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呂布巧過函谷關,劉辯用計降晏明
聽聞方悅感慨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早有預謀的何太后頓時驚奇道:「想不到方悅將軍這樣如此能文能武的良將卻做一個小小校尉,真是太屈才了!」方悅恨恨道:「誰說不是呢,在呂布將軍眼中,張遼、高順、陳宮、荀攸、趙雲、太史慈、龐德、徐晃這些人才是他的嫡系,就算是張郃張儁乂這樣後起之秀一到并州軍便被委以重任,偏偏我方悅投效他最早,最為忠誠,可是永遠只能做一條并州的看門狗!!!」越說越氣憤的方悅站起身來大手一拍,厚重的桌子頓時四散開來!
何太后見狀,忙勸慰道:「將軍小聲!此處不比將軍的軍營,周圍人多眼雜需要謹言慎行啊!」方悅氣呼呼的說道:「太后千歲不必害怕,雖然我方悅官職低微,但是這幾年來我在并州留守部隊中的威望與日俱增,時至今日我的心腹已有數千人之多,他們全都被被帶進了此次駐守洛陽的隊伍中來,區區徐晃、太史慈能奈我和?」聽方悅如此言語,何太后頓時長舒了一口氣,只見她正色對方悅說道:「將軍,哀家即刻擬旨擢升你為執金吾,統帥所部衛士保護禁宮安全!」執金吾的職位與九卿同等地位,屬於高官,同時又執掌禁宮兵權遠非一個小小的校尉所能比擬,聽何太后授予自己執金吾之職,方悅頓時眼冒金光,只見他結結巴巴的問道:「太后千歲,您此話當真!」何太後點頭道:「這是自然,皇帝是哀家的親生兒子,哀家的話就是皇帝的話,天子的話你還不相信么?」聽聞此言,方悅大喜過望,連忙跪在地上叩首道:「末將不敢,末將謝天子隆恩。」何太後起身走上前來意味深長的拍了拍方悅的肩膀,低聲道:「將軍可要時刻牢記今日的飛黃騰達是何人賜予你的啊!」方悅聞言,感激的對何太后說道:「吾皇與太后千歲的隆恩,末將自當時刻謹記,此生效忠吾皇與太后千歲!」
函谷關外,三千并州衛士兵扮作董卓軍模樣,打出董卓部將李肅的旗號將馬超兄妹押解在前,由劉備三兄弟做先鋒一行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到了函谷關下,此時牛輔正率軍在武威和金城之間來回奔波,駐守函谷關的只有幾員副將,眾將接到巡城將士舉報一齊走上城來,城下劉備沖著函谷關上眾將高喊道:「在下李肅將軍麾下副將劉德,李將軍數日前大顯神威在戰場上擒下了馬家兄妹馬超、馬雲騄,特令我等押赴長安交由李傕將軍,用以逼降武威馬騰,請速速打開城門。說著,劉備報上了李肅軍的口令並拿出了李肅寫的親筆信。城上副將聞言,私下商議道:「李肅將軍同牛輔將軍私交甚好,如今將軍不在我們也不好怠慢了李肅將軍的部下,再者對方是攜大功而來,自兩軍開戰以來我軍接連慘敗,退守雍州是不得已而為之,若是能夠逼迫馬騰脫離盟軍,那我軍的勝算可就大大增加了,於公於私都不能把對方拒之門外。想到這裡,城上幾名副將立刻下令打開城門。
「嘿嘿嘿,這麼多天只顧著趕路,俺這丈八蛇矛終於可以大顯身手了!」見城門打開,大隊的董卓軍騎兵正往自己這裡趕來,張飛咧開嘴笑道。身旁劉備聞言,遂低聲呵斥道:「翼德休要胡鬧,我等應該謹記平東將軍所言,快速通過函谷關方為上策,千萬不可多生事端。」關羽素來對大哥劉備的話奉若神明,此刻大哥開口,他便對張飛說道:「三弟,莫要胡鬧,還是遵從大哥的命令。」張飛見兩個哥哥都制止自己,只好無奈的說道:「罷了罷了,俺聽你們的不生事端便是。不過這平東將軍倒是當真有些本領啊!」說著,時間倒退回幾個時辰之前……
……山腰上,呂布正在分配任務。
「孟起,雲騄,稍後委屈你們一下扮作俘虜賺開函谷關城門。」呂布沖著馬家兄妹說道。馬超、馬雲騄聞言,對呂布抱拳道:「遵命。」接著,呂布又對趙雲、馬岱、袁若男說道:「子龍、伯詹、若男,你們三人同我一同隱藏在馬車中,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和董卓部下打過照面,因此稍後千萬不可以出現在他們的面前。」說到這裡,呂布轉身沖著劉備抱拳道:「玄德君,看來此番怕是要勞煩你們三兄弟了。」劉備抱拳道:「我等聽憑將軍吩咐。」呂布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對劉備說道:「玄德君,稍後我們扮作董卓軍李肅部下,李肅投降不到二十天而且我一直下令把他隱藏起來,想來長安敵軍不會接收到李肅已經反正的消息。」說著,呂布把書信交到劉備手上繼續說道:「這是出發前我請李肅寫給函谷關守將牛輔的信,想來以備不時之需,沒想到這麼快就用上了。」聽呂布諄諄教導,張飛按耐不住性子站出來對呂布說道:「將軍,你也太啰啰嗦嗦了,我看這樣,你不用拿出什麼信了,俺一個人衝過去踏平函谷關,你們啊,跟緊我就可以了!」劉備聞言,厲聲喝道:「放肆!難道你不曾聽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給我把孫子兵法始計篇背一遍。」大哥說了話,張飛便唯唯諾諾的站在一旁背到:「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呂布笑道:「張將軍果然聰慧過人,不知可否了解其中的深意啊?」張飛不屑道:「這有何難?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到百姓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地思考和研究。因此,要通過對敵我五個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比較,來探討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勢,四是將領,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讓民眾和君主的意願一致,戰時他們才會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時,就是指晝夜、晴雨、寒冷、炎熱、季節氣候的變化。地勢,就是指高陵窪地、路途遠近、險隘平坦、進退方便等條件。將領,就是指揮者所具備的智慧、誠信、仁愛、勇猛、嚴明等素質。制度,就是軍制、軍法、軍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屬這五個方面的情況,將領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這些情況的就能取勝,相反就會作戰失敗。此外,還要通過比較雙方的具體條件來探究戰爭勝負的情形,即雙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擁有更好的天時地利?哪一方軍紀嚴明?哪一方兵力強大?哪一方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分明?通過這些分析比較就能夠判斷誰勝誰負了。若聽從我的意見,用兵作戰就會取勝,我就留下來;若是不從,打仗就會失敗,我將會離開這裡。我的軍事思想您認為能夠接受,再從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勢作為輔助條件,就掌握了主動權。所謂態勢,即是憑藉有利的情況,以制定臨機應變的策略。戰爭,本來是一種詭詐之術。所以,能戰而示之軟弱;要打,裝作退卻;要攻近處,裝作攻擊遠處;要想遠襲,又裝作近攻;敵人貪利,就用小利引誘;敵人混亂就要攻取;敵人力量充實,就要防備;敵人兵強卒銳,就避其鋒頭;敵人氣勢洶洶,就設法擾亂它;敵人謙卑就要使之驕橫;敵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勞;敵人內部和睦,就要離間他們。總之,要在敵人沒有防備處攻擊,在敵人料想不到的時候採取行動。這是指揮家制勝的秘訣,不可預先講明。未戰之前就能預料取勝的,是因為籌劃周密,條件充分;未開戰而估計取勝把握小,是具備取勝的條件少。條件充分的取勝就大,準備不充分的就會失敗。何況一點條件也不具備的呢!我根據這些來觀察戰爭,勝敗也就清楚了。」越往後說張飛的聲音越小,眾人也不約而同的開始大笑起來,這不明擺著嗎?人家詭道十二法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看著張飛尷尬不已最後還是趙雲出來打了圓場:「張將軍當世豪傑沙場之上無人可比,不過這謀略的運用還是要多加歷練啊!」
噠噠的馬蹄聲打斷了張飛的回憶,說話間,函谷關中幾名副將帶著大隊人馬已經來到了劉備三人面前,為首一人沖著劉備抱拳道:「末將函谷關守將戴遠見過將軍。」劉備四下張望了一下,回禮道:「請問牛輔將軍何在?我等有李肅將軍書信一封要交給牛輔將軍!」戴遠聞言,遂抱拳道:「回復將軍,牛輔、樊稠兩位將軍三日前便率領萬餘大軍開拔不知去向,要十餘日後才會返回,將軍不妨在函谷關小住幾日。」劉備聽聞牛輔不在關中遂長舒了一口氣,要知道眼下涼州將領中,只有牛輔對眾人最為了解,於是劉備對那副將道:「多謝將軍好意,不過馬孟起勇冠三軍,一路之上已經給我們惹了不少麻煩,實在不敢叨擾將軍,還請將軍把書信代為轉達牛輔將軍,我等就立刻起程趕往長安去了!」說著,張飛把馬超兄妹推了過來:「得意什麼?」戴遠本是涼州人,早在兩軍陣前就見識過馬超容貌,眼下見馬超本人被捉當下更加確認了這群人是自己人無疑,不過見那馬雲騄面容沉魚落雁,當即按耐不住想要撫摸馬雲騄的俏臉,誰承想惹怒了馬超,別看他被綁縛著雙手,可是周身四象之力又豈是一條繩索能束縛的住的?當即飛起一腳正中戴遠胯下戰馬的肚子,戰馬一聲慘叫轟然倒地,背上的戴遠毫無防備同樣被甩了灰頭土臉,一眾董卓軍士兵立刻圍了上來高舉長矛刺向馬超,這一下子可是惹火了一旁的武聖關羽關雲長,手中青龍偃月刀一揮縱身擋在馬超兄妹身前,但見一道白光閃過,十餘只長矛齊刷刷的斷在了地上。
眼看著雙方就要動起手來,劉備連忙擋在兩軍陣前扶起戴遠對其行禮道:「將軍莫怪在,這馬孟起天生神力不容小覷,屬下也是擔心動起手來出現了什麼意外影響了相國的大計可就不好了。」說著劉備遞上一錠金子,那戴遠平白無故被摔了個狗啃泥本來憋了一肚子火,但是一看到金子立刻滿眼放光,更何況劉備又搬出了董卓,多少也得給點面子,當即就坡下驢道:「好吧好吧,就看在相國面子上放他一馬,將軍,速速過關去吧!」劉備如蒙大赦般沖著戴遠行了一禮,立刻招呼關羽當前帶路,張飛居中自己殿後撫慰董卓軍眾將,大軍緩緩經過函谷關。
洛陽甘泉宮,自從經歷諸多變動,何太后意識到手中沒有兵權哪怕擔著皇室的名頭也每人尊重,可是并州軍大將都在作戰於是經過方悅的引薦,降將李肅成為了漢少帝劉辯的老師,每日傳授其兵法武藝,有了帝師的名頭,李肅可是比在董卓軍時還要威風,何太后也通過美酒佳人加官進爵有招攬到了一名大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艹忌)桿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漢少帝劉辯正賣力的背誦著孫子兵法,自從上次目睹母親在自己眼前被別人凌辱,便發憤圖強鑽研兵法。此時李肅滿意點點頭:「陛下果然天資聰穎,短短一個時辰便背誦下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不知陛下可否懂得其中含義。」劉辯站起身來回到道:「回復帝師,朕只能粗略讀懂其中意思,若是有不足之處,還請帝師指證。」李肅道:「陛下儘管言明。」
劉辯深呼吸一口氣,侃侃而談道:「孫子說:要興兵作戰,需做的物資準備有,輕車千輛,重車千輛,全副武裝的士兵十萬,並向千里之外運送糧食。那麼前後方的軍內外開支,招待使節、策士的用度,用於武器維修的膠漆等材料費用,保養戰車、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這樣的標準準備之後,十萬大軍才可出發上戰場。因此,軍隊作戰就要求速勝,如果拖的很久則軍隊必然疲憊,挫失銳氣。一旦攻城,則兵力將耗盡,長期在外作戰還必然導致國家財用不足。如果軍隊因久戰疲憊不堪,銳氣受挫,軍事實力耗盡,國內物資枯竭,其他諸侯必定趁火打劫。這樣,即使足智多謀之士也無良策來挽救危亡了。所以,在實際作戰中,只聽說將領缺少高招難以速勝,卻沒有見過指揮高明巧於持久作戰的。戰爭曠日持久而有利於國家的事,從來沒有過。所以,不能詳盡地了解用兵的害處,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處。善於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徵集兵員,不用多次運送軍糧。武器裝備由國內供應,從敵人那裡設法奪取糧食,這樣軍隊的糧草就可以充足了。國家之所以因作戰而貧困,是由於軍隊遠征,不得不進行長途運輸。長途運輸必然導致百姓貧窮。駐軍附近處物價必然飛漲,物價飛漲,必然導致物資枯竭,物財枯竭,賦稅和勞役必然加重。在戰場上,軍力耗盡,在國內財源枯竭,百姓私家財產損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財產,由於車輛破損,馬匹疲憊,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車的損失,而耗去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將軍,一定要在敵國解決糧草,從敵國搞到一鐘的糧食,就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鍾,在當地取得飼料一石,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石。所以,要使士兵拚死殺敵,就必須怒之,激勵之。要使士兵勇於奪取敵方的軍需物資,就必須以繳獲的財物作獎賞。所以,在車戰中,搶奪十輛車以上的,就獎賞最先搶得戰車的。而奪得的戰車,要立即換上我方的旗幟,把搶得的戰車編入我方車隊。要善待俘虜,使他們有歸順之心。這就是戰勝敵人而使自己越發強大的方法。.所以,作戰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勝,最不宜的是曠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將帥,掌握著民眾的的生死,主宰著國家的安危。」一番話說的鏗鏘有力讓李肅不禁拍案叫絕:「陛下當真是天下奇才,如此經典但是晦澀難懂的兵書也被陛下瞭然於胸,在下佩服啊!不過陛下您要記住,兵法之道在於融會貫通,最忌諱呆板,您可知道那趙括?」
劉辯道:「莫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李肅回答道:「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④。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④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余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⒀乃得解邯鄲之圍。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啟奏陛下,東門守將晏明來了。」方悅進殿奏報道。劉辯笑道:「還不快請進來。」方悅聞言退下,不多時晏明手紙三尖兩刃刀上前道:「末將晏明見過陛下。」劉辯見晏明披甲而入手握兵器,頓時不滿道:「晏明將軍可是要刺駕乎?」這一番話說的晏明滿頭大汗,連忙扔下兵器跪在地上對劉辯說道:「啟奏陛下,是方悅命令末將拿著兵器來給您展示武藝的。」劉辯聞言,頓時怒道:「混賬,方將軍身為執金吾豈會不知道進宮面見聖體必須卸下兵器。」說著,方悅帶著幾百心腹手持兵器沖了進來,晏明見狀,不敢再多說,只能跪在地上說道:「末將之罪,請陛下饒恕末將。」這事李肅上前對晏明說道:「將軍,你現在有兩條路,第一,以造反刺駕之罪被處死,第二,宣誓效忠陛下,從今往後脫離并州軍節制,歸陛下麾下。」見還有活命的機會,晏明連忙磕頭道:「末將願意效忠陛下,自此之後末將這條命便是陛下的了。」劉辯笑道:「好,自今日起,你便是朕的中護軍,四品大員,隨朕左右寸步不離怎麼樣?」晏明叩首道:「聽從陛下安排。」
函谷關外五十里處,呂布等人換下了服裝正坐在屬下休息,眾人見呂布面帶笑意的瞥向身後,於是都順著呂布的眼光看去,只見身後不遠處趙雲正心疼的揉著馬雲騄的手腕,溫柔的問道:「雲騄,疼不疼啊?那個該死的綁的這麼緊?」「哈哈哈!」眾人一陣鬨笑這才令你儂我儂的兩人發現自己已經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馬雲騄不禁羞紅了臉,趙雲也不好意思的撓頭到:「我這是情不自禁,不要見怪啊!」
呂布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停止打鬧,這時張飛走了過來問道:「將軍剛剛您這一計叫什麼啊?一定是瞞天過海!」呂佈道:「瞞不,是暗度陳倉。」關羽聞言,走過來說道:「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即為故意向敵人的某一方向進行佯攻以吸引敵人的注意力,然後利用敵人已決定在這一方面固守的時機,悄悄地迂迴到另一地方進行偷襲。這就是《易益》卦中所說的趁虛而入,出奇制勝。」劉備上前說道:「由於秦朝****,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秦。九月,高祖劉邦在沛縣主吏蕭何和獄椽曹參等人的擁戴下聚眾響應起義,稱沛公,不久高祖投奔項梁。當項羽率領起義軍和秦軍的主力在巨鹿決戰時,高祖卻受楚懷王的派遣,帶領起義隊伍向關中挺進。漢王元年十月,高祖的軍隊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後來項羽也攻進了咸陽城。聽說高祖已定關中,項羽大怒,他憑藉自己的強大勢力,自稱為西楚霸王,而封劉邦為漢中王。項羽擔心一旦高祖到了漢中,會暗中培養實力,跟自己作對,所以就把他軟禁在咸陽城。不過,項羽卻中了高祖的謀士所設下的圈套,答應讓高祖離開咸陽城。一路上,車隊馬不停蹄不敢稍作停留,因為他們怕項羽一時反悔,派軍隊追上來。漢中的邊境地勢險峻,主要的通道是由木頭架成的,叫做棧道。這時謀士張良向高祖獻計:「主公,我們走過棧道后,就把它燒毀,這樣不但可以防範追兵,還可以表明您將永遠不離開漢中的決心。」劉邦欣然採納:「好,就這麼辦吧!」於是下令焚毀棧道。高祖不甘心亡秦的勝利果實被項羽獨佔,到達漢中后,他勵精圖治,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在幾位大臣的輔佐下,力量逐漸強大。心想:「和項羽決一勝負的時機終於到了。」於是劉邦率軍東出,發動了長達4年的楚漢戰爭。劉邦採取謀士韓信的計策,在出兵前,下令士兵修築被燒毀的棧道。項羽的密探發現了這一情況,急忙向項羽彙報。項羽聽后哈哈大笑,說:「劉邦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當年火燒棧道,現在又要重修,談何容易!等他修好了,我早已統一天下了。」項羽根本不把劉邦放在眼裡,他下令:「調集人員、馬匹,準備糧草、軍械,出兵攻打齊國。」沒想到,高祖表面上修築棧道,實際上是為了擾亂項羽的耳目。他暗中卻由陳倉出兵,攻打項羽的領地。由於項羽的守軍毫無準備,所以被漢軍打得措手不及,節節敗退。高祖乘勝追擊,一步步佔據項羽的領地。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的大軍把項羽軍隊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項羽兵缺糧少。夜裡,項羽忽然聽到從圍在四面的漢軍中傳來楚國的歌聲,項羽大驚,失聲問道:「莫非漢軍已經全部佔據了楚地?」這就樣,軍心大潰,項羽率800兵將突圍而出,最後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邊。這就暗度陳倉導致的一系列後果。」
呂布回應道:「自古行軍打仗無非天時地利人和,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儘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塗;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袁若男無奈的搖搖頭:「又是孫子兵法,最近奉先是怎麼了?」
一旁的趙雲聞言,走上前來對若男說到:「嫂嫂可不要小看了這孫子兵法,適才兄長所言,乃是九地篇中的精要所在用兵的規律,戰地可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紀地、圍地、死地等九類。諸侯在自己的領地上與敵作戰,這樣的地區叫做散地;進入敵境不深的地區,叫做輕地;我先佔領對我有利,敵先佔領對敵有利的地區,叫做爭地;我軍可以去,敵軍可以來的地區,叫做交地;敵我和其它諸侯國接壤的地區,先到就可以結交諸侯國並取得多數支援的,叫做衢地;深入敵境,越過許多敵人城邑的地區,叫做重地;山林、險阻、沼澤等道路難行的地區,叫做圮地;進入的道路狹隘,退出的道路迂遠,敵人以少數兵力能擊敗我眾多兵力的地區,叫做圍地;迅速奮戰則能生存,不迅速奮戰就會被消滅的地區,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戰;在輕地不可停留;遇爭地應先敵佔領,如敵人已先佔領,不可強攻;在交地,軍隊部署應互相連接,防敵阻絕;在衢地則應結交鄰國;在重地則應奪取物資,就地補給;在妃地則應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則應巧設奇謀;在死地要迅猛奮戰,死裡求生。古時善於指揮打仗的人,能夠使敵人前後部隊無法相顧及,主力與小部隊不能相依靠,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隔斷,不能收攏,士卒潰散,不能聚集,即使聚集也很不整齊。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也要堅持有利就行動,不利就停止的原則。試問:「如果敵軍眾多而且陣勢齊整地向我進攻,該如何對付它呢?」回答是:「先奪取敵人的要害之處,這樣,敵人就會被迫聽任我的擺布了。」用兵之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不加戒備的地方。凡是進入敵國作戰的原則:深入敵境則軍心專一,敵軍無法勝我;在富饒地區奪取糧秣,使全軍得到充足的給養;注意保養士卒的體力,勿使疲勞,提高士氣,積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設計謀,使敵人無法揣測我之企圖。把部隊置於無路可走的境地,死也不會敗退;既然士卒死都不怕,就會儘力作戰了。士卒深陷危地,就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就能穩固;拂人敵國,軍心就不會渙散;迫不得已就會拚死戰鬥。因此,這樣的軍隊不待修整,都懂得戒備,不待築勵,都會竭盡全力戰鬥,不待約束,都能親近相助,不待申令,都會信守紀律。禁止迷信,消除部隊的疑慮,即使戰死也不退避。我軍士卒捨棄多餘的財物,並不是厭惡財物;不怕犧牲生命,並不是他們不想長壽。當作戰命令下達的時候,士卒們坐著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躺著的則淚流面頰。把軍隊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就會像專諸、曹劌那樣的勇敢了。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隊像「率然」一樣。所謂「率然」,乃是常山的一種蛇,打它的頭,尾巴就來救應,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的中部,頭尾都來救應。試問:「可以使軍隊像率然一樣嗎?」回答是:「可以。」吳國人與越國人雖然互相仇視,可是,當他們同船渡河時,如遇大風,也能互相救援,猶如一個人的左右手一樣。因此,想用系住馬匹、埋起車輪的辦法來穩定軍隊,那是靠不住的。要使全軍齊心奮勇,在於組織指揮得法;要使強弱都能各盡其力,在於恰當地利用地形。所以,善於用兵的人,提摯三軍就像使用一人那樣容易,這是由於把士卒置於不得已的境地而造成的。統率軍隊這種事情,要鎮靜以求深思,嚴正而有條理。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們對軍事計劃毫無所知;戰法經常變化,計謀不斷更新,使人們不能識破;駐軍常改變駐地,進軍迂迴繞道,使人們無法推斷行動意圖。將帥賦予軍隊任務,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使他們有進無退。率領軍隊深入諸侯國土,要像擊發彎機射出箭一樣,使其一往直前。燒掉船隻,砸爛軍鍋,表示必死決心;像驅趕羊群一樣,趕過去,趕過來,使他們不知道到底要到哪裡去。聚集全軍上卒,投置於危險的境地,使他們拚死奮戰,這便是將軍的責任。根據不同地區採取不同的行動方針,適應情況,伸縮進返,掌握士卒在不同情況下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將帥不能不認真考察和仔細研究的。深入敵國作戰的規律是:進入敵境越深,士卒就越專心一致,進入得淺,士卒就容易逃散。離開本國,越過鄰國進入敵國作戰的地區,叫做絕地;四通八達的地區叫衢地;進入敵境深的地區叫重地;進入敵境淺的地區叫輕地;后險前狹的地區叫圍地;無處可走的地區叫死地。因此,在散地,我就要使軍隊專心一致;在輕地,我就要使部隊相連接;遇爭地,就要迅速前出到它的後面;逢交地,我就要謹慎防守;在衢地,就要鞏固與諸侯國的結盟;人重地,就要保證軍隊糧食的不斷供應;經紀地,就要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顯示死戰的決心。士卒的心理狀態,被包圍就會協力抵禦,迫不得已就會拚死戰鬥,陷於危險的境地,就會聽從指揮。不了解列國諸侯計謀的,不能與它們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的,不能行軍;不使用嚮導的,不能得地利。對於「九地」的利害,有一樣不了解,就不能算是霸王的軍隊。霸王的軍隊,攻伐大國,可使其軍民來不及動員、集聚;威力加在敵人頭上,可使其無法與別國結交。因此,不必爭著和別的諸侯國結交,也不必在別的諸侯國培植自己的權勢,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威力加之於敵,就可以拔取其城邑,毀滅其國家。施行超出法定的獎賞,頒發打破常規的號令,指揮全軍之眾加同使喚一個人一樣。驅使士卒執行任務,而不告訴他們意圖;只告知他們有利的一面,而不告訴他們有什麼危害。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保存,使士卒陷入死地然後才能得生。士卒陷於危險的境地,然後才能力爭勝利。所以,指揮作戰,在於假裝順從敵人意圖,一旦有機可乘,便集中兵力指向敵人一點。這樣,即使長驅千里,也可擒殺敵將。這就是所謂巧妙能成大事的意思。因此,當決定戰爭行動的時候,就要封鎖關口,銷毀通行符證,停止與敵國的使節往來,在廟堂上反覆計議,研究決定作戰大計。一旦發現敵人有隙可乘,就要迅速乘機而入。首先要奪取敵人最關緊要的地方,而不要同敵人約期交戰。實施計劃要隨著敵情的變化而不斷加以改變,以求戰爭的勝利。所以,戰爭開始要像處女一樣沉靜,不露聲色,使敵放鬆戒備,戰爭展開之後,要像脫兔一樣迅速行動,使敵人來不及抵抗。這一切,不正是我軍眼下的寫照么?」
袁若男見趙雲說的如火如荼,頓時撅起了嘴巴,只見她召喚到:「雲騄,還不快來好好收拾你家將軍,我最討厭別人和我講大道理了。」頓時馬雲騄圍上前來姐妹兩人和趙雲鬧作一團。看的遠處呂布好生嫉妒:「子龍啊子龍,都說我有女人緣,看來你的女人緣比我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