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寺院
這是個佛寺興盛的年代,小鶴其實也搞不清,這個大陳是不是後來被陳叔寶這敗家子敗掉祖宗基業的陳朝。
但是,有一點很相似,你看,這北酋的地盤和南朝的北周挺接近的,還有大齊,不就山東河北一帶,也很相似啊,雖然小鶴搞不懂歷史上真正的南北朝是怎麼樣的。
巧的是,歷史上的南北朝是出了名的亂,朝代變更,帝王交替,讓人看得目不暇接。
而現在這個大陳所處的也一樣,小鶴看過前百來年的各種史書,雖不齊全,也可得出一個「亂」字的結論。
所以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真正下山之後,小鶴也明白,要想舒舒服服的遊山玩水,其實也難。
只是,越不能辦到,小鶴就越嚮往,所以她特別喜歡跟著小白跑,體會這縱情的快樂。
這個大陳跟歷史上的南朝最相似的一點,就是寺院多,不是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嗎。
京城的寺院就特別多,四個城門外都有很大的寺廟,香火旺盛。鄉野間,小寺小廟也多。還有,城內的寺廟也有好幾處。最有名的就是報國寺。
報國寺就在皇城外,小鶴不管他什麼來歷,只知道,這是皇家寺院。
平日里,報國寺也對老百姓開放。但是,一旦皇家有佛事,就會對外封閉。另外,高官顯貴的家眷來禮佛,報國寺也會關閉一部分,特意給那些特權者提供方便。
鎮國公府也是特權者之一,而且還是站在大陳最高端的那群人之一。
小鶴回到鎮國公府,謝大夫人身邊的小王嬤嬤就來傳話,說是老夫人想到報國寺點燈許願,已經約好三天後,請小鶴一起去。
這個小王嬤嬤是王家的家生子,謝大夫人從家裡帶來的得力助手。為了同老夫人身邊的王嬤嬤區別開來,才稱為小王嬤嬤。
小鶴應了,又客氣地托她向謝大夫人致謝。
正好小廚房那邊,青衣教廚娘做的小點心做好了,小鶴就讓小王嬤嬤帶一點給謝大夫人嘗嘗。
小王嬤嬤笑著接了。
次日,小鶴去給老夫人請安。
老夫人怕小鶴不熟悉京城的習俗,特意把張嬤嬤叫過來給了她。
小鶴謝過老夫人,帶著張嬤嬤回雪泠園。
張嬤嬤是定國公府的家生子,當初老夫人十里紅妝嫁入鎮國公府,她們一家都跟了過來。
那時候,張嬤嬤還只是個小丫頭,如今卻已是四十多了,在老夫人身邊當差也有將近三十年了。
小鶴很是敬重,能在老夫人身邊那麼多年,不知見過這世間的多少悲歡起伏,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小鶴需要人指點。
到了雪泠園,小鶴讓赤衣把園子里的人都叫了過來。
等人都來了,看著站得滿滿的院子里的人。小鶴嚇了一跳,自己身邊有這麼多人嗎?就服侍一個人!
赤衣彷彿知道小鶴的疑惑,輕聲解釋,「除了從芙蓉巷帶來的我們四個和兩個小丫頭,世子夫人又給指派了兩個燒飯的廚娘,四個看院門的婆子,還有四個粗使婆子,八個小丫頭。」
「這麼多人,就服侍我一個啊?!」小鶴感嘆。
張嬤嬤聽得一清二楚,笑道:「表姑娘不知,這京城的各府小姐都是這般,有些用的人更多呢!出個門,不前呼後擁怎麼顯示自家的尊貴呢。」
小鶴咋舌,知道是知道,可真讓她這麼大張聲勢地出行,那可太彆扭了。
張嬤嬤臉上微笑,暗道,小姑娘這是剛到國公府,不知以後還會不會保持著這份純真。
小鶴站在屋檐下,下面的丫頭婆子俱是一靜。
「大家聽好了,」小鶴開口,「以後這園子里的事都聽張嬤嬤的,一應賞罰都同國公府一樣。」
「我身邊的這幾個丫頭大家都認識了吧,以後有事可以先回給她們。」小鶴又指了指赤衣幾人。
接著,回頭看張嬤嬤,「嬤嬤,以後我身邊的事,要你費心了!」
「姑娘客氣了,這是老奴該做的。」張嬤嬤點頭。
於是小鶴先回了內室,張嬤嬤則在外邊好好地敲打了眾人一番。她明白,老夫人既然把自己給了表姑娘,那以後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表姑娘身上了。
也是,原本十年前,自己就該跟了大小姐的。如今大小姐沒了,老夫人把心思花在表姑娘身上了。
不過,看錶姑娘送禮物的表現,怕也是個聰慧的。那送給老夫人的佛珠,老夫人可是愛不釋手呢!
接下來的兩天,雪泠園一片安靜,諸事皆井井有條。
小鶴敬著張嬤嬤,張嬤嬤則盡心儘力,賓主相歡。
第三日一大早,天還黑著,小鶴就被人從床上挖起了。
用過早膳,張嬤嬤親自指揮幾個大丫鬟,給小鶴梳妝打扮。
還未辦過及笄禮,髮式也沒什麼好研究的,就梳個最普遍的小姑娘的雙丫髻,插了謝大夫人送的頭面里的一對小玉簪,因為是去禮佛,不好帶太多的首飾,正好和了小鶴的意。
白色襦衫外套了件紫色小襖,下身配了紫色襇裙。天氣已經有點冷意,張嬤嬤又讓橙衣拿出前兩天老夫人給的深紫色斗篷。
披上斗篷,張嬤嬤又讓小鶴帶上老夫人給的玉鐲,這才陪著小鶴往怡樂園去了,藍衣和青衣趕緊跟上。
昨兒個,四個大丫鬟就商量好了,赤衣和橙衣留在家裡,抓緊收拾小鶴的衣物首飾。過幾天就是小鶴在京城的首次亮相,老夫人,謝大夫人,謝二夫人這幾天都送了不少東西過來。
芙蓉巷的林茂更是大事採購,該是大家小姐有的,只要他知道,都給準備了一份,看得小鶴苦笑不得,累得幾個丫頭睡眼惺忪。
小鶴不知道的是,鎮國公府諸人都是清楚這事的,對小鶴能得到身邊人如此關切,皆是點頭暗贊。
到怡樂園的時候,天色已經轉亮。
王氏帶著二小姐謝顏韞,林氏領了大小姐謝顏葭,身後跟著一群丫頭婆子,陸續來了。
老夫人也已收拾停當,因為趕早,眾人不多做寒暄。
老夫人吩咐一聲,眾人便各自上馬車,往報國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