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史賓已是多次上門, 希望徐光啟可以和自己一起前往漳州研製火器。可徐光啟卻猶豫不決。


  徐驥正是考舉人的節骨眼上, 徐駿今歲剛好要去參加童生考試。兩個女兒年紀還小,家中只留朱軒媖一個人,徐光啟擔心, 也捨不得。


  徐驥沒說什麼, 只將自己關起來悶頭念書, 還順手帶上了自己的弟弟, 讓他別去吵著父母親。


  朱軒媖將小女兒哄睡下,聽外頭的下人說宮裡的史公公又吃了閉門羹, 被徐光啟給請出去了。她心中一嘆, 讓大女兒留在屋中照看了小的那個,自己去院子里尋徐光啟。


  偌大的宅子裡頭, 人並不多, 花園縱有繁花,卻也顯得清寂。


  徐光啟坐在亭中, 手握一卷書, 可他的注意力並不在書上,眼睛不知盯著何處發獃。


  「相公。」朱軒姝提起裙裾,露出底下一雙小腳來。三寸金蓮踩在台階上,有些不穩當,偏她生育多次,腰肢還纖細,風一吹,輕薄的衣物就貼在身子上, 顯出楊柳妖嬈的模樣來。


  朱軒媖走到還在發獃的徐光啟身邊,輕輕一抽,就將書給抽掉了。「發的什麼愣?」


  徐光啟如夢初醒,「哦。」他老臉一紅,「我、我在看書。」瞥一眼朱軒媖的盈盈笑意,不免有些尷尬,「鈺兒睡了?」


  「睡了。」朱軒姝將書信手放在石桌上,「奴家令珠兒看著。」她見徐光啟又走起了神,「既然想答應,又為何屢屢將史公公推之門外?」


  徐光啟默而不答,兩手搓了許久的大腿,彷彿下定了決心般,起身拉著朱軒媖去了自己的書房。


  書房內擺著滿滿的書籍,桌上的《武經總要》、《籌海圖編》都已經快被翻爛了。


  徐光啟站在桌前許久,打開了抽屜,將裡面一個長長的木匣子翻出來。「這是你除籍的時候,皇太子拿來的。」徐光啟輕輕摩挲著鳥銃,「我已不能為國效力,空留著這個,確是想留給驥兒和駿兒的。」


  朱軒媖彎了彎嘴角,上前走近了去看。這桿鳥銃是徐光啟平日里的愛物,日日都要拿出來看一看,再用上等絲布細細擦拭。須知道,現在徐家的家境稱不上很好,朱軒媖自己一歲才捨得做一套絲質的衣裳。


  「跟著史公公去漳州,難道就不是為國效力了?」朱軒媖一針見血地戳破,「不過是不知何處尋來的借口。」


  徐光啟躊躇了一下,「那不一樣。」他將鳥銃仔細放好,「史公公說要研製火器,是由民出資。火器研製耗費巨大,非國庫不能支。若研製到一半的功夫,後頭錢就斷了呢?豈非前功盡棄。漳州海商,這心是好的……可他們並不知曉其中的癥結。」


  朱軒媖淡淡道:「若真的行不通,父皇和太子又豈會答應下來?你也不是不知道,火器豈能為民間所用。他們大費周章地說服了朝臣,而今卻是要在你這兒碰釘子。」


  「奴家想,父皇和太子必定心有成算。國庫空虛,想要拿銀子出來花在不知何時才有結果的火器上,倒不如拿去賑災開路。自前幾年起,各地旱災、澇災不斷,又有地震。奴家看吶,國庫私帑那點銀子,就是用在賑災上都不夠的。先前不是說,太倉庫早就赤字了?」


  徐光啟靜靜聽著妻子的話。


  「真等朝廷研製火器,還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你也說了,已是做官無望。何不就將這事兒給棄了?便是在家中,也做不成什麼事兒,且不如跟著去一趟。」朱軒媖推了推他,「又不是去了就回不來了。」


  徐光啟嚅嚅了半晌,才道:「我捨得不你,同幾個孩子。」


  「我道是什麼。」朱軒媖朗笑道,「真捨不得,還不准我同你一起去了?史公公經商多年,怕是財大氣粗得很,難道還捨不得幾間住人的屋子?」


  徐光啟皺眉,「可福建到底不同京師,這裡繁華的多。駿兒去了那處,新換了地方,怕也難以適應當地,考不好童生。再有鈺兒和珠兒,再過幾年,也是大姑娘了。火器研製非一朝一夕,需得好些年的功夫。難道叫她們在福建定了人家?」


  徐光啟有些嫌棄,他當年沒入京的時候,也是去過福建的。倒不是說福建不好,可和京里一比,總歸還是京裡頭能嫁的更好些。


  「哎喲喂,奴家的卿卿。」朱軒媖笑得肚子疼,「她們這才幾歲?你就給惦記上了?真要擔心駿兒的學業,就讓他留在京裡頭嘛。不還有驥兒這個做長兄的看著?你信不過駿兒,總該信得過驥兒吧?」


  徐光啟撇嘴。坦白講,他兩個都不信。


  徐驥拉著弟弟,在外頭敲門。「爹、娘。」


  「進來吧。」朱軒媖帶著笑意地望了眼徐光啟,小聲道,「可叫兒子聽見了吧?等會兒進來哭,奴家可不幫你。」扭頭看著推門進來的兩個兒子,「書都念完了?」


  徐驥點點頭,「念完了。」他越過朱軒媖的肩膀,望著父親,「父親,我同駿兒商量過了,過幾日去一趟義學館。」


  「義學館?」徐光啟奇道,「上哪兒去做什麼?」


  先前義學館新建時,朱軒媖就提過要不要讓徐驥過去。不過徐光啟怕兒子以為有了弟弟,就怠慢了他。徐驥自己也捨不得見不著弟弟,所以就給回了。不過朱載堉卻是說過,只要徐家的兩個孩子想去,隨時隨地都可以。


  「家裡頭成日有人上門,看不進書。」徐驥耳朵微紅,「駿兒還小,心性不定,有個讀書的地方也好。聽說義學館的學風很好,近幾年會試也不少人考中,我和駿兒在那裡,也許可以念的更好。」


  徐光啟狐疑地看著兒子泛紅的耳朵,一百個不信。「你……同我說實話。」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朱軒媖忍笑拉住徐光啟,「還不就是知道你心裡頭怎麼想的?既然不放心他們兩個在家裡,那就去義學館唄。左右那處的館長還是奴家的叔父呢,都是親戚,這下總該放心了吧?」


  朱軒媖那眼睛朝書桌上瞄,「瞧瞧,這書都叫你給翻成什麼樣兒了?別當奴家不曉得,戚武毅公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早就給你又翻又寫地根本看不了了。前幾天奴家曬書的時候,都不小心瞧見了。就是奴家這個識字的,都看不懂上頭寫的什麼。」


  徐光啟被妻兒說中心事,又得了他們的鼓勵,卻是有些激動,可仍舊無法定下心來。


  「嗐,這是年紀越大越發暮氣沉沉了。」朱軒媖先沖兩個兒子使了個眼色,徐驥連帶著弟弟一起閉上眼,捂上耳朵。朱軒媖掂起腳,在徐光啟耳邊輕道:「這是真老了?叫奴家嫌棄了?」


  徐光啟只覺得耳邊被熱風吹過,耳垂還有些濕潤。他趕忙咳嗽一聲,又怕動作太大將朱軒媖給帶倒了。恨恨地在妻子的楊柳腰上捏了一把,又給揉了幾下,偷偷去看兩個兒子。


  很好,沒見著他們爹為老不尊的一面。


  朱軒媖得意地沖著徐光啟笑,「莫不是夫君其實想要獨身前往漳州,好尋個外宅?」她扭過身子,「奴家就知道,這家裡頭的,哪裡比得上外面的新鮮。」一揮手裡的絲帕,「相公想怎樣,就怎樣吧。奴家哪裡管得了。」


  熏過香的手絹輕輕打在徐光啟的臉上,倒叫他念起昨夜用了一樣熏香的朱軒媖。光潔滑膩的身子在懷裡蹭著。


  「都誰教的你。」徐光啟又朝兒子們看了眼,眼睛依然閉著,耳朵也照舊捂著。他猶不放心,將朱軒媖攬到懷裡轉過去,「說,這些日子都和誰交際,沒得教壞了你。」


  徐驥和徐駿將眼睛微微睜開了一點點,手也虛虛地淹著耳朵,偷聽著父母說話。


  朱軒媖莞爾一笑,「姝兒馭夫有道,同熊御史好得蜜裡調油。她擔心奴家這個做姐姐的年老色衰,不為夫君歡喜,自然教授了幾招。」她笑眯眯地看著徐光啟,「看昨夜的情形,夫君好像還挺受用的?」


  徐光啟一把捂住她的嘴,再偷偷往後面一看。


  徐驥和徐駿趕緊恢復原狀。


  徐光啟咬牙,「我說呢,怎麼好端端的成了這妖孽性子。原來是雲和搞的鬼。」他虎著臉,「往後再不許同殿下來往了。」簡直要把他的小妻子給教壞了!明明之前看著還是個做派大方的性子,怎麼現在成了這樣?


  還是熊廷弼就好這口,親自……?

  「那可是奴家的親妹子。」朱軒媖用手捅了捅徐光啟的腰,「怎麼,夫君不喜歡?」


  喜歡,自然喜歡得緊。徐光啟在人臉上狠狠親了一下,「往後不許再這樣。」自己可是年歲不小了,再下去可不得擔心牆外開花。


  不行,得把人放在跟前仔細看著。


  徐驥適時地插了一句,「娘,好了沒啊?」


  「好了。」朱軒媖悶笑,從徐光啟的懷裡轉過來,「睜開眼睛吧。」


  徐光啟板著臉,「今日我就同你們一道上義學館去。」再狠狠瞪了一眼笑得花枝亂顫的朱軒媖,「你們妹妹同母親,就隨我去漳州。」說罷,見著朱軒媖笑紅了的臉蛋,心裡又痒痒了,在人腰上偷偷摸了一把。


  朱軒媖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叫兩個兒子去準備出門,轉過身朝徐光啟投了個媚眼,扭著身子出去。


  徐光啟等書房裡只剩下自己一個,才摸著胸口坐在圈椅上。


  這要是多來幾回,還得了?自己得開始注重養生了,本就比愛妻大上那麼多歲。


  徐駿收拾完自己的東西,走到兄長的身邊默默看他。


  「怎麼了?」徐驥停了手裡的動作,問道,「想問什麼?」


  徐駿有些臉紅,「聽說義學館里好多人,哥哥,我有些怕。」


  「怕什麼。凡事都有我呢。」徐驥摸了摸他的頭,「裡頭不少人按說還是你的親戚,一家子人。再說了,哪裡有學子動武的道理?頂多就是耍耍嘴皮子,動動筆杆子。」


  徐駿噘嘴,「爹也是士人呢,不也總拿著戒尺追在我們後頭要打人。」


  「這哪能一樣。」徐驥被弟弟的話給逗樂了,「爹那是盼著我們能成材。」頓了頓,又道,「你是不是捨不得孫初陽?我看他同你玩得挺好。」


  徐駿癟嘴,好一會兒才點頭,「爹要是去漳州,那初陽也要跟著去了。他本來就是特地尋上門做爹的學生的,專門學火器。現在去漳州就是為了研製火器,他一定會跟著去的。」


  徐驥對孫元化早就氣得牙痒痒。一個不知從哪兒跑出來的混小子,腆著臉上門求做父親的學生也罷了。反正爹教一個兩個也是教,把他算進來也不算多。


  偏徐駿不知哪裡和他投緣,孫元化也慣會哄人,成日尋了好玩的好吃的,帶著徐駿一起。好幾次把徐驥這個哥哥給落在後頭。


  這能忍?當然不能!徐駿可是自己打小就看著長大的,他尿過幾次床自己都知道呢!


  「沒了他也挺好的,」徐驥板著臉,「就因為你成日同他一起耍,所以學業才落下這麼多。爹和娘都沒說你罷了。往後就跟著我,好生念書。」


  徐駿悶悶點頭,又拉了拉哥哥的衣服,「哥哥彆氣,我只同哥哥最要好。」


  徐驥眼睛都笑眯了,「我知道。」他貼著徐駿的額頭,溫聲道,「我也就同駿兒最要好。」


  徐駿樂得在兄長懷裡蹭,心裡偷笑。他就知道這麼說,哥哥一定很高興。


  徐光啟陪著兩個兒子去了一回義學館,得了朱載堉的保證,回來就開始收拾東西。


  雖然已經翻爛了,但《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還是要帶上的。還有即將要被翻爛的《武經總要》和《籌海圖編》,也要一併帶上。


  何良臣的《陣紀》,唐順之的《武編》。哦,對了,王鳴鶴新刊印的《登壇必究》也得帶著。這還是自己省吃儉用,偷偷攢下來的錢買的。


  徐光啟直起身子,看著裝得滿噹噹的書箱。


  可惜何汝賓的《兵錄》還在撰寫,且沒法兒買一本帶上。


  整理完東西,徐光啟就去找了孫元化。這個學生有悟性,學得也紮實,除了經常帶壞自己的小兒子外,幾乎沒什麼缺點了。可惜年紀長了些,不然就是將珠兒許給他,做個親上加親也是行的。


  「初陽,」徐光啟向正在寫課業的孫元化招手,「我有話同你說。」


  孫元化放下手中的筆,先向徐光啟行禮,「先生。」


  「我……要去漳州了。」徐光啟猶豫了下,「你看,是回家鄉,還是隨我一道走?」


  孫元化在文舉上沒什麼特殊的天賦,好不容易才考中了個童生。若非家中與徐家有舊,又執意學些旁門左道,孫家也不會點頭讓這個兒子入京拜師。


  「先生是要同那位公公一道去漳州研製火器?」孫元化等徐光啟點頭,不由笑道,「那學生自然是要一起去的。」又問,「那師兄同師弟呢?」師兄最好別跟著一道,師弟可愛,一起去才好。


  可惜徐光啟卻說:「他們兩個午後去義學館參加了入學考試,我走後,自會去義學館念書。」


  「哦——」孫元化很失望。


  徐光啟知道他心裡打的什麼主意,也懶得同他計較。他和朱軒媖只這一個兒子,並不指望他能有多大的能耐,看他讀書,也的確沒什麼天賦,過得高興便好。


  「既然決定要同我去,那你便先寫封家書回去吧。屆時南下途徑你家,也可先在家中待些日子,你已經許久不曾回去了。」徐光啟拍了拍大腿,「好生歇著,我先走了。」


  孫元化趕緊送了先生出門。坐到桌前,提筆寫了幾個字,想起之後不能同徐駿一道玩,有些捨不得,便偷偷披了外袍去尋人。


  徐驥看著父親進了孫元化的房門,料定了他會去找弟弟,所以捷足先登地把弟弟給佔了。兄弟倆在窗前挨著頭念書。孫元化一看沒戲,只得又回了自己屋子。


  朱軒媖換上了輕紗,正在床上看話本子,等了好一會兒,才見徐光啟回來。她將身子往裡靠著。「怎麼這般晚才回來?是去尋初陽說話了?」


  「嗯。」徐光啟從床尾拉過褥子,有些責怪,「上回生鈺兒的時候不是月子沒做好?也不仔細些,又著涼了怎麼辦?」


  朱軒媖樂得被他照顧,丟了手裡的話本子,就膩上去。「看你心事重重的,難道還有什麼為難的事?」


  「也不算為難。」徐光啟略一猶豫,「我去漳州后,就不能再同常吉、振之一道了,也見不著神父,心裡有些捨不得。」


  常吉是新任中書舍人不久的趙士禎的字。這位也是官運不濟,秉性太過剛直,並不受上峰喜歡,熬了八年才提為七品的中書舍人。他屢次上疏,希望朝廷可以重視火器的研製,可惜都被朱翊鈞留中了。


  而振之,則是剛任工部督水司郎中李之藻的字。他和徐光啟都是受了洗禮的人,也是個於火器上頗有研究的人。


  他們三個,平日里空了就會在一起研討火器,只一身長處全都用不上。皆盼著何時朝廷可以下旨撥款研製火器。


  朱軒媖冷笑,「趙士禎確是個人才,就是活生生被耽誤了。可惜奴家現在沒了入宮的身份,要不然就在二皇弟和父皇跟前說一回了。」白白將這樣的人才放著,委實太過可惜。


  「各人有各人的緣法。」徐光啟拍了拍環在腰上的玉臂,「常吉無奈的並非官運,而是抱負不得施展。」他扭過身去看朱軒媖,「你說……陛下往後會重視火器嗎?」


  朱軒媖取了扇子扇風,「有什麼不會的?奴家一旁看吶,二皇弟是個有眼界和抱負的。且等著吧,趙常吉遲早會升。」


  徐光啟略一琢磨,覺得說的也沒錯。先前多少年了,上疏奏請都不理。突然之間就同意了漳州民間自行研製火器。這恐怕是等了不知多少年,才等來了眼前的機會。看來陛下並非對火器沒想法,不過是礙於朝中形勢罷了。


  「哦,還有一事。」徐光啟接過朱軒媖的扇子替她打扇,「仔細手酸了,我來。」他道,「我想去同振之討了他那個學生來。」


  朱軒媖懶懶地挑眉,「張燾?他比初陽如何?」


  「唔,」徐光啟心裡掂量了下,「差不多。去了總歸能派的上用場。我是想著,無論書上學了多少東西,到底還是得去親身做了才知道區別。但張燾年紀不大,研製火器是個危險的事兒,恐會受傷。我怕振之心裡捨不得。」


  朱軒媖將他拉下來躺著說話,「奴家看李振之也不是那等不通情理的人。眼前可是個大好機會,往後張燾有了經驗,再回京謀個官職,若正好碰上朝廷撥款研製火器,豈不是大好的前程?」


  她挨著徐光啟,幽幽道:「別說他了,就是你,奴家也捨不得。可有什麼法子呢?」她聲音越來越低,「那日奴家同姝兒說話,她都哭了,對奴家說現在父皇和二皇弟過得有多難。奴家雖不再是天家女,可仍是這大明朝的百姓,聽了心裡也不好受。」


  「聞說沿海百姓深受海寇侵擾,奴家也想去看一看,若能幫上忙,也幫一把。都道是有志者事竟成,我們夫妻齊心協力,難道還有做不成的事?」朱軒媖把下巴擱在徐光啟的胸上,「到時候夫君可不許拘著我整日在家裡頭。」


  徐光啟笑道:「你想去,只管去便是。我當年就想著帶你去看看這大明朝的山山水水,可惜多年下來,竟叫家人絆住了腳。」


  「有你這話便成。」朱軒媖心滿意足。


  史賓聽徐光啟答應了自己一同前往漳州,先是一愣,上門求了多次,都不見答應的事兒。繼而一喜,向徐光啟再三作揖,「途中瑣事,盡有我安排。」又聽徐光啟說,會帶上家眷及兩個學生,當下拍著胸脯保證,「到了漳州也一併安排妥當。」


  朱軒媖送別了兩個兒子,帶著女兒坐上前往漳州的馬車。等出了京城,又走了一段,她忍不住撩開帘子,探頭去看外面。


  多少年了,她竟然走出了京城。自己在這裡出生,長大,婚嫁,生子。本以為此生也會在此走完一生。


  現在卻出來了。


  馬車漸漸飛馳起來,京城的城門被遠遠甩在後頭。所有熟悉的一切都越來越遠。


  朱軒媖深深地呼吸著,心情越來越雀躍。


  其實天空和京城裡看到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可在朱軒媖的眼中,就是比原先的要清澈,要蔚藍。就連飛過的鳥兒,看起來都比在京中的要更自由,


  朱軒媖看了好一會兒風景,直到徐光啟怕她吹風頭疼,才依依不捨地放下了帘子。她看著身邊的那個女兒,不僅想,如果往後,一個女子可以自由自在地想去何處,就去何處,那該有多好?

  就像姝兒那樣,想做什麼,就能做成什麼。無懼身份的拘束,也不怕世人的嘲弄。


  朱軒媖把下巴擱在膝蓋上,笑嘻嘻地看著女兒們玩鬧。從來沒有過的,這樣好的心情。


  徐光啟看了好一會兒,而後問道:「東西都備齊了嗎?福建與京師不同,在海邊,潮濕得很。祛濕之物可都帶著?那裡蚊蟲也多,仔細別叫孩子給毒蟲咬了。」


  「都備下了。」朱軒媖歪著身子,蹭到他懷裡,「特特上義學館買的葯。」


  徐光啟還不放心,「那輕薄的衣物可備下了?」


  「都有,都有。」朱軒媖踢了踢腳,「奴家辦事兒,難道還有不放心的?」


  徐光啟不敢說自己不放心,只能道:「果真是老了,樣樣都記掛。」


  「可奴家偏愛老成的人。」趁著女兒不留心,趕緊翻開徐光啟的掌心親了一下。


  徐光啟被鬧得手心癢呼呼的,伸手去抓朱軒媖,卻抓了個空——人早就躲在遠遠的角落裡頭沖自己笑。


  宮裡,鄭夢境拉著朱軒姝正說著話,「這麼說來,媖兒也跟著一道去漳州了?」不免有些擔心,「那麼遠的路,也虧得徐光啟放心。」又嘆,「當年孝端娘娘走的時候,我就答應了她,必會好好看顧媖兒的。現下這般遠的路,真是……」


  「母后替大姐姐看住了義學館那兩個小子不也成了?」朱軒姝笑道,「兒行千里母擔憂,現在是大姐姐行了千里路,可心裡頭還不得記掛他們?」


  鄭夢境點點頭,「說的也是。」她看了看左右,見人都離得遠,拉著女兒往自己這邊湊,「你知道不知道,洵兒好幾次寄信過來,說是要請了徐光啟去遼東。不過你父皇都沒準。」


  朱軒姝眼珠子轉轉,眨巴了下眼睛,「家書裡頭都沒提起啊,母后從哪裡來的消息?」她哪裡能不知道,熊廷弼天天下朝回來同她說這些。她也樂得聽。不過這事兒吧,父皇和駙馬都說了,不能和母后說,怕她給誤會了。


  「我就是知道。」鄭夢境不自在地別開眼,有些心虛。可不能出賣了太子妃。要不然往後就沒得信的地方了。「你說說,熊廷弼和你提過沒?這徐光啟怎麼就不能去遼東了?我覺著挺好呀,就是防著李家,也不是說就不要遼東了不是?」


  朱軒姝抿著嘴不說話。


  鄭夢境看著她的模樣,篤定地道:「你一定知道。」她拉著女兒的手,「我就是怕,洵兒久不在身邊,你父皇心裡會情淡了,再不記得這是他兒子了。遼東地勢險要,朝廷又不能撥款研製火器,這、這,難道往後就眼睜睜的看著……打過來?」


  朱軒姝看她有些急,不得不道:「父皇不是這個意思。」話說出口,覺得自己中了套,「母后可別同父皇說啊,否則我可就沒好果子吃了。」


  「我知道,我知道——」鄭夢境拉了女兒的手,「我這心裡啊,一是擔心洵兒,二呢,是怕女真。」這事兒她有對朱常漵旁敲側擊過,不過對方並沒有給出直接的答覆。只說前世李成梁曾經棄了遼東六堡,直接對努|爾哈赤拱手相讓,也是之後薩爾滸之役慘敗的開端。


  鄭夢境哪裡不明白,遼東實在太過依賴李氏了。可武備起不來,遼東照樣還是守不住啊。總不能因為疑心李家,就一直這麼乾耗著吧?何況武備起來了,在那邊的兒子也能更有活下來的可能。


  戰場上的刀槍不長眼,一個不小心,就送了命。


  朱軒姝側頭,想了想,「飛白同我說,遼東那邊,大大小小的火器加起來,大概有五千多吧。」她不大確定,「最多的好像是佛郎機炮,往後就是一些鳥銃什麼的,不過遼東的兵士不愛用,那個容易炸膛。」


  其實是因為鳥銃更適於用在近戰上。炸膛是一方面。但鳥銃的使用並非全靠火藥炮彈。將人用彈藥打暈了,再上去用鳥銃一甩,把人從馬上給打下來。


  這和刀槍有什麼分別?實在不夠乾脆利落。唯一可以取勝的,則是火藥威力足夠威猛,若是準頭好,可以一擊斃命。可鳥銃的準頭並不好,射程也短,能確保射中致死的距離是十步。


  對遼東的兵士而言,有這勁頭,還不如多練練弓箭。就是每日多耍幾套刀法槍法,多學學騎馬,也夠用了。火器也不是人人都能用的。


  嘉靖年間,朝廷曾經監製了九萬把火銃。看著是多,可當時所有的大明軍士加起來,足有百萬人。


  九萬的火器,一百萬的人。這哪裡夠用?

  彼時還不若現在這般,嚴嵩父子倒是在朝上斗得厲害,但好歹還有徐階、高拱撐著,張居正也正準備入閣。大明朝的形勢大好。之後又有隆慶中興,根本不用太過擔心,火器不夠用,也就不夠用了。


  等萬曆年間,張居正一走。沒多久哱拜就亂了,之後又遇上朝鮮求助出兵復國,播州的楊氏之亂。連著三次打下來,沒了錢,沒了人,沒了火器。


  鄭夢境按著女兒的手,「五千多,是夠用,還是不夠用吶?他們不愛用,那必定是武器不稱手。你想吶,這沒有稱手的武器,哪裡能抵禦外敵?李如松這不就讓洵兒在想法子改良嗎?我看著是好事,怎麼你父皇,就是不允呢?」


  朱軒姝嘟囔了一聲,鄭夢境沒聽清。「你說什麼?」


  「沒什麼。」朱軒姝搖頭,「現在徐光啟被史公公請去了漳州,他總不能一個人分作兩份,再給洵兒送去吧。」


  這倒是。鄭夢境皺眉,「朝廷也不是沒有善於火器的,可那些,卻是不能夠了。」


  徐光啟沒有官身,充其量不過是個自由的良民。他何去何從,除非犯了法,否則不需要過問。


  若是朝廷派去官員,這意義就不一樣了。不僅要出人,還得出錢。總不能讓李如松一個人耗資研製吧?最後有了結果怎麼算?是朝廷的,還是李家的?李氏雖是官身,卻也沒有資格佔了火器,還是得歸朝廷。


  可朝廷沒出一分錢,朱翊鈞還是要臉面的。怎麼敢承這個情?今日承情,往後再想秉公處理,可就難了。


  朱翊鈞至今拖著,一方面是擔心李氏坐大,另一個原因就是沒錢。


  有錢,什麼都好說。派個人過去,再令按一個督工,或是調脾性剛硬的,對李家看不順眼的官兒上遼東去任巡撫,也能夠李氏喝一壺的了。想整人,難道還沒法子嗎?


  可沒錢,卻不是能憑空變出來的。


  朱常漵也知道遼東要緊,心裡一直惦記著日後的薩爾滸之役。光憑現在那五千多火器根本就不頂用。


  努|爾哈赤沒點能耐,哪裡敢在十幾年後向大明朝宣戰?他定都赫圖阿拉,為的就是能讓慣於游牧的女真安定下來,而後興起皇圖霸業。在薩爾滸之役時,后金就已經自行研製出了威力強大的火炮,甚至比大明朝的更好。


  而彼時久經廢弛的大明朝在薩爾滸一役中盡損精銳,其後更是節節潰敗,再無力抵擋。而自封闖王的李自成,也趁著這個時候崛起。


  朱常漵的心急切了起來,趕緊開關,有了商船課稅,他就有理由提出改革商稅。減輕耕農的負擔,將舉國商人納入到稅賦中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 jessicac 的手榴彈

  感謝 圖圖圖tx6、光影相生x3、莫欺人x2、一樹梨花x2、大貓x2、1013178、心字香燒、香菇肉粽、悲酥清風 的地雷


  今天這章資料查死了otz 幸好趕上了更新


  看文愉快,么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