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女道士> 第4章 .雲寧道長

第4章 .雲寧道長

  轉眼間,顧文瀾到了及笄之年,她來到上清宮已有五年之久了。


  進入上清宮的第一天她就表達了要皈依的意願,當天開始就隨著眾弟子上晚課,此後,每日卯時早課,酉時晚課,念誦學習經文,與其他弟子無異。


  顧文瀾天資聰穎,晦澀難懂的經文到她這裡讀個幾遍不但能倒背如流,還能領會到其中的精義,有自己理解之外還能舉一反三,而在醫道上的天賦更是讓清元道長驚喜。


  實際上,這也得益於那份記憶,傳統中醫的基礎理論本就脫胎於道家的哲學思想,她理解了「天人合一」、陰陽、五行,領悟道教中的各個經義、學說也就不難了。


  上清派的教義與醫學相柔和,比起其他派系更注重養生,延年益壽,弟子多有學醫,祖師魏華存的《黃庭經》更是必學的功課。像顧文瀾這樣悟性佳,品性好,有醫學天賦的,清元只恨不得趕緊為她舉辦儀式,收為弟子,好好培養。


  經過對道經師三寶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九戒、經受傳度的儀式,顧文瀾就正式成為了上清宮的一名道士,拜住持清元法師為師。清元為她取了道名,排雲字輩,取名為寧,自此,無論是在上清宮內還是在宮外,顧文瀾都自稱雲寧,包括最親的人,清揚和陳濱也依她改口呼道名。


  這五年間,除了要學習道法,雲寧更多的時間是花在醫學上。


  為她留下後世記憶的女子自小就跟著老師父學習中醫,讀書時選擇的是西醫臨床專業,工作后在中醫院上班,對於中西醫結合治療,很有自己的一套,作為一個兢兢業業的醫生,可以說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臨床醫學,繁忙的工作之外從來沒有停下過學習的步伐,做研究、*文、關注前沿信息、與同行們交流經驗。


  幾十年的積累,隨便哪一點,拿出來都可以四處彰顯本事,揚名立萬,當然,以顧雲寧穩重低調的性情根本不會做出這種事情。


  她甚至是從零開始學起,從《內經》到《本草》,從《傷寒論》到《千金方》,自古到今的眾多醫家著作,每本都讀得仔細,學得認真,做得筆記訂起來比原書還要厚。一邊學習的同時,一邊同步整理記憶中後世的醫學知識,再做對比參照。


  這麼做,除了是因為雲寧不想被人發現自己的特別之處外,更多的是因為她在那份記憶中體會到了作為一個醫者要有的強烈的責任心。時空不同,環境不同,人的身體素質也不同,連藥草都不一定能長得完全相同,不認真了解現今的醫療水平,吸收後世的理論和經驗,怎麼能做到融會貫通呢。


  在這個時代,醫學更多靠經驗,讀書人棄文,自學成醫除外,大部分醫者都是跟在師父後面學習,吸收師父的經驗,總結自己的所得,也因此,師父一般都會在「看家本領」上有所保留。


  清元作為雲寧的師父,在雲寧的教育上沒有循規蹈矩,而是憑著對雲寧的了解和信任,修道、學醫上都只給她指引方向,由著她自己修習前進,同時再將自己這麼多年的所得感悟、經驗一點點全部傳授給她,哪怕是在她的醫術已經超越自己后,也只有徒弟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喜悅。


  因雲寧勤勉的態度和自學速度,清元除了偶爾解答疑問外,對她的教導主要集中在實際看診上。從她開始學醫起,清元的每一次看診都會帶著她,跟她詳細地描述疾病的特點、病人的整體情況、治療方案;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有效地問診,帶她感受每一個脈象,觀察每一個病人的面色、舌象;耐心地講解每一味葯的偏性、功效,每一個方子的配伍意義。


  雲寧一直十分慶幸於自己跟了個如此用心的師父,不僅毫無保留,而且給了她巨大的空間,對於她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請求和突破性的嘗試都給予理解和包容,因此,她對師父的敬重從未改變,更隨著一步步的成長,日漸加重。


  其實,以雲寧的根基和努力,不用多久她就可以獨立施診,但是為了把每一項技能都練嫻熟,慎重對待每一個患者,她拖了兩年,直到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醫者才正式開診。


  道家修習醫術更多是為了煉丹服務,所以對各類藥物的性能及使用相當熟悉,在行醫上自然都用的方劑。雲寧修習醫術單純是為了治病,如後世的醫生,不管中醫、西醫,就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快的速度祛除病痛,減輕病人痛苦,所以她涉獵甚廣,從方劑到針砭、灸法、拔罐等均有研究,在練習針灸推拿,後世醫技上下了很大功夫。


  兩年後,雲寧開始獨立行醫,雖然因為年紀小,容易被患者質疑能力,但是隨著每一個求診病人的康復,越來越多的重病患者被她治好,她的名聲也漸漸傳開。


  至今三年,被她治好的患者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有許多是沉珂痼疾被根治,危急重症被救活的,更有已停了呼吸的在她手上活了過來。百姓口口相傳,使得「上清宮雲寧道長」這名頭更為遠播,不說附近縣鎮、州府,還有不遠萬里從南邦國或是中原到此求醫的。


  求診患者眾多,為了保持宮觀的寧靜環境,雲寧只好每隔一日就到最近的大研鎮上的素問醫館開診,免費為百姓治病。


  在道行上,雲寧肯定趕不上觀中的其他前輩和師兄,但因醫術高明,在知名度上,她已趕超了住持清元道長,這份名聲,也讓上清宮更廣為人知,世人這才發現這個隱在深山中的道觀頗為卧虎藏龍。


  雲寧也是在觀中待了很久之後才發現,上清宮的道士們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清苦。


  不論是世家大族出身或是致仕文人,都有一兩個常住居士貼身照顧生活起居,如清揚身邊的陳濱,清元身邊的梅姑,皆是未出家前就跟在身邊服侍的,除此之外,上清宮各處的打掃,齋堂中的伙食等均有專門的居士負責。


  子孫廟不同叢林廟,規矩戒律不嚴,每天除了早、晚課要集中在大殿外,其餘時間都是自己安排,或是在山林中打坐冥想,或是習武強身,或是彈琴喝茶,或是讀經解義,或是探索研究。


  可以說,上清宮裡從住持到法師,到道士,到居士,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都只是基礎、必備技能,他們日常研究的領域十分廣泛,從文學、思想到化學。醫藥,從天文、地理到生物、建築。像清揚道長這樣熱愛雲遊四海的,寫成的遊記不知凡幾,不但將每個地區的風俗、民生、經濟等囊括在內,語言風趣幽默,而且他還能自己繪製地圖。


  有雲寧待在上清宮,清揚留下的時間變長,但也沒有停止外出雲遊的步伐,只是每次回來都會給她帶許多醫書,某地特有的藥草,或是新巧的小玩意兒,知道她研究針砭之術后,還特意找大師為她打造了一套金針和銀針。


  近一年來,雲寧偶爾也會跟著清揚外出,幫著陳伯照顧他,三人就在雲州遊山玩水,其中有一次還混在商隊里去了一趟南邦國。


  這日,三人才從鄰近州城回來,歸置東西忙碌了一整天,剛點上燈,就來了一負責巡邏的居士,說是山門處有人求見雲寧。


  自從雲寧開始義診后,大家也都知道不好上盤龍山打擾人家修行,就是外地來的患者,也會有本地人告誡規矩,因此三人頗為詫異會有人在這天要黑時求見。


  雲寧擔心是急症患者,連忙背起醫藥箱,打著燈籠下去,陳濱擔心她,也跟了過去。


  從青石台階下到山門,天已經完全漆黑,四處又是山林,兩人手上的那點光亮彷彿隨時都會被吞滅。


  突然,邊上林子里鑽出一人,黑漆漆的。陳濱迅速地將雲寧護在身後,若非那「黑人」在離著他們還有一段距離外就停了下來,陳濱早一腳踹了過去。


  只見那人摘下頭上罩著黑布的帽子,卸下臉上的偽裝,向二人施了一禮:「二位道長好。」


  人在燈籠能照見的範圍,雲寧和陳濱看見他長相也就認出來了,居然是雲州城內的仵作李森。


  雲寧行醫,且是出了名的醫術好,又是修道之人,有正氣,遇到一些特別的案件時,官府偶爾會請她去幫忙看看,因此和李森有過幾面之緣。此時,她見李森孤身一人,行動自如,不像是生病,又刻意偽裝打扮來找她,一時間竟摸不著頭緒。


  陳濱卻是從見到李森起就保持警惕,對他大聲喝道:「天都黑了,你來這幹嘛,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么!」哼,一個大男人黑著天的時候找我家小小姐,你也敢!

  李森沒在意陳濱的態度,向二人鞠了一躬,態度誠懇,低聲說:「這時候打擾兩位道長,是我的不是,只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還請二位道長見諒。」


  沒等李森說完,陳濱搶先回他:「天黑了,雲寧道長不能離開上清宮,要是有人病了,你在城裡找郎中豈不更方便,快速速離開,不要耽誤了病情。」


  李森:「道長知道我是仵作,城中義莊也歸我管,今日天還沒亮時就有人用草席捲了兩具……過來,叫我送到亂葬崗埋了,結果我把她們抬上車的時候發現兩人都還有心跳,就翻開了草席查看,這.……看那倆人氣都快斷了,迫不得已之下,也只能給她們餵了點水,到這會兒,二人更是發起高熱。」


  「這倆人是大戶人家裡扔出來的,死了官府也不會管,只是我不忍心看著她們死在我面前,只能來求助道長,又怕被人發現,所以一路偽裝了模樣,挑沒人的小路走,趁著天黑才出現。」


  雲寧問:「那他們人呢?」


  李森:「我把馬車藏在那邊林子里,她們在馬車上呢。」


  雲寧:「那你快把馬車牽過來吧,我看看什麼情況。」


  李森聞言,回身鑽進林子里。


  陳濱不贊同地對雲寧說:「他們身份可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雲寧也知道一個不小心容易惹上糾紛,只是李森的神態不像做假,回他:「還是先看看吧,人都送來了,總要看看還能不能救。」


  李森動作很快地把馬車拉了出來,後面的平板上有兩個被草席裹著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