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莊子的故事> 第1073章 焚書坑儒(二)

第1073章 焚書坑儒(二)

  其實!歷史上焚書坑儒事件並不是字面上那樣的,焚燒掉儒家的所有書籍,也不是把儒家埋了。? 焚書與坑儒是兩個事件,是後世的人把它們連起來說的,連起來理解的。


  也有能夠正確看待事物的歷史人物,他們理解為:是後世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誇大其詞,來這樣理解的,說焚書坑儒是一次文化上的災難。


  其實不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前因後果的,不是無緣無故突然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起因、展、繼續、壯大、收場結局,都是有完整的過程的。


  用唯物辯論的說法來講,道家的真人體是不存在的。所謂的真人、真人體,都只是修鍊的一個標準。當一個人達到大徹大悟的程度了,他就是「真人」。


  真人!說白了,就是真實的人,明白了人生的人。


  真人體!就是這個明白了人生的人的身體、肉身。當一個人明白了人生后,他還在乎自己的壽命長短嗎?其實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修鍊成了真人體就長生不老了。


  如果理解為長生不老,那就是誤解。這樣地人是修鍊不出真人體的,是無法明白人生的。


  真正道家對長生不老的理解是:認為人與萬物一樣,都是來自於自然、來自於道。人與萬物一樣,都只是一次生命的過程。都只是一個適時而生,不適時而亡的物種而已。


  所以!道家對人的壽命的長短,是沒有感覺的。反正是死,早死晚死都是死,沒有計較的必要。人生只不過是來完成一次生命的過程,只是為活著而活著而已。所以!細節可以忽略。


  這是道家大徹大悟后的「大度」、對人生的一種淡泊地大度。但是!並不是認為人生沒有了意義。


  要是理解為人生只是為了活,只是為了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就這麼簡單地話?那又理解錯了。


  道家認為人生不僅僅是為了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這麼簡單。


  因為!我們在活著的過程中,還有著豐富的內容。我們經歷過嬰兒時期、少兒時期、青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壯年時期、老年時期。還有!我們經過婚姻、家庭、事業、愛好,等等等等,內容是很豐富的。


  如果我們學習了道家學說思想后,理解為人生活著沒有意義,那就錯誤了。但是!如果我們沉溺於其中,沉溺於婚姻、家庭、事業、愛好,等等等等,沉溺於生活瑣碎之中,又一樣是錯誤的。因為!人都是要死的,你過分地認真又有什麼意思呢?


  其實!我們認真地體驗完我們的嬰兒時期、少兒時期、青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壯年時期、老年時期,我們人生就很有意思了。可遺憾地是!世人大多沉溺於某一點上面去了,不能自拔。


  我們不僅要來完成我們的人生過程,我們一樣要跳出狹隘的思維圈子,要看到人是要死的這個結局。我們這樣來理解人生,才是正確理解了人生。然後!我們選擇自己的活法。這樣!人生就有了意思,就有了活頭。


  如果我們沉溺於生活瑣碎之中,好像不知道人是要死似的,跳不出這個圈子,那就是錯誤地思想觀念。如果我們一味地認為人是要死的,活著的一切都沒有意思,這一樣是錯誤地思想觀念。難道?我們的婚姻、家庭、男女歡悅、父母子女間的親情就沒有意思了?是不是?


  而我們的秦始皇,他有可能誤解了真人與真人體,誤解了長生不老,以為人是可以不死的,可以修鍊成仙的。結果!誤入歧途。


  也許?我們的秦始皇他想長生不老的理由是:不僅僅要做皇帝,做到永遠。更有可能是他認為:只有他才有能力來治理天下。如果能夠延長生命的話?在他有生之年,就可以把天下治理好。


  要是因為這個,他才想長生不老的。那麼!我們就要敬仰、膜拜。


  反正!秦始皇他老人家聽信了術士的話,派人去海外尋找仙人、尋找仙丹。結果是可以想象的,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仙人的。派去尋仙的人,自然是無功而返。


  據說!秦始皇坑的並不是儒家學者,而是某些江湖術士。


  據說!術士接近始皇,不是要煉藥尋丹,而是要傳《道經》於天下。


  這裡說的《道經》並非老子道德經中的道經。《荀子?解蔽篇》中也有類似的引注,稱:「《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後能知之。」


  秦始皇惱羞成怒,認為術士們在耍弄自己。於是,先焚道經,后坑術士。


  坑儒不是焚書的繼續,而是由於一些方士、儒生誹謗秦始皇引起的。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據說他想要長生不死。


  術士侯生、盧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應為秦始皇找到這種葯。


  按照秦律:謊言不能兌現,或者所獻之葯無效驗者,要處以死刑。


  侯生、盧生自知弄不到長生不死葯是要死的,他們不但帶著錢財跑了,而且還誹謗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專任獄吏,事情無論大小,都由他一人決斷,貪於權勢,等等。


  秦始皇聽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亂黔的罪名,下令進行追查,並親自圈定46o餘人活埋於咸陽。


  這即是所謂的「坑儒」事件。


  焚書在前,坑儒在後。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民間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以及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其實!在「焚書」這件事件上面,秦始皇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作為一代君王,一個統一了六國的君王,心裡還是清楚的。焚書只是做做樣子,嚇唬嚇唬那些「非主流」思想,殺雞儆猴的。要是那麼全面、徹底,古籍就不復存在了。


  也就是說,凡是「涉事」的人,凡是在某個範圍內的人,都必須交出「**」。在其他地方,只是做做樣子。


  當然!不乏那些拍馬屁的官員,那些藉機鬧事的人,那些腦袋一根筋的人藉機生事,嚴格執行。因此!是焚了許多「**」。


  這些人你說什麼他們就執行什麼,一副無腦地樣子。結果!造成了一定地損失。最後!讓秦始皇背歷史的黑鍋。


  試想:要是秦始皇那麼一無是處的話,他還能統一天下?戰國經歷了幾百年,都沒有人能做到一統,唯獨他做到了。要是無能的話,他能做到?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