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師徒對
世上難覓是知音,儘管楊懷仁很享受這種感覺,但是人生就是如此,知音與知音之間,也許並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到了離去的時候,只是一杯酒,一個眼神就足夠了,很多情感,是語言沒法表達和描述的。
陳大廚沒用相送,而是站在後廚的門口,目送著楊懷仁告辭離去,等那個身影模糊了,消失在了他的視線里,老頭的眼淚又流了下來。
老頭不是傷心,而是開心,他感嘆水煮白菜這道川菜第一經典再次現世,而且他還能在有生之年見識並且品嘗的這道菜,他的此生也覺得無悔無憾了。
只是回想起他教出來的徒弟,在廚行里摸爬滾打了幾十年,也算是有不錯的造詣的,做些尋常的菜式也還可以,但是真要和楊懷仁這個二十來來歲的小夥子相比,卻又感覺差距實在是太大。
他轉身對身後的徒弟們問道,「你們吃過了楊郡公做的這道水煮白菜,可有什麼要說的?你們之中可有誰明白了為什麼水煮白菜,被人稱作川菜第一菜了嗎?」
徒弟們面面相覷,心中有些想法,卻又因為害怕師父責罵,沒有人敢冒然表達出來。
羅掌柜是大師兄,廚藝卻屈居他的三師弟付大廚之後,所以才轉做了掌柜的,讓他師弟在雲錦樓的后廚做掌勺大廚。
他們二人是親自參與到了水煮白菜的製作過程中的,要說感受,兩個人肯定有一些,把楊懷仁的製作過程慢慢回味,也發現了一些他高深和絕妙的處理方式。
要說這些方式,看上去也並沒有什麼,他們也不是不會,但他們卻從未想過運用到製作某道菜式當中,好像尋不著那些細節的處理方式,如何運用才能讓食物變得美味。
付大廚作為陳大廚的徒弟當中廚藝最精湛的,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的,但是他又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那種疑惑感,察覺到了一些,卻又不能在腦子裡形成清晰的想法。
陳大廚見這些徒弟們被問得只是低著頭不說話,或者衣服百思不得其解的樣子,或者有什麼話卻又謹小慎微不敢說的樣子,無奈地嘆了口氣。
「你們啊,就是被自己給束縛住了。」
他接著轉向了羅掌柜和付大廚,「你們倆是親眼見識了的,有什麼想法,大膽說出來,不要怕說錯。」
羅掌柜的作為大師兄,只能帶頭先說,「楊郡公……他天賦過人,有些處理的材料的手法,我們是未曾見過的。」
陳大廚也知道這話有理,可隱隱地覺得這是他的才能有限,才沒有教給徒弟們更多,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徒弟們只會死學,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創造能力。
「還有呢?」
「還有……還有……」
羅掌柜的說不出話來,陳大廚伸出手指點了點他,又嘆了一口氣,「老大你最精明了,可惜心思已經不放在廚藝上了……」
羅掌柜的覺得師父還是最了解他的,但他畢竟在當了掌柜的之後便漸漸荒廢了原來的廚藝,心中頓感愧疚,慚愧地說道,「師父教訓的是,徒兒知錯了,以後有時間一定會重新把師父教給徒兒的東西給找回來的。」
陳大廚擺擺手,「算了算了,這倒不是師傅要怪罪於你,只是你能找到你人生中最適合你的位置,也算是不枉此生。老三,你說說看。」
付大廚凝眉靜思了一小會兒之後,便答道,「回師父話,徒兒覺得楊郡公廚藝高超的地方,在於他方才做這道水煮白菜的過程之中,完全還原了這道菜的本色。」
陳大廚聽了這話喜上眉梢,連連讚許地點了點頭,「嗯,你們幾個師兄弟里就屬你天賦最佳,還是你看出了點門道。你繼續說。」
付大廚緩緩說道,「這道菜,也許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配方,就像咱們川菜最大的特點一樣,就是不同的廚子,不同的手藝,做出來的這道菜,可能口味上會有些許的差異,但是這道菜精華的味道,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的。
徒兒發現楊郡公出了手法比較特別之外,還有一點徒兒也覺得特別關鍵,就是烹制水煮白菜的餓整個過程中,完全沒有使用任何調味料,連一粒鹽都沒有加,而是完全利用了上好的食材原來的味道。
那點淡淡的鹹味,來自於雲腿,而幾種味道的精華合理的融合在一起,便是這道水煮白菜的本色了,正是這種把食材中精華的味道融合在一起變成了一道絕世的美味的本事,便是楊郡公廚藝精湛之所在,也是水煮白菜能成為川菜第一菜的內涵所在。」
陳大廚這回露出了最真摯的微笑,他拍了拍付大廚的肩膀,沒有多說一個字,而是轉身里去了……
離去的楊懷仁直到走出了雲錦樓,才回頭望了望高聳在幽幽竹林中的樓宇,他不敢去回望老人的目光,因為他知道,這樣的離別,再見是沒法說出口的,因為此次離去,便再也見不到這位忘年交的知音了。
能遇到一位知音,那怕是僅僅一天的時間相處,對於人的一生,也許就足夠了,不必遺憾,因為遺憾沒有用,只能是無盡的傷感。
陳大廚的人生也許很快就要走到了盡頭,而他的生人才剛剛開始,他如果要想此生無悔也無憾,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成都府景色不錯,可惜不能多呆了。楊懷仁留下那些隨行的官員,自己則喬裝出城,只有他們五人暗中先行一步進入大理。
而他的一百名充當了欽差侍衛的府衛,也悄悄分散行事,對他們暗中保護,而連子庚這一路上聯絡和改編了許多原來的內衛成為新的風神衛,忙碌地沒有片刻工夫歇息。
即便如此,為了楊懷仁的安全考慮,他還是把隨行的三千禁軍中的一多半近兩千人拆整為零,裝作了地方上的廂軍,移駐到了大宋和大理的邊界地方,以防萬一,而留下的一千來人則留在成都府城外的欽差暫住的一處別院里,讓外人以為楊懷仁仍然留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