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舌尖上的大宋> 第429章:未曾謀面的老熟人(上)

第429章:未曾謀面的老熟人(上)

  楊懷仁一行人在牧場里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在楊世虎將軍的陪同下進城。


  通遠縣城坐落在環州正中間,兩面都是群山,縣城依山而建,東北面是峭壁,西南面則是環江。因為是邊陲要塞,城牆足足修了有近五丈高,雖然沒有東京城那樣的氣派,但是在晨光的照耀下,同樣顯得十分高大威嚴。


  整個城池只有南北兩座城門,楊懷仁的車駕來到南門的時候,門外早已有當地的官員列隊等候。


  楊懷仁見了這場面心裡覺得好笑,他又不是欽差,而且這次來環州,名義上還是被貶來的,更何況他這次西行,一路都非常低調,通遠縣裡的這些官員竟然知道他今日進城,看來這幫人雖然身在邊陲之地,消息卻靈通的很。


  說起來也不算奇怪,也並不是楊世虎通知的這些官員。整個環州地界上,從行政上來說,楊世虎這位從五品的軍都虞候也只不過是位軍事領導,按道理最高行政長官應該是通遠縣令這位父母官。


  可實際上,通遠縣作為邊陲州縣,縣令的職權實在是少的可憐,甚至可有可無,而真正有話語權的實權官員,基本都在通遠軍司裡邊。


  通遠軍司里有四位領導,按品秩和權力倒著排的話,第四位是從六品的環州團練使。


  團練使這種官職,原本也還是個實職,負責地方上的鄉兵和民壯的組織和訓練。宋朝初年,團練使一般由地方正府上的刺史、縣令、縣尉,或者當地廂軍中的軍事最高長官兼任。


  到中後期的時候,朝廷官員冗餘的情況嚴重,便單獨把團練使這個官職分離出來,由專門的人擔任,就是為了安排下更多的官員。


  但是到了黨爭時期,團練使成了那些在朝廷中樞不得志或者被貶謫的官員發配到地方上的固定職事,逐漸就變成了一種虛職,當然應該有的職權還是有一些,但權力相對很小。


  排在第三位的就是楊世虎這樣的軍都虞候了,作為真正有能力的軍事長官,這官職聽起來也十分有實權,可這樣的權力也是相對的,都虞候在戰時能指揮軍隊作戰,可並無隨意調動軍隊的權力。


  這就是北宋軍事制度裡邊,以文抑武造成的弊端了,真正的武職官員只能當個「將」,卻沒有「帥」權,而掌握「帥」權的人,是不怎麼懂行軍打仗的文職官員。


  排名第二的,是軍觀察使,大多數情況下,還兼任軍副指揮使的職權,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就是是軍監。


  說起來,這個軍監就更可笑了,連個文官都不是,而是個太監。普通的地方上,這個職位也是個文官擔任的,但是到了邊軍這裡,朝廷也不知道怎麼想的,非安排個公公來任職,實際上大家心裡都清楚,這位公公只不過是皇帝的眼線而已。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到徽宗朝時,西北邊軍按唐制重設經略安撫使作為邊軍最高長官,也是由一位皇帝信任的太監擔任,形成了宦官掌權,文官次之,武官無權的搞笑局面。


  最後排名第一的,就是通遠軍司最高長官軍指揮使了。不過這種高級別軍事長官,是名義上的,大都是留在京城裡的皇親或勛戚們搖領,不用真到地方上就職的。


  如此說來,環州地界上的老大,是一位太監。想到這裡,楊懷仁就明白為什麼這個太監知道他什麼時候到了環州,又在今天早上進城了。


  蓮子三兄弟是先前一步抵達環州的,進了通遠縣城,自然要聯繫當地的內衛,看來這位通遠軍司的宦官軍監,很可能就是個內衛,所以知道楊懷仁的行蹤,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種場面,楊懷仁心裡不太喜歡,他便貶謫到此地,進城是件芝麻綠豆都不如的小事,卻被這位軍監搞出這麼多花樣來,簡直是勞民傷財。


  在當下這樣的大環境中,楊懷仁也明白,這位公公也不過是討好他這位內衛堂主而已,他就算再不喜歡,也是身不由己。


  楊懷仁跳下馬車,在伏首迎接他的官員里掃了一眼,很快找到了那位公公。


  倒不是楊懷仁眼神多麼好,而是這位公公實在太扎眼,他身材實在是十分高大,比身高近兩米的天霸弟弟還不如,卻也有了和黑牛哥哥一米九多差不多少的身材。


  雖然他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又穿著緋色官袍,戴著黑色的紗籠翅帽,全身上下卻完全沒有一個文官那樣的氣質。


  他皮膚白皙的有點嚇人,濃眉大眼,竟然唇紅齒白,笑起來便讓人感覺十分親切,漏了身份的特點,是他嘴上完全沒有一絲鬍鬚,比女人還乾淨麗亮。


  楊懷仁若這還猜不出這就是那位宦官,可真是男女不分了。


  見楊懷仁下了馬車,這位宦官恭敬的緊趕了幾步迎了上來叉手先行一禮,「下官通遠軍軍觀察使童貫,恭迎侯爺大駕光臨。」


  楊懷仁很自然的也叉手頷首還禮,禮行了一半,他忽然腦袋裡嗡的一聲,差點嚇出個神經病來。


  童貫?!我勒個去,這哥們我太熟了啊,後世各種以水滸傳為藍本的影視劇里,都有這哥們的身影,沒想到這哥們竟然既是內衛還在通遠縣擔任軍監,還讓我給遇到了!

  楊懷仁知道童貫作為北宋著名的權宦,又是六賊之一,是歷史上非常典型的大奸臣,可是童貫做的那些壞事,基本都是在徽宗朝。


  受影視劇中演員的年齡和化妝的影響,楊懷仁覺得那時候的童貫,也就四五十歲的樣子,要這麼算,童貫現在也就二十多歲,還是個小年輕,現在看到童貫在元祐末年就已經不惑之年的外貌,楊懷仁才暗罵後世那些影視劇啥的實在不靠譜。


  楊懷仁沒有因為知道童貫十幾二十年後成了一個大奸臣而表現出厭惡,而是還停留在印象與驚喜相互衝擊的驚訝里。


  童貫看著楊懷仁面上的驚喜之色,也有些訝異,不過後來一想,可能是因為他們同樣身為內衛,讓楊懷仁覺得他在通遠遇到了自己人才流露出那種喜悅罷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