬唇,雖說士農工商,商賈的地位最低。可連飯都吃不上了,還管什麼低不低的。
朱軒媖問道:「那……想要在漳州招織工,做這漳絨,難不難?」
「怎麼?夫人有想頭?」史賓並不將這話當作真的,「若是夫人要建辦這漳絨織坊,織工我大可替你尋了來。連做織坊用的宅子都有。只夫人往後將這成品的漳絨大頭盡歸了我便好。」
朱軒媖越發心動,「果真?」又奇道,「為何你不自己建辦呢?」
「倒是想,可哪來的精力去應付呢。」史賓認真道,「干一行,自然得專精一行。我將心思放在海事上,專精於此道就好。旁的也分不出人手去辦。再者,我且還算是個天使,哪裡有天家自己建辦織坊的道理?」
「江南織造局又是同這個不一樣了。江南織造所產之物,都是進貢京師,為天家御用。哪裡就能用作民間買賣營生?也太損天子威儀了。」史賓意味深長地道,「若是夫人有心,想妥當了只管來尋我便是。」
朱軒媖慢慢點頭,「好,容我想一想。」這事兒她自己還拿不定主意,得等徐光啟回來了,夫妻兩個商量一下。
再有,這次來漳州帶著的銀錢,防身是夠了。可想要挪出來辦織坊,恐怕有些難。若自己建辦了織坊,就像史賓說的,精力都耗在了裡頭,總得管著吧?雖然可以請管事,但到底比不過自己親眼盯著放心。
那到時候兩個女兒怎麼辦?誰來管著?總不好通交給了請來的婦人們,自己也不好帶著她們成日呆在織坊裡頭——到底是小家子氣了些。
朱軒媖摸了摸自己有些發燙的臉。而且,女子行商,恐怕也不大妥當。哪裡有女子整日拋頭露面做營生的,恐怕會招人恥笑。
過了月余,徐光啟終於風塵僕僕地回來了。才歇了一晚,就又領著學生一頭扎進火器研製裡面去了。朱軒媖一直找不到機會和他說話,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沾著枕頭就睡著了。
朱軒媖心裡想了許久,終於還是攔著即將出門的徐光啟。「夫君,奴家有話想同你說。」
徐光啟穿著鞋子,兩眼略有些腫脹,因連日睡得不夠,不住地打瞌睡。「怎麼了?」他嘟噥著,「家裡有什麼事,你拿主意便是。」
「這事兒……有些大,奴家自己個兒拿不定主意。」朱軒媖忐忑地坐在徐光啟的身邊,語速飛快,「奴家想建個漳絨的織坊。」
徐光啟一開始沒聽清,「什麼?」
「奴家,想建個漳絨的織坊。」朱軒媖說罷,臉就紅了,覺得自己實在是異想天開,有些失了婦道,趕忙道,「沒什麼,奴家什麼都沒說。」
徐光啟打起精神來,將要起身離開的朱軒媖拉下來坐好。「說說看,怎麼突然想起要辦織坊了?」他琢磨了一下,「是不是之前跟著史賓出去,看人家織坊辦得好,心動了?」
朱軒媖細細看著他的面色,覺得不是反對的樣子,這才放下心來,把心裡話給說了。「奴家想著,珠兒和鈺兒,往後嫁妝就是一大筆錢。再有驥兒同駿兒,娶妻生子,也得銀錢。我們家裡頭……怕是不夠用呢。」
說起這些庶務,徐光啟也不免皺起眉頭。朱軒媖說的是實情,幾個孩子漸漸長成了,就不得不考慮往後的事情了。徐驥現在還能說是為了考試而耽誤成婚,可要是……考上了,或者屢試不第呢?總不能以此為由,拖著不成親吧?
徐驥還是長子呢。
「你有這心思,我倒是不反對。」不過,「家裡頭的錢,夠開嗎?」
徐家在京中的宅子,那是御賜的,還賣不了。一些宮裡賞下來的古玩玉器倒是能賣,不過人不在京里,全都交給徐驥處置,有些不妥當。
朱軒媖微有赧色,「的確是不夠。不過奴家已是想好了法子。」得了徐光啟的允許,她有些激動,「奴家想寫封家書,給京裡頭的姝兒,問她願不願意一起出資。我們是嫡親的姐妹,再沒有什麼騙不騙的。她出大頭,奴家出力,至於分紅,我們便是少拿些也無妨。」
這些事徐光啟現在沒有太多的精力和心思去想,「你拿了主意就行,家裡頭啊,交給你,我放心得很。」他有些抱歉地拍了拍朱軒媖的手,「近來我一心撲在火器上頭,確是冷落了你。受委屈了。」
朱軒媖含笑搖頭,「哪能呢,奴家可不覺得委屈。」心裡美滋滋的,等姝兒點頭,這事兒就算成了。史賓說過會出力,他也不是個誑人的性子,事情已經成了一大半了。
京里的朱軒姝也正對著賬簿發愁。先前受著國庫歲祿,還不覺得有什麼難處。後來與熊廷弼成了婚,又舍了嫁妝和歲祿,終於嘗到了苦頭。
大明朝的官員俸祿實在是低得很,熊廷弼雖為監察御史,也不過是正七品,那點俸祿就更別提了。光是家裡人吃飯就有些難。得虧陪嫁的宮人還是拿著宮裡頭的月錢,沒給這小夫妻造成這麼難處。
朱軒姝有些後悔,當時調香烹茶,還不覺得有什麼,現在看看,燒的全是錢。
怪不得自己每次調香的時候,飛白都一臉不自在。朱軒姝抿著唇,特別想哭。這一次,就得沒了多少錢啊。
吳贊女在邊上看了又看,心道,總算是知道民間疾苦了喲。看下回殿下還附庸風雅不。
朱軒姝哪裡敢,這進項不如出去的多,現在恨不得日日喝粥就腌菜得了。
外頭的小子噠噠跑進來,在屋前跪下,「漳州來的信。」
「必是大姐姐寄來的。」朱軒姝把煩人的賬冊合起來,想著先看看信上寫了什麼。換換心思也好,等會兒別哭喪著臉對飛白,惹得他不高興。
拆了信一看,朱軒姝眼睛就一亮。但很快就皺了眉頭,心裡拿不定主意。她看了看外頭的天色,覺得還早,熊廷弼還沒下朝呢,就道:「備車,我要去宮裡一趟。」
等會兒捱著等飛白下朝一起回家也好。
朱軒姝坐上車,一入宮就把朱軒媖的信給鄭夢境看,有些忐忑地看著母親,心裡猜測著她會不會答應。
作者有話要說: 實業救國這個,我還是滿贊成的。當時的生產力的確比較低啊,不知道小天使們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