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無聲告白
第49章 無聲告白
章成把球托到最高點,卻被陶希洪扣到了界外。高勳不滿地吹響了哨聲,示意兩邊球員先暫停。
“陶希洪,”他毫不客氣地點名批評,“還有三天就要比賽了,你知道自己在打什麽嗎?”
陶希洪擦了擦眼角的汗:“剛才那球角度不對。”
“你還找理由?章成的二傳還不好,你去國家隊打吧。”高勳用計分板敲了下他的頭,“打完這局你跟我過來。”
陶希洪轉身朝地上翻了個白眼,憋著一肚子委屈,敢怒不敢言。
等訓練賽結束,高勳把他帶到了辦公室。
“最近舊傷沒有複發吧?”
陶希洪搖了搖頭。高勳見狀板起臉批評他:“小陶,這是關係到全隊榮譽的事情。就算你今天失戀了,明天也要竭盡全力比賽,懂嗎?”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陶希洪不耐煩地嘖了聲,心裏堵得慌。
“自己狀態不好還怪二傳,這是拉低全隊士氣。再犯一次,我馬上把你從首發裏換下來。”
聽到他威脅自己,陶希洪滿不情願地道歉:“我不會消極比賽的。”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你的能力可以打職業比賽,要是能帶著校隊進全國四強,說不定就被青訓隊挑去了。”高勳的想法和許江同如出一轍,“但打球是一件需要信念感的事,我希望你可以通過今年的聯賽考慮清楚。”
“知道了,謝謝高教練。”他沒再多言,披上衣服轉身離開。
三月的晚風帶了些許暖意,一點點吹幹他臉上的汗珠。陶希洪從體育館往回走,路過咖啡廳,在門口停下了腳步。
玻璃是單向的,在外麵看來就是一片茶色的反光。他在門口站了片刻,推門走進去,靠窗的座位上並沒有出現熟悉的身影。
陶希洪揉了揉眼睛,覺得眼眶又酸又脹,像是被柳絮吹過敏一樣。
他想在比賽前聽一下許江同的聲音。距離上次吵架已經過去五天,是時候冷靜下來了。
陶希洪拿出手機,撥通了許江同的電話。他接得很快,似乎沒在忙急事。
“現在有空嗎?”陶希洪小心翼翼地開口。
許江同剛和展會設計師溝通完雕塑的擺放位置和光影效果,回家後洗了個澡,正坐在沙發裏吃水果。
“有空。”他喂Tela吃了顆藍莓,“有事嗎?”
“我還有三天就要比賽了……”陶希洪委屈地嘟噥。
“緊張嗎?還是因為我不能來現場看你,覺得不開心?”
“我就是想聽你的聲音。”
許江同看到正趴在自己膝蓋上搖尾巴的Tela,莫名出現了陶希洪抱著自己,黏糊糊的幻視。
因為孫然誣陷在前,舉報的事情並沒有在學校裏掀起大風大浪。兩人刻意避嫌了好幾天,突然聽到聲音,情緒立刻湧上來了。
許江同摸著Tela的頭,怪嗔道:“說你是小朋友,你還不承認。”
聽到他的語氣帶著笑意,陶希洪頓時眼前一亮,開玩笑說:“年紀小沒事,該大的地方大就好。”
許江同聽得耳根發燙:“胡鬧。”
一個月沒正常交流,陶希洪憋了一肚子話,四下看了一圈,轉身往操場走去:“我們打視頻吧,周圍很安全。”
“好。”許江同同意了他的邀請。
過了半分鍾,兩人接通了視頻。許江同剛洗完澡,棕色的齊肩發吹得半幹,軟軟地搭在肩上。睡衣最上方的扣子敞著,鎖骨在白皙的皮膚和衣服陰影中交錯。就像一幅出自大師之手、渾然天成的油畫。
陶希洪看到對話框的第一眼,大腦就開始犯渾了。
許江同優雅地喝了口果汁,把玻璃杯放回茶幾上:“小陶,你也不是第一次參加預選賽了。在我心裏,你是帶領全隊在領獎台上奏響國歌的人,那時候我一定會陪在你身邊的。”
他說話總是含蓄內斂,又恰到好處。操場的風夾雜著汗味,撓得人鼻尖發癢。陶希洪抽了抽鼻子,借著夜色的掩護,才沒有暴露自己紅透的眼眶。
他的小江老師那麽好,自己居然還朝他發脾氣,故意冷落他。陶希洪想等忙完這陣一定要好好補償他。
結束這通電話,兩人的關係總算有所緩和。陶希洪努力準備比賽,許江同也全身心投入周末的雕塑展中。
作為上一屆比賽的黑馬,許江同無疑是媒體的焦點。等到開展那天,美術館的來賓絡繹不絕,無論是否學過雕塑,大家都想一睹世界知名藝術家們帶來的視覺盛宴。
許江同難得穿了身正裝,束起頭發,在鏡頭前落落大方地介紹自己的創作過程。
這次他一共準備了兩件作品參展,“春之女神”無需多言,是他最拿手的油泥人像雕塑。寬大的衣袖遮住了女孩不幸缺失的右臂,她微微頷首,注視著停留在袖口蕾絲上的蝴蝶。少女的神情刻畫得惟妙惟肖,許江同還用石膏捏出了外衣薄紗般的質感,可謂是含而不露地炫技。
另一件雕塑是他完工許久,卻沒有公開過展示的作品。許江同把錫紙、鋁箔等材料裁成碎片,利用鋼絲固定,一點點黏到空心玻璃球裏,最後用特殊的透明液體築滿球體,把它們密封起來。
從正麵看,鋼絲的骨架錯落有致,就像城市櫛比鱗次、拔地而起的高樓。
但是配合燈光渲染,從高處俯看時,錫紙反射出明亮的光輝,與鋼鐵的陰影交錯呼應,借助玻璃天然的球狀構圖,將視野環環拓開,一如夜晚航拍視角下絢爛的霓虹。
一球之間,氣象萬千。
許江同介紹說,這件作品的靈感源自他來到京州的第一晚。飛機即將降落時,他打開舷窗的遮光板,俯瞰整座城市。
這是他離家漂泊的第七年,晚上十點的京州燦如白晝,繁華忙碌。可對他而言,不過是幾次夜航的中轉站,毫無歸屬感可言。
一時間鄉愁湧上心頭,許江同拍下了舷窗裏的畫麵,開始著手這件作品。
後來,他遇到了陶希洪。這個像大型犬一樣粘人,想方設法陪他打球、哄他開心的男生漸漸給了他留下來的理由。
於是許江同又用石膏做了一雙手,托住了這顆水晶球。至於這雙手的主人是誰,恐怕就是獨屬於他的小秘密了。
“許先生,聽說這是你最後一次用傳統方法製作大型人像雕塑?”記者突然發問。
“對,”許江同淡然一笑,目光堅定地看向鏡頭,“我一直堅信科學是促使藝術進步的手段。既然有人研究過去,就應該有人去創造未來。不是嗎?”
最後這句話,既是他一生的信條,也是說給屏幕前某人聽的。
但願他能聽到吧,許江同想。
,,,,,,,,,,,,,,,,,,,,
這幾天在忙實習的事情,更得慢了點,看到有這麽多留言真的非常感動。祝高三同學們高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