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重臣復出
巍峨的宮殿,時刻昭示著皇權的強大,重檐碧瓦朱門綠窗,細看去卻不難發現多年未曾整修,透露出歲月的滄桑。
「王后孤身離國,在清輝舉目無親,思鄉情苦人漸憔悴,孤不顧滿朝文武諫阻,耗費內庫金銀三千萬,建起富麗堂皇的宮殿群,為求更有翠華韻味,皇家暗衛四處擄掠其良工巧匠,連獨孤無情都差點回不來。」
諾大的殿堂只坐有五人,老國王雙手不停摩挲龍椅,匆匆召見元老重臣,卻不言及軍國大計,反回憶起久遠的往事。
「大興土木耗盡祖宗積蓄,為求佳人一笑罔顧將士生死,實為清輝立國數千年昏君之最,華老國公在朝會上咆哮如雷,秦老國公,事過多年了,咱哥倆說句實話,你當初是不是都打算髮動兵諫?」
憶起往事,秦老國公猶自有氣,直視著老國王冷冰冰回話:「不是兵諫,精兵驍騎包圍皇宮,是要廢了你另立新君!幾十年過去,我不信你還沒查出真相來。」當面稱呼國王為你,御史若在側旁,必以欺君問罪,但老國王顯然不在意:「我當然查出來了,早就查出來,但你親口承認,與我查出是兩回事,呵呵,就不怕我算老賬?別瞪眼,要殺你不會等到今天,告訴我,當時箭在鉉上,你為何卻悄然退兵?」
「昏君不理百官諫言,堅持要將宮殿建成,輔政大臣們氣怒交加,諫言與喝罵已無區別,無奈有人臉皮厚,不聽諫言卻也不降罪,仗著年輕又修鍊有成,死撐到底使得大臣們疲憊不堪,朝會自然散去,臉厚心寬,不聽忠言卻也不濫殺忠臣,所以沒讓拉下龍椅。」華老國公說出撤兵緣由,又不解地問道:「你也說實話,應變之策是不是出自王后?」
「百官罵我愛佳人不愛江山,怎知王后更反對大興土木,與我幾番刀兵相對,在軟禁中無奈地望著翠華宮建成,若非有身孕,都要以死相逼了。」宮殿今猶在,佳人魂已渺,老國王眼角有些濕潤,為年輕時的倔強而自責:「翠華宮建成之日也是封閉之時,王后未曾踏足半步,我又怎會涉足,卻成了太子幼時玩耍之地,童言相告宮中情景,聊解王后思鄉之苦。」
「父王——」太子拭去臉上淚痕,母后仙逝多年,父王深情不減,翠華宮還是幼年情景,除了太子父女,任何人不敢進入,王妃百般軟語央求,卻沒討來入宮觀賞的旨意,翠華宮今天才迎來了客人。
「太子啊,你來說說,父王為何會將你們招來此處?」老國王不忍讓愛子陷入往事徒傷悲,太子低泣道:「兒臣豈敢妄自揣測父王心思,在翠華宮睹景生情,更無心談論其它事務。」
「唉,知子莫若父,睹景生情懷念母后,難免心戚戚然,但多年來每月巡視翠華宮,若說依舊抑制不住情感,難免有些自欺欺人了。猜到與瑛兒有關,所以不想參與,儲君難做,父王不怪,去巡察吧,若察覺內臣懈怠,你多殺幾個,免得孤發火,反會保全更多人的命。」
太子擦去淚痕望眼三位重臣,離開前終還是開了口:「父王,瑛兒領兵進草原兇險無比,兒臣懇請莫讓她肩上擔子太重。」
「你覺得重,她卻能輕鬆挑起來,放心吧,父王自有定計。」
太子離開,殿中一時陷入沉默,三位重臣從老國王的話中不光聽出了關愛,更體味出更多的無奈和不滿,太子的仁孝換句話就是軟弱,一生強勢的老國王又怎會不氣悶。
「為人父,得子如此足慰心懷,為人君,有子如此憂心忡忡。昔日我兄弟四人結拜,殺退落日是何等英雄,如今都老矣,又能庇佑太子幾年。內無兄弟相幫,外無良臣猛將,竟讓卧病多年的太子妃,約束得不敢親近女色,龍椅如何坐得穩!」
「太子乃國之根本,多年來有功無過,豈能因性格略顯軟弱而苛責!」秦老國公第一個出聲反對,軍令大臣隨之接話:「坐不穩?那要怪有人心懷不軌常搖動!狠狠心砍了,在龍椅下多埋些人頭,地基自然就會堅固。」
華老國公掃眼宮門方才搭話:「他何嘗不知其間利害,只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當年梅林酒宴使得皇族嫡系凋零,如今又怎能狠下心來再舉屠刀。今天之所以選在翠華宮商議,怕是宮中多有王妃耳目吧。」
「過往自風流,今朝得報應!」秦老國公氣不打一處來,手指向軍令大臣:「老四,當初你不是說女人而已不足為慮嘛,君側不寧你難辭其咎。」
「今天她又能怎樣?!」軍令大臣眯起了眼,落鳳大陸屈指可數的武聖,豈會讓女人束縛住手腳,若非顧及君臣之禮,早就讓其無聲無息從世間消失。
「你倆老糊塗了?一日夫妻百日恩,幾十年的老夫妻,怎能說殺就殺,就算老四做得乾淨,王妃莫名其妙失蹤,怎麼向文武百官說,還有,殺英王不難,幾個王孫難道也要殺,孩子們有何罪責!」
三位重臣既是開國公後人,更是老國王結拜兄弟,一生相處早知心性,私下相處沒幾分君臣禮節,依舊如當年縱橫沙場時直白。
「你們三個說起殺王妃王子,就像是殺個雞一樣,有失為臣之道吧,讓我都敬佩自己,竟然能忍這麼多年,沒有舉起屠刀殺權臣。」
「姑且不提兵權,光老四站在那,你殺得了嗎?少不服氣,動鬼心眼暗算他容易,國無武聖,後果你比誰都清楚。」秦老國公眼皮往上直翻,笑罵軍政大臣:「真後悔當初救你,嘿嘿,要不我威風呢。」
「這多年還不滿意嗎?將軍令部推給我,你跑回去抱孫子,小岳兒出凡入聖是遲早的事,小瘋子也大有可能,半路拾個孫女婿,以武入聖再要成功,你倆就不怕惹來天妒?!」軍令大臣氣得直翻白眼,拳頭都握了起來:「為老不尊,結伴偷跑去標營,樂滋滋跑回來,當我真不知道啊。」
三個兄弟重臣將話題越扯越遠,言下之下就是休要再提另立太子,老國王心中暗笑,走下龍椅插話道:「沒機緣,想成就武聖何其難。老四,潔兒還沒許人吧,呵呵,我倒想做個大媒。」
「哪家公府?」華老國公比軍令大臣還心熱,在兄弟四人中老國王文韜武略都墊底,但識人用人的眼光最毒辣,要不也不敢七年不問朝政去修鍊,而帝國軍政事務依舊井然有序。
將擒拿李長弓始末敘說一遍,殿堂中鬨笑不止,軍令大臣半晌才忍住笑答話:「人我見過,長相過得去,胡立能收做弟子,資質不會太差,不過嘛,潔兒好歹是侯府小姐,許配給平民,我這外公開不了口啊?」
「想討要爵位直說,別拐彎抹角!」老國王一眼看穿其心思,賜予官職爵位一句話而已,可他偏偏轉了話題:「誰也別裝傻,更別把他人當傻子,呵呵,瑛兒的事你們不可能不知道,李長弓是高垣最要好的兄弟,宇文潔和瑛兒結拜成姐妹,小一輩間關係比我們更親密。」
「既然挑明了,陛下打算如何處理?」
華秦二位國公不吭聲,軍令大臣只得張口當惡人,宇文潔婚事好說,獨孤英與華岳的關係怎麼處理才是難題。
「兒女私情,我當爺爺的怎能出面,小一輩的事,她們自己去處理,有本事沾便宜,沒本事吃點虧,反正都不是外人。」華老國公還想再挑明些,軍令大臣搶先說道:「莫要爭先後,也用不著爭,小岳兒的事凡人少操心。」話語中有意將凡人二字咬得重,另三人心知其意,自覺地說起正事來。
「十萬學兵邊關開戰,軍政和民部兩大臣事關戰事,職位不可一日空缺,你們讓我別苛責太子,但翔雲童營被收買的事絕不能再次發生,派誰去掌印才能儘快穩住?瑛兒她們還在草原血戰呢。」
老國王臉上滿布憂色,三大臣心中全是罵聲,明明是要兩位國公出來支撐局面,擺開架勢給太子當打手,偏偏不開口下令,非要人家主動去請纓,一句瑛兒她們還在血戰,由不得你三人不上鉤。
「我去軍政部!」民部不光有學兵戰事,掌管帝國文官體系,事務在各部最繁雜,華老國公話音未落,就讓老兄弟搶白:「嘿嘿,老四去軍政部,我重回軍令部,至於你,到民部去耍心眼磨嘴皮子吧。咱倆要是一個主軍令一個掌軍政,有人又得玩制衡的鬼把戲。」
當年巧計剝奪兄弟兵權,看來至今氣猶未消,話中含著刺,老國王權作沒聽見,心中卻自有主意,如今只是權宜之計,戰後你三人全要騰出位置讓出兵權,絕不容許在軍中的勢力再擴大,必要時還得把各自的骨幹調換到文官位置上去。
「呵呵,這事定下來,我的心放下了一半。」老國王又將話題引到太子身上,言語間再無閑談時緩和:「太子仁慈,他年繼位諸王必然能保得性命,但朝中必定是一潑未平一波再起,到時我們兄弟已去,他撐不住局面!所以啊,小一輩要快些長大,早日獨當一面。」
三位重臣出於感情皆保太子,但也都知道太子性格軟弱的弊端,老國王今日下不了狠心,他年朝中再無重臣維護,別說繼續執行皇家削藩之策,英王母子攪起的風波就足夠頭痛,聽老國王提到下一輩,情知早有打算,恐怕這才是今日進宮的主題。
「翠華宮,勞民傷財大興土木,氣得王后怒目,惹來百官非議,建成后空置至今,錢花了沒用場豈不可惜。」
華國公沉聲問道:「十萬學兵邊關血戰,陛下難道還想耗資翻新翠華宮?就不怕再惹來百官紛爭。」
「這回不會有人諫言了,呵呵呵,瑛兒立下大功,我提前賜予封號,又讓她照親王例開府置官,得勝回京難免會帶一眾屬下官員,總不能也住進太子府吧,於情於理都該提前給她準備好郡主府。」
「說得過去,但將翠華宮變作郡主府,總覺不大合乎皇家禮儀。」
「當年建翠華宮,選址就在皇宮外側,如今拆掉附近宮殿,兩道圍牆立起來,與皇宮不就分開了,哪裡不合乎皇家禮儀?呵呵,皇族慣例,新建親王府內庫撥銀三百萬,拆宮殿扎圍牆花不了十萬,剩下的銀兩足夠粉刷翠華宮。嘿嘿,當年我可是花了大力氣營建,用材無不是精挑細選,哪裡用得著大翻修。」
「陛下高瞻遠矚,原來當年就有先見之明,嘿嘿,我不反對。」
秦國公的諷刺不加掩飾,但又不得不佩服老國王考慮得長遠,郡主府緊靠皇宮,異日宮中若突起變故,立時便能出兵救援,內有國王親掌的禁衛軍,外有郡主所領左右衛,京城外還環列六營精銳驍騎,誰若想煽動近衛軍兵困皇宮純屬找死,大概也是吸取了自家領兵逼宮的教訓吧。
「別說怪話,秦如風找了個梅家媳婦,成親前住在哪?有比翠華宮更合適的地方!學兵征戰,翔雲王見機得快,軍令部沒多少事,你就充做督造使。」
秦國公讓抓住痛腳閉上了嘴,軍令大臣說起戰事:「前幾年故意放鬆,原以為他會藉機生事,卻不想比誰都轉向快,如今還真不好動他,暗中集結的軍隊,要不要退回駐地?」
「瑛兒在草原打得漂亮,卻壞了我們的大計,師出無名,另三個不會坐視不救,又讓他躲過一劫!」
「四家郡王各擁重兵守望相助,帝國不好逐個擊破,郡主的報捷使者,倒是無意中提醒了我。削藩之策總想大兵圍城,為何不釜底抽薪呢,一時動不了郡王,不妨拿侯府開刀,不斷分化和剪除其羽翼,有罪除名不必多說,另外不妨推恩子弟,燕寧從燕侯府分出,間隔幾代血緣淡化后,燕侯府鐵定指揮不動!」
「推恩弱化之策,以前不是沒人提出,郡王和列侯都不笨,以祖宗基業不容分割為名,在貴族院聯合阻撓,始終未能實施,好幾次差點引發帝國內亂,實施起來不得不慎。」
華國公接過話去:「開國公候世襲,無異於國中有國,彼此利害相連,皇家削藩談何容易,武力相向會逼其聯合,內亂一起強敵藉機入侵,政令軍令完全統一的清輝帝國,郡主這代人無論是時機還是才華,都比以往更有優勢。」
「當年兄弟結拜時,我曾承諾皇族絕不專權,你們更是自願放棄封地私兵,可惜最終還是敗給了貴族院。人老了,空有雄心再無機遇,瑛兒的機緣確實得天獨厚,但能否完成祖宗遺願,我們看不到了,盡量給她們減輕些阻礙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