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回 常樅舌齒教誨學子 老聃鑒寶巧遇洛神
話說年僅十三李耳一一跪拜送行人,帶上《老萊子》手書竹簡,騎青牛,隨常樅博士家僕駕馬車奔西北方而來。一路晝夜兼程,三日後便入周都洛邑,來到常樅博士家中拜見博士,常樅博士見李耳聃耳垂肩,且有三孔,非同一般常人,甚是喜歡,便為其名賜字為「聃」,並收其入太學。
這太學時為周王朝官學,專門設有學子學館、宿舍與餐館,李耳第二日將青牛栓與餐館外牛舍,便住進太學宿舍。同窗見李耳雖然只是十三歲少年,卻白眉白髮,老相可愛,便昵稱其「老聃」。久而久之,師生皆呼李耳「老聃」。下學后,皆喜歡騎其青牛,還爭相去郊外洛河便為其青牛割草餵食。
太學學館坐落於皇城附近,有近三十名學子,由兩位先生每日輪流教授課程。除常樅博士外,還有一位較年輕先生,名為萇弘,專門教授有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餘下課程全部由常樅老先生教授。
這常樅老先生教授學子的方法,與當年教授李耳的商蓉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他不循規蹈矩,不墨守成規,尋求自由自在。他有時是坐著講,有時是站著講,有時是走著講,不看學子們,也不看放在案桌上的書簡,瀟洒不羈,旁若無人地吟誦著詩經《考磐》中的詩句:
「考磐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過——。
考磐在阿,碩人之岢——。獨寐席歌,永矢弗過——。
考磐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老先生有時雙手於胸前,有時雙手背於身後,一面吟誦著,一面在地上信步走動,有意無意地追趕著從窗子飛入學館的蝴蝶。那姿態顯示,彷彿自身便是詩中所言那位歸隱者,正在自得其樂。
老聃等全體學子,皆盤腿各自小桌后的木墩上,隨聲誦讀老先生吟誦的詩句,但是情態各各不一,左搖右晃,東斜西歪。
老先生所講內容,十分廣泛,從天上到地上,從遠古到眼下,從《詩經》到《河圖》再到《洛書》,從《三墳》到《五典》,海闊天空,揚帆行雲,廣野萬里,任意馳騁。
老聃入太學后,在兩位先生的教授下,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
這期間,還在閑暇時騎青牛遊覽洛邑及其周邊,深被河洛文化所折服。他聽說洛邑西邊有洛水出水口,地貌奇特,而就在這河出口的地方,神龜浮出,背上的數字排列成奧妙圖形,這就是「洛書」;他還聽說孟津黃河邊,有一龍馬,身負一圖,出於黃河波濤之間,這就是「河圖」;他還聽說,伏羲根據龍馬身上的圖案,畫出了八卦。八卦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等種自然現象,後人根據這些符號和圖案,編出了《易經》。老聃驚異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都來自洛邑這塊地方,這使他感到震撼。他經常研究「河圖」、「洛書」、《易經》,閱讀了大量文獻史料。
隨著學識不斷長進,老聃也有了些名氣。周靈王在位時,朝廷史官空缺,常樅博士又薦其入征藏室為守藏史官,享受朝廷俸祿。老聃從此離開太學,住進皇城。守藏史官這個職位,簡直像是為老聃量身定做一般,因為他正想研究典籍呢。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處其中,如蛟龍游入大海,海闊憑魚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老聃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擅占卜之術,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從此又是一番天地。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期間,常樅博士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平日里非常敬重先生的食,老聃前去探望。見最後一面,得知老先生多日粒米未食、滴水未飲,知其恐不久於人世,便緊握其雙手問道:「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麼遺教可以告訴弟子嗎?」常樅說道:「我一直在等你,就是因有話要對你言說。你可知道,經過故鄉要下車,這是為何?」老聃回答:「經過故鄉下車,就是要我等不忘舊。」常樅說道:「正是。」又說道:「看到高大老樹木要迎上前去,你可知為何?」老聃說道:「看到看到高大老樹木要迎上前去,就是讓我等夠老。」常樅道:「甚是。」然後,老先生又張開嘴給看,問道:「我舌頭還在嗎?」老聃道:「當然還在。」老先生又問:「我的牙齒還在嗎?」老聃說道::「已經無有。」常樅又問老聃:「你可知何因嗎?」老聃回答道:「舌頭所以存在,豈不是因為它是柔軟的嗎?牙齒不不復存在,豈不是因它是剛硬嗎?」常樅說:「所言甚好!世上事情都已包容盡,我已無話再講。」
常樅老先生言罷,咽下最後一口陽氣,與世長辭。
老聃跪於地上,嚎啕大哭,悲痛欲絕,發誓言道:「恩師,你雖已逝去,然你的教誨我將終生謹記,你的智慧我將接續傳承。
常樅老先生的辭世,著實讓老聃時常思念。每每想起恩師教誨與舉薦,便更增強其擔當好守藏史官職責。
守藏史官相當於如今國家圖書館館長,主要職責是管理好周王朝的守藏室圖書。由於周王朝當時已極盡衰敗,周王朝的所為守藏室,不過也就是幾間房破舊舍而已。書架上擺的書,儘是些竹簡、木簡,還有一部分是布帛,上面或刻或寫著密密麻麻的字。這些東西,一卷卷,一捆捆,粗粗細細,長長短短堆放在一起,老聃每天搬來搬去,進行整理和歸類。書的門類又很繁雜,什麼《三墳》與《五典》,《八索》和《九丘》,什麼《陰符》與《祈昭》,《河圖》與《洛書》等等。這些圖書有的比較完整,有的卻缺頁少字,需不斷地校對與核訂,要付出許多辛苦。竹簡、木簡、絹書、麻布書,需要分類並按年代次序編號,還要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好。部分竹簡、木簡的皮繩和麻繩斷裂,板片脫落,散亂開來,頁碼顛亂,要重新理順,用新的皮繩或麻繩穿綴起來。不過老聃幹起來倒是很有興緻。有些竹簡、木簡上的字,因磨損而漫漶不清,或者絹卷上的字被鼠咬火炙,難以認得了,這就需要及時補刻或補寫。老聃就根據上下文意,進行必要的考證,把失落的字一一補上。如此一來,尚需做許多考證,不經意間卻慢慢成為學者。這時,他想到《老萊子》手書竹簡十五篇,便將其也暗中收入征藏室中。可惜此竹簡後來因征藏室典籍被盜,最終遺失。
這日,秦國派名叫秦佚使者送來一批書簡。按當時規矩,諸侯國為周王室獻書,使者返回時可帶幾卷王室書簡。秦佚只要求帶回一卷周朝《王制》,可當時館存《王制》僅有一本,只能帶走抄件。老聃便花費一日之功,親手將《王制》謄寫了一遍,交與秦佚。當夜,他回到住地剛要歇息,忽然想起自己抄《王制》時,抄錯了一個字,把「男」寫成了「田」字。原來《王制》上在講周朝官爵時,原文是「子男五十里」,而老聃卻把「子男五十里」,抄成「子田五十里」。他馬上起床,從住地家裡趕到秦佚驛館,改正此字。秦佚讚揚其做事認真,願與交友。再來周都洛邑,必看望老聃。
公卿幕僚來借書,老聃要落筆記賬,寫明借書時間和還書時間,若到時不還,他就以恰當的方式向其索書。圖書出出進進,看似紛亂卻井然有序。同時,老的工作不局限在城裡,他不單純做守藏史,還要做征藏史,要到附近郊縣採風,收集民間詩歌和文獻,帶回來整理成冊,以補充守藏室文獻。
一次,老聃手下一位助手下鄉去郊外採風,在洛河畔,一個由古老洛氏人居住的一小山村,發現一捆書簡,名曰《簫韶》。這位助手想把書簡帶回,怎奈書簡主人就是不肯出手。老聃聽說此事,根據書名推斷這是一卷音樂書簡,而且非常重要,可能是舜所書寫。因他在此之前,只知宮廷樂師舜作韶樂,卻不曾見舜寫樂理。此書若真是舜作品,若能由周王室守藏室收藏,也是一大幸事。於是老聃騎上青牛,其助手騎一駿馬,趕到那個小山村。走進一所茅屋前小院,見到洛氏族一位農夫。原來書簡是這洛氏族農夫刨地時無意掘出。老聃想讓其把書獻給國家,開始與其懇談。那洛氏族農夫依然不肯,因連日來有人前來要瞧看書簡,他隱約覺得這書簡是個寶貝。但他又想讓京都來的老聃鑒定此書簡,就到茅屋裡端出一個小瓮,彎腰放到老聃面前。從瓮中掏出一小捆木簡,遞了過來。老聃接過木簡,小心地展開,只見破舊木板上刻著一些古體文字。這些文字大部分不認得,只認得書名是「簫韶」兩字。又細細把全文看了一遍,似懂非懂。於是他對洛氏族農夫言道:「這是《簫韶》,但不知是否舜親筆。我付你三鎰黃金作定金,把此書簡帶到京都讓人鑒別,若真是舜的親筆,一定再付金銀,你看如何?」洛氏族農夫笑笑,言道「你若再增付一鎰黃金,書簡拿去,至於鑒別後是否舜的親筆,與我無關。」老聃當即點頭應允,吩咐同行助手付洛氏族農夫四鎰黃金,與助手騎牛馬帶《簫韶》書簡返回周都洛邑。
老聃帶《簫韶》書簡回到征藏室后,一連多日,請多位專家學者前來鑒別,均以無法辨別是否舜親筆而去。一個月後,老聃再請人鑒別,依然是「無法辨別真偽」。
這日中午,老聃正在食用午餐,突然心想,這《簫韶》乃是於洛氏族居住地發掘,再去那裡拜訪些老者,或許會有收益。想罷,趕緊把盤中餐食盡,帶上《簫韶》,騎青牛來到那個洛氏族居住的小山村。走訪過幾位都言說:聽祖輩人講,洛氏人上古時期便開始在次居住,伏羲、堯、舜都曾來過。至於出土《簫韶》,是否為舜親手所書寫,就不得而知了。
老聃無奈,見天色已晚,月升東山,便告別眾老者,騎青牛怏怏走出小村,沿岸洛河回京都。剛出小村行之不遠,就聞得一陣優美動聽琴聲從洛河邊傳來。老聃心中疑惑,與此偏僻之地怎會有人彈奏。騎青牛循聲向洛河邊走去,月光下,只見一美麗少婦獨坐於河邊方石之上,正在忘情地彈奏著七弦琴。老聃輕喚青牛止步,靜靜聞聽那少婦將樂曲彈奏完畢,正欲喚青牛離去,就聽那少婦轉身沖其言道言道:
「老聃先生慢走,我有事相告。」
老聃一驚,問道:「你是何方仙子,知我名字?」
那少婦抱琴站起,言道:「請近前來,我細說與你。」
原來這少婦就是這洛河洛神,就是宓妃,宓妃原是伏羲氏與女媧之女,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河岸邊。那時,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當中,並教會有洛氏百姓結網捕魚,還把從父親那兒學來的狩獵、養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給了有洛氏人。
這日,勞動之餘,宓妃拿起七弦琴,為奏起優美動聽的樂曲來。不巧,這悠揚的琴聲被黃河裡的河伯聽到,便潛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於是河伯化成一條白龍,在洛河裡掀起軒然大波,吞沒了宓妃。
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宮,終日鬱鬱寡歡,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這時,后羿來到了宓妃的身邊。后羿聽說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氣憤,將宓妃解救出深宮,回到有洛氏中間,並與宓妃產生了愛情。那河伯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聽說了后羿宓妃之間的戀情,更是惱羞成怒。他化作一條白龍潛入洛河,吞噬了許多田地、村莊和牲畜,后羿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倉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對手,只好跑到玉帝帝那去告狀。玉帝早就知曉所發生的一切,將河伯訓斥一通,趕其灰溜溜地回到水府,不敢再提后羿與宓妃之事。
從此,后羿與宓妃情侶便在這有洛氏人的小村居住下來,過著美滿幸福生活。後來,就在玉帝封宓妃為洛神當日,宓妃因誤食后羿仙藥,飛入月宮。那后羿也不知去向。玉帝無奈,只得再加封其為月宮仙子,名喚嫦娥。嫦娥宓妃原本一人,即為洛神宓妃,時常思念與后羿居住過的小山村。每當月圓之時,便降臨洛河邊,彈奏一曲后羿最愛聽的樂曲。
昨日,鴻鈞老祖突然來到月宮,求嫦娥幫其辦理一件要事,言道:「我徒太清現為下界周王室守藏史館,俗名喚作老聃,時下正為瑣事煩擾,明日月圓之時,他必去你彈琴洛河邊,望你見機行事,為其解擾。」言罷,又如此這般交代一番。
老聃聽罷洛神宓妃講述完自己身世,急忙上前深施一禮。
洛神抱琴還禮道:「請問老聃為何事煩擾?」
老聃道:「為在此村得舜手書《簫韶》書簡,難辨真偽而煩擾。」
洛神放琴與石上,言道:「請將《簫韶》書簡與我瞧看。」
老聃趕緊從青牛背上取下書簡,交與洛神,焦急等待其鑒別。
洛神翻閱片刻,便言道:「確實為舜之手筆。」
老聃長舒一口氣,心中懸著的石頭總算落於地上。又問道:「仙子如何得知是舜之手筆?《簫韶》所書是何內容?」
洛神將書簡遞與老聃,言道:「我親言見過舜當年親自手書安民告示,今觀《簫韶》筆跡,不會有錯」說著,又抱起石上老聃再言道,「至於《簫韶》所書是何內容,我無可奉告,待你與後人慢慢體會。」
言罷,抱琴徐徐飄起,於洛河水面環繞一周,緩緩朝月宮飛升而去。
有歌唱曰:
宓妃嫦娥系一身,
世人何必將其分。
月宮起舞為仙子
碧波踏浪成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