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烈女祠(六)
黛玉緊張得滿臉通紅,鼻尖都冒汗了,等到出了平陽縣,才長出一口氣。
林若山還笑話她膽小。
她道:「真真好笑!我要是見了放火砸牆的事,還不膽小。那就真成女混賬了。」
林若山摸摸鼻子,嘿了一聲,在侄女的怒視里,尷尬地趕緊出去和出雲一起駕車了。
等他出去,渡兒看了看還渾渾噩噩的二妹,用官話低聲向黛玉道:「也別怪林先生了,如果不是他的這個主意,恐怕你就見不到我啦。」
說到這裡,黛玉「嗯」了一聲,上下打量渡兒,道:「見你這樣子,我倒恨叔叔的火……放得晚了。」說著,笑了一笑。笑著笑著,渡兒感覺有滾燙的眼淚滴在了自己的手背上。
黛玉從沒有想過,再見到渡兒,她會是這個樣子。
臉頰凹陷,面色蒼白,身形瘦弱得好像一陣風就能颳走。
雖然穿著的衣服料子變得好了,臉上竟然有一點骷髏的模樣,現出了下世的光景。
渡兒遲疑一下,拿衣袖擦去了好友的眼淚,笑道:「『小姐儂忒多情』,真是『水做的人兒』,跟那出《楊柳樹》里的那位三小姐似的,說流眼淚,就流眼淚。可惜我還沒看過那話本,倒是先看得到你了。」
黛玉掉著眼淚笑了,點她,嘆道:「蠢材!蠢材!大難逃生還只記得話本詞!」
兩人坐在車馬里,黛玉先告訴她,她的老僕人已經被帶出來了,安置在別的地方。然後在黛玉的詢問里,渡兒低低地,說起了自己的遭際。
她說,她一開始怕自己根本活不了多久就會熬死餓死在富貴糧滿倉的祝家。
她說,她偷寫話本托出雲帶出去賣錢買食物,結果她藏話本的地方被給祝家發現了。祝老夫人用世上最慈藹的語氣對她說:這樣低賤不淑的東西,節婦怎麼能寫呢?不能老實地慢慢死去的節婦,就早點殉夫好了。
她說,她到烈女祠附近的祝家宗祠的時候,剛開始送來的食物,都是有毒的。
她說,祝家把她送到烈女祠旁邊不遠的祝家祠堂附近看管,就是已經不打算讓她多活一個月了。
渡兒誇張地講笑話似地告訴黛玉:
祝家族裡,特別會玩人命。他們給她在烈女祠點了一盞燈油經過特殊炮製,能夠燃很久的供奉燈。
說是此燈如果點亮的當晚未滅,「第二天就是六少奶奶您證明自己的貞潔的時候了」。
於是她鑽狗洞出去,溜去烈女祠滅燈,因為太陰森森,就唱歌壯膽,結果還嚇到了一個小媳婦二妹。
可惜沒幾天,燈不知道給誰又重新點起來了。倒好像是她那個死鬼丈夫無形的眼。
渡兒極力輕描淡寫,俏生生的語氣,像是在說一系列的玩笑。
一個,祝家人拿人命開的,荒唐的正經玩笑。
世道上的閑人都樂意看的正經玩笑。
黛玉一邊聽她說,一邊死死咬著牙,沒有哭,只是兩隻手撕緊手帕,直到手帕「嘶」地一聲裂開了。
如果最後他們沒來呢?甚至沒有那個戲子出雲呢?
黛玉想問:只靠你的掙扎,這個玩笑會怎麼樣呢?
馬車一路顛顛地駛過田野外,不時地散落著一座座高大的貞潔石牌坊。
變作這樣的「玩笑」的豐碑嗎?
說到最後,渡兒撓撓臉,笑嘻嘻地說:「啊,祝家原是正經人家,他家的要求,在當今世上,也不算過分。只是求一個好名頭的牌坊罷了。」
渡兒吐吐舌頭:「只是他們運氣不好。剛好碰上我這不淑不貞人。」
黛玉把皺成一團的帕子一丟,眼看外面的田野間的牌坊,看田裡滿頭大汗勞作的祝家的佃戶們,冷笑道:「殺人口中念彌陀,吃人嘴裡稱聖人。也配說『正經』?」
她氣得胸膛上下起伏,眼裡有火光。
渡兒有些驚異,打量黛玉,道:「你……你變了。」
黛玉笑道:「哦?哪裡變了?」
渡兒看看她手上的繭子,看看她紅潤起來的臉色,再看看她的明亮眼神,沉吟一會,笑道:「也不算很變。本來,舉世縱誇貞潔婦,你也不是同夸人。」
黛玉聽了,笑道:「我看你也變了。」
渡兒雙眼發亮:「哪裡變了?」
黛玉笑道:「變成了個馬屁精!」
說了一陣離別後的事,黛玉正問:「那個自稱出雲的,似乎就是舅舅家見過的『明官』,你怎麼認得他?他又是怎麼來了這裡?」
這時候,二妹似乎終於回過神了,呼出一口濁氣,眼神卻依舊直愣愣的。渡兒見了,正要開口介紹黛玉等人,卻聽二妹不問自己身在何處,只呆問:「燈熄了?燈熄了?」
渡兒長嘆,笑道:「嗯。熄滅了。」
烈女祠的一切都在火光里焚毀了。
只是他們一路離開此地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
祝家本來就是當地的地頭蛇,何況當時還有縣太爺在。等火熄滅,一探,發現竟沒有祝家六少奶奶和二妹的屍骨,就知道壞了事,出了醜聞。
有人說,見到幾個可疑的外鄉人。
兩樁政績跑了。
縣太爺大怒:「焉得拐騙貞潔烈女,冒犯國法家規!務必將此等人緝拿歸案!」
祝家、梁家,幾個宗族,也是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附近幾個縣都搜捕起來了。
不過,終沒有找到人。
過了一段時間,反而是浙江傳讀開一份擬話本的手稿,喚作《貞潔婦》。內容大抵是講借魏晉之傳說,衍當今之事。
原系浙南傳出,說是某家家事。讀了的人呢,大抵讀到「梁山伯撞死烈女祠,祝英台馬家浸豬籠」,就笑噴,意味深長地比了個「祝」字。都以馬家指祝家。
當時在浙江省府里讀到這一出的時候,祝家的大靠山,祝巡撫的臉,當場就黑了。
而今江浙文風鼎盛,糧食金銀天下富庶雲集,所謂勾欄酒肆三教九流之徒,也是特別多特別旺盛。這篇趣文在戲台上、茶館里、酒肆中,便傳的特別快。
當今的一位大儒,看了便怒而批道:「不像話!竟無故嘲笑烈女守節事!」
儘管有有一些人,竟然傻乎乎地說:「此文宣揚的是正道。這才是這等不自重的婦人放到當今時代,應該有的下場!」
但大多數,上到看話本的文人士子,下到聽書看戲的市井小民,都看出來了這《貞潔婦》里的感情傾向。只因此文儘管以正統的「姦夫淫.婦不得好死」為結局,但文里對那兩個當代的祝英台與梁山伯,用詞形容,卻儘是端正讚賞的措辭。比如,把一個雖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早訂婚,卻與未婚夫以外的男子有了感情的女人,稱作「賢嬋娟」。
把那烈女祠里的貞潔婦的雕像,描寫作「鬼臉青面」的陰森。把那明明走的是正道的馬家,寫的一個比一個道貌岸然。
南邊有些「銅臭風」重的繁華地,「民風淫.盪,不以再嫁為難,不以守節為貞」,仍以為樂,有那當地市井裡與奸商逆儒為伍的不肖子,乾脆撰歪文寫道:「當年英台事,今朝烈女祠。他姓祝,蝴蝶□□傳佳話。你姓祝,豬籠落水揚惡名。同是姓祝一般命,緣何千古兩樣情?」
黛玉讀到的《貞潔婦》。那是她叔叔帶給她的,說是近日浙江文人里流行的。
黛玉原不欲讀,她見了這書名,就把臉兒冷下來了。
林若山勸道:「你先讀一讀。」
因勸,黛玉最後好歹是翻了幾頁,幾頁之後,她臉色剎那間就變了,一口氣讀完,大笑:「好好好!」她一看,雖然筆墨詼諧,但是暗藏驚心可怖。這等詼諧笑臉下的冷眼,恰是渡兒筆墨。
何況章回名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恰好是她們當初約定的平安的信號。
當初離開浙南時,林若山建議儘快往雲南去。說是浙江境內,此後恐怕難安身。雲南境內,倒是百族安身,民風複雜開放,尋常人管不到。而林若山也正好有正經事得去雲南一趟。
只是三個人里,出雲先拒絕了。
出雲說:他身上背著許多的緝拿,連當朝王爺的也有。倘若跟他們一起走,那就要給他們惹來天大的麻煩。
還沒等大夥表態,在到了一個城鎮上的好似好,出雲就在一個晚上,不告而別了。
二妹,卻整個人渾渾噩噩的,出雲走的那個晚上,她跟著出雲一起不見了。
雖然是不大熟,但好歹也共同患難過,怎麼說走就走?
黛玉有些氣苦,問了和出雲關係一向良好的渡兒,卻擺擺手說:「不打緊。出雲,他.……」渡兒想了半天,才想了個詞:「他慣於市井裡打滾,經驗豐富,門路多。不會有事的。」
渡兒只是擔心那個才見了幾面的二妹。她自己模糊看過一些,也聽過出雲講過二妹的身世凄涼,加之又是一雙小腳。倘若二妹是跟著出雲一起走了,那也罷。如果不是跟著出雲一起走了,二妹一個人在外邊,恐怕不好。
聽渡兒講罷二妹境遇,黛玉一向是多情人,聽了也只有嘆息。
但他們出去找了很久,都沒找到人,最後才作罷了。
最後只剩下他們幾個人,便一路打算往雲南去的時候,黛玉理所當然,以為渡兒會和他們叔侄一起走。
誰料渡兒卻拒絕了。渡兒說,她要和老僕人一路北上,去邊疆尋她父親的屍骨,帶回京城與母親合葬。
可是孤女,怎做千里行?如今世道早已不太平,尤其是北邊。如甘陝晉等地,都早已鬧了民變。
黛玉苦苦勸道:「袁伯父去世已三四年,你不必急於這一時。過了這幾年,我們陪你一道去,豈不好?」
只是渡兒雖然臉上言笑晏晏,為人卻是最固執不過。
黛玉急得不行,正氣頭上,林若山卻沒有再勸,若有所思地給了渡兒一樣信物,是一柄短短的,精緻如玩具的紅纓槍。
「此去北邊,過了長江,就先往開封省城去,尋一個人。他是我的老朋友,自然會照應你。」
渡兒一看那紅纓槍,就滿眼驚異,隨即看林若山一眼,含笑謝過。
黛玉仍然生氣,私下對林若山埋怨道:「就叔叔您的朋友多!」
林若山笑了:「人各有志,豈能強求?」
「什麼人各有志?」黛玉敏銳,聽到這裡,就覺出不對頭來了,蹙眉道:「這是什麼啞謎?」
林若山和渡兒都只是含笑不語。
黛玉七竅玲瓏心腸,一年多下來,素知自己叔叔頗有點奇怪的地方,因她心裡的念頭想,統共只有這一個親人平日相依為命。故而對這些奇怪處,她便一概不問,一概不究。
此時看他們此時神色,她就知道是問到了「奇怪處」,就不再追究了,只是扭頭把一個包袱丟到渡兒懷裡,沒好氣道:「去罷!真真是些『啞謎洞』里學藝出來的『天魔星』!」
臨別,林若山給渡兒請了幾個信得過的護衛,約定,等到了地頭,就傳平安。
現在看來,這傳平安的方式。還真是渡兒的方式。
看完《貞潔婦》,黛玉嘆道:「我也想作個什麼文了,正好和她和一和。」
她沉吟片刻,拍手道:「得了!」遂揮筆拿紙寫下《烈女祠》這三個字。
她道:「渡兒以梁祝的故事,暗寫今日,喜藏悲。我要寫一篇和文,借二妹與渡兒身世,以悲藏喜。」
令林瀟湘真正開始聞名於世的第三篇著作《烈女祠》,就在這一天,動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