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今天的金鑾殿活像個菜市場,爭吵聲、痛哭聲、勸諫聲,聲聲入耳。


  趙回坐在象徵著至高無上的龍椅上,冷眼旁觀了會兒,到底還是開了口:「朕意已決,眾愛卿們不必多費唇舌。」


  一直沉默著的丞相嘆了一口氣,與袁閣老對視一眼,上前一步跪了下來:「陛下乃是曠世明君,正值春秋鼎盛之年,太子殿下年紀尚輕,為了江山社稷,還請陛下三思。」


  處在話題中心的趙博直想縮到角落裡,他低眉斂目,恨不能隱身於群臣。好在他還算是淡定,經過多年磨練,他對自己不按常理出牌的父皇已是毫無脾氣。


  趙回看著跪在地上的丞相,嘴角勾起個淺淡的笑意:「朕登基時,不過剛剛行過冠禮。按丞相的意思,莫非是說,先帝是個昏君不成?」


  話音剛落,前一刻還吵吵鬧鬧的大殿上,頓時鴉雀無聲。


  所有的老臣都哭喪著一張臉,和剛被媳婦兒們集體捉了奸似的,一個個的形容憔悴。有一個任性的皇上可真是傷不起,臉上的皺紋每天都要多好幾十道。


  廣興侯爺是個暴脾氣,他忍了忍,終究是把附和的話咽在了肚子里。皇上可以這麼問,大家做臣子的,總不能真的承認先帝是個昏君。這和戳了主子的脊梁骨,直截了當地打了主子的臉也沒什麼分別。


  趙回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環視一圈,挑出幾個老臣褒獎了幾句,又說了些希望朝中肱骨能盡心輔佐太子的場面話,頭也不回的下朝了。


  臨走還不忘丟出一顆炸雷:三天後是個好日子,我瞅著那天不錯,禪位大典就這麼辦了吧。


  除了事先知道的禮部尚書、侍郎和丞相,以及被耳提面命過無數次的老御史大人和幾個閣老,其餘的大臣們險些被趙回的話砸得背過氣去。


  怒氣沖沖的廣興侯爺攔住提步要走的丞相,像是要活吃了他似得:「柴老頭,是不是你攛掇的?你倒是和皇上唱了一手好雙簧,看來你是巴不得,讓你的乘龍快婿早登大寶。」


  柴秉也不生氣,十分有老幹部的架勢,他心平氣和地拍了拍廣興侯爺的肩膀,用長輩和小輩說話的語氣,安撫了幾句:「小甄啊,和你講了多少次了,要慎言。皇上的心思,哪是我們這些小小臣子能左右的。再者,你說的這話可是真不地道,怎麼的就是我的乘龍快婿了,不也是你的乘龍快婿么?」


  這話說得可戳人心窩子,不,簡直是直戳廣興侯爺的肺管子。甄馨是他侯府的嫡長女,再加上那通身瀰漫著的才氣,別提多得他心意了。只可惜是個沒福氣的,與太子夫妻幾年,只生出個痴痴傻傻的皇孫來。整個人也消沉到不行,整日里與佛祖作伴。


  甄驍忠捫心自問,這孩子擱給任何一個人,也都是不會再得寵愛的。他倒是不覺得太子有什麼錯處,太子對他的女兒,也算是仁至義盡了。畢竟當年,甄馨一顆心都系在太子身上,是他幫著女兒截了丞相家閨女兒的胡,才得以先嫁入東宮。要不是現下的世家實在沒落了些,得皇家的忌憚,如今的太子正妃還不知是誰家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柴秉這人著實是可惡,竟抓著個話頭噁心自己,顯擺他丞相府的閨女多受寵似得,好像他廣興侯府就差了他去。


  甄驍忠兀自生了好一會兒氣,惡狠狠地瞪了旁邊尷尬站著的太子一眼,拂袖而去。


  無辜受害的太子很有幾分委屈,不過要算起來,他是對不起甄家,對不起甄馨的,這一眼也不算是白挨。


  一顆心只有那麼點兒地方,旦是給了一個人,就再也找不出多餘的分了去。


  柴秉同多年的老敵人鬥嘴佔了上風,心情好得很。他捶了趙博一拳,投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整個人樂呵呵的:「太子殿下有德,如今皇上即將委你重任,還望你不輕辜皇上和群臣的期望才是。」


  趙博著實是被趙回今早的這一出打了個措手不及,趁著這機會,趕忙向丞相大人討教:「岳丈,您是早知道父皇有這個打算?」


  柴秉摸摸下巴上的小鬍子,笑得頗有些意味深長:「知道又怎樣,不知道又怎樣,總會有這一天的。臣也算是通些經史,上位者少有如此豁達淡泊,這著實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如今殿下您已學成,也到了該出師的時候,旁的不必多想,只需承擔起責任來,方能不負天下蒼生。」


  丞相德高望重,出言很有些分量。趙博頓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實在沉重,他正了正臉色,向著柴秉鞠了一躬:「多謝岳丈教誨,小婿曉得了。」


  柴秉微微偏了偏身子,不敢受他全禮:「自古英雄出少年,皇上在你這個年紀,早已是功績斐然。古語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太子殿下要好生琢磨心性,才能不輸了皇上去。」


  這就是掏心窩子的話了,趙博自然知道丞相的意思,又拜了他一拜,鄭重的道過謝,告辭往東宮去了。


  繞過正被圍攻的禮部尚書,柴秉一眼便看到了在白玉階上等著他的袁閣老。


  他慢悠悠地走到袁閣老身側,輕飄飄地打了個哈欠:「為何露出這副表情來,這不是挺好,太子他是塊好料子。」


  同為兩朝老臣,袁正要比柴秉年紀大些,思慮也更重:「你倒是心寬的很,太子殿下畢竟資歷尚淺,諸般手段是遠遠及不上陛下的。」


  袁正的想法很是中肯,趙回的確是個大能的君主。仁和又不失威嚴,做事決斷乾脆,處處都穩重妥當。他登基二十餘年,不臣之心少有,四海之內稱臣的多見。太子比之,終究還是溫潤了些,沒有雷霆手段。


  柴秉捂著嘴的手垂回身側,收起了那副懶散的模樣:「袁老哥是關心則亂,不若再仔細想想?禪位不比別的,小弟不才,活了大半輩子,聽說過太上皇后不得干政,卻從沒聽過太上皇不能處置國事這一說。」


  醍醐灌頂不過如此,袁正也迅速反應過來,連連點頭:「這話是有理,可皇上為何要急著將太子推出來,倒是有幾分耐人尋味。」


  柴秉笑得雲淡風輕,眸子里全是大智:「我的老哥哥哎,您之前在翰林院呆久了,莫不是修書修多了,真成了那死讀書的書獃子不成?果然是日子太過安逸,過慣了含飴弄孫的日子。」


  不提還好,提起來袁正就生氣地很:「什麼含飴弄孫!我就一個乖孫女,成天跟在深王屁股後面跑,皇後娘娘和幾個公主也助紂為虐。天可憐見兒的,我那小妞妞才多大一點兒…」


  看著袁正那一臉委屈樣兒,實在是好玩極了。柴秉搖搖頭,引著他往前走去,安慰道:「這可是莫大的福氣,袁老哥可要往前看看。」


  袁正不敢苟同,重重地嘆了口氣:「我可不盼著這種福氣,深王紈絝,我那孫女又實在年幼。若是將來有個什麼差錯,受苦的還是菁菁。」


  柴秉這回倒沒有反駁,只是拍拍袁正的肩,以示安撫:「我不也一樣么,將閨女送進了皇家。總算沒受苦,也沒想象中的如履薄冰。好在這皇宮比歷朝歷代的都要乾淨許多,深王又養在皇後娘娘身邊,想來以後也是個好男兒。杞人憂天是沒什麼大用的,不如靜觀其變,孩子自有孩子的福分。」


  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袁正點點頭,收斂收斂情緒,隨著柴秉一起向前走了。


  待兩人到了玄武門下,柴秉拉了拉袁正的袍袖,示意他出去說話。


  他壓低聲音,臉上寫著認真:「你之前問皇上為何急著將太子推到檯面上,我倒是有個猜測。皇上有意與皇後娘娘一起南下,說是給娘娘和小殿下們調養身體。今兒早上來的這一出,朝野里說皇上不智的聲音大概不會是少數,可這裡頭牽扯到的東西怕是沒有這麼簡單。」


  袁正雖然忠良敦厚,可也不是那等愚鈍之人,他見柴秉不肯說了,愣了一愣,自覺補上了後半段:「這次南下,皇上莫非是要查那幾個世家?」


  柴秉頷首,肯定道:「八.九不離十,陛下此去淮南,約莫著是要查鹽權。世家這些天說不得就是惶惶不能終日,萬一出些情況,朝上還望老哥哥能多幫襯幾句。」


  袁正會意,當即就給了保證:「這是事關國祚的大事,我等義不容辭。賢弟若是得了消息,還望能知會一聲,我也好想些招子配合皇上。」


  柴秉搖搖頭,將話攤了開來:「兵貴神速,天家冷不丁來這一招,就是為了不給那些人反應的時機。南下恐怕就是太子登基后的一兩日了,我們要做的不是配合皇上,恐怕是要配合太子殿下撐住京城。」


  袁正頷首,又與他交換了些情報,說了些意見。


  兩人在東大街分開,各自回府了。


  袁正慢慢走在路上,消化著這一早晨的消息,心下還有好些未除盡的震撼。轉頭看看,已不見了柴秉的背影。他搖搖頭,忍不住感嘆道:「明君智臣,何愁家國不興?」


  的確,天佑我中華。


  &

  趙回更過衣,本是要往東宮走的。可到了御花園,看著園中的景緻,趙回忽然改了主意,喚過金燦燦,轉而朝著東面的青龍門去了。


  他帶頭登上宮牆,讓宮人們遠些伺候,只留了幾個人在身邊。


  青龍門樓上值崗的兵士都十分有眼色的退下,好讓皇上能一覽京城盛景。


  城下幾裡外車水馬龍,十分繁華。今日的天氣格外得好,太陽暖融融地灑下來,給這世間鍍上了一層金光。


  趙回背著手向下望去,及目之處全是安泰。


  他轉向金燦燦,唇畔帶著笑意:「這天下經了朕的手,朕自認上對得起黎明百姓,下對得起列祖列宗。金統領,你覺得如何?」


  金燦燦也望著城下,目光柔和:「臣自然是覺得皇上大德,這片大好河山,都是您的功勞。」


  趙回是稱得起這句贊的,他能受得這話,卻自知不能居全功:「這都虧了你們這些個能臣們,皇後娘娘說了,待我們南下,便將墨玉許給你作媳婦兒,親自給你們主婚。」


  饒是金燦燦心性沉穩,也不由得泄露出幾分狂喜來。他正了身子,撩袍單膝跪下,語氣恭敬而誠懇:「臣,謝謝皇上成全。」


  趙回擺擺手,示意他起身,目光又轉回城下。


  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安居樂業,四海昇平——


  國泰民安!


  這就是了,這就是了。


  願我國山河壯麗,九州歡暢,蓬勃輝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