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建設盛唐> 第五一一節 王孝傑的思慮

第五一一節 王孝傑的思慮

  史萬超打仗行,腦袋卻不太靈光,王孝傑叫他來,說他要受點委屈時,他聽說打勝仗回來不僅沒功還有過,立即大吵大鬧起來。


  「俺不幹,俺為什麼要背這個鍋?!」


  「俺殺了倭國天皇,多大的功勞啊,有什麼人能夠大得過俺的?人家常說功大莫過於救駕,救本國國君的駕是功大,殺外國國君的功不大?」


  「不但沒有賞賜,還得削職回鄉?不幹!」


  王孝傑氣得一拍桌子怒道:「混帳東西,只是叫你回家休息一下,讓你拿了錢好去花差花差的,享受享受,你吵個鳥!」


  「提議你背黑鍋的是我,有種你來捅你啊!你不是很牛b的嗎?」(牛b來自韋晞,他這系統的人都跟著說)

  將史萬超大力提拔成為高級軍官的是王孝傑(第二次大非川之戰),史萬超別人可以罵,但王孝傑不能罵,他訕訕地道:「咳,瞧您說的,這哪能啊,既然您都說了,那我就承認唄!」


  見他氣焰下去了,王孝傑才沉穩地告訴他道:「我們背黑禍,朝廷也是知道的!要的是對世人一個交代,但我們打了勝仗,給朝廷弄來了大把的銀子,朝廷記在心裡!大將軍在位,只要一打仗,他就會徵召我們,即刻官復原職。」


  「打仗!」他眼中冒出精光道:「大將軍就是為打仗而來,有他在,不愁沒仗打,不愁沒功勞拿!」


  「既然你說什麼那就是什麼啦!」史萬超應允了。


  待他離開,王孝傑準備寫請罪摺子,他拿出了御史莊敬之彈劾韋晞的抄件做參考。


  他絕非那種替人火中取栗背黑鍋的人,韋晞要丟車保帥,也得他同意,硬逼不了他。


  他這麼做,自有他的考慮。


  因為倭僧自/焚的影響夠力,御史莊敬之彈劾韋晞的彈章節也夠力,火力夠猛,朝廷要有一個交代。


  莊敬之借用了武安君白起之事來勸諫:

  當初秦王要白起自殺,否則要就殺他,白起起初不服,說他有大功於秦國,但後來想想:「自己早就該死了,當初趙國四十萬軍投降,自己卻用欺騙的手段將他們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白起自殺。(也有可能是後人杜撰的)


  好嘛,唐征夷大將軍韋晞又做了什麼呢?


  出師聲討倭國天皇十大罪對否,介個莊敬之不置評論。


  重點是倭人已經投降,有沒有必要殺害其君臣?有沒有必要屠城?還有他搶劫了倭國民間沒有?還有京觀!


  無論如何,屠城與京觀,都是殘暴不仁的最好表現


  要是倭人殺了我們十萬百姓,你屠城和築京觀,可以講得過去。


  可是倭人明明沒有傷害到我們什麼,白江口之戰是我們贏了,殺得他們更多。


  雙方之間,過往真的沒有什麼大仇恨。


  就算有,倭人已經派過遣唐使來請罪!


  再有,做壞事的一個原則:「汝不可被人捉到」,現在人家苦主上門告狀,連累朝廷,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有的事情是可做,不能說。


  朝廷是缺錢,但不可能公開說:「哎,國庫沒錢了,我們去搶吧!」


  正能量得這麼說:努力幹活掙錢。


  還得這麼說:「寧可餓死,也不能當強盜!」


  朝廷不能鼓勵百姓為了吃的去當強盜,否則不是鼓勵造反嗎。絕不能說:「我知道倭國有銀子,所以我去打倭國!」


  我們去打倭國是要去討伐不義倭國大王,發現銀礦是順帶的。


  這朝廷行事,說通俗的是既要面子又要裡子,說難聽點是既做婊子,又立貞節牌坊。


  面子是給百姓看的,裡子是朝廷真心要的。


  鬧出了這麼大件事情出來,必須有人負責任。


  王孝傑有所耳聞韋晞東征之後想西征之事,在他看來,李唐得國已久,國家安靖,官員與百姓都安居樂業,不會有內亂,那麼打仗必是對付外患。


  東面是大海,倭國太菜了,南面是叢林,普通人也打不了,只有北面的突厥、奚、契丹需要對付,以及西征。


  王孝傑是個武夫,只會打仗,他必須找個打仗地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任何江湖都有山頭。


  王孝傑多跟韋晞打仗,人家早將他歸入了韋晞的山頭,他很難改換山頭。


  西征就更不用說了,韋晞早有預謀,將西征之事視為他的禁臠,誰都搶不去!


  而且西征,除韋晞之外,誰都不知道要征什麼。


  今次為他背了黑鍋,韋晞必定得承他的情,好在韋晞為人是頂頂好的,在軍中出名:舉個例子,他家收留了第一次大非川會戰後唐軍軍人遺孤,一直照顧他們的家庭!


  還有不少的傷殘軍人,都得到了他家的照料和接濟,有的直接成為他的家丁!

  名聲是件好事,王孝傑不怕韋晞過河拆橋,遂為他背了黑鍋,他準備紙筆,寫下:「罪臣王孝傑誠惶誠恐……」


  ……


  他會寫,另一個罪臣讀得書少不會寫,因此郭待舉赤膊上陣,派了身邊的記室(秘書、心腹)安元仁幫助史萬超寫請罪摺子。


  寫之前,安元仁得問順史萬超一些事情,若他的理由過硬,則直接寫上,勝在原汁原味,或更可打動朝廷。


  問曰:「你為什麼要殺倭國大王(實際是天皇)?」


  史萬超傲然答曰:「勞資最喜歡殺人,越是別人不敢殺、不屑殺的人,那些敵國的大王啊大臣啊還有小孩子老人婦女啊,勞資殺起來特別有勁兒!」


  聽得安元仁汗都出來了,寫曰:「倭王對我朝大不敬,口口聲聲稱自己為天皇,臣想起天皇陛下對臣天高地厚之恩,激於義憤,上前殺之!」(高宗李治稱天皇,武后稱為天后,史萬超是應舉猛士詔武考得官)

  問曰:「京觀之事,有什麼看法嗎?」


  史萬超出人意料地答曰:「我們殺的人太多,大將軍說管殺不管填,我們就用水泥築京觀,一座座矗在那裡,風景挺好看的,嗯,閻師古那裡畫有,需要看不?」


  安元仁敬謝不敏,他深思了一下寫道:「臣破倭京之後,倭人不服,多有襲擊我軍之事,使用忍者殺害我軍將士,造成我軍傷亡慘重,臣因袍澤情義,深恨之,故築京觀以恐嚇倭人。」


  問曰:「有沒有請過(佛)銅像回營?」


  實質是搶,但不能這麼直白,之所以這麼問,蓋因史萬超出了名,他把人家一尊大大的銅像扛起就走,端的是力氣驚人,人家記下名字專門告他的狀。


  史萬超很老實回答:「有啊,扛回去,大將軍說把它們回爐,成為銅錠,預備送回國內鑄銅幣,誰扛回去的就算是誰的,算是額外的賞賜。計算過重量,回國后發錢,他m的,火耗百分之十,運費百分之二十,郭省三(後勤主管)的心可真黑呵!」


  劉元仁:「……」


  然後他寫道:「請佛像回營之事有之,臣誠心禮佛,請了許多佛像回營去參拜,因自家拜過的佛像不好送回去,帶回國內,中途沉船,佛像統統掉海里去了!」


  史萬超一看就樂了:「這話對頭,想來那些佛像不想離開倭國,所以看不開自沉了!」


  ……


  安元仁代史萬超寫完請罪摺子,史萬超看過後大為滿意,輕輕地給了安元仁肩頭一掌,對他講道:「寫得真好,回長安后我請你喝酒,東神酒和西海酒任你喝。」


  可憐安元仁文人小身板給拍得吡牙咧嘴,心裡有一萬頭野獸跑過,他暗想道:「我容易嗎?我將一頭老虎寫成一隻兔子,我容易嗎?!」(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