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開皇元年
嘩嘩嘩~
滾滾長江東逝水,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
開皇元年,對於華國而言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對於司馬宇卻是來到這個世界后渡過的最為平穩的一年。
這一年裡,整個華國境內幾無戰事,華國的統治在這平穩的一年裡得到了鞏固。
整個華國據有四州數百萬平方公里之地,地域廣博,治下百姓一千多萬,他們來自不同的時代,由漢族、南夷、鮮卑、倭人、南蠻等諸多民族組成,語言、民俗文化,以及所使用的度量衡都有所不同,這不便於華國百姓的融合和管理。
為了打破這種壁障,加速各族百姓之間的融合,在這一年裡幾大國政方針的實施,使得華國的統治之基得到了快速鞏固。
第一,統一語言和文字,統一度量衡。
司馬宇廣招民間的儒生百姓開言獻策,經三省六部審議后,最終決定採納北宋大儒周敦頤的建議,立北宋時期的漢語為官方語言,採用北宋時期的度量衡制度。
先後經過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兩大時期的民族大融合之後,兩宋時期的經濟和文化都達到了鼎盛時期。
北宋的語言文字和文化即保留了漢族文明的精華,又融合了各民族的不少風俗特色,更便於在華國推廣。
北宋時期的度制以丈、尺、寸、分為單位,1寸為10分,1尺為10寸,1丈為10尺,一丈的長度以今天的單位米來計算約3.12米。
量制以石、斛、斗、升、合為單位,1升為10合,1斗為10升,1斛為5斗,1石為2斛,1石相當於今天的67升。
衡制以石、斤、兩、錢、分為單位,1石120斤,1斤16兩,1兩10錢,1錢10分,1石相當於今天的150斤。
為了便於前期語言文字和度量衡制度的推行,司馬宇更是利用國庫系統中的民生之鼎開出了大量的錢糧物資,以獎勵的形式下發給普通百姓,用以鼓勵百姓學習新的語言和度量衡制度。
第二,立太學,興教育。
不管是哪朝哪代,教育永遠都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對於由不同時代的多民族組成的華國而言,更是顯得尤為重要。
司馬宇特旨在京都北郊劃分出一片佔地數萬平方公里的區域,興建太學,為華國最高學府。第一任的太學祭酒正是大儒周敦頤。太學內將開設經學、術數、墨學、法學、兵學、雜學幾大類,其中雜學下轄分類科目最為龐雜。
太學招生不分年齡,不定學習期限,學識能力達到考核水準即可出師。每年招生3000人,不論寒門還是世族,統一採用試卷和面試兩輪考核招生。
除太學外,在各郡縣由官府出資行辦官學,官學所設置的教育與太學相仿,只是限於規模一些科目有所刪減。
不論太學還是官學,所有教習人員的薪酬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學員只需支付少量的錢財即可入學。
當然,由於初創,太學所設計的不少科目還因未找到合適的老師或是無學員報考而空置。
不過,相信隨著政府的宣傳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一應科目都將得到完善。
為此司馬宇還特意下旨在全國範圍內廣招具備相關能力的人,特別是來自民國自近現代時期的人更是重點關照的對象,凡有能力者皆徵召為老師。
第三,重農業,促工商。
在生產能力欠發達的冷兵器時期,農業一向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最重要的標準,只有有了更充足的糧食才能繁育更多的人,才能招募更多的軍隊用以對外發動戰爭。
開皇元年二月,華國皇帝司馬宇下旨頒發勸農令,勸諫天下百姓開荒育田,百姓凡在政府規劃的官田之外開荒所得田地者,不僅所開田地盡歸其所有,還能得到官府下發的糧種補貼。
當然,在古代雖然開墾田地並不容易,但為了限制百姓無限制的低效率開墾田地,根據各郡縣的不同情況,官府將制定統一的限額標準。
為了鼓勵百姓開荒種糧,整個華國境內私田均採用三十稅一的稅制,糧食的交易則不需要納稅。
官田則在各郡縣均有少量設置,主要由各地郡兵和屯民負責耕種,只要用以保障軍糧供給。
私田作為百姓的私產之一,也可進行交易,不過卻需繳納高昂的交易稅。
同時,在全國各地專門設置管理私田專職官員,負責對私田進行登記造冊,併發放糧種補貼。
鼓勵精耕細作,每年派遣專門的農業種植專家下鄉指導百姓耕種,對各地的私田耕種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對田地耕種水平嚴重低於當地平均水準的農戶,可適當調高稅制,待其達到標準后再調回原狀,對棄荒超過兩年的私田直接充歸國有。
在重視發展農業的同時,司馬宇仍重視工商也的發展。廢除商人賤籍的說法,將商人的地位提高到與農民、工人同等的地位。免除關稅,僅收取極低的商品交易稅。
來自後世的司馬宇十分明白,只有通過商人的商業活動,才能將百姓手中的財務價值發揮到最大,才能盤貨各地的經濟,加強地方與地方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這一點,在他的崛起之路上商人所發揮的作用就表露得清晰無遺,密布永州的各類匠坊和廣擴四方的商道,為百姓創造了無數的財富,也為他的崛起之路提供了蓬勃的動力。
第四,開恩科,選能吏。
華國初立,不管是中央的三省六部和御史台,還是各地方政府都急需大量官員的填充。
開皇元年6月,經過半年的時間醞釀,華國舉行了第一次科舉選拔,文舉和武舉同時進行。
消息一出,各地有才之士踴躍參與,第一次選拔出了上千名能吏充任中央和各地,暫緩了華國上下的人才危急。
這一系列的政策實施下去,一下為整個華國注入了蓬勃的活了,極大提高了各地百姓的積極性。
就在開皇元年一年的時間裡,各地百姓熱衷學習漢族和度量衡的景象蔚然成風,到處都可以看到百姓揮汗如雨地開墾私田,工坊、商隊遍布各郡。
司馬宇從古器之幡和古器之匣中所開出的上百萬匹駑馬也被便宜的出售到了各地百姓手中,充足的人力和馬力,使得百姓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高。
據戶部統計的數據,在農業方面,僅開皇元年一年,全國新開墾私田總量超過10億畝,整個華國的良田總量突破20億畝,真正一躍成為一大農業強國。
在工商業方面,全國各地新增各類大小匠坊30萬座,新增商鋪23萬戶,登記在冊的商人75萬人,加盟麒麟商盟的商隊超過萬支,全年收取各類的工商稅收總計上億兩黃金,佔全年國庫總收入的二分之一還有多。
在這一年裡取得的輝煌成就,為華國的帝業之基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