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聖跡仙蹤> 第十一回 入雍城秦悼公拒客 歸故里揮神鞭趕山

第十一回 入雍城秦悼公拒客 歸故里揮神鞭趕山

  卻說這日清晨,老子於函谷關舍喚徐甲起床后,並未與關令尹喜告別。便徑直來到馬廄,牽出青牛,找到正在關城牆角處啃食松果的灰鼠,與值夜班守關人員打過招呼,悄悄離開函谷關。一路西去,進入八百里秦川——秦國境域。


  秦國的先人,最早可追溯到傳說中的顓頊帝。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娶少典之女(女華)女華生大費。」


  這大費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他跟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以後,舜帝獎勵大禹一塊黑色的玉圭,大禹卻說這個功勞不是他一個人的,因為有大費的輔助,治水才能成功,舜帝聽后便賞賜給大費一個黑色的旌旗飄帶,還為他娶了一個姓姚的美女為妻。從此,大費便留在舜帝的身邊,為舜帝馴養和調教鳥獸,鳥獸大多被其馴得服服帖帖。舜帝讚賞大費的功勞,就賜姓為嬴氏,這就是嬴姓的由來。因為大費善於調教鳥獸,人們又叫他柏翳(伯益)。


  大費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大廉,另一個叫若木。若木的子孫有的在夷狄,有的在中原。其中有一個名喚費昌,所在的時期正是夏桀時期,費昌由於受不了夏桀的殘暴統治,便離開了夏國,投奔了商湯,專門給商湯駕車。立下了戰功,其後代嬴氏部族一直輔佐商朝,為殷商貴族。大費(伯益)的另外一個兒子大廉有兩個玄孫:孟戲和中衍。中衍的玄孫叫中潏,他在西部戎族的地方居住,替商朝保衛西部邊陲。中潏生蜚廉,蜚廉生大兒子惡來和小兒子季勝。周武王伐紂的時候把惡來也一併殺了。季勝有一個兒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信。孟增有一個兒子叫橫父,橫父則生造父。


  西周建立后不久,周武王死,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國政交由周公。此時發生了以紂王之子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勢力發動的叛亂(三監之亂),嬴氏部族也有人參與。周公姬旦通過兩次戰爭,打垮叛軍,並嚴厲地懲罰了參與叛亂的人。除了大量殺戮之外,還將剩下的部族予以分割,驅趕他們離開故土。嬴氏部族的一部分人被遷往黃、淮一帶。另外一部分人則被集體從東方遷到西方,去西周的西部邊陲戌邊,成為秦人的先祖。此時整個嬴氏部族都淪為了奴隸。


  此後,西周的國力越來越強,一步一步地向東發展,秦人則被遺棄在西部邊陲之地養馬。嬴氏部族成為奴隸以後,受奴隸主的役使,其首領也常常被周天子徵調去服役,造父就是其中之一。


  秦是因為立國較晚,故並不在當時西周分封的諸國之列。直到西周第八任君主周孝王時,才封養馬有功的秦非子於秦亭為周附庸。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進犯時,秦襄公擁立平王有功,才正式成為諸侯的。秦作為諸侯國,其實是在春秋之初才正式登場的。


  周與西北游牧民族的戰爭也一直存在,很多人認為周穆王見西王母的傳說就來源於周穆王時期對西北的大規模征討。秦也一直承擔者拱衛西北的作用。


  老子師徒一行進入秦國,正值金秋九月,大地一派豐收景象,在田間勞作的農夫,臉上掛著富庶。老子師徒走在秦川古道上,樹叢之中染起簇簇紅葉,給人二月春花俏美之感。老子隨手摘拾道旁楓樹上兩片紅葉,探身插一片於青牛頭上,另一片送灰鼠叼於嘴邊玩耍。再看老子,騎於青牛背上,一臉慈祥,閉目養神,開始打盹。


  老子意欲去往秦國都城雍城。他早已預感到,周王朝大勢已去,秦將取而代之。老人家要進諫秦悼公,「實行德政,以道治國,如此方天下歸心,秦可觀矣」。儘管老子已預料此次進諫結果未卜,但他卻執意要去。若要不去,恐怕此生難以安心。不僅要去,並希望悼公也許將採納其建議。因悼公的祖先秦穆公就有教訓。當年崤之戰,秦穆公因不聽老臣蹇叔和百里奚勸說,竟導至全軍覆滅。當年秦軍將帥回國時,穆公對自己進行痛心責備,後來成為能接受建議的賢德之人。老子想:「即如有錯,能真心悔改者,不亦賢人乎?彼時穆公如此,此時悼公也許會如此?」


  老子想著,睡著,就這樣一直西進著。從月初到月中,沿途晝行夜宿,經歷村莊時,還講經傳道。還救治過路旁所遇昏厥之人,用金剛鐲擊退糾纏青牛之勁敵花豹。幾經周折,終於進入雍城。


  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國一直定都在雍城。雍城位於雍水以北、紙坊河以西黃土台塬之上,是以河流為城的「城塹河瀕」,是「水上秦都」。秦以水禦敵二百年後,於天空出現無與倫比的亮星(今人稱其為哈雷彗星)那年,首築城牆,修建宮殿。雍城當時雖說比不得周都洛邑城區規模廣大,街道繁雜,人口眾多。但是它卻給人以新興之城的感覺;乾淨古樸之街道,別具一格之建築,那給人老樹新花之感的城市風貌,都是其他諸侯國的都城所不能比擬的。


  老子師徒一行進入雍城后,經過一番選擇,當晚便住進一家客店。這家客店與其他客店比較,是離秦宮最近的一家。客店主人是個年過花甲的小老頭,五短身材,精明勤快,待客人熱情,善解人意。閑聊中,老子知其少時讀過私塾,能背誦詩經《南山》。


  老子向店主人表明此次來雍城意圖后,稽首言道:「我有一好友名喚秦佚,早年為秦宮使臣,不知其現今是否還在秦宮,能否託人設法打探一下。倘若他還在秦宮,我想請他,向秦悼公說知,從洛邑出函谷關而來老聃,想見秦君。如果悼公願召見,老聃即見,若不願見,老聃即離去。」。


  店主人言道:「巧了,我有一犬子便在在秦宮裡邊當僕人,定有接近秦佚機會,待他回來,我一問便知。」


  老子作揖道:「如此便煩勞於你!」


  三日後一天夜裡,店主人忽然跑進老子與徐甲住室,對老子言道:「我家犬子已經回話,秦佚已於上月告老還鄉。我家犬子將你要見悼公之事,稟報太子贏剌。太子贏剌早知老聃先生大名,答應明日上午將安排你請見君王。」


  這一晚,老子睡得很香甜。


  次日早晨,店主人引領老子於秦宮外,其兒子已出來迎接,引領老子進入外宮門,讓老子暫時在內宮門外等候。


  秦宮樣式古老,規模和周都金殿相比要小得多。但是就其院深和幽雅來說,特點是相當突出的。深宮深處,有座靜靜的二層樓房,秦國的君王秦悼公,就住在裡面。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店主兒子一臉無奈來從內宮出來,對老子言道:「太子說,君王今日偶感風寒,卧病於床,多有不便會見。請老聃先生暫回館舍,等候迴音。」


  老子心中有些失望,臉上卻依然微笑道:「沒關係。煩勞與你了!我回客店等候音信便是。」


  老子回到客店,等一天不見迴音,等兩天不見迴音。便開始疑慮,自問自答道:「這是為何?該是悼公病未痊癒吧。」等三天不見迴音,等五天還不見迴音,老子恍然大悟:「等候,便是不想見的託詞,是悼公有意拒絕見我,我們還是走吧。」


  店主人似乎看出老子心思,十分關切地說道:「我看出先生急著要走,但不知要去往何處?」


  老子道:「雲遊之人,隨遇而安。」


  店主人挽留道:「既然如此,更不要立即就走,我有一事求於先生,再等兩日如何?」


  老子已從這幾日多有不速之客來訪中猜出,店主人相求之事,但還是問道:「不知何事?」


  店主人言道:「近日來拜會先生者,多為慕先生大名而來。我想請先生在本店教授一場大道之妙理,如何?」


  老子點首應允道:「好,就依你,再等兩日。」


  這日夜晚,老子與徐甲剛剛睡下,就聽得窗外傳來「吱吱」叫聲,隨即就聽灰鼠在輕輕喊「師傅。」


  老子問道:「何事?」


  只聽灰鼠言道:「青牛有要事相告。」


  老子見徐甲睡得正酣,便沒有叫醒他,自己穿好衣褲,拄拐丈走出屋外,來到客店牛舍。青牛對老子言道:「師傅,你可知家鄉曲仁里百姓正在遭受著隱陽山帶來的痛苦煎熬?」


  老子一驚,問道:「此話從何講來?」


  青牛說道:「白天,我聽兩位鹿邑來的客人閑嘮,說家鄉那座隱陽山,近年來突然升高許多,山頂隱沒雲間,人們站在山上太陽似乎就在腳下。現今隱陽山北面因為長年不見太陽,所以終年積雪不化,陰冷異常。而山南朝陽的坡地則如同火山一般,燒灼得五穀不生。荒涼的隱陽山上雜草叢生,亂石嶙峋,時常有猛獸出沒其間,過往行人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老子道:「此話當真?」


  青牛言道:「是真是假,回去一看便知。」


  灰鼠也幫腔言道:「應該回去看看。」


  老子說道:「也好,咱們即刻動身。」


  灰鼠提醒道:「是否該叫上徐甲?」


  老子道:「年輕人,正在酣睡,不必了。」


  於是,灰鼠興奮地跳上牛頭,老子拄拐丈騎上牛背說道:「那我們就跑一趟啦。」只聽那青牛「哞」地一聲長吼,腳下生起一朵祥雲,馱起老子與灰鼠,飄到半空,牛頭一昂,尾巴一擰,便一溜煙般往鹿邑曲仁里方向飛去。


  一路翻山越嶺,跨河過川,只兩個時辰,便飛入曲仁里隱陽山上空。青牛用四肢穩住雲頭。老子借著月光向下鳥瞰,只見那隱陽山北坡果然白茫茫一片,顯得異常陰冷。而山南朝陽的坡地則一片通紅,顯得異常灼熱。


  老子用拐杖一指隱陽山頭,嘆道:「隱陽山成陰陽山,一陰一陽作孽周邊。可惜,這拐杖只是拐杖,若是神鞭,我定將那隱陽山頭掃平!」


  說時遲那時快,老子話音剛落,手中的桃木拐杖竟突然變作一根銀光閃閃的鐵鞭。老子不禁驚呼:「天道助我也!」呼罷,高舉神鞭,向隱陽山猛抽三下。隨著奪目的光輝和天塌地崩的劇烈震動,隱陽山剎那間迸為三段,並奇妙地飛轉起來,同時天地都放射出萬丈光芒。霎時,隱陽山的上部飛落到青州魯國,化為東嶽泰山;中部飛落到洛邑西部,成為後來的平頂山;而隱陽山的下部卻沉沒地下,只露出地面少許。


  然而,由於老子趕山用力過猛,鐵鞭亦被震斷為三截。前段迸落在鹿邑城東門邊,中段迸落在鹿邑城中。而老子所握鐵鞭後段,則又變化作拐杖。


  這時高空中空中傳來太乙元君聲音:「李耳,適才你所用鐵鞭,乃是我採集礦石,燒煉七天七夜成鐵晶,又將鐵晶千錘百鍊,方打造出,我將其與拐杖偷梁換柱。現將拐杖還與你,那鐵鞭也落入該落之處。你等速回雍城,不得將此事傳告他人。」


  太乙元君聲音漸漸遠去。


  青牛在灰鼠「吱吱」叫好聲中,調轉雲頭,馱老子與灰鼠返回秦國都城雍城,輕輕降落於客店院中。


  待老子進入客房,徐甲還在酣睡。


  老子這次夜歸故里揮鞭趕山,雍城正在睡夢中的人們,同徐甲一樣,是不曾知曉的。而隱陽山周邊,卻頃刻間滄桑巨變,從此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生活走向富足。


  這一變化最先在曲仁里引起轟動,鄉鄰紛紛議論說是天神所為。老子兒時好友徐二子聽到議論,不以為然地說道:「哪裡是天神所為。那晚我出門撒尿,借著月光,親眼看到老李耳騎青牛在雲朵上,用鐵鞭抽打隱陽山。後來,我還聽到高空有位仙人在呼喊李耳名字。」這話傳到鹿邑縣城也引起震顫,紛紛議論說徐二子所言可信,的確是老子所為。不然,鹿邑城中咋會無端飛來兩截鐵鞭呢?

  後人為感恩老子,在鹿邑東門裡前段鐵鞭旁,建造了老君台;在城中後段鐵鞭旁,修建了太清宮太極殿。


  老子這次夜回故里揮鞭趕山回到客店后,受店主人的邀請,當晚便在客店餐堂內,進行了一場《道經》演講。其具體內容這裡不再贅述。效果如何?用當今時髦語言評價:一片「點贊」之聲。我們還可從當時擠滿人的餐堂內時常傳出的喝彩聲中,去領略當時的盛況。據說,秦悼公的孫子嬴封也喬裝前來聆聽。


  從第二日起,雍城知道老子來傳道的人越來越多,全城轟動。包括秦宮。當秦悼公孫子嬴封向爺爺述說老子演講得如何如何精彩時,秦悼公這個病中之人,即刻命孫嬴封親自去請老子入宮傳道。然而,悼公孫子去后回稟:「老聃已離開雍城,不知去向。」悼公不禁惋惜道:「未聽老聃講道,此乃終生遺憾!」


  其實,此時老子還在秦國,但的確已離開都城雍城。師徒一行正走在八百里秦川的古道上,去往扶風。


  有詩為證:


  李老無為量力為,耄耋入秦終不悔。


  慧眼無倫看塵世,塞關內外觀是非。


  夜回故里趕陰陽,雍城傳道人鼎沸。


  飄颻太素行仙道,永合元氣返真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