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武破三國> 第134章 驅虎吞狼

第134章 驅虎吞狼

  與周倉一同進來的便是華歆推薦的主簿陶丘洪了,陶丘洪雖然是平原名士,可進入蘇辰麾下之後,倒是任勞任怨,頗得蘇辰看重,所以現在糧餉軍械這些東西都是由他這個主簿在掌管。


  周倉大字不識幾個,彙報的事情當然是主簿來講了,只聽陶丘洪說道:「主公,今日一戰,我軍殺敵三萬餘人,俘虜降兵五萬人,傷亡兩百二十三人,繳獲軍械無數,糧草輜重忽略不計。」


  「這麼慘?這是又添了五萬張嘴啊。」蘇辰聽到這個戰果,有些哭笑不得,這場仗完全沒有撈回本啊,「陶主簿,咱們軍中現在還有多少糧食?能用到什麼時候?」


  這些東西陶丘洪身為主簿,早就銘記在心,所以張口就來:「主公,我軍得劉使君贈送了五萬石糧食,又在與大興山一戰中繳獲了五千石糧食,路過平原的時候,平原王又贈送了我軍十萬石糧食,所以現在我軍糧食足夠支撐大軍三月之用。」


  「那就好!」平原王劉碩乃桓帝之弟,當今陛下的皇叔,此人嗜酒,多過失,王府中事多由馬貴人打理。


  得聞劉碩嗜酒,蘇辰便親自送上了五原仙釀十壇,本來是為了幫助王烈遷移鄉中村民之事,卻沒想到劉碩嘗了美酒之後,大喜過望,區區小事不值一提,得知他前去齊國剿滅黃巾,更是支援了十萬石糧食。


  當然,蘇辰也知道,陶丘洪說的足夠大軍三月之用是正常的情況下,若是征戰,消耗會更快,而且還要考慮俘虜的口糧,所以最多使用兩個月。但即便是如此也足夠了。


  周倉陶丘洪下去之後,帥帳之內就只剩下華歆一人,這時他才說道:「主公容稟,管亥經過今日之敗,短時間內肯定不會再卷土出來,若屬下所料不錯,他應該會往東邊的北海進軍,劫掠糧餉,否則不足以供養大軍。」


  「那對我軍來說豈不是大大不利?」


  管亥一旦去了北海,不說禍害北海百姓,一旦他得到充足的糧餉,到時候就更不容易剿滅了。


  更何況北海現在也不是沒有賊寇,海賊管承時常侵略北海,黃巾張饒也嘯聚山林,讓郡國百姓苦不堪言,好在北海富庶,國中賢能之士頗多,暫時沒有讓黃巾泛濫。


  「主公勿憂,屬下有三策獻給主公!」華歆似乎胸有成竹,顯得鎮定自若。


  「子魚快快請講!」自從有了謀士之後,蘇辰覺得很舒心,很多事情都不必他絞盡腦汁去想了,他所做的只需要把握大局,發號施令即可。


  「屬下這就詳細說來!」華歆直起身子,慢慢說道:「首先,主公今晚當遣一良將趁夜劫營,管亥大軍連續攻了一天一夜,今日又被我軍殺得大敗,想來兵無戰心,將無戰意,眼下正是人困馬乏之時,若是此時前去劫營,定能建功,雖不至於傷及根本,但足以讓黃巾魂飛膽喪。」


  「好計,本侯這就下令!」說罷也不帶華歆繼續說話,當即對著營外喊道:「來人啊!」


  「主公有何吩咐?」進來的正是當值的祝公道。


  「傳令張遼將軍速來大帳!」


  「諾!」


  少頃,張遼便來到了營帳,蘇辰也沒廢話,直接下令道:「文遠,今夜在漢影之中精選三千騎,前去管亥軍中劫營,你意下如何?」


  「末將得令!」


  張遼下去之後,華歆接著說道:「其次,主公可派信使前去北海各縣送信,讓當地縣令嚴防黃巾侵略,並精選士卒,協助我軍兩面夾擊管亥,如此北海便不再有管亥立足之地。」


  「嗯,本侯稍後就派虎衛出發。」這前面兩策似乎並沒有多高明,這讓他有些納悶,按理說以華歆的頭腦應該不止於此才是,於是繼續問道:「不知子魚的第三策是什麼?」


  「屬下這第三策卻不是針對管亥,而是為主公尋才。」說到這裡,華歆賣了個關子。


  這就是這些謀士的臭脾氣了,蘇辰心知肚明,配合地問道:「還請子魚明言。」


  「主公可知道,北海富庶之地,名士甚多,若是主公能得到這些賢能之士的輔佐,區區管亥,又何足道哉?」


  「這……」北海的名士坦白說,他除了知道一個鄭玄之外,還真不知道其它人,所以答道:「恕本侯孤陋寡聞,北海之中,本侯只聽過康成公之名,至於其餘賢才,卻是未曾得聞,不知子魚可否為本侯解惑?」


  「自當如此!」華歆想了想,說道:「這北海之中,除了康成公之外,首推孔文舉,其餘名士甚多,如管寧,邴原,王脩,孫卲,孫乾等等,皆是有才有識之輩,不滿主公,屬下和管寧邴原二人頗為相熟,雖有不快,但也願意幫助主公說服二人。」


  看到蘇辰眼中好奇的目光,華歆也沒有隱瞞,說起了當初的割席絕交之事。


  原來二人曾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華捉而喜,竊見管神色,乃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者過門,寧讀如故,華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這就是二人割席絕交的故事了,蘇辰在後世的時候略有耳聞,被華歆這一提便想起來了,華歆說起這段往事的時候也並不覺得自己有錯,他認為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乃是很正常的事兒,反而管寧故作清高。


  三人稱為一條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而管寧則是龍尾,如此可見三人的才學,說起這二人,華歆口中也是不絕讚美之言。


  至於,王脩,孫卲二人,蘇辰沒聽過,但華歆既然提起,想來這二人也是有些本事兒,前面他舉薦的陶丘洪就已經證明了他的眼光,至於孫乾,此人蘇辰知道,跟著劉備南征北戰的忠臣,電視劇里經常出現。


  王脩在歷史上官至大司農郎中令,至於孫卲,更厲害了,此人官至吳國宰相,都是鼎鼎大名之輩。


  北海東邊便是東萊郡,說道東萊,他突然想起一個鼎鼎大名的武將,於是問道:「子魚可聽過東萊太史慈之名?」


  「主公也知道太史慈嗎?」華歆似乎對此人有所耳聞,當即答道:「太史慈雖年不過弱冠,可已經有東萊第一人之稱,昔日北海武士武安國不服太史慈之名,前去邀戰,雖然沒有人看到二人比試的過程,但自那之後武安國再提起太史慈之名,言辭之中頗多讚譽。」


  竟然這麼有名了!

  這倒是出乎他的預料,據他所知,歷史上太史慈不過是一寒門啊,怎麼得來的這一身武藝?

  除了太史慈之外,華歆還說起了北海國一名少年英傑,雖然年紀還小,但已經有雛鳳之聲,蘇辰問他此人姓名,他說名叫徐幹。


  徐幹蘇辰當然知道,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嘛,小時候聽過建安七子的名字。


  至於武安國,聽華歆說,此人乃是武安君白起的後人,複姓武安名國字霸候,如今在國中擔任司馬,雖勇武不如太史慈,卻也是北海國的名人。


  而那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北海國相孔融,在何進當上大將軍后,楊賜派孔融拿著名片去祝賀何進,因門人未及時通報,孔融就把名片奪回,引罪自責而去。


  河南尹官屬認為丟了面子,想要派劍客追殺孔融,有賓客對何進說:「孔文舉有盛名,將軍如果與他結怨,四方之士就會相隨而去了。不如以禮對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將軍的胸懷廣大。」


  何進同意,於是在受任大將軍之後,徵辟孔融,舉其為高第,遷任侍御史。孔融又因為與上司御史中丞趙舍不和,託病歸家。


  雖然蟄居在家,但孔融的名聲在北海獨一無二,而且此人熱情好客,時常在家裡擺酒設宴,當真是門下三千客,杯中酒不空,北海名士以孔融為尊。


  建安七子中,北海就佔了兩人,蘇辰都忍不住在想,要是集齊了建安七子,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召喚神龍呢?


  「北海國人傑地靈,賢能之士何其多也!」聽完華歆的介紹,蘇辰由衷地感慨道。


  這麼大一群蝦米,怎麼這一網撒下去也要撈上幾隻,否則豈不是白白來了此地一回,甚至他都在心裡想,要不要任由管亥為禍北海,禍水東引,而後他再以救世主的身份殺過去,想必會贏得這些蝦米們的好感吧。


  不過這個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怎麼說他也是「正人君子」,這種事還是干不出來的,尤其是在華歆面前。


  「主公勿憂,屬下願意隻身入北海,一面說服這些賢才為主公效力,另一面,則聯絡北海各級官員,待主公將管亥驅趕到北海邊境后,裡應外合,合力剿滅這一股黃巾主力,如此算是兩全其美了。」


  好一招驅虎之計,雖然不甚高明,卻很實用,以齊國現在的能力根本無法給他提供支持,唯有讓黃巾東顧,等北海的官員們感覺到壓力的時候,再求到他這兒來,到時候就是他幫忙去剿滅黃巾,而不是求著這些人幫忙了,同樣的事情換了個方法,帶來的結果往往讓人意想不到。


  「子魚有心了!」隨即他把祝公道叫進來,吩咐道:「公道,你領一隊人馬為軍師的護衛,協助軍師前往北海,記住,無論何時,都一定要保證軍師的安全,明白嗎?」


  「屬下遵命!」


  「主公不可!」聽到蘇辰的吩咐,華歆拒絕道:「屬下一人足矣,祝統領要護衛主公安全,豈可輕離?」


  「子魚勿要擔心,本侯有大軍在側,安全不用擔心,倒是軍師你隻身在外,若沒有公道護衛,本侯心中不安,所以此事你就不要推辭了。」


  「這……」華歆要說不感動是假的,他雖然是文修,可戰鬥力嘛,也比普通士兵好不了多少,幾個山賊還可以應付,要是遇到大股黃巾,那就抓瞎了。


  「如此多謝主公,請主公放心,屬下一定不辱使命!」


  「那本侯就準備好慶功酒,靜待軍師歸來!」


  華歆帶著他的使命,暗中前往北海,而蘇辰則開始頻繁出兵襲擾管亥,目的就是要把他趕到東邊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