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1)

  第60章(1)

  第二日一大早,王氏果然吩咐貼身帶著的媳婦,同王家大管家為伴,上門向桂太太問好。因兩家雖然沒有正式見麵,但桂家、楊家都是陝西望族,彼此總是熟悉的。西北地界上,四品官也值錢得很,更別提二老爺怎麽說也是糧道,這是當紅實缺,誰見了都要給三分麵子。桂太太也並不曾怠慢,上午才收了王氏的拜帖,下午就來人請王氏並米氏過府吃酒,“我們太太說,‘自從年前聽說您回了西北,就一直惦記著,難得嫂夫人進西安省親小住,務必要賞臉過來吃頓飯,因如今西北日子過得苦,並不曾預備下戲班子,請嫂夫人勿怪呢’。”


  這才是小五房熟悉的桂家作風:其實按照桂家家底,就是日日唱戲,又能怎麽了?因桂老帥人在前線,西北今年又的確缺糧,桂太太是寧可事先道歉,這樣低調樸素的做派,老九房是十多年未改了。


  若非如此,自己也不會將老九房目為良配……王氏一時倒有些出神,同那媳婦好言好語了幾句,米氏自然命人將她帶下去奉茶。因見小姑子走神,便笑道,“就是我們也嚇了一跳,桂太太這幾年來,很少有待人這樣客氣的。非但打發了手底下有臉麵的媳婦來請,還紆尊降貴,叫了你一聲嫂夫人。”


  “我們家那口子要比老帥年輕了幾歲,這聲嫂夫人,桂太太是真的客氣了。”王氏倒不介意米氏話裏微微的酸意,自覺麵上也有些光輝,吃了幾口茶,又不禁歎息,“在村子裏住了半年多,幾乎都把自己當個村婦了,哪裏還記得身上是帶誥命的。還是進了城裏,才有了些往日的味道。”


  “你們老太太不忘本,發達了也還是老樣子。”米氏不禁微笑,“我們在西安這三年,四時八節,都打發人送節禮來。倒是沒甚好回送的,說來也有愧。”


  婆媳之間縱然不合,但當著娘家人,還是舍得為自己做麵子的。王氏心頭千般的苦,頓時又不願往外說了,沉默了一會才道,“說起來,大郎、二郎也都到說親的年紀了吧?”


  總之如今不比王家得意時,傷心話說多了也是無味,又沒有多少喜事,說來說去,還是隻好說西北的戰況同糧況,米氏扳著手指頭隻是算,“都說江南魚米之地,真是一點不錯。咱們福建就是富庶,真到了荒年,地裏沒收成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怎麽都能活,這邊就不成了,你看看,就因為兩年收成不好。你們什麽樣的人家,也這樣苦起來。”


  其實楊家村放言西北,都是有數的村子裏了。就是去年那樣艱難的年景,村子裏也都沒有餓死人,隻是住在村牆邊上的下人們有些無法生活,收拾包袱外出謀生罷了。王氏想到諸家村不但在更貧瘠些的甘肅,而且還遭胡子搶了一把。女兒嫁過去,雖然不是宗婦,卻也勝似宗婦。要是老人家腦筋死板一些,竟不願意放嫡長孫外出,想必在西北戰事出一個結果之前,都要費盡心思操持家務,對戰事就格外多了幾分抓心撓肺的關切。她就壓低了聲音問米氏,“說起來,你經常見桂太太的,怎麽樣,戰事如何,有消息嗎?”


  米氏的神色更陰沉了些,隻是輕輕搖頭不語,過了半晌才道,“其實三娘子說得一點錯沒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件事,根本來說還是看朝廷。我看……皇長子千歲這一次做得過分了,桂家本來立誌明哲保身,這一年多的仗打下來,倒是有些心灰意冷的樣子。和許元帥非但沒有互相猜忌牽製,走動得還越發密切起來,互通有無,糧草都是一塊用的。要不是許家隻有幾個庶女,身份低了不說,年紀也小了幾歲,桂家又沒有庶子,我看兩家是大有結親的意思了。”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許家是最鐵杆的太子黨?難怪會把主意打到小四房庶女頭上,畢竟有個嶽父在那裏,小四房大爺不是東宮黨也是東宮黨。王氏不禁低眉不語,又多添了幾分心事,慢慢地道。“怎麽說都是嫡子,娶個庶女,又不是續弦呀、填房,說出去總有巴結的意思,也不大好聽的。我看老九房行事,還不至於這麽沒有章法。”


  大凡天下的嫡太太,隻要看著姨娘、庶子、庶女,天然都有三分的酸意。任是彼此再談不上來的,一說起此事,頓時同病相憐,米氏歎了口氣,想了想又道,“是這麽個理,但天下事,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出來的。就是不合情理,我看西北也沒人能給桂太太顏色看,還不是憑著她怎麽喜歡怎麽辦了。”


  未進桂家門,王氏心中已經先涼了三分,她麵色沉了片刻,見大嫂似乎發覺要問,幾乎是立刻又轉移了話題。“現在進來的糧食都在西安轉運,恐怕各家各族都有人在西安常住吧?也不知道明日裏席上會有哪些奶奶太太們,這裏不像京城,送來的帖子上是要寫全賓客的,倒要廢點心思來猜。”


  米氏果然不疑有他,興致勃勃地道,“少不了牛家四太太的,還有諸家姑奶奶,新出爐的慕容家親家母、張家太太,大差不差這幾戶人家,關隴地方小,能做你陪客的,也就是這幾戶人家了。”


  的確,西北幾家大戶,慕容家不多說了,和自己也算是沾親帶故。牛家本家現在正是顯赫的時候,皇後雖然無寵,但索性膝下有個太子,這麽多年來和許家合力,也算是要捧出來了,還有諸家更不必多說。至於張家,倒要更東一些,雖然也算是關隴世家,但這些年來最出名的反而是那個名滿天下的張唯亭。自己丈夫走的又不是文人領袖路子,倒是可惜了大哥沒有女兒,要不然,現成就是鼓吹的好幫手……


  王氏的心事,就一直重到了第二天上路去桂家。


  天氣炎熱,車內實在是悶熱難當,眾位女眷們乘的都是街頭巷尾雇來的小竹轎。一溜四乘轎子出了王府所在的街坊,又往南走了約一射之地,便可見到一條小巷內,諸官署匾額次第懸掛,轎子從巷中穿行而出,又走了不過一炷香時分,眾人頭頂一黑,已是又拐進了一條夾道。善桐心中好奇難當,見這夾道並不寬敞,恐怕轎邊沒有外人跟隨,便微微掀起轎簾探看時,卻隻見兩邊已經是一色的白牆,下頭是平整圓潤的青石板,隱約可見夾道終點一扇垂花門……原來這夾道竟是桂家二門內女眷們專門出入的一條甬道,方才眼前一暗,已是穿過了桂家大門。


  按京城規矩,在大門前就有小廝換了轎夫,二門前便有婆子上前換下小廝們。隻是西北畢竟不如京城講究,這四頂轎子一路進到垂花門前才住了。眾人次第下轎,倒也未曾刻意遮蓋頭臉:隔著牆頭,還能隱約聽見牆那邊有弓馬之聲,並有女子隱隱嬌喝聲傳來。善桐卻隻微微一偏頭,便不動聲色地跟在桂家人身後,隨母親、舅母、大姐一道,徐徐進了桂府後院。


  畢竟是武將人家,這院子裏竟沒有多少花草,反而處處都是鬆柏,偶然還有幾個侍衛自後院匆匆穿行出來,男女交通竟不大避諱。善榴是要出嫁的人,不免有些避嫌,早扭過頭去,不和這些年輕外男做視線接觸。善桐年紀尚小,反而更放得開些,陪在舅母身邊目不斜視,隨舅母一道又過了幾扇門,進了正房內室,屋內卻空蕩蕩的,一時不見人影。就是米氏都有了幾分納悶,剛同王氏交換了一個眼色,屋外已傳來笑聲,“貴客臨門,倒是我來遲了,楊太太別和我計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