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空樓計
不幾日後,皇城之內傳言四起,稱皇上身為太子之時所納卓妃已經入京,昔年因大火與涅帝走散,情急之下拒絕入宮,如今太子畢已經九歲,皇上頒發御旨即刻令卓妃與太子入宮,有協助者封地賞金,拜官封王。一時間,京民奔走相告,消息也四散而去。
涅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十數人突然沖向不時酒樓,人人蒙面持刀,身法凌厲。
緊接著,長街之內四面八方湧來幾百兵士,口中吶喊著:
「閑人讓開,懿旨護駕!」
「快,快,有人要暗刺皇妃與太子……」
京民紛紛推搡著讓路,這還了得,剛剛入京的太子竟然有人暗殺,人們怒罵著,猜測著,擔心著,無數人緊隨官兵身後湧向不時酒樓!瞬時,四處水泄不通……
「殺!」敬梓高舉長劍,洪聲喝令。
頓時,無數箭矢從酒樓四面雨點般射向那十幾個人!兩三個武功高強者撥打著飛箭,返身沖向圍捕的官兵,敬梓飛身躍起,怒吼著劍劍斬殺!一轉眼,十幾人命喪黃泉!
敬梓帶著數人沖入酒樓院內,立即撲身跪地齊聲高喊:「恭請卓妃,恭迎太子……」
眾人悄聲等候,可是樓內毫無聲息。
官兵們再度出聲:「恭請卓妃,恭迎太子……」
敬梓一怔,不敢起身,立即令道吩咐道:「速去請卓妃與太子!」
「是!」一名官民提起長刀,飛速沖入酒樓,片刻衝出來回報,「皇妃與太子已經不在酒樓內,恐是被人救走,或者聞訊離開……」
「帶走屍體,徹查反賊,回宮復命!」敬梓起身大喝一聲。
「是!」官兵們洪聲徹響。
自此,不時酒樓不復存在,被太后一怒之下夷為平地,很多年以後有人傳言,這裡不但喪失了一位仙家道師,而且有人意圖暗害當年暫居這裡的皇后與太子,實為不詳之地,所以很久時間這裡從無建築,只是長滿了荒草,即便是如此,人們仍稱之為「不詳草」。
敬梓返回廣慈殿復命,太後面色冷峻地點點頭,飛速轉動著佛珠似在祈禱,輕言輕語道:「好生安葬那些逝去的死士,有家人者秘密厚待……」
「是,太後娘娘!」
正是太后一手策劃的空樓暗殺,在中原大地掀起波瀾,無數言官文人紛紛指責悖逆之人,聲討叛賊,立即將太子畢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百姓們更是傳頌著太后的英明與太子的天澤,無形之中使太后岌岌可危的地位牢固起來,有著太子的皇上,雖然無法臨朝,無人敢在擅言退位,即便沒有這個太子畢,短時間內皇上的影響亦不會消退,太后的聲威也是高高在上。
據後世史書記載,涅帝八年歲尾發生的暗殺皇后與太子一案,兇犯之首乃是江洋大盜,意圖劫取太子身上的金鐲子,后查獲,被太后秘密斬首,史官覺得無法自圓其說,又過許多年此段歷史記載被悄悄刪去……
隨著一場場變故,太后蒼老許多,雖然朝廷內稍有微詞,不過強大的氣勢還是令太子存在的事實日漸明晰。可是,隨著賓王入宮,潘王即將臨政,皇上杳無音信,太子去向不明,稍有不慎即會產生動蕩,甚至是宮廷操戈,天下大亂。
「盤根樹穩,固壩水寧,」太后仍是習慣地坐在寬椅上,目不轉睛盯著文圖,「可是哀家越瞧越是心寒,朝廷這顆大樹越發不得安寧,總覺得無數人在胡亂地攪動著,搖晃著,哀家也是越發心神惶恐,先帝臨終前,千叮萬囑要哀家守護好這天下,這黎民,最近這些日子,卻有些力不從心……」
「太後娘娘,」文圖知曉空樓之變后,也是小心謹慎起來,他知道太后的手段,「眼下若要穩固朝綱,無非三點,證明皇上安然無恙,太子正欲回宮,宮內忠臣佐政,只要這三條始終存在著,無論是何人主持前朝,都不敢肆意妄為,一旦皇上回歸,一切都會回歸正軌;即使不能如願,如能尋到太子就位,太後娘娘自可審時度勢,以匡正太子之名統攬朝政,以防奸人施惡。」
太后哀怨嘆息一聲:「哀家豈能不知,只是擔心皇上與太子均不能回宮,我那兩個逆子前後發難,互相勾心鬥角,恐怕皇朝不保啊。」
文圖信誓旦旦道:「其實不然,三王爺被逐一事無人知曉,自可加以任用,二人同朝從政,自會互相挾制,謹小慎微,當然也會發生衝突,這是情理之中,反倒是同流合污才是不正常的,太後娘娘可坦然處之,凌駕其上,愈是斗得不可開交,太後娘娘的聲威愈是不可僭越,朝廷也是越發穩固;如今仰仗著太後娘娘與皇上的恩澤,朝廷之中大多是肱骨之臣,到了一定時候,即便皇上與太子不在,這些人自會與皇親國戚一起吵嚷著讓娘娘懿立太子,亂局生威,有時候卻是更容易駕馭的!」
太后茅塞頓開,皺黃的臉上微微一動,想起賓王無子,潘王之子均無法成就大器,忽令道:「你去弄一些上好的補身子的養品,代哀家送到潘王府,賜給雅妃,哀家現在不宜前去,宣她來也不是時候,看她時有憂慮,也幫著哀家勸勸,這女人啊,身子骨不好,縱有千萬心事也是枉然,夫君成才,享不得清閑,若是再不器,越惱越傷神。」
「是!」文圖領旨,他明白太后的意思,立即與符柔一起調來山參阿膠等滋補品,前往潘王府。
一行人風風火火行至半路,忽被賓王攔住去路。
「參見三王爺!」眾人施禮。
賓王當然不怕被揭穿當日劫持之事,冷冷地看一眼文圖與符柔道:「這是送去潘王府的么?」
「是的王爺,太後娘娘聞聽五王妃身體不適,特賜些補品。」文圖不亢不卑。
賓王眼角一凜,自己眼下無妃,當然享受不到這待遇,遂心懷不軌對文圖道:「聽聞文侍衛曾是武林盟主,獲贈一本奇書,本王多日悠閑無所事事,也喜愛一些異文古籍,不知能否給本王借閱一番?」
身後的符柔聽到此話深深埋下頭,這一切都是出自自己策劃,沒想到卻弄巧成拙,束縛了文圖。
「王爺見笑了,」文圖立即直視賓王,以示自己絕無謊言,他當然知道說出真相無人能信,「卑職確實見過這本書,名《天光劍譜》,可是裡面的招式平淡無奇,想必王爺曾經識破過,那就是卑職落敗的招法,至於傳聞中的寶藏之言,卑職看簡直是無稽之談,況且即便是有,王爺如今也絕不會放在眼裡,卑職雖然貧寒,也是不屑一顧,又恐引來江湖中人爭奪,故早將該書付之一炬了。」
「這麼說,文侍衛是不肯給本王開這個眼界了?」賓王半信半疑,故意刁難起眼前的手下敗將。
「卑職所言絕對屬實,要不卑職這就帶著王爺去侍衛府搜一搜,只要卑職曾經落腳之地都可以清查,如有此物,卑職自願獻上項上人頭!」
「不必了!」賓王冷哼一聲轉身離去。
文圖遭遇冷釘子,不禁轉身瞧一眼符柔,符柔立即嘴唇蠕動兩下,又趕緊避開文圖的目光,低下頭去。
抵達潘王府,文圖說出奉太後娘娘口諭方准入內,他懶得理會花枝招展的王妃,稍稍站立冷眼旁觀,她們立即折回內殿,文圖對雅妃宣道:「封太後娘娘口諭,雅妃身體虛弱,特賜各類補品以滋身體,要好好注重身子……」
「多謝母后!」雅束參拜膜禮。
「請問五王妃,潘王今日不在么?」文圖問道。
「這……」雅束沒有回答,自不必說,又去花街柳巷風流去了。
文圖瞧一眼雅妃欲言又止,只好用眼神向符柔求救,符柔智慧過人自然知道端倪,便走向前來,俯身對雅束說道:「五王妃,聽聞太後娘娘言外之意,甚是得意於你,屢次贊你識得大體,心懷坦蕩,所以一直盼著五王妃為皇室增添後嗣,為太後娘娘生一個小皇孫出來,娘娘定會歡喜得很。」
雅束眉頭一皺,看樣子極不情願,不過還是點頭道:「多謝母后垂愛,雅妃一定謹記母后的囑咐。」
…………
空樓事件後幾日,兩名太醫突然「自盡」,遺告自己悔恨未能治癒皇上……
涅帝九年正月月三十,無奈之下,太後娘娘依皇上「口諭」,攝政臨朝一日,面對殿內文圖百官侃侃而談,惋嘆皇上重病未愈,褒獎閔丞相憂國憂民,誇讚百官格盡職守,一路提拔十餘名朝廷大員,怒殺兩名莫須有妄議皇上與太子的朝官,大談特談潘王的睿智與賓王憂朝回歸,最後宣布皇上口諭及懿旨:因皇上之疾稍有起色,無法理政,著令潘王監國,賓王輔政,卓姬忍辱負重育子有功,賜封為皇后,太子畢年少聰靈,特建太子殿,恭候回宮。百官齊賀,眾志成城,天后用許多無辜人的性命暫時保住了搖搖欲墜的皇朝……
文圖卻心灰意冷,符柔短短几言勸解放言匡正太子,太后卻故布迷局喪失數十人性命,自己也是良言獻策,太醫、朝官又接連喪命。他知道,換做任何一個政治家,用幾十人的性命換取一場戰爭,一場政亂,一場浩劫,都會認為是值得的,可是作為小小的穿梭師,心裡還是抱著無盡的遺憾……
皇上,卓姬與畢子,究竟去了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