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難擇路> 二百一十二章 悶聲發大財

二百一十二章 悶聲發大財

  這一戰過後,李家獲得了震驚整個天下的威名,從此以後,慕名來投者,不知凡幾。當然了,這些來投的,真有本事的依然是少數,大多數人,是抱著能夠靠一點機巧之術矇混過關的僥倖心理,來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混一場富貴。這些混子之所以敢這麼大咧咧過來,也是吃准了現在李家剛在天下打響名頭,正是渴望招賢納士的時候。


  這種時候,李家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肯定會千金買骨。縱然你是個混子,李家也看出來了,卻必然不會在這時候趕你走。要趕,也要等到真正的人才來了再趕。這些混子,正是吃准李家這種心態,抱著能混一時算一時的態度,整日里混吃等死。


  對此,李寺乃除了捏著鼻子認了,別無他法。這些人雖然成事不足,但敗事絕對有餘。個個都能言善辯,你要是攆走了,他離開之後一頓瞎編,立時能讓你李家臭名滿天下。


  李寺乃一邊天天忍著這名聲帶來的「好處」,一邊心裡每天默念著:「人才啊,賢才啊,能臣良將們啊,趕緊來吧。孤就要頂不住這幫混子啦!」每天心口不一,縱然是老油條李寺乃,臉上表情終於也漸漸轉為便秘狀。幾個兒子一看老爹這幅臉色,心知肚明怎麼回事,都乖巧地避了開來。


  「爹,我的飛虎營還有些事。」「爹,我得重整黑甲長刀營」「爹,好。」「大哥呢?爹?我找大哥有急事。」


  小兔崽子!一個個見著老子就跑,我這當爹的有這麼可怕?也不過來讓我訓一頓發泄發泄,這些天盡接觸些酒囊飯袋,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的貨色,可難受死我咯。幾個小崽子真不孝,也不知湊過來讓我罵一頓舒緩舒緩。


  以上,就是李寺乃率領李家兵馬,在洛都城下,一戰「大勝全殲」突遼西路六萬大軍之後,每日里高興難抑的心聲。


  至於定北守備團么,一路拉著巨量的財貨,撿來的鎧甲刀劍等等,開開心心地返回了定北小縣。


  仗打贏了,出征的眾人當然是開心異常。返程的路上,李得一是有說有笑,一路上那笑臉就沒停過。「四眼」和「悍馬」也得了大假,倆禍害整天漫山遍野獵食吃去了。這回有了閑工夫,「四眼」和「悍馬」倆是什麼大逮什麼,山雞野兔之類的小東西,甚至都不屑一顧。


  有「悍馬」和「四眼」獵食,這一路上,把王壯彪也給美壞了。今天拾掇一頭狗熊,明天拾掇一頭鹿,野豬,等等,全是大傢伙。有一頭大野豬,甚至有千斤重,從山裡拖回來之後,一向體力充足,從不覺累的「悍馬」,都累得歇了好一陣子,才緩過勁兒來。


  這些改善伙食的野味兒,小劉團長拿出其中大部分,獎賞給此次作戰有功,受傷頗重的兵士,給他們吃了,好將養傷病,恢復身體。


  守備團的兵士一路開開心心往北返回,走到那個存放糧草的無名山坳,孫老醫官早在這裡等著了。水淹突遼大軍,等洪水退後,李得一第一時間,就派人給師父送了信。孫老醫官當時接到這封信,簡直不敢相信上頭寫的。


  當初他接到突遼三路大軍,總計二十八萬精銳騎兵傾巢南下的軍情,實以為這天下從此就要改朝換代,被突遼人佔了去。為此,孫老醫官夜夜心急如焚,最後不顧老病的身軀,強起星辰推衍圖,為這天下萬民,江山社稷的前程推算了三天三夜。最後硬生生熬出三大口心頭血,孫老醫官才勉強推算出一線生機在西南的啟緣天機。


  推算出這天下的一線生機之後,孫老醫官苦思良久,覺得應該是應在李寺乃李家身上。畢竟李家那時已經佔穩了洛都城,經營兩載,根基已固,帝王基業初成。李家還佔據著沃野千里的上晉一省,加上西京洛都這一等一的膏腴之地,可以說是已有王霸之基業。李家勢力如此雄厚,應該能抵禦突遼人。


  尋思一番之後,孫老醫官就覺得此事十有八九該是如此。因此,孫老醫官就派出自己的兩個徒弟,帶著守備團的一萬兵馬,趕奔西南洛都城附近。原本的打算是,看情況,想辦法幫李家一把,幫助其擋住突遼西路大軍的圍攻,為這天下的一線生機,增添一絲希望。


  再說李家好歹是自己大徒弟的岳家,若是真能擋住突遼人的攻擊,孫老醫官也是樂見其成。可他千算萬算,卻萬萬沒想到,原來一線生機在西南,是這麼個情況,居然應在自己倆徒弟身上。自己這倆徒弟,居然先炸突遼馬,再用水攻,硬生生來了個水淹突遼狼,全滅了突遼西路大軍,連那西路大軍的統帥,阿史那·黑背,也得了個身首異處的慘死結局。


  孫老醫官原以為這一仗,自己倆徒弟不過是配角,去幫著李家搖旗吶喊,助助威,敲敲邊鼓,在關鍵時刻能起到分散突遼人兵力作用,也就不錯了。


  孫老醫官雖然是這麼想的,但臨出兵時,並未跟倆徒弟這麼說,只說讓他們出兵去打突遼西路大軍,順手幫李家一把。他這麼說,主要是當時看著兩個徒弟年輕氣盛,怕打擊了他倆的信心。


  卻沒想到,僅僅是為了照顧兩個徒弟信心的一句無心之言,居然插柳成蔭。等到了洛都城下,倆徒弟根本沒把李家當回事,把自己的定北守備團當成了攻擊突遼西路六萬騎兵的主力。


  這事兒其實也好理解,誰沒年輕過?年輕人都有股子傲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誰年輕的時候,都喜歡以自己為中心,並不願意圍著別人轉。再者說了,就按照以往的戰績看,威北營凡是遇到突遼人,從來都沒打輸過一場。兩個年輕人的傲氣,也是有資本的。


  在洛都城下之時,別看突遼人有六萬精銳騎兵,守備團總共只有一萬精銳,但孫老醫官的兩個徒弟絲毫不畏懼突遼人兵馬眾多。不光不畏懼,反而積極開動腦筋,尋找辦法擊敗突遼騎兵。


  在這點上,也顯出孫老醫官對兩個徒弟這麼些年教導的成功。兩個徒弟雖然年輕氣盛,有股子傲氣,但並未就此不把突遼騎兵放在眼裡,一味蠻幹。


  孫老醫官事後琢磨當時大徒弟劉益守選擇的紮營位置,就特意遠離突遼大營,選在多山的洛都城北面三十里處。洛都城北三十里處,山丘眾多,方便守備團利用地勢來限制突遼騎兵的突然奔襲。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這一仗,大徒弟劉益守十分謹慎小心,每一步,都是經過重重考量。


  這真是應了平周朝開國太祖那句流傳下來的名言:「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穿越大神凡是一統天下的,基本都喜歡抄這位的詩詞和句子。沒錯,我這就是在吐槽。


  大徒弟如此優秀,小徒弟也不差。李得一抓住機會,運用自己製作的鐵蛋,重創突遼戰馬,使得突遼人在後來的幾次交戰之中,難以發揮全部兵力,為接下來埋伏重創突遼騎兵,創造了有利先決條件。


  從這封信上草草看出這些事情之後,孫老醫官就一直盼著兩個徒弟趕緊回師,他好趕緊問清此戰的詳細經過。左等右等,等了十幾天,倆徒弟終於帶著大軍來到了山坳外頭。不等倆徒弟進山坳迎接自己,孫老醫官就急匆匆從裡面走了出來。


  師徒三人一見面。孫老醫官沒急著迎上去,而是在原地站了半響,上一眼,下一眼打量著自己的兩個好徒弟。孫老醫官那張老臉,此刻充滿了笑意,就跟一朵綻放的秋菊一樣。啊呀呀,澆鑄了這麼多年心血的兩個徒兒,終於也能獨當一面了。那可是六萬突遼騎兵啊,就這麼地被自己的兩個徒弟給掐滅了。孫老醫官此刻才有種兒子終於長大成人,能夠頂門立戶的感覺。


  小劉團長帶兵來到這山坳里,接上師父,還有山坳里駐紮的兵士,開始一起往定北縣返回。有了師父在身邊,小劉團長就沒有前幾日那麼放肆,整天板著個臉,把回師路上大小事物處理的井井有條。倒不是因為師父在身邊,小劉團長就拘束了起來,而是他深知師父的心思。


  在師父心中,自己將來是要挑起整個威北營重擔的,所以做事必須穩重,一切都得大局出發,若是自己表現的像師弟一樣隨意,師父難免又會勞心。為了不讓師父再勞心勞力,小劉團長乾脆又重新板起了臉。


  李得一則沒有那麼多顧忌,在師父面前,依舊是那副沒心沒肺的胡混樣子。如今對於小徒弟這副樣子,孫老醫官倒也習慣了。要不是他這副無拘無束的樣子,當初也不能就那麼忽然發現鐵蛋的製法,從而在這次大戰中立下首功。


  孫老醫官當初還專為自己這小徒弟起過一次星辰推衍圖,推算出他這小徒弟只需隨緣而教,萬事不必強求,自有其機緣。所以,在後來的教導中,孫老醫官刻意對其放鬆了管制,並未拘束,任其自由成長,自己只是從旁指引一番。


  現在看著這兩個已經成才的徒弟,孫老醫官的心中,滿滿都是驕傲。此刻,孫老醫官通過自己掌握的一些特殊渠道,也已經知道了李家對此戰結果的宣揚。雖然李家對此戰的說法與自己的兩個徒弟截然相反,但孫老醫官顯然不會相信李家的話。孫老醫官手裡可是掌握著整個威北營的情報系統,自然是有自己的消息來源,知道了整個戰事的詳細經過。


  走了一段路之後,孫老醫官到底安奈不住,問起了自己的大徒弟。小劉團長見師父相詢,就原原本本把事情全都說了個透,包括最後與李家的協議,也說了出來。


  孫老醫官聽完之後,一手捋著自己的花白須髯,點點頭,「恩,不錯,你行事如此周密、知進退,為師也就放心了。」


  李得一在旁邊傻乎乎問道:「師父?什麼進退?師哥進退去哪兒?」


  被小徒弟這話一噎,孫老醫官的好心情頓時消失了大半。耐心給自己這小徒弟解釋道:「咱們守備團現在實力還是不足,若是把此戰原原本本宣揚出去,到時突遼皇帝知道咱們滅了他的六萬西路大軍,必然不會善罷甘休。惱怒之下,說不得就會盡起中路十二萬大軍,先來滅了咱們這小小的定北縣。到時候對咱們來說,可就是一場滅頂之災。」


  李得一點點頭:「師父說的有道理,俺之前就沒想到這麼深。師哥讓俺寫封信,把這場大功讓給李家,當初俺還不樂意來著。」


  呵呵一笑,孫老醫官耐心給小徒弟接著分析著這裡頭的門道,「李家則不然,突遼人要攻佔這大好平周天下,必然不會允許李家占著那洛都城。即便現在守住了突遼西路大軍,早早晚晚,突遼人還是會再來討伐。所以李家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儘快擴大自己的實力,招攬天下的名將能臣投入自己麾下。想要招攬天下英才前來投奔,就必須得有一面響亮的旗號才行。而這場大勝,正是李家需要的響亮名頭。你師哥把獲勝的虛名讓與急需一個響亮名號的李家,咱們守備團拿了繳獲的大量鎧甲裝備和金銀財貨回來,正是各取所需,兩下得便。」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那李寺乃是俺師哥的老丈人,這麼大個便宜讓他拿去了,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李得一點了點頭,認真道。得,兩句話就漏了餡兒,還是不脫莊戶人家愛佔便宜的小心思。你咋不說你得了李家無數的金銀財貨,還有上百輛板車的鎧甲裝備呢?


  小劉團長顯然已經摸清了師弟這點小計較,但這事兒與他老丈人有關,也不便多說什麼。還是孫老醫官開口道:「哎,話不能這麼說。對咱們守備團來說,現在可不是出風頭的好時候,不然引來了十多萬突遼騎兵的報復,咱么還真有大麻煩。咱們眼下當務之急,還是要悶聲好好發展咱們自己的力量,想辦法壯大自己的兵馬,才是正經。名聲對咱們來說可有可無。李家則不同,為師看那李寺乃志向不小,有意逐鹿天下,這大敗突遼西路六萬精銳的名聲,對他李家來說,可就至關重要。」


  李得一點點頭:「俺早想好了,這趟回去,俺還有幾件大事要辦。確實是不引起突遼人的注意為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