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少年強(上)
清琴的話說到此處,眾人安靜下來。
一些人是冷笑,一些人是靜靜的看著清琴,另有一些人,則是若有所思的看著清琴,想要看看清琴接下來,到底想要說什麼。
依舊是宋良開口道:「清琴先生,難道這還有什麼不同之處?治世者,難道不用先有學問,方可治世?」
清琴笑道:「治世,的確是需要學習,做學問。但是,做學問,卻未必可以治世。」
「這該如何解釋?」宋良問道。
「公子才子,詩詞歌賦,風花雪月,無病呻吟者,這就是風雅?這便是文學?可知民間疾苦?可知為人處事?治世者,做學問,乃是學習如何處世之道,了解民間疾苦,為民請命,如何治理一方,如何富國強民之道。而做學文,可以花團錦簇,可以天馬行空。然,這些可能治民,治世一方?可能治國?」
「家師曾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句話什麼意思?」清琴接著解釋道:「那些有德之人,通過降低自己的慾望,減少自己的貪念,來讓自己頭腦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處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誠二字,努力斷惡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養就起來了,有智慧了。這時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了。家庭是國家的縮影,把自己家庭的經營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一個能把自己國家治理好的人,那麼他(她)也一定能讓世界充滿和諧,天下太平。」
「三軍不可無帥,匹夫不可無志。」
「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的志向,爾後,則是要思索,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治理一方,不是作詩一首,成為天下賢臣,也並非作賦篇即可。」
清琴沉聲道:「家師曾言: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老年人如煙,少年人如酒;老年人如星之隕石,少年人如海之珊瑚島;老年人如秋後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瀦為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源。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家師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