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手持連弩
天水城中兵士的戰力很低,這讓張郃感到很輕鬆。昨天攻城,就已經有兵士爬上城頭。那麽今天,他一定要破城。
兵士們飽餐戰飯之後,張郃繼續率領三千兵馬,依舊來到東門外。
城頭之上,薑囧如一棵挺拔的大樹,傲然而立。西涼兵士密密麻麻地站在城牆垛口處,刀槍林立,弓弦拉滿。
但是張郃很快發現,西涼兵的士氣並不高,身上缺乏一種殺氣。
“攻城!”
這一次沒有任何多餘的話,張郃直接下達了命令。
雙方弓弩手開始對射,曹軍冒著箭雨,抬著雲梯,推著箭塔和撞木衝向城下。
滾木雷石如暴雨般灑落,城下慘叫聲不斷,屍堆如山。
但是雲梯依然搭在城頭上,曹軍兵士接二連三地向上爬。終於有人上了城頭,西涼軍的屍體也不停地掉下城頭。
隨著城頭上曹軍人數越來越多,西涼兵開始敗退。
抬著撞木的大力士一次又一次撞擊著城門,每一次發出的沉悶響聲都讓西涼軍兵士心中一顫,仿佛被一支利箭刺中。而在曹軍兵士聽來,是那樣振奮人心。
“咣當”一聲巨響,厚重的城門終於被撞破了。
“衝進去!”張郃將手中大槍一揮,曹軍如決堤的潮水般湧進了城門洞中。
張郃也在三百親衛的簇擁下,衝進了城門。
西涼軍在簡單抵抗一下之後,便潰敗了。
張郃率軍迅速衝上城頭,隻見薑囧渾身是血,手中握著長劍。在他周圍,隻有三十幾名兵士,也都個個帶傷。
“薑囧,你是條漢子。天水城之破,非你戰之過,可降否?”張郃朗聲說道。
“張郃,你沒有斷……斷天水城的水源,以正兵勝……勝我,我薑囧佩服。且……且代天水百姓謝過……城中糧草,我沒有焚毀,為防……防亂民搶……搶掠,已經封存……然忠臣不……不事二主!”
薑囧斷斷續續說完,突然將劍一橫,自刎身亡。而他的屍體,依然斜靠在城牆垛口處,雙目圓瞪。
“將軍!”
三十幾名西涼兵,都驚叫一聲,跪在薑囧麵前。
“將軍乃忠義之士,你們將他厚葬了吧!”張郃對那些西涼兵說。
“多謝將軍……”
那些兵士感激涕零,急忙抬著薑囧的屍體,下了城樓。
“傳本將軍命令,對城中百姓及西涼官員的眷屬,不得傷害!”
“諾!”
襄陽城州牧府。
雖然天色已黑,但劉琮的書房中依然亮著燈。劉琮、龐統、法正、馬良等四人,都在盯著地圖。
這段時間,天網營的眼光一直緊盯著曹操和馬騰的這場大戰。
張郃率領一萬大軍,翻過秦嶺小道,占領街亭,奇襲天水的消息,劉琮第一時間便得知了。
“主公,曹操這一步棋走得妙啊!對峙陳倉,佯攻散關,奇襲天水!”龐統的臉上充滿著佩服,“賈文和果真是出手狠辣,算無遺漏!”
“是啊!”法正也點了點頭,“街亭的重要,賈詡都看清楚了,可是馬騰卻沒有想到啊!”
“士元,孝直,陳倉之戰的結果會怎樣?”劉琮問道。
“已經沒有什麽懸念了,馬騰會很快敗亡,西涼要變天了,倒是給韓遂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啊!”龐統的眼光突然變得非常深遂,“主公,這一次我們該有大動作了。”
“我們的糧草和器械能否供得起一場大戰?”
“主公放心!”馬良立刻站了起來,“如今我們荊州的糧草,可供十萬大軍戰時一年之用!”
“十萬大軍,戰時一年之用?”龐統和法正幾乎同時驚問。
十萬大軍一年之用,本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數量,戰時的消耗,又是平時的兩倍。而且,漢軍的一係列獎勵政策,更是需要錢糧。龐統和法正雖然不管糧草的籌備,但作為軍師,他們對數量是很關注的。計謀再好,沒有糧草,還是一敗。
“士元,孝直,你們可能不太清楚,主公若是經商,必然是富可敵國啊!如今我們荊州的錢糧,不要說在南方,無人能比,就算是曹操,也在伯仲之間啊!”
“什麽?”兩人又一次驚到了。
曹操可有九州之地啊!
“這也全靠季常管理有度,伯常生財有道啊!”
“若無主公高瞻遠矚,我們哪有那麽大本事呀!”馬良嘴上很謙恭,但心裏非常高興,同時對他當初的選擇更加慶幸。
“器械方麵呢?”
“雲梯、箭塔、撞木、霹靂車都經過了改進,數量也完全夠,箭矢、投槍、漢刀、盾牌能裝備十幾萬軍隊。新製作的大風弩車就是有些笨重,手持連弩數量不多,已經配給了飛天營三千副。”
“還能否給李嚴的猛虎營配備三千手持連弩?”
“兩千應該沒問題,三千有些困難,屬下督促工匠們抓緊時間製作。”
“好!給那些工匠加薪,記住,要想提高效率,隻要把工錢加得夠高,一定會成功,人的潛力是無限的!”
“多謝主公教誨,屬下謹記!”
“主公,手持連弩是什麽?”法正滿臉疑惑的問,“大風弩車可是當年秦軍用的風弩?”
“不錯,大風弩車就是風弩,不過經過了工匠們的改進。至於手持連弩嘛……明天我們去城外飛天營,看一看就明白了。”
手持連弩實際上就是諸葛連弩,隻不過現在諸葛亮還沒有發明出來,曆史上是北伐的時候才出現的。
前世的劉琮曾在一個博物館見過,拿在手裏,扣一下扳機,發射一支箭,總共可以發射十支,就像一支衝鋒槍。
它的原理並不複雜,兩邊各有五個箭槽,連接著不同的弓弦,拉滿弦之後,固定在扳機的不同位置。扣動扳機之後,箭矢便會射出去。
當然要掌握好力度,如果用勁太大,十支箭便會同時飛出,也有可能出去幾支。每一次射出一支箭,需要有很好的技術。
熱兵器的發明無法一蹴而就,劉琮便加緊了對冷兵器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