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難擇路> 二百一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二百一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一天一夜之後,洪水終於漸漸退去,李得一帶著人在山頂吃了幾頓光餅,然後就帶著西坡子村的全部村民一塊兒下了山。李得一當初帶著騎兵來的時候,就告訴西坡子村的村民洪水即將淹沒村子,起初村民還不願意相信,畢竟祖祖輩輩都住在這兒,誰也不願輕易挪窩。最後李得一眼一瞪,匪氣發作,一千騎兵齊刷刷掏出刀子,最終「和氣」地帶著全部村民一起到這山頂躲避洪水。


  其實李得一事先安排到西坡子村這個山坡埋伏的一千騎兵,根本沒起到什麼具體作用。這一千騎兵發揮的最大作用,就是當阿史那·黑背帶著寥寥幾名親衛,在身後洪水的追趕下,好容易想起這個讓他吃了大虧的小土坡,然後一路亡命逃到這兒,希望抓住這最後的救命稻草時。


  一千騎兵在坡上齊齊站起,告訴阿史那·黑背,不好意思,實在沒地方給你落腳,人早都擠滿了。沒錯,就是擺了個架勢,把突遼大營附近唯一能躲避洪水的山坡擠滿人。


  阿史那·黑背絕望地抬頭看著山坡頂的一千騎兵,雙手用力舉起,拚死衝鋒的命令剛要出口,最終雙臂卻頹然落下。在同一個地點,連續兩次受到致命一擊。巨大挫折之下,終於,這位梟雄再也挺不住了,帶著滿臉的不甘與一身的罪孽,被身後追趕而來的滔天洪水徹底吞沒。


  一千騎兵,什麼沒幹,就站在那裡,就把阿史那·黑背,突遼西路六萬精銳騎兵的統帥,說出來能治小兒夜啼的牛人,給活活弄死了。我想說,阿史那·黑背,以後如果能再得人身,一定要看一本叫聖鬥士的漫畫,學學聖鬥士,同一個地點,怎麼能連續中招兩次呢?

  下山之後,李得一掏出大把的枚銀錢,給西坡子村的村民,每家每戶發了一百枚銀錢,這筆錢足夠他們重新修建房屋,拾掇出各自田地,甚至還有不少富裕,夠他們給光棍兒子娶個媳婦。由於當時走的匆忙,不少百姓都沒來得及帶上足夠的口糧,為了防止這近百口子莊戶挨餓,李得一還下令兵士把隨身背著的光餅解下,全分給了他們。


  接下來,就是定北守備團代代兵卒都最擅長的,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打掃戰場。守備團的兵士在李得一組織下,開始動手砍伐樹木,臨時組裝上百輛板車出來。李得一軍令一聲,全體守備團兵士歡笑著,飛速地撿著洪水退去之後,突遼人留下的東西。突遼人的馬刀,甲胄,還有李家的那些財貨,只要能從洪水過後的淤泥中挖出來,現在都是守備團的了。


  又過了一天,小劉團長帶著兵士,終於從卧牛山中趕了回來。


  原來當初小劉團長發現突遼人沿濁水河安營下寨之後,就動了腦筋,想要使用水攻。小劉團長這也不是臨時起意,在定北縣這幾年當中,孫老醫官一直在不斷得收集著洛都城的一切情報,天文地理,水文地勢,丁口數目等等。李得一本事沒到俱五通境,孫老醫官不讓他接觸這些個東西,自然全都傳給了小劉團長。


  小劉團長知道,洛都城最近幾年間,每年秋末,都會有一場連綿數日的大雨。到時候,濁水河的水位會暴漲,連帶著洛都城每年都要小心防洪。幸虧平周開國太祖當年修的地下水道厲害,能夠使洛都城順利排掉城中的大水。


  據說,平周開國太祖當年曾在這地下水道的入口處,特意命人立了一個石碑,並且親筆提了一副字,上寫「德國人能造,我也能。整天亂舔外國爹的,都該生兒子沒腚眼。」後來隨著時間流逝,這石碑不翼而飛,後人不明就裡,但每當提起此事,都會說,太祖英明神武,怎麼會寫如此粗鄙的一副字出來?定是前人捏造。


  來到洛都城后,小劉團長根據自己掌握的情報,知道洛都城每年秋都會發一場大水,知道突遼人沿河下寨,就動了心思,想要水攻。拿定主意后,他帶著一支步卒,避開突遼人的耳目,抄小路趕往卧牛山,濁水河的上游,親自考察濁水河上游的地形地勢。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還真讓他找到一處合適的地方,可以修建臨時的攔河水壩。


  接下來,小劉團長把大營放心交給師弟,自己則帶著五百兵士,在山中日夜趕工。托前幾年威北營出兵幫著百姓抗旱,整修河道的福,如今定北守備團兵士也都會幹這些活。小劉團長指揮眾兵士用蘆草編成籠子,裡面裝上碎石頭,趁著大雨未至,河水水位還不高的時候,順利壘起了攔河水壩的地基,接著就是用大木做個容易破壞的閥門,最後又日日用泥沙加固,不停繼續堆積石頭。在連綿數日的滂沱秋雨過後,這水壩終於攔截積攢了足夠多的河水,水攻的初步條件也就達成了。


  攔河水壩做成了,想要發動水攻,還得要突遼人配合才行。突遼人雖然沿著濁水河安營紮寨,但畢竟全是騎兵,到時河水來了,他們隨時可以上馬逃走。必須得想辦法,把突遼騎兵全部引到濁水河邊,還得想個辦法把他們拖在河岸邊,讓他們不得不停在河邊等著,而且得讓他們在洪水到來之際,沒法及時逃走才行。


  接下來,那完全就是突遼人自己作死。在連番損兵折將之後,阿史那·黑背覺得自己的兵力受損,若要硬啃下洛都城,傷亡太大再難承受。最終阿史那·黑背統帥為了保住手下騎兵,寫信以罷兵為由,要挾李家,開口索要財物。


  然後一來二去,或許是天意弄人。兩家最後共同決定,在洛都城西濁水河的便橋之上,兩家會盟。李家奉上應許的財物,突遼人罷兵休戰,兩家約為兄弟,暫休干戈。


  天知道,當時小劉團長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心中多麼的激動,為了掩飾那份激動,不被師弟看出來,又忍得多麼辛苦。


  後來小劉醫官把自己的打算跟師弟說了,並且兩人約定,燃狼煙為號。倒是若是突遼人陣勢密集,全都集中在濁水河周圍,那麼李得一就燃放狼煙,小劉醫官看到這狼煙之後,就會掘開上游卧牛山中的攔河水壩,讓積攢的巨量河水傾瀉而下,在短時間內造成大洪水。


  若事不可為,李得一就不要燃放狼煙,只能趁機突襲突遼人一把,沾點便宜就走。


  現在,一切終於塵埃落定,數萬突遼騎兵統統在洪水中練了一場狗刨,然後,他們學藝不精,全都淹死了。李家也成了驚弓之鳥,終日龜縮在洛都城中,瑟瑟發抖,不敢出來。


  到了這時候,李寺乃就算再笨,也該知道,這場洪水,必然是自己那個好女婿引發的。更何況,李寺乃不光不笨,還精明的很,怪不得前些天連下了那麼多天大雨,洛都城的河水反倒沒上漲多少。「自己這個女婿,實在是很能幹啊!水淹六萬突遼騎兵,這是多麼大的一份戰功!若是說出去,整個天下,恐怕都會震動。可惜了,這女婿是定北守備團的,不是李家的。哎……這份功績若是給了李家,何愁大事不定?到時天下英雄還不蜂擁來投我李家!大事成矣!」


  李寺乃這還是爭天下的老一套思路,先打一個漂亮的大仗,爭取在天下成名,然後各路英豪蜂擁來投。到時候李家勢力爆漲,順勢拿下一大片地,先稱帝,定下大義名分,然後再選派上將,出兵橫掃天下,將整個天下收入囊中。


  他這麼想倒也不錯,這套奪取天下的思路也很穩。可惜,現在這天下,多了一個少年,平添許多變數。


  三天之後,一封絹布信被綁在箭矢上,射入洛都城中。當即有值守兵士將其撿起,層層上交,最後這封信輾轉來到了李寺乃手中。


  李寺乃接信之後,打開一看,頓時喜上眉梢,待看完了,就變成仰天大笑,甚至長聲高呼:「天意在孤!天意在孤!我李家合當擁有這天下!」


  這老小子,高興地實在太早咯。


  原來這封信是定北守備團射來的(把信射入,而不派信使,可見守備團多麼不待見李家,李寺乃狂喜之下,直接忽略了這一點),小劉團長在信中是這麼寫的,說是,他願意把這場勝利說成是李家的,但有個條件,城外所有的繳獲(包括李家的金銀財物)都歸定北守備團所有,而且,大戰這麼久,守備團糧草也有些缺(其實根本不缺,這條是他那個好師弟額外加上的,算作救下李無敵和李勢鑾的費用),讓李家送出五萬擔糧草。


  現在慢說是五萬擔糧草,就是十萬擔,只要能獲得這場大勝的名頭,李寺乃此刻也願意拿出來。至於那些金銀財貨,本來就給了突遼人,不再是李家的東西。


  李寺乃當天就命令全軍動員,從糧庫往馬車上搬運五萬擔糧草,第二天下午,就拉出了洛都城外,迫不及待交給定北守備團。李家到底是家大業大,坐擁大片膏腴之地,揮揮手就能拿出這許多糧食。


  交接糧草的時候,守備團的兵士一指旁邊一座塔形建築,道:「突遼人的人頭都在這兒呢,總共兩萬三千二百零三個,其他的都已被洪水沖走,找不著了。俺們守備團使這些人頭建了個京觀,算作對突遼人的警告。你們回頭就說是你李家修的,我們絕不會泄露出去。」然後又遞過去一個木盒子,裡面裝著突遼西路軍統帥,阿史那·黑背的人頭,有了這個人頭作證,李家大敗突遼西路大軍,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至於突遼人的屍首,全部被一把大火燒成了灰,撒到地里當了肥料,也算是對他們之前肆意毀壞田地的補償。


  李寺乃接過這盒子,當即大喜過望,根本就沒留意,他的好女婿,全程都沒露面。


  十一月,在李寺乃的刻意操縱之下,消息傳出,李家在洛都城下大敗突遼西路大軍,俘虜一個沒留,全部殺光,腦袋堆了個萬人京觀。


  天下震動!突遼皇帝震怒!范大國師震怒!

  平周天下間的英雄豪傑,原本還在等待英主在這亂世中顯現的那些大能,隱士,紛紛動身,開始前往洛都城,想要一探究竟。見風使舵,人人都會,不是么?即便原本不屑於此的那些賢臣良將,為了自己的功名富貴,也會變得如此。


  在這天下為了這個消息紛紛攘攘,震驚惶恐之際,定北守備團,悄然帶著數不清的繳獲,靜靜撤回了定北縣。回去擺了三天流水席,請全城百姓來吃喝,就當是軍民同樂,慶祝了一番。


  席間,定北守備團兵士只說打了勝仗,具體情形,則是隻字不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