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建設盛唐> 第五一十節 倭人告韋晞

第五一十節 倭人告韋晞

  在所有倭人的眼裡,唐征夷大將軍韋晞良心大大的壞!


  他殺掉倭國天皇,殺害倭民和搶劫真不算什麼,畢竟倭人自己幹掉天皇的事情也不是沒做過。


  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下克上」是為倭人量身打造,指的是倭人下級幹掉上級的事,倭人做得特別多,特別明顯,別國外族不是說沒有這種事,都比不上倭人最愛動不動就來下克上,是為倭人專屬名詞。


  但韋晞千不該萬不該地一直在倭國製造動亂,讓倭人持續流血,倭國秩序一直無法平定,永無寧日,真的是良心壞透了!


  這種情況下,貴族無法得到民眾供養,貴族有黃金白銀也找不到飯吃!


  民不聊生,地主家也無餘糧。


  唐人殺掉倭國天皇,新立的倭國王廷沒有權威,無力治國,唐人又亂打一氣,哪裡想回復秩序就打哪裡,倭人諸侯之間也趁機大打太平拳,相互攻伐,盜賊橫行,為禍鄉間,整個倭國一下子變成了「人間地獄」(這是倭人到唐朝指控韋晞的四個字)


  但倭人無奈韋晞得了,打不過他,求他也沒用,這唐人是軟硬不吃。


  告狀?他就是駐倭國最高官員,告也告不進。(ps:按朝制,為了制約官員,朝廷派出了婁師德為駐軍監察御史,他最主要的業務是監察韋晞有沒有造反,對倭攻略不屬於婁師德的業務範疇,甚至他比韋晞更急進!)


  既然這裡沒人治得了他,倭人諸酋合議,以倭人的第六次遣唐使大使河內鯨為首,於去年秘密渡海,進行第七次遣唐使。


  不同於之前都由天皇派遣,這次由倭國大王(不敢稱天皇,給打怕了)座下的內大臣武部正賢以大王生病為由,代行派遣,此乃曲線救國,萬一事不諧時,唐軍打上門來,倭國大王無罪,有罪的是武部正賢,得當替罪羊。


  河內鯨已垂暮之年,但為了國家,也頂硬上,僥倖渡海成功,輾轉到達長安告狀,上達天聽!

  武則天看到狀紙,這韋晞是她派去啊,武后心虛,嘴硬,以「待查」為由,不聽一面之詞的說法,來個天/朝特色的「留中不發」,拖著唄。


  而且韋晞不在朝廷,但他老婆在,太平公主一聽到有歪果仁來告她老公的狀,頓時大發雷霆,立即發動力量批駁倭人,她掌握了語話權,滿朝文武都給她張目。


  不想倭人中的三個僧人(倭國遣唐使中僧人到大唐求法者絡繹不絕),心憂故國,見求告無門,一咬牙,準備了油料,於今年佛誕節(四月初八)那天,在長安最繁華的朱雀大街上當眾自/焚!

  蓄謀之下,三僧人在無數唐人和外族面前,一人淋了一桶火油,點燃焚身,由從者在旁邊大聲作出控訴,控告大唐征夷大將軍韋晞殘暴不仁,砍殺他國國君,倭國大王勤政愛民,不侵犯大唐,結果唐軍為了銀子,明火執仗,光天化日之下,強攻倭京,殺害天皇與民眾,嗚呼,這不是強盜還是什麼!

  屠城!京觀!他不殘暴,還有誰是?


  還有,韋晞搶劫,居然連佛寺都搶,把銅製佛像統統扛走,倭僧不知道韋晞搶了佛像做什麼,想來不是好事。


  他還不請自來,強搶倭國銀礦,獲銀無數,並且貪污!

  三僧人於佛誕節自/焚,說佛祖既然無眼,任由這等妖魔橫行,那他們就上西天找佛祖控訴!


  此事轟動長安、影響極大,開國以來都沒有見到過的!

  敢於自/焚,得有多大的勇氣和受了多大的冤屈!

  六月飛霜啊!

  洛陽乃至全國,眾議紛紛,有人說韋晞做得好,也有的人說韋晞過於殘暴。


  出了這檔事,河內鯨有點門路,說御史莊敬之再跳出來,以「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不畏懼征夷大將軍和公主的權勢,數出韋晞「殘暴、不仁、擅殺、貪財、結黨、營私、不敬、無禮」八大罪遂行彈劾,指斥韋晞是唐之白起!


  太平公主方面的勢力在工部郎中崔千尋主持下進行反擊,一件件一樁樁地列舉韋晞的功績,說他忠君愛國,在外為國立下大功,朝內謙遜禮讓,他為國立功,豈有大罪。


  如若治罪,以後敵人來犯,就由莊敬之御史去說退外敵!


  現他統領大軍在外,莊敬之欲逼反他,重演漢貳師將軍李廣利和三國時許攸之事乎?!(此話不公開講,由親近大臣在君前奏對)

  朝廷的意思呢?


  太平公主進宮哭訴,當時高宗皇帝李治氣得渾身亂抖,一迭聲地叫人找刀子,去剁了莊敬之的狗頭!

  你m的,朕之大將,為國立功,給大伙兒找銀子花差花差,居然為幾個倭人這樣踩他,還是朕的愛婿,不看他面看帝面啊!


  太平公主大喜,她巾幗不讓鬚眉,接刀就說我去!(她怕她父皇改變主意,只要拿了刀子,接了御命,自然有的是人會幫她去殺人)

  但這麼做太離譜,御史風聞奏事,是他們的職責,若因彈劾而殺御史的頭,這個國家很快就有危險了。


  武則天阻止了兩父女的胡鬧,先說丈夫有失遠慮,又罵女兒不懂事(讓她父親不安),策略還是拖,等韋晞回來再說!

  以上就是郭待舉與韋晞、楊成喜、王孝傑和姜咨在登州馨越樓喝酒時交流的內容,聽得韋晞髮狠道:「看來勞資殺得還不讓倭人怕呵!」


  他立即作出決定,進貢朝廷的銀子升為四百萬兩,加上石見銀礦的百萬兩,總共為五百萬兩銀子的買命錢。


  就是用銀子來砸朝廷!

  之前分配了一千一百萬兩的倭財(給朝廷二百萬),又新得三百萬兩(分配為朝廷一百萬,將軍們一百萬和士兵一百萬),現在將後來分得的將軍一百萬不要了,加進去給朝廷。


  「我不能倒台,我一倒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因我而倒霉!」韋晞這麼說。


  「對!」郭待舉深思熟慮地道:「你們還得準備有人背黑鍋,把事情推到他那裡去,對朝廷有個交代。」


  「必須有人背這個鍋!」郭待舉強調道,義之所在,超越了種族國籍,朝廷得向天下作個交代。


  所有的人陰鬱,事情鬧得太大了,可這樣就得害了自家人。


  「你們說荊東靈……」郭待舉試探地道,在他看來,荊東靈已成故人,他的權位也高,把責任推到他身上最好不過。


  「萬萬不可!」韋晞斷然道,旋即覺察自己在宰相面前態度過硬,緩和了一下道:「我不想打擾英靈,讓他故去后都不得安寧。」


  大家理解地點頭,王孝傑立即自告奮勇地道:「讓我來背這個鍋吧!」


  「你?」


  「對,只有我!」王孝傑的理由很充分,韋晞不能背,范無傷有資格背,但他在倭國,至於楊成喜和姜咨都背不起,只有王孝傑也是軍中前輩,位置在東征軍里靠前,可以背這個黑鍋。」


  都是軍人,韋晞也不矯情,對王孝傑道:「那就只好委屈王大哥了!」


  「沒什麼委屈的!」王孝傑爽朗地道:「不過我一個人也不能夠完全背得起,還須史萬超也來背背。」


  「不錯!」史萬超可是殺倭皇的兇手也,誰叫他這麼好殺,搶著來殺倭皇呢。


  「有一個漏洞,不過,也不是什麼漏洞。」姜咨說起來道。


  大家有點驚奇,姜咨說了:「王將軍並沒有參與倭京之戰,不過呢,當初我們殺掉倭國大王時的討伐檄文是荊將軍先前擬定的,加有王將軍的名字。」


  這是荊東靈給所有的人揚名呵,若干年之後,誰還記得他有沒有去過倭京,反正征倭誰都有份!(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