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馬休命喪武威城,法正四兩撥千斤
平原上被仇恨沖昏理智的馬休,帶著馬家所有的精血陷入了成公英早已設好的圈套之中,一場遭遇戰就這樣猝然發生,馬休命令部下築起防線,勉強抵擋住了梁興、成宜、馬阮等人的進攻,可是面對額部多等人的鐵車兵和羌胡戰騎的攻擊即便是訓練有素的馬家軍也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再加上軍陣內部成公英等人突然發難砍倒了大皂旗,數萬馬家軍頓時亂作一團,馬休舉起弓箭對著不斷逼近的鐵車兵軍隊,一陣猛烈射擊,卻還是無法阻止對方前進的步伐。
亂軍之中成公英衝到了馬休身邊,沖著馬休背後抬手就是一槍,馬休感到身後一陣疾風刮來,來不及抽出腰間佩劍防禦的他只好調轉馬頭將手中的硬弓打橫,擋住成公英刺來的長矛,成公英手腕輕挑,一下子便划斷了馬休手上的硬弓,眼看著成公英手中的長矛便要穿過馬休的胸口,幸虧馬休身後的幾名親兵及時趕到,接下了成公英的攻擊,馬休趁機在幾名副將的保護下退到了一旁,只見一名副將對馬休抱拳說道:「將軍,眼下形勢危急,我等還是先行返回武威再做決定吧」。馬休看到自己的部下儘管深陷危局卻依然為了自己不停地奮戰,不由得後悔起自己的決定來,當下將自己的令旗一揮高喊道:「全軍聽令,向武威方向撤退」,而後在幾名親兵的保護下,調轉馬頭,飛快的向武威方向跑去,出乎馬休意料的是大隊的敵軍只是阻攔自己身後突圍的部隊,卻並沒有對自己做出任何攻擊行為,見到自己的部下被圍,馬休轉身欲救,卻聽到自己被圍在軍陣中的屬下們高聲喊道:「少將軍快返回武威,設法通知孟起將軍武威有難,請他統帥并州鐵騎速速返回相救!」馬休聞言,只好含淚繼續率軍往武威方向撤退,想到見自己的計劃已經得逞,成公英立刻命令所部兵馬變換隊形,將兩萬餘馬家鐵騎圍在中間,只聽見成公英正在兩軍陣前高喊道:「馬家的勇士們,我知道你們為馬家賣命了幾十年,但是現在馬騰已死,馬休很快也會授首,我希望你們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想想你們在武威的妻兒老小吧,應該看到我們身後的羌族鐵車兵了吧,你們應該清楚他們的行為方式,殘忍、貪婪,如果他們攻進了武威,你們的親人有什麼樣的下場就不用我多說了吧,我知道你們每個人為了馬家都有必死的信念和赴死的勇氣,但是為了你們的親人請好好考慮考慮吧!」。這一番話說到了眾人的軟肋上,如果上這世界上還有一種東西可以韓東他們對馬家的忠誠,只怕就是他們的親人了。
此時成公英明顯的感覺到馬家眾將士的戰意已經沒有之前那麼旺盛,於是他趁熱打鐵的說道:「眾位英雄好漢們,我知道你們一直對金城韓太守一直存在誤會,但是兩軍相爭,成王敗寇,沙場之上容不得半分情義,因此,你們又如何能諷刺我家主公是個薄情寡義的小人呢?當年高祖皇帝定鼎天下之後,手下最能征善戰的一批猛將全部被他處死,但是大漢朝還不是照樣延續了四百年?好漢們,識時務者為俊傑,你們是甘涼大地上最優秀的人才,是甘涼的希望,來吧,投降吧,為了你們的家人,為了西涼的希望,投降吧!」伴隨著咣當一聲,第一個馬家軍士兵放下了武器,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十個很多士兵被這種悲壯的情緒所感染,看到這樣的情形,成公英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看來這次計劃的最重要的一步終於實現了,牛輔,你可千萬不要讓我失望啊!馬休的性命就交給你了!
馬休悔恨交加的帶著殘存的幾百親兵往武威方向跑去,一路之上他不停地反思自己是如何葬送了父親幾十年精血的,其實整件事情本身充滿了疑點,比如為什麼牛輔會帶著部下神不知鬼不覺的趕到金城韓遂領地內設伏?為什麼成公英僅僅帶領幾千騎兵就敢前來支援自己?他們留下沈侯叔叔回來報信就是為了激怒自己,其實只要自己在冷靜一下,仔細的分析一下形勢就可以發現這些問題,哎,為什麼自己如此愚蠢!正反思間,忽然聽到身邊親兵高喊道:「將軍你看!」馬休聞言猛然抬頭,發現前方不知何時突然出現了萬餘嚴陣以待的步騎兵,前方高聳的旗杆上赫然懸挂著父親馬騰的首級,頓時馬休放聲大哭道:「父親!」伴隨馬休的哭喊聲,牛輔手提著血跡未乾的破風九陽刀縱馬走到陣前,身後西涼大將樊稠手挽強弓緊隨其後,有熟悉敵軍將領的衛兵指著牛輔對馬休說道:「少將軍,那廝便是殺死老主公的兇手!」聽聞此言,馬休登時大怒,不顧手下人勸阻催馬上前對著牛輔破口大罵道:「董卓****已經是日薄西山早晚必亡,可是你這廝居然還在為虎作倀竟然截殺我父親,快快還我父親命來!」話音剛落,便聽到破空一聲箭響,樊稠發出一支羽箭正中馬休左腿,馬休一聲慘叫跌下馬來,與此同時數萬董卓軍亂箭齊發,轉眼之間馬休帶來的幾百親兵便成了刺蝟,牛輔左右禁衛衝上前把受傷的馬休五花大綁押到牛輔面前,見到自己的親兵全部戰死,馬休憤怒的罵道:「卑鄙小人,只會暗箭傷人,有本事明道明搶的較量!」牛輔見馬休已經成為階下囚還依然如此不識抬舉,頓時大怒道:「來人,把他舌頭給我割了!」話音剛落,便聽到身旁樊稠上前制止道:「將軍且慢,在下有個好主意可以好好收拾一下這個不識抬舉的傢伙!」
在樊稠的授意下,五名體格剽悍的西涼壯士催動胯下高峻的戰馬上前,他們將馬休放倒在地,用碎布堵住馬休的嘴巴令他無法出聲,其後將馬休的雙手雙腳以及頭顱全部用鐵索連接在馬鞍上,戰馬面向五個不同的方向,看到了樊稠的用意之後,牛輔不禁滿意到:「好,樊將軍果然高段,今日就賞他一個五馬分屍,本將軍倒要看看,還有誰敢不識抬舉!來啊,行刑!」但見牛輔大手一揮,五匹戰馬一聲嘶鳴運足力氣向前衝去,一眾將士便看到馬休像被扯斷的木偶一般四散開來,可憐馬家三子一女前番馬鐵戰死沙場,如今馬騰、馬休雙雙遇難,馬騰一族僅存下馬超、馬雲騄以及表親馬岱這一支血脈。行刑完畢,牛輔轉身面對眾將士剛想下達命令,便聽到不遠處副將趕來報通道:「稟報將軍,成公英聯合成宜、梁興收編馬休部下,韓遂帳下大將閻行、馬阮正率大軍往武威方向而去!」聽聞此言,牛輔大吼道:「可恨韓遂,竟敢欺辱我牛輔,某本將定與他誓不罷休,來啊,整點三軍即刻往金城進發!」見牛輔要與韓遂開戰,嚇得樊稠連忙上前勸慰道:「請將軍暫熄雷霆之怒,眼下呂布大軍正和相國鏖戰,這涼州是我們最後的安身立命治所,眼下韓遂勢力今非昔比,我們千萬不可以和他起衝突,還是先行返回長安,同李傕郭汜兩位將軍商議為上上之策啊!」聽樊稠說起那個令人心驚肉跳的呂布,牛輔剛才的萬丈怒火頓時就被熄滅,於是他恨恨道:「好吧,不過也不能便宜了那個韓遂,這次他把所有的好處都攬了去,背黑鍋的卻是我們,他奶奶的真不公平必須想個辦法好好懲罰他一下!」話音剛落,便聽到身後傳來一個青年的聲音:「這有何難,區區韓遂在下視如草芥,將軍如若信任,在下願意替將軍將這殺人害命的罪行安置在韓遂頭上!」牛輔、樊稠二人循聲望去,發現身後一名男青年身著盔甲,手握長纓,但是面容清秀活脫脫一副書生相貌,先是驚奇不已,接著又感嘆此人談吐不凡,想來有些本領,於是樊稠上前開口問道:「你是何人,報上名來!」只見那青年淡然一笑,開口道:「扶風法正,拜見兩位將軍!」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謀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謚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法正最著名的事迹便是進取定軍山,獻計斬殺夏侯淵。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南渡沔水,於定軍山、興勢山山麓紮營,與率軍前來的夏侯淵部對峙。當時夏侯淵(字妙才)駐守南線據點走馬谷,張郃駐守東線據點廣石。法正採取聲東擊西之計,讓劉備將萬餘精兵分作十隊,趁夜輪番進攻廣石。張郃率親兵搏戰,雖然沒有丟失據點,但也抵擋不住劉備軍的輪番攻擊,於是向夏侯淵要求增援。夏侯淵將精兵分撥一半去支援張郃,自己繼續固守南線。隨後劉備派兵偷襲走馬谷,放火燒毀了曹軍陣地前的防衛工事鹿角,夏侯淵親自率四百軍士出營救火、修補鹿角。此時,法正看準時機,見夏侯淵正處於劣勢,提議全力進攻夏侯淵,劉備於是命黃忠居高臨下從後方擂鼓突襲,夏侯淵猝不及被黃忠斬殺,曹軍潰敗。劉備從此佔據了漢中之戰的主動權。不久,曹操親征,聽聞是法正獻計取漢中,因而感慨不已嘆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接下來的戰事中,曹操雖然兵力佔有優勢,但是劉備斂眾拒險,終不與曹操交鋒,曹操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操不得已而引軍還,劉備遂佔據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以法正為(漢中王)尚書令、護軍將軍。牛輔聞言,遂點頭道:「好,本將現在擢升你為翊軍校尉,著你統帥八百人馬全力督辦此事,馬騰父子的首級由你全群調配!若是大事可成,本將即刻升你做本將軍的軍師祭酒!」法正叩首道:「法正謝過將軍!」
大約半個時辰后,法正帶著十幾名滿身是血身穿馬家軍軍服的士兵抬著馬騰父子的屍首趕在韓遂大軍抵達武威之前來到了武威城下,法正站在城下大喊道:「城上的速速開門,少將軍遭遇伏擊戰死沙場,所部將士全軍覆沒,我等拼了性命才搶回兩位將軍的屍首,趕快開門!」此時身後已經蘇醒過來,正帶著兵馬在城上巡視,聽到守城軍士來報,沈侯立刻命人打開城門,法正等人入得城來,淚流滿面的對沈侯說道:「老將軍,韓遂那廝聯合****董卓的部下在半途設伏,少將軍年輕氣盛在敵將成公英的誘騙下踏進了圈套被敵人亂刀斬殺,我等拼了性命才搶回少將軍的半塊屍身和老主公的首級,將軍,請一定要為我家主公報仇啊!」沈侯聽聞馬騰父子全部喪命,連屍體都不全,頓時大哭道:「孟起啊,我如何對得起你啊!」身旁副將上前勸慰道:「將軍保重身體,眼下城中萬餘將士的性命可全部都在將軍的身上了,剛剛末將已經命屬下驃騎營全部斥候出發,快馬加鞭請少將軍馬超趕回武威,將軍一定要堅守住武威,等候少將軍返回啊!」沈侯聞言,無奈的嘆道:「談何容易,少將軍據此千里之外,當中又有****的軍隊阻攔,不過老夫一定會全力以赴苦撐到孟起歸來!」說到這裡,沈侯拍了拍副將的肩膀:「棒小夥子,你叫什麼名字?」只見那副將抱拳道:「末將陳到,拜見老將軍!在下本是豫州汝南人,當年追隨皇甫嵩將軍平定李文侯之亂,因仰慕孟起將軍勇武,特留在涼州馬家屬下聽后調遣!」
陳到,字叔至,豫州汝南(今河南駐馬店平輿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自豫州隨劉備,,以忠勇著稱,統率劉備禁衛白毦兵。蜀漢建興年間,陳到擔任護軍、征西將軍、永安都督,並被封為亭侯。226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欲移軍漢中,於是在永安駐守的李嚴移屯江州,留下陳到駐守永安。陳到被任命為永安都督,仍歸李嚴統管。諸葛亮在與兄諸葛瑾的信中提到:「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後人評價,陳到功績主要有以下幾點:一、為永安都督,守衛蜀漢東部重鎮。陳到督領永安期間,蜀漢與魏、吳在此均無戰役,這樣相對於營造了比較和平的環境,既能有利於發展蜀漢東部經濟、文化,也能加強蜀錦的外匯,以及魏、吳的技術引入蜀漢。同時緩解了蜀漢的經濟壓力、軍事壓力,為諸葛亮北伐營造了比較好的環境,可以說諸葛亮得以北伐很大一方面歸功於蜀漢東部邊境的相對安寧。二、督練白毦軍,此軍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時,是蜀漢的主力部隊。同時此軍守衛蜀漢東部大門,是魏、吳不敢犯蜀漢東部邊境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觀之,陳到不愧為良將。此時馬騰父子新亡,武威城中將領緊缺,沈侯欣賞陳到臨危不亂的作風當即升任他為軍司馬統領全城一半的軍隊。
且說馬超擔心父親安危縱馬飛奔,呂布等人緊隨其後,眾人胯下戰馬全部都是千里龍駒不多時便趕到了函谷關下。函谷關,顧名思義函「就是匣子,「谷「就是山谷,「函谷「的意思,就是以山谷為匣,,扼守其要衝。不始於西漢,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春秋時期秦孝公從晉國手中奪得崤函之地,椐險設關,以抵禦東方諸侯的進攻。那裡由秦嶺、黃河、衡山嶺構成的天然屏障中,惟有函谷一道貫通東西,故此關就被稱為函谷關。先秦和西漢初年的函谷關位於今三門峽靈寶市。公元前241年,楚、趙、魏、韓、燕合縱攻秦,至此關而敗還;公元前207年,劉邦西入咸陽,遣兵守此關以拒諸侯軍。可見當時此關確實有不可低估的軍事作用。公元前114年,函谷關遷往新安。函谷關遷后仍然用原名,這不是徒慕原來關隘的遺風,而是因為新關所處的環境確實可以使此關被名符其實的稱為函谷關。它西有奎樓山,東有八徒山,南有青龍山,北有鳳凰山,四山環抱;更有澗河、皂河之水,繞其奔流。正如《水經注》所說:漢函谷關「自南山橫洛水,北屬黃河,皆關塞也。「此關城建成之後,氣勢宏偉,南北兩側有高厚城牆延伸山間,形成屏障,惟有通過城門,才可以出入此關。它北至黃河岸,南到宜陽,關塞相連,幾乎等於小長城。這與秦函谷關基本類似,故仍依照原名。當時為追溯函谷關的淵源,還專門建立「雞鳴「「望氣「二台。總之,漢函谷關是一個重要的軍事防禦系統,它在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就被朝廷設為八關之首以鎮壓黃巾軍。
見函谷關高聳險峻眾人不禁感嘆道:「當真是天下第一關啊!」此時張飛在遠處安置隨行的三千并州衛之後也飛馬趕了過來,見眾人都在感嘆函谷關的雄奇險峻,張飛大大咧咧的說道:「這有什麼,我看還比不過虎牢關呢,眾位將軍不要發愁,俺張翼德一個人一桿槍踏平他!」見呂布表情嚴肅,劉備立刻呵斥道:「翼德休要胡言,且聽呂將軍有何高見?」。呂布聞言,連忙轉身見眾人正眼巴巴看著自己,頓時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只見呂布皺著眉頭沉思了許久,方才緩緩開口道:「翼德將軍所言不錯,若論名氣,眼下這函谷關自是比不上拱衛帝都多年的虎牢關名揚天下了。不過,翼德將軍不要小看了這函谷關,當年楚、趙、魏、韓、燕合縱攻秦,良將千員甲士百萬馬鞭投江可令江河斷流卻至此關而敗還,秦朝末年漢高祖西入咸陽,遣兵守此關以拒諸侯軍令西楚霸王一籌莫展,欲破此關,必然要大費一番周折。」馬雲騄聞言,便默然道:「父親在涼州形勢危及,我們卻被阻斷在函谷關,這可如何是好啊!」
此時呂布的腦海中飛速的旋轉著,他仔仔細細的回憶著孫子兵法中的話: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戰〕之,敵則能(戰)〔分〕之,少則能(逃)〔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聽呂布一個人在那邊念念有詞,袁若男走上前來說道:「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呂布聽聞愛妻如此言語,不由得說道:「想不到你對兵法也是如此了解!「趙雲見兩人聊得火熱也走上前來說道:「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畢〕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虛實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擊〕,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弩,節如發機。」馬超借著趙雲說道:「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其餘眾人互相對視了一眼,齊聲道:「幾位將軍,你們就別在念經了,該怎麼做就說吧!」呂布見眾將士已經等得不耐煩了,連忙說道:「:大凡用兵作戰,總是以正兵當敵,以奇兵取勝。所以,善於出奇制勝的人,其戰術變化,就像天地萬物那樣無窮無盡,像江河之水那樣通流不竭。日月運行,晝夜往複;四時更替,冬去春來。聲不過宮、商、角、徵、羽,而五聲的變化卻聽之不盡;色不過青、黃、紅、白、黑,而五色的變化卻觀之不盡;味不過酸、甜、苦、辣、咸,而五味的變化卻嘗之不盡。戰勢不過奇正,而奇正的變化卻無窮無盡。奇正互相轉化,就像圓環一樣無始無終,誰能找到它的終端呢?眼下敵人龜縮在函谷關中不敢出關迎戰,恰恰犯了兵家大忌,有道是久守必失,但是我們的大軍怕是也只能止步於此了,我打算……」說著,呂布示意眾人過來低聲商議。
洛陽甘泉宮,接受何太后召見的校尉方悅正忐忑的看著何太后,剛剛聽說何太后因為劉曄拆除元壽殿而大發雷霆,現在她突然宣召自己入宮覲見,不知道這何太后心裡到底打的什麼算盤。只見何太后在幾名侍女的攙扶下坐到了椅子上,方悅連忙起身對何太後行禮道:「末將忠義校尉方悅,見過太后千歲!」何太后擺擺手,示意方悅坐下,方悅謹慎的對何太后說道:「太后千歲,不知道您突然傳召末將有何事啊?」
聽聞此言,何太后突然放聲大哭起來,滿殿的侍女也跟著垂淚,這一下子弄得方悅手忙腳亂,殿外的軍士們聽聞殿內有人哭泣,立刻手持兵器衝進殿中,方悅見狀,遂厲聲呵斥道:「混賬東西,誰讓你門闖進來的?都給我滾出去!」一眾并州衛這才悻悻的離開,方悅關上殿門,跪在地上沖著何太后說道:「太后千歲,末將只不過是并州一個小小的校尉,如今暫時統帥并州衛負責大內安全,您若是覺得末將哪裡做的不好,末將一定更改,還請千歲饒恕末將失職之罪。」話音剛落,只聽何太后哭聲戛然而止,一首意味深遠的賦脫口而出:「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方悅聞言,試探著問道:「莫不是漢代班婕妤的怨歌行?」何太后聞言,不由得驚奇道:「哦?將軍聽過這首歌賦?」方悅點頭道:「漢成帝初年,班婕妤補選入後宮,初為少使,后成為婕妤,很受成帝的寵幸。一次成帝到後宮遊玩,要班婕妤與他同坐一輛車,然而婕妤卻以古之賢君臣在側,而亡國之主才是嬖女相隨的史實加以拒絕。成帝的母后聽到此事,大為感慨:「古有樊姬,今有婕妤。」鴻嘉年後,班婕妤和許皇后失寵,趙飛燕姐妹誣告許皇后、班婕妤,成帝問班婕妤,她委婉地說:我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我極力持身修已,還沒有享到福,去做那些邪惡之事,還有何望嗎?倘使鬼神有知,也絕不會泊信那些不臣賊子的誣告;如果鬼神天知,那誣告就更加無益了。我絕不做這愚蠢的事情。」成帝被她說的無言以對,許其入長信宮侍奉太后。自此之後班婕妤潛心鑽研詩詞歌賦,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何太后掩面輕笑道:「想不到將軍您還懂得經典。」方悅聞言,遂長嘆一聲:「回稟太后千歲,末將自幼家貧,父母變賣了所有的家當供我讀書習武,希望我以後可以面見天子光宗耀祖,本以為平東將軍是個英雄,末將便帶著村中精壯漢子百餘人投到他的麾下,原以為會被委以重任,可是卻一直做一個小小的護衛統領,留守并州荒蠻,眼看著別人建功立業,自己卻抑鬱不得志,如今若不是平東將軍手下將領緊缺,我也不會被調出并州統領禁宮衛士啊!」