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亂世梟傑> 第0078章 趙凱的顧慮(上)

第0078章 趙凱的顧慮(上)

  自從項梁將章邯圍困在濮陽之後,他整個人性情大變,整日里宴飲眾將,極為驕奢,無論是趙凱的勸諫,還是范增的勸諫,都視若無睹,完全不理會大家的想法。


  宋義也多次前往帥賬勸阻項梁,對秦軍提早防備,應儘早加兵圍攻濮陽,濮陽若破,天下可定。


  項梁並不理會宋義,也不聽取建議,宋義又在趙凱離去當夜求見項梁,提出不應該放走趙凱,趙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軍隊,握住趙軍,至少可以增加一成的勝算,可這件事也被項梁否決了。


  最後,宋義無奈,他又想起趙凱先前說過的話,儘早離開楚營,切莫和楚軍一起淪陷在此,趙凱的這句話讓宋義意識到,也許,趙凱看到的景象和預料的未來與自己十分相同,離開才是最好的出路。


  宋義趁著項梁宴飲眾將的空檔,提出出使齊國,藉機脫身,項梁並不在意宋義的離去,他很快答應了。


  也就在宋義離去后不久,秦楚之間的大戰爆發了,接連大雨,楚軍徹底釋去了防備,而秦軍卻選在這時,頂著大雨,拖著泥濘的道路殺到了楚營,此時項梁的主力部隊正駐紮在定陶一線,項梁本想攻下定陶,已此地為根基,與濮陽做長久打算,卻不想,秦軍一舉殺來,楚軍猝不及防,難以抵擋,大軍一戰而潰,項梁也敗死在亂軍之中。


  項梁敗死的噩耗傳遍山東之地,楚人喪膽,到處是潰不成軍的楚軍向著南面敗退。


  就連遠在雍邱屯軍的項羽得知消息后,也險些哭暈過去,反倒是劉邦最為冷靜,他知道項梁一敗,楚人必亂,秦軍若是乘勝追擊,殺向彭城,控制彭城之後在東擊盱眙。此時得楚王羋心就居住在盱眙,一旦楚王被殺,楚國也就隨之滅亡了。


  大勢所趨,二人匆匆率軍南歸。沿途收攏項梁的潰軍,凝聚實力,又邀請屯軍陳縣的呂梁一同保駕,退守彭城。


  大軍所過之處,燒殺劫掠。戰亂時局,大致如此。


  兵進彭城之後,楚軍四面築營,懷王到后,收了項羽、呂臣的軍權,親自統帥,讓劉邦仍然堅守碭郡,封為碭郡長,武安侯,封項羽為魯公。長安候。


  楚國的局勢算是穩定下來了,章邯也沒有趁著楚軍大敗之後帥軍南下,進攻楚國,對於章邯而言,項梁死,楚國已經沒有對手了,也興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他自然而然的把目光投向了北面,投向了讓他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個對手,趙凱的身上。


  章邯先後平息濮陽。定陶一線的楚軍,僅讓王離帥軍十萬過河攻取安陽,為大軍北伐做準備,而此時。初秋時節,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花草凋謝,大地慢慢披上一層銀裝,章邯的主力部隊也漸漸分批向著河北開去。


  章邯兵進河北約有雄兵近三十餘萬,留在河南的秦軍分成數路。對部分匪軍,叛軍,所謂的義軍進行剿捕,時局變得動蕩不安,天下反秦之勢陷入僵局。


  一人奉著趙國武信君的書信,坐著軺車,帶著約有三十餘名武夫打扮的壯漢風塵僕僕的趕來了楚國的都城彭城。


  彭城地處泗水郡,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地處平原之上,易攻難守,但是楚國卻把都城建在了這裡,主要原因,就是這裡四通八達,軍隊調度也十分方便。


  而楚軍雖然新敗,略顯得頹廢,有種一蹶不振的感覺,但是留守在河南一線和山東一線的秦軍卻沒有一支部隊趕來泗水郡討伐楚軍,大概,是楚軍的餘威尚存,所以才會這樣吧。


  張敖趕了近半個月的路才來到彭城,沿途道路大多被秦軍封鎖,張敖的身份又如此尷尬,他畢竟代表的是趙國,如果自己還沒有抵達彭城就被秦軍俘獲,那樣不但會誤了趙凱聯盟楚國的要務,也會使趙凱聯楚抗秦的計劃暴露出來,讓章邯提早設防。


  剛剛進城的張敖顯得有些疲憊,但是他有公務在身,也不敢多做停留,項梁敗死之後,張敖唯一能夠拜訪的,也只有楚將項羽了。


  他要先和項羽打好關係,才能從項羽這塊做突破口,說服楚王羋心。


  街中行人特別多,特別擁擠,也非常熱鬧,今天好像有什麼集會或者是非常重要的活動。


  張敖的馬車進城之後,行進的非常艱難,人群擁擠,軺車在人群中艱難的穿行一會之後,張敖被迫走下馬車,讓幾名隨從去找家客棧安頓下來,自己步行向著項羽的府宅行去。


  路上,百姓們議論最多的,就是楚王威武,楚王雄風之類的話題,張敖很好奇,他找了幾個淳樸的農家漢詢問他們為何如此熱議楚王,不怕被官家聽去,再吃官司嗎?


  一個老漢告訴張敖,楚王來到彭城之後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他收走了項羽和呂臣的兵權,第二件,他大赦了楚地所有囚徒,將囚徒打入軍隊,讓他們戴罪立功。


  所以很多百姓推崇楚王,愛戴楚王,這是他們表示對楚王忠臣的一種表現。


  聽說項羽已經丟了軍權,閑置在家,張敖略感吃驚,雖然項梁戰亡,可他的侄子項羽可是個能征善戰的上將,怎麼說撤就撤了?

  難道,楚王對項羽有所顧慮嗎?

  張敖想到這一點,他拜訪項羽的想法猶豫了,他在街中又閑逛了一會,忽然從街中另一頭閃出一隊楚軍,他們呼喊著,呵斥著把百姓分散到道路兩邊,之後拉起人牆,把中間的大道讓出來,張敖也被人群擠到了一旁。


  不多時,從道路另一頭閃出一彪軍馬,為首一人金盔金甲,氣宇軒昂,年齡應該在二十多歲,他後面緊緊跟著一隊武裝精良的楚軍,在他身旁,還有一些身穿朝服的官員緊緊跟著。


  這人應該就是楚王羋心了,張敖沒有想到羋心歲數這麼小,不過,很快張敖的目光就鎖定了羋心身後一名穿著海藍色袍服的人,他是宋義,從他和羋心相距的距離來判斷,他一定是羋心相對信任的大臣了。


  而張敖和宋義曾有交往,雖談不上很熟,但是關係還算一般,此時既然項羽失寵,張敖覺得,何不從宋義身上找到突破口呢?

  張敖凝視著漸漸走遠的宋義,他目光中多了一份自信,只要言明利害,曉以大義,估計,宋義不會拒絕自己的。


  ……


  武信君府門前站滿了士兵,約有百餘人之多。


  府內,賀伯吩咐下人們替趙凱收拾行裝,趙凱臨時決定親自趕往武垣視察城防,他很擔心,一旦和燕國的關係處理不好,北面的戰爭爆發,趙國會因此而腹背受敵。


  他沒時間去和趙毅商量細節,朝中事務,趙凱已經命趙琊和單洪負責了,一個掌武職,一個掌文職,恐南面有變,趙凱又調走李左車,讓他把軍隊向鄴縣推進,盡量鞏固南面的防線,一切安排妥當,趙凱也該準備出發了。


  賀伯安排人去收拾行裝,趙凱剛剛脫去朝服,此時穿著一襲白色的寬袍,他站在窗前,正好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景色,但是他此時的心思卻沒有放在這上面,他滿腦子都是今天上朝的事情。


  趙毅年輕氣盛可以理解,但是滿朝文武,在對待燕國事務上,竟然沒有幾個人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僅僅只靠軍權是壓制不了這些人的,趙凱似乎忽略了一些細節。


  可這些細節是什麼呢?


  那就是朝中士大夫們的利益,如果自己違背了他們的利益,他們無論冒著怎樣的風險,哪怕明知道鬥不過自己,也會和自己死斗到底,這就是趙凱一直忽略的地方。


  也就是說,趙凱必須重新考慮和定位自己未來的走向了。


  可眼下趙凱還顧不了那麼多,他很擔心燕國會得了一點甜頭之後肆無忌憚的大肆擴張,他們會沿著巨鹿郡北線一直向南推進,那樣,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但是如何打破僵局,趙凱還沒有太好的辦法,如果真的到了非戰不可的地步,趙凱也不會過分抽調安陽一線的軍隊北上,那樣,趙凱就真的會失去安陽一線最有力的防禦陣型了。


  趙凱同時也在猶豫,要不要讓蒯徹去燕國走走,雖然眼下趙凱還不想調走蒯徹,但是形勢所迫,趙凱也別無選擇,也就在趙凱猶豫不決,始終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門口響起了一名軍侯的彙報聲:「將軍,府門外有人求見,武商將軍想讓您親自去看看。」(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