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舌戰群儒
“太史令,你這話就說錯了。”
孔穎達被噎住了,但還有其他人是清醒的。
在孔穎達之後,蓋文達也站了出來。
雖然薑雲誌對這蓋文達並不熟悉,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知道,但在初唐這可不是個小人物。
他和孔穎達以及他的族弟蓋文懿同樣師從隋朝大儒劉焯,也同是貞觀十八學士。
“吾等不是不願意去歸服他們,而是因為此時的蠻夷根本就不會聽我們講述仁德之道,唯有在戰勝他們之後方才可以歸化他們。”
“嗬嗬。”薑雲誌冷笑了一聲。
“說到底,不還是要打服他們嗎?”
這一句話把蓋文達也噎住了。
“嗬嗬,後生果然是好手段,三言兩句就讓孔祭酒和族兄的心都亂了。”
技蓋文達被噎住之後,又有一人站了出來。
“在下蓋文懿,乃是方才與太史令對話的蓋文達之族弟。”
沒有讓薑雲誌抓瞎,這人上來就自報了家門。
“我對太史令的話有異議,吾等的目的是為了以仁德來歸化他們,而非是去迫害、去壓榨他們。”
“若是一味地去迫害和壓榨他們隻會讓我們大唐在外的名聲受損,以後我們該以什麽樣的臉麵去麵對其他如薛延陀、西突厥甚至是吐蕃、高句麗?”
“哈哈哈~可笑啊,可笑!”薑雲誌突然仰頭長笑了兩聲。
“小子不才,但也對史書略通一二,不知閣下有沒有讀過自漢之後的曆史?”
“自是讀過的。”蓋文懿對薑雲誌的態度有些不滿,但他和薑雲誌不一樣。
他自恃身份和教養高人一定,也自恃是大儒劉焯的弟子,認為做出薑雲誌這番表現是很丟人的事情。
但薑雲誌可不會管這些。
“那敢問閣下,五胡亂華的曆史可曾讀過?漢人丁口十去其九這話可曾聽過?”
“在我們強大的時候不以強力壓製住他們,閣下又該用什麽方法去歸化他們?他們會安靜的坐下來聽您講道?”
“還是等到他們再次南下劫掠的時候您去與他們坐而論道?那屆時我大唐百姓所遭受的損失和屈辱又該由誰負責?”
“若是一直不成閣下就一直努力?待到他們再次強大之時讓漢人丁口在經曆一次痛心徹骨的磨難?”
“屆時又該由誰來負責?閣下可以嗎?”
“若是閣下忘了先秦兩漢時匈奴對漢人的擄掠,忘了五胡亂華時漢人被當做兩腳羊時的屈辱也就罷了。”
“這前日才在渭水河畔與那突厥大軍對峙,莫非突厥大軍沿途經過的那些州縣的匯報沒有呈到朝堂上來,還是說閣下的忘性這麽大,這就忘了?”
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薑雲誌的口水都險些噴到蓋文懿的臉上,說的蓋文懿是啞口無言。
因為站在薑雲誌的觀點上有的是的資料可以供他引經據典,但自古以來被儒家教化的民族又有幾個?
打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不公平的辯論。
這麽長時間沒有人說這些是有緣由的,因為大家都是同朝為官,也都是同一個利益體,沒有人願意鬧掰了,到那個時候大家都不好看。
但薑雲誌是個例外。
他算是李世民安排的一個釘子,如果有選擇的話他也不會站出來如此鋒芒畢露,但是他沒辦法。
不對,如果他有選擇的話就根本不會站在這裏。
現在孔穎達率先敗下陣來,蓋文達緊隨其後,之後站出來的蓋文懿也不敵薑雲誌,朝堂上一時之間安靜了下來。
過了很長時間,坐在高位上看熱鬧看得正嗨的李世民眼看著沒人說話,正準備開口的時候卻又停住了。
因為,又有人站了出來。
“在下虞世南,今日聽聞小郎君一席話幾乎是如雷貫耳,在下有一不解之處還請小郎君賜教。”
虞世南,也算是個名人了,不過卻也算不上是太重要,因為他在官場上的權利很小,更多的還是在文化的方麵影響比較深。
虞世南開口很是客氣,薑雲誌自然也不會咄咄逼人,而是變回了那個剛入朝堂時的樣子。
“久聞先生大名,賜教不敢當,先生直說便是。”
“吾等將畢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儒學之中,方才聽小郎君與諸君談辯的時候在下也在深思,最終也沒能得到一個既歸化四夷又不損我大唐百姓的方法。”
“所以在下心中疑惑不解,莫非是這儒道錯了嗎?”
虞世南雖然語氣很客氣,但說出來的話卻當真是暗藏殺機,而且還是能夠直接把薑雲誌殺得七零八落的那種。
儒道錯了,這話放在現在誰敢說?若是儒道錯了,那豈不是儒家的創始人孔聖人也錯了?
“伯施公此言差矣,儒道是沒有錯的,但正如麥子夏季枯黃之後才可收獲的道理一樣,儒道也是需要時機的。”
“小子曾聽聞一句話,還請伯施公品鑒。”
“請賜教。”虞世南不是來找茬的,他是真的來解惑的。
他和孔穎達、蓋文達蓋文懿兄弟這種久混官場的儒生不同,他更專注於學問方麵,他今天站出來隻是因為對儒道的不解。
“正義沒有武力是無能,武力沒有正義是暴政。”
隨著薑雲誌的一句話,整個朝堂都陷入了寂靜之中,就連坐在最高處的李世民也兀自低著頭沉思了起來。
良久之後,虞世南深深地出了口氣,表情恭敬且嚴肅地對著薑雲誌行了個大禮。
“孔聖曾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今日看來,孔聖誠不欺我。”
“小郎君雖然年紀尚淺,但在此道的造詣卻頗深,甚至遠超我等,虞世南受教了。”
“不敢不敢,伯施公折煞小子了。”薑雲誌趕緊還以大禮。
“其實關於今天的問題孔聖甚至是更早的人就給出了答案了,隻是大家都過於關心我們大唐在外的名聲而忽略了。”
“虞世南,望小先生不吝賜教。”虞世南又行了個大禮。
“不敢,都是先人所得,小子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薑雲誌心頭發苦,虞世南一個勁兒的給他行禮,搞得他也不得不回禮,不過想歸想,問題還是要回答的。
“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流傳至今,我等可不能隻學禮、樂、書、數而忘記了射和禦啊。”
這最後一句話算是給這場朝堂上的辯論畫上了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