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朱常汐一直呆愣著沒有說話,他不知道為什麼父皇會生這麼大的氣。自己不是大明的皇太子嗎?不是應該,做什麼都是對的嗎?做什麼,都會得到父皇的讚許嗎?
不是說,父皇平時對自己的嚴厲,是怕自己太過驕傲,而特地不誇讚的嗎?
朱翊鈞見他不言不語,徹底失了耐心。他見太醫到了之後,就扶著王喜姐往內殿走。
「把太子帶去屋子,關起來。」
都人們都不敢靠近,那名被臉上被咬了的宮嬙也被人扶了下去。最後還是史賓過來,將木木的,發著呆的朱常汐給領走的。
朱常汐茫然地被領回了自己的屋子,他看著門被關上,而屋子裡一個人都沒有。他咽了咽口水,覺得嗓子有些乾渴,「給我倒杯水來。」他嘶啞著說道。
沒有人理他。
「倒水來!」
大門外落鎖的聲音傳入朱常汐的耳中。
朱常汐的目光轉向了桌子,上面擺著一個大茶壺並四個杯子。他被打的手在發木后開始火辣辣得疼痛起來。忍著這股疼,他走過去想自己倒一杯茶。手腕繞過壺把,顫顫巍巍地抬起茶壺,然後虛虛地對準了茶杯,倒下去的水大半都灑在了杯外。他見倒滿了一杯,就放下了茶壺,抖著手去拿茶杯。
捧起的茶杯掉在了桌上傾倒,桌上鋪著的錦緞被茶漬染了色。
朱常汐憤而一怒,將桌上的東西全都掃在了地上。上等的青瓷茶壺茶杯悉數落地,摔了個粉碎。
史賓在門外,聽了一會兒皇太子在屋裡的暴怒,面無表情地離開了。他默不作聲地回到了朱翊鈞的身邊,太醫正在替醒過來的朱軒媖診治。
朱軒媖蒼白著臉,太醫每一動她的那條傷腿,咬著下唇的力道就會加重幾分,漸漸地竟滲出了血絲來。王喜姐痛在心頭,口難開。她已經竭力地在控制自己的情緒,別讓自己暈過去。
朱翊鈞雙手放在膝頭,兩眼鷹一般利,細細地盯著太醫的每一個動作。等太醫停下來起身後,他忙問道:「皇長女如何了?」
太醫拱手道:「回陛下,回娘娘,殿下的腿,折了。」
王喜姐身子一軟,往後退了半步,恰靠在床欄上才穩住。儘管極力地想要維持住自己平時的端莊模樣,但帶著顫抖的哽咽聲音出賣了她的心情,「往後……行走可不利?」
太醫搖搖頭,「這倒不會。只是傷筋動骨一百天,這三個月殿下卻是不能下床了,得在床上好生將養著才是。」
王喜姐心裡鬆了口氣,抹乾臉上的淚,強撐起笑來。「母后的乖囡囡,沒事兒,別怕啊。」她含著淚將女兒抱進懷裡,額頭緊緊地貼著女兒的髮髻,哪怕冰涼的發箍硌疼了自己也不在乎。
朱翊鈞點點頭,「什麼好葯都直管用,務必要讓皇長女無礙。」
「臣不該不盡心。」太醫匆匆坐到桌前,開了方子,外敷內服一應俱全。
朱翊鈞看著王喜姐和長女悄聲說著體己話,也就沒打攪她們,自己站起來,慢慢往外走。
史賓亦步亦趨地跟著他。
「祭酒和皇太子,究竟怎麼回事?」走出正殿,朱翊鈞腳下一轉,往朱常汐的屋子過去。
雖然朱常汐在被封為皇太子后,就一直住在慈慶宮,但王喜姐在坤寧宮一直留著他過去住的地方。當年她寶貝這個來之不易的嫡子,又為方便管教,所以特地選了最靠近自己所住的正殿的屋子。
朱翊鈞沒走幾步路就到了。
「回陛下,奴才已經問了今日隨侍皇太子殿下的太監。日講之時,祭酒向太子和諸皇子們提問,大殿下頭一個答了出來,太子殿下答錯了,祭酒便說了太子幾句。不想惹了殿下生氣,拿了硯台砸過去。」
朱翊鈞在門口停下來,「什麼問題。」
史賓把頭低得更低,「祭酒問的是,孝元皇後任用王巨君,善也,非善也。」
朱翊鈞想了想,輕笑一聲。「皇次子同皇四子沒說話?」
「不曾。」
朱翊鈞點點頭,「皇長子和太子是怎麼說的?」他朝守門的太監揚了揚下巴,示意他將鎖打開。
屋內的朱常汐重新聽見鎖鏈碰撞的聲音,他趕忙從地上站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滿懷希冀地望著被打開的屋門。
「大殿下說,王巨君忠於漢室,善,不忠,非善。然外戚擅權,終釀大禍。」史賓攙著朱翊鈞跨過門檻,「太子殿下說……」
朱翊鈞用腳掃開地上的碎瓷片,拉開綉墩坐下來,好整以暇地望著忐忑不安的朱常汐,「說什麼?」他伸手示意史賓別繼續往下說,而是朝朱常汐抬了抬下巴,「你說,當時是怎麼回的先生。」
朱常汐起先還對自己的回答很有信心,可父皇的眼神卻令他越來越心虛。他把眼神慢慢地,一點點地,從朱翊鈞的身上挪向別處,脖子不由自主地縮了起來。
「說!」朱翊鈞狠狠一拍桌子,表情不再輕鬆,略顯猙獰的臉上帶著煞氣。
朱常汐囁嚅了下嘴唇,用自己最輕最輕的聲音回答道:「王巨君雖外戚,卻賢。漢室無能,用之為善。」然後就緊閉著嘴,再也不肯說話了。
朱翊鈞冷笑,「不是還有後半句嗎?怎麼不說了。」他甚至能想到這個兒子一貫而來的思路,後面會怎麼說。可心裡到底還是有幾分期望。
這是他的嫡子啊。大明朝已經多少年,不曾有嫡子繼承大統了。
朱常汐的頭越來越低,腦子裡同一團漿糊一樣。他想起永年伯夫人私下拉著自己的手,細心叮嚀,體貼入微,甚至比之母后還關心自己。母后整日只會問他上學聽不聽話,先生有沒有誇讚,是不是又惹父皇生氣了。
那樣溫和慈祥的外祖母,難道也說錯了嗎?
朱常汐抽動了一下嘴角,到底還是把後半句給說了出來。「太|祖立下外戚不得干政之訓,非善。」
朱翊鈞不斷地點頭,「好,好好好。」他現在恨不得手裡就有一把戒尺,打死這個兒子了事,「長能耐了啊,連祖訓都敢橫加指責。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比打下整個天下,立下大明基業的祖宗厲害?嗯?」
「你接下去是不是還想說,漢室孱弱,王巨君竄政善也?!」朱翊鈞口氣提上來,最後還是把嘴邊的那句話給咽了下去。
朱常汐不著痕迹地慢慢往後退,直覺告訴他,父皇現在似乎非常,非常地生氣。
「傳朕的旨意,永年伯府日後不得入宮。無論是千秋節,還是大典,一概不許入宮。」朱翊鈞起身,最後看了朱常汐一眼。這個太子,現在廢不了。「永年伯府,真是教的好太子啊。竟比朕的肱骨之臣,比皇后,比朕更能教!」
朱常汐看著即將被重新關上的門,趕緊沖了上去,雙手撐著門,對朱翊鈞的背影大吼:「父皇,皇兒不懂!皇兒外祖家為錦衣衛千戶,封永年伯。緣何在宮外賜的宅子尚不如皇貴妃的外家!皇貴妃居心叵測,妄圖廢嫡立庶,為何父皇如此偏愛!」
朱翊鈞因他的話停了下來,轉過身,遙望著自己的冊封的皇太子。
地上落葉殘花被風夾裹著,低低地飛離了地面,滑過一段距離后,又落在地上,不住地翻動著。周圍聽見皇太子說話的宮人們,一個個都把頭低得不能再低。
史賓在朱翊鈞的身後,稍稍抬起眼皮子,打量了一下死死撐著門不讓關上的朱常汐,又迅速地收回了目光,眼觀鼻,鼻觀心地站著。
「父皇!因愛廢立,乃國之大忌!父皇不覺得愧對母后嗎?!」朱常汐大聲地喊著。
「朕何時說過要廢太子?」
望著父親平靜的樣子,朱常汐安靜了下來。「可是、可是,父皇,出閣講學,不是只有皇太子才能有的嗎?為什麼其他幾個兄弟也能……」
朱翊鈞沒有再說話,任憑身後朱常汐喊著,再也沒有回頭停下腳步。
他們父子倆的對話全都叫坤寧宮的宮人轉述給了王喜姐。
朱軒媖安慰母親,「母后,皇弟一時……」她該說什麼?被小人蒙蔽?蒙蔽他的是他們的外祖家。說外祖家一時糊塗?可這顯然不是一次兩次的事兒!
王喜姐苦笑,眼淚成串地往下掉,「我本以為你外祖母是不甘心鄭家受你父皇重視,所以心裡起了比較之心。現下看來並非如此。他們知不知道,這樣的言行,足以毀了整個王家,還有整個坤寧宮!」
她無力地往後靠在隱囊上,閉上雙眼。她真的後悔了,不該生這個兒子的。
兒女生來都是債。只這個債,要壓垮了她。
當日坤寧宮發生的事,被王喜姐死死瞞著,宮裡只當是皇太子對祭酒不遜,所以受了責罰。不過宮外,卻是傳開了。當天日講,在場的並不止曾朝節一人。王喜姐心裡也知道這一點,權作掩耳盜鈴罷了。
朱軒姝聽說皇長姐病了,撇下了弟弟們就帶著精心挑選的禮物去坤寧宮探病。她到了坤寧宮,就發現宮人們對自己的殷勤與過去不可語,邊走邊好奇地去了內殿。
王喜姐不在宮裡,上仁壽宮去見病得厲害的陳太后了。
朱軒姝放下禮物,心疼地望著朱軒媖,「皇姐是怎麼傷的?竟這般厲害?」
朱軒媖笑得勉強,「是我自己走路不小心,下台階的時候沒留意,正好撞上了。」她現在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這個妹妹。素日里關係越好,現在她心裡就愧疚。
朱軒姝兩道濃眉一豎,「這起子宮人,竟服侍這般不盡心,實在是該打!」
朱軒媖笑了笑,沒接話。
朱軒姝同她說了幾句后,發現今日皇姐特別奇怪,半分往日的親熱勁兒都沒了。她將自己近來的言行想了一番,覺得似乎同以前也一般無二,並無有錯之處。
兩人到了最後,實在無話可說,只能枯坐著。朱軒姝覺得沒味道,就起身告辭了。
回去的路上,朱軒姝一直才想著朱軒媖的奇怪之處,不妨恰好撞上了從翊坤宮來報信的小太監。「殿下,宮外的鄭家來人了。」
必是舅舅。朱軒姝笑道:「知道了,這就回宮去。」她令都人們加快了腳步,趕著回去見舅舅。
不過這一次,鄭國泰帶來的卻不是什麼好消息。
朱常汐當日的言論在外面炸了鍋,現在市井之中說什麼都有。甚至還有人說永年伯府妄圖借皇太子而效仿王莽竄政的,嚇得永年伯王偉立馬上疏自辯,就差找根繩子上吊自證清白了。
鄭夢境聽完兄長的話,心越來越沉。
真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她原以為有了嫡子,免了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省了這內耗之後,大明就會騰出手來喘口氣。不過現在看來,自己未免想當然了。
朱常漵偷偷地看了母親一眼,又收回了目光。身旁的朱常洵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自己方才看到了。
鄭國泰走了之後,鄭夢境把朱常洵和朱常漵一併留下。她有話要同兩個兒子說。
兄弟倆乖乖坐著,等進去內殿拿東西的鄭夢境出來。
鄭夢境在梳妝台前坐了很久,最後還是打開了那個小抽屜,將裡頭那張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紙取了出來,攥著手心裡。她感覺到自己的雙手在發抖。
朱常漵見她一出來,就發現母親的表情有些不對。他站了起來,想去扶著她,「母妃。」
鄭夢境伸手阻止了他,「坐吧。」她朝兩個兒子招招手,「離我近一些。」
兄弟二人對視一眼,齊齊搬動了綉墩,靠近鄭夢境。
鄭夢境摒退了宮人,抖著手,將那張紙給他們看。
「這是……」朱常漵第一個反應過來,壓低了聲音,「父皇意欲造船?!」
鄭夢境點點頭,「我提議的,你們父皇也覺得可行。」
「可辦建船廠需大筆銀兩。」朱常漵皺著眉頭,在心裡算開了,「這麼多錢,上哪兒去弄來?」
鄭夢境擺擺手,「這個不是你操心的事。我今日將這個給你們看,並非是商議此事的。」她望著朱常漵,「漵兒,你可願意去漳州就藩。」
「漳州?」朱常洵看了看鄭夢境,又看了看皇兄,「漳州在福建省,離京城很遠啊。」
朱常漵搖搖頭。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母妃,江浙一帶從來都是賦稅大省,從未有過藩王。」
「這個你不必擔心,只要你願意,我自會同你父皇說的。」鄭夢境頓了頓,「屆時我就請旨,自願降一半歲祿,甚至更低也行。只要能行得通。」
朱常漵微微抿唇,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不斷地搓著。漳州,月港,船廠,就藩。他心裡隱隱有些猜測,但還是摸不太准母親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
鄭夢境嘆口氣,「那日你們也看見了吧,皇太子對祭酒的不禮之舉。」見他們二人點頭后,又道,「太子沒那麼輕易廢,有皇後娘娘看著,他斷不會舉兵叛亂。不叛亂,你們父皇和朝臣就不會鐵了心要廢他。」
「可是這樣的一個太子,於大明無益。」鄭夢境閉了閉眼睛,再睜開,眼中滿是堅毅,「漵兒,我會及早勸你父皇讓你就藩。屆時你在漳州,手握船廠,行海商,若經營得當,只一年就可獲十年歲祿之豐。」
鄭夢境將目光轉向了朱常洵,「至於洵兒,我便讓他去荊州府就藩。前遼王被廢后,一直都是由廣元王做遼府宗理。你們父皇遲遲不定遼王人選,心裡必拿不好主意,我想著,此事不說十拿九穩,七成希望還是有的。」
她摸了摸朱常洵驚疑不定的臉,「湖廣熟,天下足。你身在荊州,雖有旁的藩王在,可到底是當朝天子的皇子,不同他們。母妃於江陵張家且算有恩,他們必會相攜。我知你與漵兒感情好,他若起事,你是不會坐視不理的。屆時糧草,就靠洵兒了。」
朱常漵心驚,他不知道這個想法在鄭夢境心裡盤旋了多久。若此事能成,他與朱常洵相隔江西一省,兩廂左右夾擊攻下江西之後,便是連成一片,上可直攻入京,下可佔據兩廣,若能蠶食緊鄰的江蘇浙江兩地,更可與京城成南北割據之勢。
而且能啃下來的都是國庫稅賦大省,一旦切斷水路,京城無糧無錢,很難抵擋得住。
「那五皇弟呢?」朱常漵試探地問道,「母妃打算讓他上何處就藩?」
朱常洵的心裡有很不好的感覺,他壓低了聲音,「母妃是打算讓治兒留在北邊兒為質嗎?如果三個皇子都在南邊,難保有心人看出端倪來。」
鄭夢境緩緩地說道,「你們父皇的意思是,建造的船廠就掛武清伯府的名頭,也好討慈聖太後娘娘高興。到時漵兒就藩,我便請奏削歲祿,賜下船廠作為補償,然後再請封洵兒的藩地。武清伯府未必樂意,但娘娘定會允准。你們兩個定下來,娘娘就能明白皇長子在後宮已無對手,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她鬆鬆手就能換來更大的機會,何樂不為呢。」
「治兒呢?」朱常漵追問。其實他更想問的是註定會留在京城的母親和皇姐。
鄭夢境低頭撥弄著自己的指甲,「若事成,咱們都能活下來。若不成,你們割地為王也罷,坐船出海避禍也罷,不要再管我們了。」她直直地望著兩個兒子,「上旬,尼堪外蘭已被努|爾哈赤斬首。女真已起,我度此人心不小,他日難保舉旗南下。」
「你們看皇太子那模樣,像是北夷的對手嗎?」鄭夢境苦笑,「不管我是因你們起事被殺,還是……自縊,都一樣的。」
鄭夢境正色道:「只一條,我只對你們提一個要求。絕對不能在你們父皇還在的時候動手。父子相殘有違人倫,你們也對不起這些年來他待你們的好。」
兄弟倆振袖,齊齊跪拜在鄭夢境的腳邊。
「去吧。我今日已將所有的盤算都同你們說了。後頭的事,就看你們自己的了。趁著還沒就藩,趕緊想清楚日後的路。」
朱常漵和朱常洵垂首告退,離開正殿。
鄭夢境將那張紙重新放回抽屜鎖好,枯坐在梳妝台前,久久不語。
每一步,她都細細想過,算過。但事態從最初,發展至今,已有了太多的變故,她已經不知道究竟是好,還是壞。
劉帶金等兩位皇子從屋裡出來后,又在外頭站了一會兒才進去。她進殿的時候,發現鄭夢境已經在榻上歪著睡過去了。抱來薄被蓋上,皇貴妃髮髻中隱現的白髮不容忽視。
娘娘老得越發快了。
兩兄弟回到朱常漵的屋子,兩兩相對。許久,朱常洵輕輕問道:「哥哥,想好了嗎?」
朱常漵點頭,「許勝,不許敗。」
朱常洵握緊了拳頭,在腿上重重地砸了一下。
「若真決定起事,不可不通武藝。」朱常漵一邊思索著,一邊道,「我的腿不好,怕是難以上馬行兵。洵兒,我們明日一起奏請父皇,以習六藝為由,讓父皇允你習武。」
「善。」
朱常漵微微一笑,「我知你不愛讀書,可行軍打仗不可不通兵書。」
「哥哥且安心,我明白的。」朱常洵正色道,「方才母妃提到了北夷的女真、蒙古,若哥哥登上大頂,且有的與他們一戰。」
「洵兒願為哥哥手中利劍。」
朱常漵攬著他的脖子,額頭貼額頭,「洵兒,你我同為朱家子弟。起事非為一己私利,只為大明社稷。」朱常洵淺笑,「哥哥,我知道。」
兄弟倆相視一笑,笑聲漸漸越來越響,從屋中傳至屋外。
朱軒姝從外面經過,聽見他們二人的笑聲,奇道:「今日可是出了什麼好事兒?怎麼漵兒同洵兒這般高興?」
都人垂首,「奴婢也不知道。」
朱軒姝駐足想了想,一笑,而後牽著朱常治離開此處。比起兩個弟弟,她對母親的身體越發擔心。
與此同時,寧夏鎮的戰事正激烈展開。
哱拜倚仗寧夏的地理優勢,獲得河套蒙古諸部的支持,將明軍壓得死死的。
三月二十九日,哱拜之子哱雲帶著力兔對久攻不下的平虜展開更猛烈的攻擊。蕭如薰於南關設下伏兵,與其對戰佯敗后,退回南關。哱雲趁勢追擊,被南關伏兵所圍。蕭如薰一箭將其射死於馬下。著力兔見勢不好,趕忙迴轉出塞,一路掠劫糧道,聲稱要進犯花馬池。
四月二十一日,叛軍李承恩與劉東陽自延渠掠大明糧車兩百餘。魏學曾急招眾人商議后,決定從大同將麻貴調來寧夏。麻貴為回人,麾下之兵多為蒼頭軍——與哱拜一樣,都是養的私兵。這些私兵比起衛所之兵和募兵而言受到的待遇和訓練要好得多,戰鬥力也更強。
哱拜為報子仇,向蒙古部族借河套五百騎兵,急行至平虜,將整個城都圍了起來,鐵了心要以蕭如薰的人頭為哱雲祭奠。正好趕到的麻貴點三百精銳,操小路趕到,將哱拜擊退,解了平虜之圍。
因蕭如薰和麻貴兩次小勝,給了明軍信心。平虜解圍后,明軍勢起,一連收復四十七座城堡。只寧夏鎮還與河套諸部遙遙相應,固若金湯,一時竟難以攻下。
三邊總督魏學曾與諸人商議后,決定奏請蕭如薰代替總兵董一奎,麻貴接替李賁的副總兵。旨意很快就下來了。麻貴即刻領兵攻打寧夏。
眼看兵敗如山的哱拜不甘心就此罷手,於四月二十九日夜圍住寧夏鎮的慶王府,決意以慶王世子為質。慶王妃方氏見寧夏鎮婦女受辱,生恐自己也遭不幸,將世子交給乳母后,拔劍自刎身亡。乳母將世子藏於土窖內,在府中的井邊蓋上世子的外袍痛哭不已,佯裝世子跳井而亡。哱拜搜尋不見,信以為真,領兵劫掠王府金帛后離開。
自此,寧夏的戰事陷入了膠著的狀態。
而另一邊,朝鮮王李昖從平壤逃到了與朝鮮與大明朝邊境的義州,遣使向宗主國大明朝求援。
第一個收到消息的是內閣。大學士們看著手中的求援國書,怎麼都不願相信。
「朝鮮全國八道已盡入倭之手?」剛剛回鄉探母病銷假回來的王錫爵狐疑地反覆看著國書。這封國書並不是尋常朝鮮國向大明上疏的特用紙,上面的字跡十分潦草,的確很像是非常之時的模樣。
但朝鮮全國如今只余平安道以北的義州,幾近被吃下全國,實在是難以置信。朝鮮國的兵力什麼時候弱成了這樣?!連一個月都撐不了?!
王家屏也覺得有些不對勁,「會不會……朝鮮國與倭聯手,假敗真降,為誘我朝入國,而後助倭入境?」
王家屏想的並不是沒有可能,江浙一帶時常有倭寇犯境掠奪財物百姓,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張位是個謹慎人,他沒有說話,而是問面色凝重的申時行,「汝默,你怎麼看?」
申時行想了片刻,「此事瞞是不能瞞的,先報於陛下,明日朝會再行定奪。」
五位大學士同時請見天子,朱翊鈞正在為寧夏膠著了一月的戰況焦頭爛額,聽聞朝鮮受倭侵掠,第一反應竟是和王家屏一樣的念頭。
大學士們相視苦笑,「臣等覺得,此事留待明日朝會再行定奪,陛下以為如何?」
「可。」
身在義州的李昖心急如焚,不斷地派出身邊僅有的幾個臣子,一次次地向大明朝求援。
使臣到了京城后,見求援的國書遞交上去后遲遲沒有反應,也是心焦。李昖最後實在無法,將豐臣秀吉威脅朝鮮借道的書信都送去了京城,還是沒能徹底打消大明朝的疑慮。
事情就像寧夏的戰況一樣,也陷入了膠著之中。
史賓這日休沐歸家,家中僮僕告知,有一外來口音極重的人已連續五天上門,今日正在屋內等著。他心中猶疑,並不立刻見人,而是繞道抄手游廊,從花窗去看是誰。
正堂中是一個朝鮮國打扮的男子,正在屋內坐立不安地翹首望著外面。隨他一道來的,還有一名朝鮮少女。少女用外衣蓋著頭髮和身子,看不大清容貌,時不時地和那男子用朝鮮國的語言交談著。
史賓微微一笑,沒想到竟然求到自己這頭來了。
知道不是什麼危險的人,史賓就重新回到門口,假裝剛剛回到家中,徑直去了正堂。
那男子見史賓終於回來了,趕忙從堂內走出,疾步走到院中向史賓拱手。「史公公。」他的漢語講的不算十分流利,朝鮮口音很重。
史賓舉手示意,「今日你來的目的,我知道。」
男子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那公公可願向大明天子進言,出兵助我國君復國?」他見史賓面色淡然,似不心動,咬咬牙,將最後的底牌拋出來,「若大明出兵,我國君願內附大明。」
史賓搖頭,「此乃國之重事,豈是我一內監可以妄言的。閣下若有心,不妨前往幾位尚書大人處求助。」說罷就揮了揮手,讓僮僕送客。
男子望著史賓的背影,跺跺腳,用朝鮮話向廊下站著的少女喊了幾聲。少女應了一聲,怯怯地走到史賓的面前,用非常不熟練的大明婦人禮儀向史賓行禮。「公公。」
史賓不經意地瞥了她一眼,收回了目光,心怦怦跳著。
太像了。
男子一直在旁觀察著史賓的表情,見他稍動,心知有戲。他一把將少女推入史賓的懷中,腆著臉強笑道:「公公,此乃小人特意挑選的女子,完璧無瑕,還望公公笑納。」
朝上已經為了是否出兵援助朝鮮復國吵成了一片。史賓心裡其實並不願趟這次的渾水。他又看了那少女一眼,「我儘力而為吧。你且回去等消息。」
男子欣喜若狂,連連稱謝。又將少女拉至一旁用朝鮮話叮囑一番。
史賓道:「將這女子也帶回去吧。我用不著。」
男子愣住了。少女聽不懂大明的官話,連連拉著男子問史賓說的什麼。男子拉著她,向史賓磕了個頭,「那公公答應的事?」
「回去等消息吧。」史賓不再逗留,信步走向內堂。
少女被拉出史家后,才反應過來,欣喜若狂,拉著男子不斷嘰嘰喳喳地說著什麼。
史賓將身影藏在門后,透過門縫看他二人遠去。
假的,他不稀罕要。
乾清宮中,朱翊鈞看著擺在面前的那副據稱是朝鮮國君李昖的畫像,不確定地問兵部尚書石星,「畫中之人,確是朝鮮國君無誤?」
石星點頭,指著身旁一人,「此人曾前往朝鮮,見過朝鮮國君,陛下可試問。」說完,退後一步。
朱翊鈞打量著面前站著的人,身上穿著看起來並不差,好像是個商賈。只是有些賊眉鼠眼的,看著叫人信不過。「你真的見過李昖?」
那人突然聽見朱翊鈞問話,一下子腿軟跪在地上,連連磕頭,「回、回陛下,草民時常前往朝鮮經商,採辦些人蔘等物,因量大,曾與朝鮮國君有過一面之緣。」
朱翊鈞讓陳矩把畫交給那人,「你再仔細看看,上面那人,真的是李昖?」
那人接過已經看了無數次的畫,再次一寸寸地細看,「草民確定是。」
朱翊鈞點點頭,「下去吧。」
等人退下,朱翊鈞問石星,「石卿是怎麼想的?」
石星拱手道:「臣以為,倭圖朝鮮,實在大明。若此次不出兵,怕是等倭人在朝鮮站穩腳跟后,就能從義州直取遼東。陛下,不得不防。」
朱翊鈞點了點桌子,「你為兵部尚書,掌兵事。如今若出兵援朝,有幾分勝意?」
這個問題石星早就想過了,「陛下,倭人舉全國之力,出兵十萬,海陸同擊。臣以為,此戰可勝,只是非一年,難以攻下。」
「如今寧夏尚陷於哱拜之亂,麻貴、李如松悉數前往寧夏。若出兵朝鮮,石卿以為何人能為帥?」
大明朝人多,卻有兵無將,這是最頭疼的事。
石星是主戰的,他在面見朱翊鈞之前,就將所有的事兒都想過。畢竟要出兵,不僅得說服朱翊鈞,還得要內閣點頭。
「陛下,臣以為可先遣寬甸堡副總兵都指揮佟養正渡江,於義州附近探聽消息,摸清倭人確是發兵十萬,還是虛報兵數。太倉庫尚有餘力,糧草一事倒是不甚急。為今之計,當速速結束寧夏之亂,調集諸兵前往。」
朱翊鈞點點頭,「陳矩,詔內閣大學士過來商議出兵朝鮮一事。」
陳矩拱手領諭而去。
片刻后,五位大學士至。趙志皋倒是主和的,並不贊同出兵朝鮮。但經商討后,的確覺得朝鮮為大明籬笆,若拒絕出兵不僅失了泱泱大國的風範,也有失仁義。
商討之後,最後還是定了下來。
大明決定出兵助朝鮮復國的消息頃刻間就在後宮傳遍了。
鄭夢境急急地派人出宮招鄭國泰入宮來。鄭國泰午膳都沒用就跑了進來。見了兄長,她就問道:「哥哥,沈惟敬找著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