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三國萌郎志> 第二十七章 漢室更迭

第二十七章 漢室更迭

  火球陣整整持續了兩天兩夜,陣里的人無一生還。


  匈奴王戰事失敗,痛失愛子,加上被突降的天災驚嚇過度,氣血攻心,一病不起,不久就一命嗚呼了。匈奴內部為爭汗位勾心鬥角,四分五裂,再也無暇顧及對外侵略。


  劉恢雖取得了代州保衛戰的勝利,但是周邊州郡損失慘重,都在背地裡大罵劉恢是不祥之人,跟他老婆兒子一樣,都是夜叉,「夜叉牧」的雅號由此而生。


  劉恢回來后,得知不爭氣的兒子又惹禍了,剛想發作,豈知家裡的母老虎慷慨陳詞,說劉備根本就沒把他放在眼裡,而且此人極有野心,城府頗深云云,枕邊風颳得劉恢耳根子又軟下來了,覺得也是那麼一回事,本來想將劉備收置麾下,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於是心裡決定找機會把劉備開出去,讓他另謀生路。


  火球陣里,痛失親人的家屬連親人的骨灰都找不到,只好挖些土,倒在棺材里,帶回去收殮。


  朝廷記了劉恢的功勞,劉備剿滅黃巾軍大勝而回,功勞卻被記在劉恢身上,劉備也不計較。得知除關羽韓笙和劉備帶過去的兄弟們逃過一劫外,其餘兄弟皆戰死沙場,還連屍首都找不到,灰飛煙滅了,悲徹心扉,留下汩汩熱淚,一連幾天不吃不喝辦理喪事,整日以淚洗面,後來甚至哭出血淚,如此守在靈堂里一個多月,后因體力不支被抬回家,大病一場。


  在養病之時,還不忘囑咐派人照顧好死去兄弟的家屬,除朝廷給的損失費外,還拿出所有的積蓄分散給眾家屬,感動的眾人紛紛熱淚盈眶,真實的劉備就是這樣一個重情重義之人,絕不是為了收買人心而表現出的假象,所以四海之內皆是他的兄弟,待兄弟如手足的情誼之心令眾人心甘情願為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朝廷仍然一如既往的宦官當政,必弄權術,弄權治國,禍國殃民。十常侍一向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稍有不從者,必誅之,致使朝中奸佞小人越來越多,忠良臣子大多不敢進言,唯有忍氣吞聲。


  張讓等十三人想方設法請功封賞,皆被昏君封為列侯之後,更加有恃無恐,恣意差人向打敗黃巾軍的有功之臣索要好處,從者,加官進爵,不從者,罷免職位。皇甫嵩、朱儁等人不肯就範,被罷了官。


  此後,朝綱敗壞,朝政潰散,人民水生火熱,哀怨不已,黃巾軍餘孽隊伍因此而壯大。


  漁陽郡的土豪張舉投到名士張溫手下,被任命為泰山太守,有雄心壯志的張舉被封了個這麼大的小官,憤懣不已,見得不到重用,意識到朝廷黑暗,索性反了,就和同樣不得張溫重用的張純商議,得到支持,於是二人集兵起義。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天將軍,四處攻城略地,因為迎合民眾,故無往不勝,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皇帝被十常侍是蒙在鼓裡,對此毫不知情。但是朝廷里的忠臣們知道此事,皆如熱鍋上的螞蟻,向皇帝稟明的奏章卻被十常侍藏匿起來。


  一天,皇帝正在後花園設宴款待十常侍,喝的正盡興時,諫議大夫劉陶不顧下人攔阻,闖入後花園,奔向皇帝,行禮大哭,涕淚漣漣地說道:「陛下,現在國家危在旦夕,您怎麼還有心情和這幫閹人共飲哪?」


  皇帝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說:「國家現在是太平盛世,有什麼危機?」


  劉陶搖搖頭,仍淚流滿面地說:「各地的賊人正在攻城掠地,侵掠州郡,朝中無人能擋,兵部告急。禍亂正是由他們引起,他們弄權賣官,恣意妄為,欺君罔上,大逆不道,謀害忠良,十惡不赦,使人心漸離陛下而去,朝廷正直之士不是被誅殺就是失望歸隱,現在天下大亂,大禍已至了啊,皇上。」


  十常侍本來就心虛,聽得個個冷汗直流,特別默契的全都跪下,伏在地上。但是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怎能不無理攪三分,惡人先告狀,豈能乖乖等死?

  於是張讓先開口:「皇上,臣等一心為聖上解憂,為國家,為人民排難,劉大人卻蔑視我們是宦官,容不得我們,還誣告我們是禍國殃民之人,受此奇恥大辱令臣等沒法活下去了,祈求陛下留我們一條命,讓我們告老還鄉,歸隱田園,我們願意將所有家產充公作為軍費,以表忠心。我們離開后,請聖上保重龍體,好好照顧好自己。」說完,傷心地流下鱷魚的眼淚。


  其餘常侍皆隨聲附和哭訴道:「請聖上准許。」


  皇帝本來就很寵溺十常侍,見劉陶說他們不是,惹得十常侍還要離開他,頓時心生怒意,吼道:「劉陶,你在家裡就沒有寵信宦官嗎?你以下犯上,對朕指手畫腳,竟敢不容許朕有寵信之人,來人,推出去斬了。」


  武士架起劉陶,劉陶大聲疾呼:「陛下,臣死不足惜,十常侍禍國殃民,人所共知,如不懲治,只怕我漢室天下,四百多年的基業,就要到此為止了,陛下,您好糊塗呀!陛下……」


  押斬中途,一大臣攔下他們,說:「先不要動手,等我去覲見皇上。」劉陶一看,是司徒陳耽。


  陳耽拜見皇帝,與劉陶如出一轍,慷慨陳詞,情緒激動,奈何皇帝並不為所動,但是多少聽進去一點兒,所以並沒有傷及二人性命,只是吩咐將他二人下獄,擇日處置。


  熟料當天夜裡,十常侍偷偷在獄中將二人殺害。經此一事,從此朝中無人敢進諫,十常侍的地位又上升了,從此更加有恃無恐,竟敢假傳聖旨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征討江夏的黃巾軍餘孽,不到倆個月,江夏被平定,封孫堅為烏程侯。


  又封劉虞為幽州牧,征討漁陽的張舉、張純。劉恢得知大喜,終於有機會趕走劉備了,立即讓劉備全體人員收拾東西,推薦劉備去投奔劉虞,劉備多少也打出了些名氣,劉虞看來了個有用之人,高興壞了,劉備板凳還沒做熱呢,就被劉虞封為都尉,拉出去跟他打仗,打了幾天沒分出勝負,只好先停戰,對峙等待時機。


  張純為人暴虐無常,對待手下人簡單粗暴,極度自私自利,所以軍心不穩,內訌,被手下人殺了,這些人把人頭獻給劉虞來投降,張舉看張純死了,士兵都降的降,散的散,大勢已去,想不開上吊了,自此,漁陽被輕易搞定。


  劉虞知道劉備怒鞭督郵的事,於是上書奏明劉備立了大功,可以將功抵過,朝廷於是赦免了劉備。劉備恢復了自由身,沒想到好事接踵而來,公孫瓚又上書奏明劉備之前的戰功,推薦劉備做官,劉備被封為平原縣令。


  經過了那麼多戰事,冒著生命危險,付出很多的代價,劉備終於得到了還算滿意的回報,於是安安心心地在平原做著縣令。


  我和趙雲失蹤后,劉備他們多次派人去找,但都空手而回,如今做了縣令,立即題榜畫像告示全國:提供線索者必有重謝。


  寥寥數月過去,仍然杳無音訊。劉備關羽他們忙於正事,一心為平原百姓做事,無暇顧及其他,只好順其自然,慢慢等待了。


  究竟我和趙雲去了哪裡,事情是這樣,那日被龍捲風襲擊后,我、趙雲和那白袍將軍勒馬賓士,跑到了沙漠的深處迷路了,此事後說。


  中平六年夏四月,靈帝突然感染熱疾,而且一病不起,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看來快不行了,就決心立下遺囑,找來幾位朝中重臣商議此事,皇帝和朝臣們各有心思,大將軍何進想立自己的外甥皇子劉辯,劉辯是長子,是皇后所生,立劉辯正統沒有異議,但是皇帝以前有個寵妃,生子劉協,因生母被皇后嫉妒鴆殺而被董太后收養,劉協聰穎可愛,深得董太后喜愛,皇帝也十分喜愛這個兒子,董太后曾經勸皇帝立劉協為太子,皇帝礙於何進的兵權,沒有行事,如今病入膏肓,自是什麼都不在乎了,就找十常侍商議,常侍蹇碩說:「自古廢長立幼,都不安寧啊,皇上真想立劉協皇子繼承大統,必然得除掉何進,否則後患無窮。」皇上聽了沉默不語,但人都是自私的,為了自己的兒子劉協,皇上還是同意了,讓十常侍去處理此事。


  於是何進被召進宮,他以為是商討繼位之事,就毫無防備的去了。


  十常侍暗自商議如何殺何進時被司馬潘派出去盯著十常侍的人給聽到了,司馬潘得知這一消息,暗自思忖,決定幫何進為上策,所以就在宮門處等著何進。


  何進來了,司馬潘裝作出宮門的樣子,走過來,拜見何進,趁人不備,塞給何進一小紙條,眨下眼睛,走掉了。


  何進借口上廁所,來到一僻靜處,攤開紙條一看:「不可入宮,蹇碩欲謀殺公」,何進大驚,稱舊疾複發回家養病為由離開,跑出宮門,回家后四處找人,訴說十常侍的種種惡行,十常侍囂張跋扈,早就不得人心了,所以這些大臣紛紛點頭稱是,沒有一人反駁,但是當何進說道「誰敢跟我進宮剷除奸賊」時,無人敢應。


  只有一人,憤而上前,對何進說道:「將軍說的是,只是宦官的勢力自從上代朝廷就已存在,如今發展得更是無孔不入,根本就無法誅盡,況且將軍說的事一旦被泄露出去,恐怕會有滅族之禍,所以此事得從長計議,想出萬全之策方為上策,請將軍三思啊!」


  這人誰呀?何進定眼一看,原來是認宦官做父的曹操啊,何進本來就痛恨宦官,自然斥責他說道:「無知小兒,你一個小輩之人能明白什麼?休得在此胡說!」


  正說著,司馬潘來了,還帶來一個消息,稱:「靈帝已薨,十常侍想取您性命,故秘不發喪,決意要您再進宮。」


  說完后,宮人進來,懿旨下達,命何進進宮覲見,商議大事。


  何進見是禍躲不過,沒心思商討計策了,厲聲問這些大臣:「誰敢跟我進宮鋤奸?」


  沒人應和,大多心裡想的是人家要的是你何進的命,關我何事,我犯得著跟你去送死嘛!

  但是一個人站出來了,說:「我願意去,只要給我五千兵力,我願隨將軍去誅殺賊子,冊立新君,以安天下!」


  何進一看,是司徒袁逢的兒子袁紹,大喜,於是何進帶兵闖進宮,立太子劉辯繼位。


  張讓等人得知消息,一見大勢已定,命令郭勝殺掉蹇碩,然後向何太后請功,稱此事乃蹇碩一人所為,張讓等人毫不知情,請求何太后勸告何進,切莫冤枉了好人。何太后是個沒主意的人,聽完后覺得是這麼個理,就命人傳旨找來何進,跟何進求情,何進也是個沒注意的人,同意放過張讓等人。至此,這場鬧劇暫時劃上了句號。


  劉協的祖母董太后一看劉辯繼位了,兒子也死了,心有不甘,就找張讓等人前來商量對策。


  張讓等人本來就是挺協派,就獻計讓董太后出面垂簾聽政,藉機調和此事。董太后覺得主意好,聽從了。


  第二天,董太后就依計奪回了權勢。


  何太后見婆婆專權,自古婆媳就不和,覺得很是委屈,怕把兒子從皇位上拉下來,想為自己的兒子爭權,就設宴款待董太后。


  席間,藉機說我們女人家不要干政云云,沒想到被董太後有理有據大罵一頓,宴席不歡而散。


  何后越想越氣,連夜找來何進,要何進搶回權利,二人想出辦法,第二天,何進以董太后不是漢人無權主持漢朝為由廢黜董太后,趕出國門,又派人於途中暗害了董太后。


  張讓等人原本就牆頭草,立即倒戈,獻媚的本事登峰造極,又得到了寵信。


  何進得到證據,證明張讓等人一心相置他於死地,本想滅了他們,奈何何太后得了張讓的好處,不許。


  何進只好想辦法,跟眾官員商議,袁紹獻出一計,讓何進召集四方之士,聲討閹賊,何進聽從。曹操反對,何進只把他當成是無知小兒,不予理會。


  曹操見何進如此糊塗,借酒消愁,酒後對密友說:「亂天下之人必是何進!」


  張讓等人得知何進的舉動,大驚,立即設計殺害了何進,劫持少帝和陳留王逃出宮去,一看追兵將至,知道命將不保,張讓投河自盡。


  可憐少帝和陳留王不知回去的路,艱難跋涉,幸遇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找到官兵,一行人回京。


  西涼刺史董卓,狼子野心,對漢室一直虎視眈眈,收到何進的旨意,大喜,覺得機會來了,欣然舉兵前往,駐紮在城外,觀察動靜,聽說突發宮變,少帝和陳留王失蹤,立即率人找尋。


  半路,碰上數百人馬,心存疑慮,董卓厲聲發問:「天子可在這裡?」沒等天子回答,袁紹反問:「來者何人?」


  對方並未理會袁紹,重複一遍,厲聲問道:「天子可在?」聲音更大,少帝嚇得癱倒,不敢回應,倒是年僅九歲的陳留王勒馬停下,奶聲奶氣的問:「你是何人?」


  董卓認為此子不凡,定是少帝,立即回答說:「本人是西涼刺史董卓。」


  陳留王:「西涼刺史董卓?那你是來護駕的還是劫駕的?」


  董卓大驚,看來這個小孩真是少帝了,連忙說:「臣是來護駕的。」


  陳留王:「既是護駕,天子在此,為何不下馬拜見?」


  董卓大驚,趕緊下馬跪拜,聲音有些發顫:「請陛下見諒,臣並不知陛下在此。」


  陳留王:「不知者不怪,起個兒吧!」


  董卓:「敢問陛下要去何處?」


  陳留王:「當然是回京了。」


  董卓:「不知陛下身後的孩子可是陳留王?」


  陳留王:「不是,我才是陳留王,他是少帝。」


  董卓大驚,看來少帝不適合當皇帝,反倒是這個陳留王------

  少帝等人回了宮,檢點宮中,不見了傳國玉璽。


  至此,十常侍噻呦啦哪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