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抗戰之獨立團> 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帥和少帥(下)

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帥和少帥(下)

  在皇姑屯事件中,包括張作霖在內,共計死亡20人,受傷53人,中外震驚。


  爆炸發生後三個小時不到,日本人就賊喊捉賊地跳了出來,聲稱要與中方共同對事件進行調查。


  不管怎樣,日本軍政各界對皇姑屯事件之後的東北局麵還是有所期待的。


  那就是隨著老張升天後,一定會出現大亂,然後由他們派兵幹涉,從中混水摸魚,實現“大治”。


  但事與願違,滿洲風平浪靜,奉軍嚴整以待,日方沒有任何空子可鑽。


  東北的平靜絕非偶然,它緣自於一位新人已掛上帥印。


  張學良,字漢卿,一般人稱他為“小六子”,其實是喊他的乳名,並非指他排行老六。


  老張除了在外麵英雄一世外,在家裏的業績也堪稱優良,共有八子六女,十四個孩子。張學良是長子。


  小張十九歲入東北講武堂炮兵科訓練,第二年即畢業入伍(速成班)。


  作為東北第一公子,當然不可能屈尊去當兵,而是直接擔任了老張衛隊的上校旅長。


  在乃父光輝的照耀下,小張肩上的牌牌是以火箭速度更換的,短短幾年,就升為了東北第3混成旅旅長,授少將銜。


  在這裏,咱們還是很佩服有些私人老板的“富二代教育法”的。


  甭管子女有多顯赫的文憑,先給我到最基層去做小工人,呆上兩年,體驗一下老子當年打江山的艱辛。


  同時也積累一下經驗和人脈,然後再慢慢往上爬。


  **那是一定的,但這事急不得,有時候“熬一熬”,觀察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須知,老子傳下的交椅,坐得好是把金交椅,坐得不好很可能下麵就是一座活火山。


  所以後來一直認為,小張後來吃的虧,與他前期過分順利有關。


  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後,開始統治東北。


  張作霖被炸死後一星期,以“東北易幟”的果斷行動,宣布服從南京國民政府。


  關東軍上下也是唉聲歎氣。


  滿洲最終並入國民政府範圍,這是河本策劃皇姑屯事件之後,他們所能估計到的最壞結果。


  費了這麽大的勁,卻隻換來了東北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早知如此,還不如不幹了。


  就整個中國和中華民族而言,東北易幟是張學良一生中幹得比較漂亮的一件事。


  自此,這個一直陷於分裂和內戰的古老國度至少在形式上完成了基本統一。


  1931年春天,南京政府召開國民會議。


  張學良出席。隨後就因“患傷寒”而住進北平協和醫院,從此他再也沒有回過東北。


  日本的關東軍內實行的是輪換製,各個師團輪著去東北體驗一下高寒生活。


  為了適應東北作戰需要,軍部把輪換製改成了常駐製,部隊也由京都的第16師團改為仙台的第2師團(仙台師團)。


  這個仙台,就是魯迅先生師從藤野先生學醫的所在。


  它在地理和氣候特征上都與東北相接近,按照魯迅的說法是“初冬就頗冷”,從這個地方出來的士兵自然也比較耐寒。


  此後,日本軍部又做出兩項重要人事調整。由曾任張作霖顧問的本莊繁中將(陸大第19期)擔任關東軍司令官,土肥原大佐(陸大第24期)擔任沈陽特務機關長。


  把這兩個“中國通”調往東北,自然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本莊繁一到任,便由石原陪同,對關東軍各部隊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視察檢閱。


  其中沈陽是其視察的重點。在他的檢閱下,駐沈陽各日軍部隊聯合舉行了攻打沈陽城牆的夜間演習。


  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九一八事變”前關東軍的一次實力演練和總動員。


  1931年9月18日深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在奉天(今沈陽)北麵約7500米處的南滿鐵路柳條湖段引爆炸藥,炸毀了一小段鐵路。


  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誣稱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路並襲擊日軍守備隊,並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


  日本最先進攻的這支部隊隻有105個守備隊的士兵。


  就這105人,比水滸的108將還少3個。


  在那個做夢都想當少佐的今田大尉的率領下,呐喊著向北大營衝去。


  在他們對麵,就是北大營。裏麵駐紮的,是所謂東北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東北陸軍獨立第七旅。


  一萬多人,步槍、機槍、大炮樣樣齊備,聽說是東北軍的“王牌”部隊。


  100比1。就算不是精銳,不是“王牌”,圍成一圈,踩也能把你踩死。


  帳誰都會算。顯然,日軍105將完全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往裏麵闖的。


  悲觀一點的,連遺囑都準備好了。


  可是等他們閉著眼睛衝進去的時候,一睜眼,才發現情況大出預料之外。


  那一萬多人不是準備和他們拚殺的勇士,倒像是一萬多頭待宰的羔羊。


  天照大神啊,是你在保佑我們嗎?


  接下來便出現了世界戰爭史上難得一見的奇觀。


  一百多人追殺一萬多人,而且追得蕩氣回腸,毫無顧忌。


  都是軍人,還號稱“精銳”,對方不過是看看鐵路的守備隊(並非後來出動的仙台師團),當兵的差距怎麽會這麽大呢?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東北軍那裏沒人指揮。


  此時,北大營的最高軍事長官、第7旅旅長王以哲,竟然不在營內。


  哪裏去了?既非開會,也不是匯報工作,而是找樂子去了。


  旅長不在,不是還有團長嗎?三個團長,一個都不在。去了哪裏?也是找樂子去了。


  幸好還有一個負責的。隻是這個負責的等於不負責,因為據說他不會打仗。


  這位兄弟的職務是旅參謀長。也不知道他是怎麽混上去的。參謀長不會打仗,也算世間一奇。


  不會打仗但會打電話,趕緊請示更大的參謀長——負留守責任的東北軍參謀長榮臻。


  火燒眉毛的關頭,居然還能想到請示領導,這參謀倒也沒白當。


  榮臻那兩天正在給他老爺子辦壽誕,忙得暈暈乎乎,電話打過去也不知道怎麽回答。


  隻好先用張學良前一陣給他的類似外交辭令的指示應付一下:暫時不允許抵抗,等待命令。


  然後趕緊打電話請示北平的張少帥。


  住在北平的張學良夜生活還是蠻豐富的,像他的7旅將官一樣,這麽晚了還在找樂子。


  他在正在北平某戲院看戲,據說還是名角主演的《《宇宙鋒》。


  得知這一情況,趕緊從戲院跑出來,連夜召開東北軍政首長會議,集體商討的結果是不能抵抗。


  他給榮臻的回複是:要避免擴大衝突,不得開槍還擊。


  這一番茶話會開下來,北大營的東北軍已經在地上躺了一大堆了。


  官僚主義搞到這份上,也真是古今無二,丟臉算是丟到家了。


  回過頭來看,這些“抵抗”、“不抵抗”的問答其實也都是在扯犢子。


  北大營的士兵們,這種情景下,你們需要請示匯報嗎?


  人家剌刀都頂到胸口這裏了,第一反應就是哪怕赤手空拳也得奪下他的白刃,不然還能叫當兵的?!

  難怪自此之後,東北軍的士兵就再也抬不起頭來,恥辱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