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回檔一九七八> 第484章 夥伴

第484章 夥伴

  幾家公司都拖不起了,但不能這麼說。


  李默拿起筆,又放下。


  「衛奕信閣下,已經鬧成這樣,我曾想過,不如索性將工程繼續停著,停上兩年。至於工人,我養著就是。」


  開發區如今各色工人達到了八九萬人,隨行來的還有不少家屬,這些家屬來也不僅是丈夫在開發區施工時間長,她們來陪伴的,這麼多人,吃喝拉撒,每天都會產生消費。


  有的人機靈,幾家家屬合在一起,在各個工地外面做點小生意。


  李默出身草根,但不是一個忘本的草根,對這些家屬管理比較松,還有意地就著招聘一些家屬做清潔工人。若是移花載樹的什麼,也會招聘一些家屬做短工。


  還有三家公司正在培訓的工人。


  整個開發區已經擁有十幾萬人,李默直接開工資的不過十萬人左右。


  但問題是內地工人工資低,高中低平均起來,一年不過三千來塊錢,養上兩年,以黑市匯率計算,合在一起,還不足一億美元。


  相比於李默的做空,簡直就是毛毛雨。


  甚至在七月,為了誘惑羅伯遜他們上當,李默有意地虧損,這個金額幾乎就達到了十來億美元。


  李默敲著合同,說:「看,好像我佔了很多便宜。是否佔了便宜,這片地,包括船灣水庫水域面積,不過十平方公里多點,一點五億美元,況且做了這麼多限制。」


  李默說的這個面積,是不包括平洲島的。


  在衛奕信眼裡,平洲島同樣也只是一個添頭。


  比前兩次買地便宜多了,但不與前兩次買地相比,其實還是不便宜的。


  外界對李默在開發區的投資普遍看法也是一樣,認為開發區位於香江這個***,能給李默各企業的發展帶來一些便利,除了這一條外,這些投資應當是虧本的,至於虧多少,就看投入運營后的收益了。


  事實上在李默心中,即便往後去,香江地價房價普遍性的上漲,開發區依然還會虧本,回歸后投入運營,內地百姓收入勉強漸漸上來,但香江房地產又開始暴跌。


  因此李默前期根本未打算開發多少商品房,頂多建設各個商鋪,即便這些商鋪,前期的租金還不會有多高,這意味著即便回歸,李默還會拿出許地資金進一步的補貼。


  這個時間過程最少延續到03年、04年,誰能有眼光看到那一天?

  「給了我更多自主的權利……衛奕信閣下,不管它是真買,還是長租,至少眼下它是屬於我的地方,實際上,按照香江的法律,不管這些人是什麼用意,在沒有得到開發區准許的情況下,闖入進來,都得要接受法律制裁,開發區同樣有權利讓安保進行一些合法性的自衛。」


  衛奕信瀑布汗了。


  難道李默的想法是讓自己得將那一萬多名遊行示威的人一起抓起來?


  李默可不是這個意思。


  他說的就是合同上的一些條款,看似讓他擁有了許多自主的權利,實際上也沒有給予什麼照顧,頂多說,用合同形式將這些自主權利明文規定起來。


  「鬧了二十多天,這個結果,我很不滿……若不是上面……甚至我根本就不想你做什麼退讓。」


  工人停工,我養著!


  寧肯養著,只要能給我一次做空香江的機會,那也是值得的。


  為什麼李默會答應,「上面」當了一次背鍋俠。


  李默說著,很不滿地簽字蓋章。


  衛奕信長舒了一口氣,中國的「上面」真好啊,全是一群損己利人的國際友好戰士。衛奕信帶著僥倖上了車子。


  「王偉國,你立即帶著人,在議定的分界線上,打下界樁,嗯,兩三百米,三四百米就好了。」


  「好的。」王偉國心領神會地走了。


  為什麼李默不惜成本地修建寶船島與燈塔島,若僅是圖給企業發展帶來一些便利,無疑開發區的面積足夠大。但作為未來一個大型的綜合旅遊區,它的面積又太小了。


  鳳凰笏是位於這個長條起端的一個近乎口字型的小海灣,合同上明文規定,以鳳凰笏南面末端為分界線。


  但這個末端還是比較含糊,是以灣口與陸地分界的地方稱為末端呢,還是整個鳳凰笏區域包括陸地面積的末端為末端呢。


  多賴上一兩公里是不可能的,但多賴上兩三百米,三四百米,港府也無可奈何。


  鳳凰笏賴上兩三百米,三四百米,老吐露港也可以賴上兩三百米,三四百米,同樣的,涌背村也能賴上幾百米。


  這麼長的距離賴下來,若是包括船灣水庫的水域面積,又能賴上一平方多公里的面積。


  李默還打算在黃竹角咀這個長條的南面進行人工填海,港府不重視這片沙灘,李默也不重視這片沙灘,沙質不好,沙灘不平坦,赤門海峽水質又受到了污染,不適合做為游泳的好地方。


  想要建設一處優良的沙灘,從黃竹角海到印洲塘,有的是好的場所,而且水靜浪平,水質優良。


  不過它臨近赤門海,淤淺處面積不多,再往南去,水位線就很深了,雖然不惜成本,代價太高,那也不值得。李默估猜著,能填出一點五平方公里,兩平方公里不足。而且作為一個大型商業居住區,這個小長條面積也太小了,只有四平方公里左右。魔都面積最小的一個區黃浦區還有二十平方公里。但又不能再往西邊沿伸,因為再往西邊則屬於是船灣郊野公園這個生態區範疇,頂多將兩邊的海濱地區開發出來。因此必須得填海,增加它的開闊度。海峽邊上問題不大,可是鳳凰笏以西的海邊,雖然更淺,可不屬於自己的,他沒有權利填海,填了也不是他的。


  但這樣一來,又能「賴」三平方公里,那怕是船灣水庫的水域面積,那也是好的,實際就是一部分船灣水庫面積,若是開發出來,那也能成為一個不錯的景區。


  平洲島,李默又一次疏忽了。


  李默耍老賴,很快讓衛奕信得知,但他無力地揮揮手。


  賴就賴一點吧,說不定李默是有意想激怒自己,好取消這次「妥協」呢。反而聽到開發區終於又重新施工了,讓他鬆了一口氣。


  李默處理好這件事,沒有回去。


  先是察看了三家企業。


  晚上,李默將王偉國等開發區骨幹召集起來,開了一個會議。


  其他部門可以緩一緩,但必須先成立相關的簡易的稅務部門,以及司法部門,包括法院、裁判司署與警局。即便徵稅,也維護不了行政支出,不過先將這個部門搭建起來,徵稅是次要的,磨礪才是主要的。


  有了司法部門,則可以更好地保障開發區的安全與秩序。


  第二天,李默則會見了沃爾頓。


  榭夫曼與沃爾頓的談判沒有成功,主要沃爾瑪有一個超級發達高效的物流系統,還配置了僅次於美國軍方的電腦系統,比後來的微軟伺服器還要多。


  若是成功,對於雙方來說,確實是共贏。


  但李默所說的中國區域物流系統,現在很難讓人折服。


  還有的,便是後來的網購,現在說出去也不會有人相信。


  即便李默出資,沃爾頓也很難讓李默得到更多的股份,況且沃爾瑪是上市公司,想要將物流系統單獨退出來,會十分地麻煩。


  正好香江發生了這件不愉快的事。


  李默想了想,便將這次合作繼續往後拖,先行與沃爾瑪搭成幾條合作協議。


  雙方成為戰略夥伴合同關係,具體的,包括沃爾瑪的消費卡能在宜麗包括未來宜美各直銷店使用,反之,宜麗與宜美髮行的消費卡,也能在沃爾瑪超市使用。差不多吧,很難說誰更吃虧。宜麗的一些高檔服飾,包括未來的碧絲服飾、愛麗絲服飾,也必須打破慣例,於沃爾瑪超市銷售。若是需要的話,天使公司模特等資源,也必須支持沃爾瑪宣傳……等等。


  作為戰略夥伴關係,沃爾瑪超市必須將宜集團的各個商品放在優先的位置,具體的包括用最快的速度將宜集團運來的各種商品上架銷售,並且盡量地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上,會配合宜集團對各個商品進行宣傳,在打折銷售過程中必須遵重宜集團旗下各個公司的意見,在結算賬款時必須優先其他的供貨公司……等等。


  但得有一個前提,李默除中華區外,在海外除各個直銷店外,不得進軍超市行業。


  這些協議簽訂后,雖然宜集團各個商品等於又多了一條優質的銷售渠道,但同樣等於李默為了超市,準備了這麼多年的努力是浪費表情了。


  簽字后,李默做了一個很遺撼的表情。


  「李,請理解,我也要給各個股東一個交代。」沃爾頓說。


  不能憑藉你一句話,就要佔據這個新的物流公司一半股份,那麼你不是一個很賺錢的李默,而是一個上帝。


  「沃爾頓先生,你不懂,以後就知道了。這次是合則兩利,分而兩傷。」李默無奈地說。


  別的不說,因為談判失敗,李默還得要準備建設相關的物流系統,李默無疑增加了營運成本。同樣的,幾年後,沃爾瑪也等於增加了運營成本。


  可有的說不出來。


  李默也沒有多勸說,反正合同也簽了,夥伴就夥伴吧。


  兩人就在開發區,舉行了記者招待會。


  應當來說,在美國一些政客心中,對李默定位不惡。特別是推倒了柏林牆,讓他們將李默定位一個熱愛中國的,但對民煮不排斥的,可以拉攏的中國天才。


  去年那次運動失敗,但在這些政客心中,依然沒有放棄對中國「和平演變」的幻想。


  沃爾頓可沒有顛覆中國的想法,但他知道美國上面對李默不是太排斥,至於美國普通百姓對李默的態度更不用說了,甚至許多美國人將李默看成美國的孩子。畢竟李默發跡與美國有著很大的關係,李默還帶著許多美國人賺錢呢,那個墨子基金的救濟也幫助了許多美國赤貧百姓。


  這種背景下,沃爾頓沒有必要將這次合作遮遮掩掩的。


  當然,合作的前提是李默不得插足海外超市行業,這一條不會披露了。


  有的記者感到很好奇。


  沃爾頓做了一個簡單的回答:「各位女士們,各位先生們,論對質量與安全的重視,全球有幾家公司勝過宜集團的各個公司?」


  別的不說,宜樂那一把把火,還讓許多記者記憶猶新。


  經沃爾頓這一提,許多記者才恍然大悟。


  確實,宜集團各家公司缺少歷史積澱,價格也略略有些偏高,特別是宜麗,但在讓人放心上,沒有多少公司產品勝過宜集團各個產品。它們的質量檢測要求,都超過了美國與歐洲各個國家的標準……


  許多記者繼續提問。


  宜集團沒有一家公司能稱得上為特大型公司,包括宜麗。但綜合到一起,幾家公司的力量也頗為可觀,至少也能稱得上為一家大型集團公司。


  兩家大型公司的合作,本身就是一個勁爆的話題。


  況且李默身上具有很多火爆的新聞點,包括這次與香江的衝突……


  李默擺了一下手,說:「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先讓我宣布第二條新聞。」


  第二條新聞便是宜美的估值,沒有低估,李默不會同意。也沒有高估,便是收購蘭寇、美寶蓮、美加凈的成本,外加上李默替宜美各直銷店所出的首府與裝璜成本,宜美這幾年來的研發成本與已經花下去的宣傳成本,還有香江總部與魔都生產基地的建設成本以及地皮成本。


  經過多家律師事務所統計,合計李默為此墊付了43.34億美元。


  本來可以少一點,不過香江總部這塊地皮成本太高了,每畝地皮幾乎達到三萬美元,況且平整費用、五通費用、排污費用,這些得統統計算進去的。


  李默直接抹掉了零頭,將它的市值折為43.3億美元。


  三家基金公司持股為70%,餘下的則按照歐美各投資人在三家公司的資金比例分攤。歐洲區域佔據著百分之三多點,餘下的幾乎都是北美投資人的股份了,還有其他的,包括老邵在內的幾名香江人,此外,還有美妹妮可的四百萬美元,李默承諾過的,帶著她投資五百萬美元,這也幾乎是她手裡頭的全部現金了。


  她還有一百萬美元,李默打算放在未來的電池上。畢竟宜美想收回成本,時間可能很漫長……又沒有帶她進入風險投資,至少她開始脫衣服了,得讓她迅速看到收益。


  騰出30%的股份,等於李默又回收了12.99億美元,除掉剛剛那份合同花掉的一億五千萬美元買地費用,李默在收購上,實際花掉的不足六十四億美元,依然不及索尼收購環球所花的錢多。餘下的也用掉了許多外匯,不過用掉最多的還是貸款來的人民幣,除了一部分投資到石油做空上,以及另一筆長期投資,餘下的皆投入到香江股市。


  雖然李默是百億負翁,實際上他現在手中擁有的現金流同樣很可觀。不過李默悶聲發大財,任由外界猜去。


  幾百億美元一下子涌到了香江股市上,所以將衛奕信嚇著了。


  香江這次風波已經成為過去時。


  各個記者考慮的是李默這次強行分配宜美股份會帶來什麼影響。


  李默也想過。


  可能許多投資人對這次李默強行分配宜美股份表示不滿,也認為宜麗的市值不值四十三億美元,李默收購蘭寇是吃虧的,或者說李默強行分攤股份,是分攤風險。


  不過它僅佔據著這些投資人收益的比例,連百分之七都不足,也不會引起眾怒。


  實際上李默早將這筆資金準備好了,但必須等香江這邊的事擺平,才能宣布。否則總部都建設不下去,如何將它估值為四十多億美元?


  兩人分別回答了許多記者的提問。


  沃爾頓回美國,李默又撥出五億美元,繼續給台積電、華碩、高通與宜華四家公司輸血。


  李默也包機回魔都,後面還有兩筆收益。


  石油期貨的投資不大,而且經過李默大手大腳的花費,李默還要準備一筆錢從蘇聯各個衙內手中弄來一些技術,因此在這筆投資里,李默連一半都占不到。


  不過還有一筆收益,那與各個投資人沒有關係,屬於李默的「獨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